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上市公司加紧布局产学研合作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的这一崇高荣誉。

据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可能空缺)。自1999年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共有吴文俊、袁隆平等37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显著加强。多家上市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也出现了在本次获奖名单中。

受此利好消息的不断发酵,6月26日,A股一片喜气洋洋。

截至收盘,沪指涨0.76%,深证成指涨1.55%,创业板指涨1.8%。成交额超6400亿,上涨股票超4800只。行业板块全线上涨,AI应用方向爆发。

0511cf5f6a3f882176458aeb45036ead.png

自主创新成果显著

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主要呈现几个特点:如聚焦“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重要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取得一批标志性的自主创新成果。

本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院士,其所研究的测绘遥感和量子科技领域,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密切相关。

李德仁是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他不仅攻克了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杰出贡献。

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薛其坤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

备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正在引发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由科大讯飞牵头,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完成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也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据悉,这是过去十年人工智能领域的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6月26日,AI概念股集体爆发,应用方向领涨,当虹科技、因赛集团、读客文化、新华网、掌阅科技等10余股涨停。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2024年6月,证监会在陆家嘴论坛发布“科创八条”,二季度以来中央层面密集推出的科技创新政策,这也对当前的资本市场风格形成映射。

广发证券认为,监管自上而下正在引导市场的投资风格再度平衡,即A股也将逐步注重对于真正有订单、有研发投入、有远景发展的科创企业重新进行价值挖掘。

上市公司加紧产学研合作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显著加强。多家上市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实现产学研紧密合作,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平治信息是通信运营商设备+内容的核心供应商,公司成立二十年来,一直围绕通信运营商开展业务,并在算力、云计算、DICT等领域持续探索市场机遇。通过自主开发、与业内其他厂商、高校合作等多种模式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公司分别与达闼、智谱华章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探索AI大模型及行业智能应用研发和商业化应用,赋能智慧工厂场景、探索智慧家庭场景应用,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拥有19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2项、实用新型专利71项及外观设计专利60项。

宝兰德是一家专业的基础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持续聚焦于分布式、云化架构软件基础设施领域,密切关注基础设施平台、智能运维、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更新发展,将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架构有效融合,自主研发形成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23年,公司新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1个,累计获得发明专利49个,新取得软件著作权46项,共拥有217项软件著作权;共有17项注册商标。

喜悦智行是一家专业提供可循环包装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近年来,随着可循环包装产业研发工作的深入,可循环包装中先进材料、高新技术、高端装备的运用逐渐增多。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和技术工艺的研发,2023年获得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并完成了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公司构建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体系,持有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外观设计专利64项。

泰林生物主要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微生物检测与污染控制、创新药物研发生产、过程分析和阻遏防护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为保持公司的持续研发能力,建立了多层次的研发组织架构,从总部的泰林研究院、实验检测中心,到各子公司独立设置的研发部门。此外,公司与国内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展开技术合作。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储备了383项技术专利,包括39项发明专利,拥有71项软件著作权,参与制定3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15项标准为第一作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