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JG.US):出海带动核心业务同比增长13%,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极光还是做到了健康经营、平衡增长和利润,而且先人一步。这或许更能支撑其作为SAAS企业的长期价值。

6月6日,中国领先的客户互动和营销科技服务商——极光(NASDAQ:JG),公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

整体上看,极光的海外业务保持快速扩张之势,延展想象空间。同时,尽管第一季度为传统“淡季”,极光核心业务之一的开发者增值服务业务仍表现不俗,保持住了双位数的同比增长。极光的降本增效成果同样明显,已经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回归健康经营、平衡增长和利润成为SaaS企业共识,极光已经走在了前面。

极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伟东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们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1. 开发者订阅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13%。

2. 毛利率取得了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3. ADJUSTED EBITDA指标历史上首次连续三个季度取得盈利。

4. 总运营费用为5,300万元人民币,为2018年7月公开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

5. EngageLab海外消息服务平台产品的客户数量环比增长超过30%,累计的合同金额环比增长超过60%。

一、EngageLab 和 GPTBots.AI增势锐不可当,整体业绩展现韧性

1、Engagelab累计合同额显著跃升,环比增长超60%

第一季度,极光的海外客户群日益庞大,旗下面向全球范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EngageLab、GPTBots.AI表现强势。

其中,EngageLab已成为享誉国际的海外消息服务平台,市场份额持续名列前茅。其客户涵盖科技、互联网、手机、视频、媒体、汽车、金融等行业,遍布全球超过22个国家和地区,在客户数量与订单金额上均实现了逐季环比递增。

 

(EngageLab海外客户分布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具体来看,第一季度EngageLab的客户数量环比增超30%,累积合同额环比增幅超60%,在上一季度高增的基础上继续飙涨;相比2023年第三季度,均已翻倍。

(EngageLab出海的阶段性成果;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这样的表现也进一步体现了EngageLab的成长质量,意味着其不仅扩大了客户规模,还拿到了更多大额订单,即获取更多优质客户,与其建立更加紧密和牢固的合作关系,夯实持续发展根基。

还值得留意的是,近日,EngageLab正式完成对中国香港数据中心的部署,即其继新加坡、美国和欧洲数据中心之后推出第四个数据中心;EngageLab新上线OTP产品,验证全球用户身份有望进一步增强极光在亚洲乃至全球的服务能力,满足全球不同企业的合规要求,从而更好地支持业务拓展。

GPTBots.AI来看,其作为一个无代码AI Bot构建平台帮助企业将AI融入业务场景,实现降本增效,迅速打开市场。

截至2023年,自其推出短短3个多月,注册用户(包括企业和开发者)数量已超10,000,其中60%以上来自海外,同时涵盖不同行业和市场,遍布中国、美国、印度、日本等全球30多个国家。

近日,GPTBots新版本亦正式上线,提供出更全面、智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如其将全面支持OpenAI GPT-4o-128k 最新模型版本,新增阿里通义千问、Meta Llama、Mistral AI、Anthropic Claude四个新的大模型,以多模型适配客户的业务需求。叠加此前GPTBots正式支持私有化部署,实现企业在安全、内部环境中的自主可控与高度定制化,GPTBots同时满足合规、个性化等多重客户需求。

考虑到当前AI加速渗透的大趋势,很多行业的传统模式、流程终将需要改变,催生旺盛的数智化服务需求,这部分业务增量有望逐步凸显。

2、订阅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展现集团的稳健运营与增长潜力

受传统“淡季”影响,第一季度极光的总收入略有承压,为6450万元,同比下降1%。

(集团总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不过,从内部细分可以看到,极光的压舱石业务始终保持增长,基本盘仍在进化。其他业务方面,市场环境造成相关需求暂时收缩,后续有望逐步迎来修复。

第一季度,极光开发者服务业务整体实现收入4470万元,占总收入的约70%。其中,订阅服务收入为4230万元,同比增长13%,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增值服务收入为240万元,是拖累收入的主要原因。

