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动全国!韩国散户被坑惨了

受害者发布会都出来了

这是一群赌性疯狂到连韩国政界都畏惧几分的群体。

他们从2020年开始化身饥肠辘辘的“华尔街之狼”,在海外四处掠食,抄底韩国股市,无脑买入特斯拉股票,俄乌危机爆发后的次月抄底俄罗斯股票ETF,更是在2022年下半年选择抛售特斯拉买入港股。

昨日的因,今日的果,因果相应,无可逃避。

1

韩亚银行暂停所有ELS销售

1月29日,在港股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韩亚银行正式宣布将暂停销售股票挂钩证券(ELS)产品。

在当日国会政治事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韩国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金柱铉表示,“我们将在金融监督院检查结果出来时考虑完善相关制度。”

ELS是什么?又跟港股有什么关系?怎么还惊动了韩国金融政商两界了?

ELS是一种结构性金融产品,债券和期权相结合,其收益取决于挂钩的股票或股票指数的表现。ELS的投资者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涨或震荡时获得较高的固定收益,但也面临着股票市场下跌时损失本金的风险。

一般来说,如果股指或个股价格在设定的范围内,投资者可以获得4%—6%的年回报率,如果价格低于这个范围,可能会损失本金。

对于该产品的设计,韩国机构投资者认为这就像是“个人在没有盾牌的情况下进入战场。”

原来韩国人也有自己的雪球敲入产品。

2

ELS怎么坑了韩国散户?

ELS产品于2004年首次在韩国推出,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2019年超过100万亿韩元。

这个市场一直在默默壮大,随着港股从2021年高点腰斩以来,韩国投资者在3年前高点接盘的ELS产品也将于今年陆续到期。

据韩国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到期的挂钩香港国企指数的ELS的规模高达10万亿韩元。韩国5大银行今年将出售价值超过460亿元的挂钩香港国企指数的ELS。

问题在于一旦卖出,韩国投资者的亏损就是实打实的。

根据韩国银行业的数据,在港股连日下跌,最近到期的香港H指数ELS的本金损失率跃升至最高56.1%。

截至今年1月19日,五大银行韩国国民银行(KB Kookmin)、新韩银行(Shinhan)、韩亚银行(Hana)、友利银行(Woori) 和农协银行(NongHyup)旗下的挂钩香港H指数的ELS产品本金亏损2296亿韩元。

韩国互助会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向个人出售这么多高风险金融衍生品是韩国特有的奇怪现象,我认为这与财务公司经理的任期和道德责任有关。”

数据显示,ELS产品的九成持有人都是散户投资者,三分之一投资者为65岁长者。韩国散户怎么可能愿意吞下这个恶果。所以他们选择投诉到韩国金融监督院(FSS),指控银行并没有正确评估投资人资产状况,以ELS产品很安全等方式诱导他们投资。

上个月以来,FSS一直在调查这一韩国版的“雪球产品”的12家提供商,协议检查将于2月完成,届时会披露更多细节。今日10:00,韩国国会还要召开ELS受害者新闻发布会。

不过这次或许跟2019年投资外国利率的衍生品基金(DLF)能向销售机构追回损失不一样。韩国金融监督管理署最近分析购买港股ELS产品的个人投资者销售报告发现,只有8.6%投资者是首次注册ELS产品,其余超过90%的投资者是都曾经购买过ELS产品。

UNIST管理科学学院教授徐炳基(Seo Byung-ki)表示:“无论财务公司和财务主管部门的过错如何,投资结果的主要责任在于投资者本人。”

3

跨境ETF两极分化

行文至此,看了一眼今天A股的表现,又是5000只个股待涨的一天。

此情此景下,今日又是跨境ETF表演的一天,涨幅榜前列放眼往去尽是跨境ETF,颇有环A股牛市带既视感,其中工银瑞信基金日经ETF、华夏基金日经ETF分别大涨6.42%和4.61%,两者的溢折率都是12%。

在隔夜美股续攀新高的推动下,嘉实基金标普生物科技ETF、富国基金纳斯达克指数ETF分别涨3.3%、2.7%。

但跨境ETF也有一只显眼包与众不同,易方达基金美国50ETF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了,昨日甚至走出天地板行情,可见资金博弈的激烈程度,如今该只ETF溢折率已经收敛至14.61%。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易方达基金美国50ETF连续跌停跟监管有关。据悉,近期交易所与券商将对炒作火热跨境ETF重点监控,对频繁大量参与该基金交易、存在异常交易行为的投资者从严监管,从严认定异常交易行为并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截至1月30日,易方达基金依旧连续六个交易日发布美国50ETF溢价风险提示及临时停牌公告,如果炒作继续,后续基金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增加停牌次数、延长停牌时间等措施。

另外,为了快速将美国50ETF高溢价率摁下来,易方达从1月24日连续三天将美国50ETF场外申购上限提高至5000万份。

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美国50ETF基金经理林伟斌提醒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溢价风险,理性作出投资决策。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