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规模达500亿元,优化智能算力,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根据《实施方案》可知,力争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协同布局和集群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2个,打造示范应用场景50个,标志性产品在重点领域规模化应用取得实质性进

9月4日,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屏幕截图 2024-09-05 163613.png

根据《实施方案》可知,力争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协同布局和集群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2个,打造示范应用场景50个,标志性产品在重点领域规模化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施方案》将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线,布局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相关技术攻关体系化、产业培育集群化、场景应用多元化。

其中,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培育发展配套产业。

  • 发挥杭州、宁波专精特新企业集聚优势,提升执行控制部件、新型传感器、电子皮肤、先进材料等关键部件供给水平。
  • 支持温州、绍兴、丽水依托电机和轴承产业优势,发展人形机器人专用电机、机电执行器、轴承等零部件。
  • 支持台州、衢州等地结合产业优势,发展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新型编码器。
  • 发挥湖州、嘉兴长三角区位优势,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零部件配套产业。

同时,支持杭州围绕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感知等智能系统,突破具身智能技术,赋能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

  • 鼓励大模型企业开发适配人形机器人的通用多模态大模型,加速“大脑”训练,强化语音交互、逻辑推理、任务规划等能力。
  • 鼓励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发运动控制、平衡协调等专用模型,熟化“小脑”能力,搭建多模态感知系统,推动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融合创新。
  • 优化布局智能算力,构建云边端智算云中心,探索“机器人即服务”的灵活部署模式。

此外,依托“4+1”专项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建人形机器人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投资,发展耐心资本,加大人形机器人投资招引力度。

自特斯拉在2022年推出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后,中国市场上迅速掀起了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热潮,多家企业竞相入场,推出各具特色的产品,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

image.png

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该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7.6亿元,随后几年内急剧扩张,至2026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29年更是将飙升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三成以上份额,并有望在2035年达到3000亿元的惊人规模。

资金层面,Wind资讯数据显示,年内已有12家A股公司宣布成立或增资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显示出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与高度认可。

行业普遍认为,2024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与商业化探索的关键一年,多家企业将迈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以浙江为例,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的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推出领航者系列人形机器人,其中领航者2号(NAVIAI)凭借其增强的体型、全身协调行走能力、模仿学习能力、智能导航及高精度控制等特性,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作业效能。

image.png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了NAVIAI在零售场景中的应用,如从货架上取下饮料并递到“结账台”上。这种场景模拟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价值。

企业方面,杭州宇树科技凭借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价格的亲民化趋势。其前期产品H1不仅实现了全球首款全尺寸电驱人形机器人的后空翻能力,还通过AI驱动的持续迭代,成为高性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

image.png

此外,余杭区还出台了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及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技术改造和新建投资项目给予高额补贴,最高可达项目总投资的30%或1亿元,旨在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的日益拓展,人形机器人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正逐步深入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市场价值。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