(集团开发者服务业务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在这背后,订阅收入是衡量一个SaaS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直观地反映其市场竞争力和未来成长性。因为订阅的本质是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关系,意味着较高的客户忠诚度、稳定的现金流。

开发者增值服务而言,其与广告行业的联动较为紧密,受广告行业承压影响(第一季度需求疲软叠加春节效应)而表现低迷。

有专业人士指出,美妆行业给整体广告收入带来了5%的下降;一些垂直行业(如房地产和特许经营)的广告投放仍然疲弱,这种影响还延伸到了上、下游行业。

3、行业应用收入同比微降1%,逆势中彰显较强的经营韧性

第一季度,极光的行业应用业务收入为1980万元,整体维持稳定,同比仅降低1%。其中金融风控业务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4%,环比亦有所提升,增长2%,这一成绩充分彰显了其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潜力。

(极光行业应用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尽管市场需求端同样有所承压,极光还是凭借数据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削弱一定影响,实现相对稳定的收入表现。这表明极光公司在面对市场挑战时能够依靠其核心竞争力支撑业绩,具有较强的经营韧性。

二、毛利率飙升至72%,达到近10个季度以来峰值,同、环比双增

第一季度,极光的毛利率飙升至72%,创下近10个季度以来(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的最佳水平,环比增加3个百分点,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同时,极光实现总毛利润4640万元,保持同比增长,综合表明其盈利水平的提升。

(极光毛利润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结合前文提到的内容,或许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一点。例如,极光的海外业务快速扩张,累积合同额环比增幅更高,即ARPU提升,其获客压力及客户维护成本或随之降低,带动毛利率提升;极光的订阅服务收入强劲增长,订阅服务收入占比有所提高,或优化业绩结构,贡献更多毛利。同时,极光自我调整能力较强,或从中释放盈利空间。

三、Adjusted EBITDA连续三季度强势转正,降本增效成果斐然

此外,极光持续坚持严格的费用管控,使其在利润端取得更多成效。第一季度,其经调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Adjusted EBITDA)约为16万元,至此已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极光Adjusted EBITDA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这是非常重要的积极信号,意味着极光财务健康、模式优越,已经具备持续盈利的可能性。在不少SAAS企业仍未实现盈利的背景下,持续的盈利记录亦将进一步增强品牌形象,有助于极光吸引更多客户、合作伙伴。

1、运营费用刷新上市新低,降本增效突出,发展质量攀升

这一季度,极光总运营费用为5300万元,同比降幅明显,并且刷新上市新低。其中,研发费用为2270万元,占比居高,运营费用的降低主要来自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收缩。这也进一步验证极光获客及客户维护成本的降低,以及其发展质量的攀升。在这背后,极光管理层持续关注该费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了费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极光总运营费用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Adjusted OPEX (即运营费用的现金部分)方面,同样刷新新低,这一季度的数据为4910万元,同比减少约15%。

(极光Adjusted OPEX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2、递延收入连续16个季度稳居亿元之上,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季度,极光代表客户预付款的递延收入达到1.35亿元,保持同比增长,实现历史较高水平。这也是极光递延收入连续超过1亿元的第16个季度。

(极光递延收入图;资料来源:极光官网)

递延收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再次揭示极光的长期发展潜力。其持续增长往往表明公司的客户基础正在扩大,或是客户愿意长期与公司合作,对公司产品和服务有忠诚度,同时其提供了一种稳定的收入来源,彰显极光稳固的业务模式。

四、结语

尽管极光的整体收入、部分业务出现下滑,但不应以偏概全,忽视其内在价值的提升。

整体看到,极光的核心基本面继续向好,无论从海外市场业务、压舱石业务还是盈利视角分析,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几个维度也代表着未来增量、韧性、可持续性,是决定其未来价值的关键所在。

同时,结合市场环境来看,极光还是做到了健康经营、平衡增长和利润,而且先人一步。这或许更能支撑其作为SAAS企业的长期价值。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