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最近姜萍这个事件比较火,关于真伪在此不作评述,我想讲几个自身的经历。

作者公号:喜资资

文 | 喜资资

最近姜萍这个事件比较火,关于真伪在此不作评述,我想讲几个自身的经历。

我小时候教育资源还是比较匮乏的,当时一位老师可以同时教很多门课,这些课程甚至彼此几无关联。比如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原先是教体育的,所以那句俗语“你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并非空穴来风。

童年

我忘了具体是几年级,当时有一门“科学”课程,授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之前是教音乐的。第一学期她像个酷吏,凡是上课忘记带练习簿的,都要搬着凳子出去抄写练习簿。我也出去过一次,但是忘了有没有老老实实抄写。

后来可能是家长提意见,第二学期她开始推行仁政,还创新性地实行了奖励分制度,即回答对问题可以加分。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真空和大气压强解释了粘钩问题,成为了第一个加分的同学,后来还因为用陀螺验证多颜色在旋转时显现为灰白色等事情而加分。

临近期末的时候,这位年轻老师突然醒悟自己是音乐出身了,在班里搞了个填音律什么的比赛,每次答对的同学可以获得5倍的平时加分。我对音乐一窍不通,自然望洋兴叹,我的一位发小粗通音律,所以他的分数很快超过我。

期间还有一件事耐人寻味,就是负责统计分数的一位同学存在舞弊,即别人的加分不记录,专门记录自己的分数。因为这个同学的男朋友是校霸,经常欺凌其他同学,所以大部分人只是敢怒不敢言。

后来在一节课上,我向这位年轻的女老师报告了这件事,她当时用一种戏谑、讽刺的口气说:感觉你还挺要强的呀。

这位女老师任教一年后就走了,后来再见到她是高年级,当时我们几个同学给学校联欢会搬运橘子,我看见她在指挥学生排练舞蹈,心想也算是人尽其才。

接替这位年轻老师的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中年女老师,她即使喉咙做了手术也要坚持为我们上课。我当时发现浸泡在淡墨汁里的蒜苗长得更茁壮,她告诉我那是因为墨汁里可能含有养分。

在人间

初中时,除了中考,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年级第一,期间有次还获得了全市第一,所以在老师们中有一定的声望。

记得那是第一节物理课,上课刚开始物理老师在挨个检查大家练习册是否备齐。因为当时喜欢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就看课外书,所以趁此工夫我在写数学作业。

没曾想物理老师走到我身后时一把夺过我手里的作业摔在地上,然后命令我站到最后一排听课。我当时只是吓了一跳,就乖乖去后面站着了。物理老师随即严正声明:如果谁不好好学物理,就一样站到后面去。

临近下课时,她走过来翻看我课本中姓名,说:“啊,你是年级第一!”,然后让我回去,我当时不知为何突然鼻子一酸哭了,她说看你哭我也很难受。

后来听别的班同学告诉我,她在其他班讲课时,说我上物理课写其他科作业,并且和她犟嘴理论。我当时想她可能是为了树立一种权威吧。

不过直到今天,我认为当时的做法并无不妥,首先当时她在巡检并没有上课,我写作业是充分利用时间。再者暑假我已经预习完整本物理书,内容很简单,如果她讲课的内容我都会,而去做别的事情,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

初中时还有第二件事久久难忘,有次中午纯粹睡过头了,上学迟到了。然而一周后其他班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班主任说我当时是日夜学习,过度疲劳,偶尔小睡才不慎睡过,号召大家要努力学习。

当时我就觉得挺神奇的,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班主任在年级会上这么说,还是他如实说了,其他班主任展开丰富的想象。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喜资资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