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产业ETF(SH516060)
--
--
(--%)
今开 : --
最高 : --
成交量 : --
市盈率 : --
52周最高 : --
昨收 : --
最低 : --
成交额 : --
市值 : --
52周最低 : --
分时 日K 周K 月K
价格: 0 均价: 0 涨跌额: 0 涨跌幅: 0% 成交量: 0 成交额: 0
  • 操作:坚守到底!加仓加仓加仓!5个方向,全力出击

    操作:坚守到底!加仓加仓加仓!5个方向,全力出击
    18 7
  • 创新药未来

    2023年度,医保收入3.3万亿,同比增长8.7%。支出2.8万亿,同比增长15.2%,当年结余0.5万亿。初步计算,累计结余4.8万亿。 医保对于创新药的支出从2019年的59.5亿,增长到2022年的482亿。未来创新药医保支付预计能够达到2000亿。 从创新药医保支出占比看,提升空间很大,也利好头部企业。不过,要是按创新药数量来分这2000亿,每家能分到多少就难说了。
    再者,虽然创新药还在茁壮成长,但CXO已经过了黄金期。它们之间就像是接力赛,CXO在2019年先跑,创新药大概还得等7到8年,也就是2026到2030年间,创新药应该会有一个获批高峰期。 $创新药产业ETF(SH516060)$ 
    ... 展开
    93 0
  • 珠海贝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贝海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药BH009正式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刊载于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期刊上的一项梳理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库的数据研究发现,200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177家中国制药公司在美国进行临床开发的350个创新药物中,从Ⅰ期能够走到FDA批准的成功率仅1.7%。 $创新药产业ETF(SH516060)$ 
    19 0
  • 即使美资不来A股 国内待进资金也至少是百万亿

    最最最直接原因是央妈为A股创建了无限量循环的QE资金池的互换便利和回购增持,这个资金池的量初期是5000亿元+3000亿元,但上线是多少?

    可以说是几何效应,百万亿规模也未尝不可。

    为什么要这样搞?

    因为现在的经济无法正常循环了,也就是投资、生产、制造、消费,国内消费包括天庭、地方、企业、个人,国外消费包括**、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等。

    现在是所有的循环系统都在往下坠,往上拉的抓手中投资、生产、制造、消费都不行了。

    天庭把所有的手段、办法都试过了,但不行。

    最后的大招是没有得选的这招:有且只能是股市,股市带上了金融属性的帽子。

    为此,新华社喊出了,金融=国之重器。

    一个重大的背景就是A股的定价权、话语权、主导权都在国家队手里,不再是之前买办的金融帮手里。

    现在的技术面和基本面都是不支持A股向上走的,但股市是创造资本资产财富效应的,不等同于实物资产。

    政策指引和资金供给才是A股的牛市王道,轰轰烈烈的走牛可能解决不了经济基本面的问题,但能够解决大家信心和希望的问题,更能够解决所有组织机构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问题。

    目前为止,很多人只想看到底要涨还是跌,对一些政治、政策基础性理论根本就不关心,只关心技术面、资金面、经济基本面。

    殊不知,9 月24日是央行下场直接导致逻辑反转,但有些人却犹疑不决的原因。认知上不到位,行动上当然是迟钝的。

    不能简单把这次上涨当作一次单纯意义上的政策驱动的市场反弹,而是应该被视为对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转折点。

    在上一个阶段,股市的主要方向是变宽变胖,给资本开支融资;在新的阶段,股市的主要方向是变高,提高居民的风险偏好,扩大消费。也就是说,无论是融资市,还是投资市,均在满足不同时期国内阶段性的发展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矛盾发生变化和转移了,如果我们用过去的经验来看本轮牛市,那么,一定会得出错误的答案。

    这是因为在过去30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大量的资本开支,扩大产能。

    在未来的30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谋划好消费这个最大的内循环,给AI科技创新发展、绿色能源带来的所有产能升级创造空间、争取时间。

    转回话题,美资是一定会参与进来的,即使上一个阶段它看空、做空,或者是被设置了进来的障碍,但这都不能阻挡,因为资金永不眠,它是追求有收益的高回报的利益的。

    继贝莱德之后,高盛也空翻多,高盛表示,鉴于资本市场活动增加和资产表现改善,将保险和其他金融(例如,券商、交易所、投资公司)上调至“超配”。同时,高盛维持对互联网和娱乐、技术硬件和半导体、消费者零售和服务以及日用品的“超配”立场。 $制造指数(SZ399233)$  $创业制造(SZ399261)$  $消费100(SZ399364)$  $消费100ETF(SZ159986)$  $消费50(SH000126)$  $消费等权(SH000074)$  $消费电子(SZ980030)$  $消费80(SH000069)$  $科技龙头ETF(SH516050)$  $科技龙头ETF(SZ159723)$  $A股药品及生物科技(HKHSCAPB)$  $创新100ETF(SH515200)$  $创新药产业ETF(SH516060)$  $创新药50ETF(SZ159835)$  $科创芯片(SH000685)$  $科创芯片ETF(SH588200)$  $芯片50ETF(SH516920)$  $芯片50ETF(SZ159560)$  $半导体材料ETF(SH562590)$  $半导体材料设备ETF(SZ159558)$  $半导体产业ETF(SZ159582)$  $半导体龙头ETF(SZ159665)$  $人工智能主题全(HKHSAITT)$  $港股通人工智能(HKHSSCAI)$  $AI人工智能ETF(SH512930)$  $人工智能50ETF(SH517800)$  $AI50(SZ399284)$  $金融等权(SH000076)$  $金融ETF(SH510230)$  $证券ETF易方达(SH512570)$  $证券公司(SZ399975)$  $证券ETF(SH512880)$ 
    ... 展开
    2 0
  • 康方生物,下一个默沙东?

    9月13日康方生物上涨10CM继续创出新高,在康方生物的持续带动下,整个创新药板块都表现不错。消息面上Summit昨天完成了新一轮2.35亿美金的融资,Summit的大股东及管理层跟投了8000万美金,融资价格是24美金,相当于Sumiit的管理层继续高位加仓。Summit昨天继续大涨20%,市值已经达到200亿,是康方生物500亿市值的3倍,比百济神州的市值还高。

    康方生物开发的依沃西双抗有望成为一个超级重磅炸弹。现在全球销售金额最大的药物就是默沙东的K药,一年销售金额250亿美金,依沃西双抗在肺艾领域的疗效已经证明优于K药,未来在美国上市以后,有望颠覆K药在肿瘤领域的地位。

    默沙东是全球头部的创新药企业,市值3000亿美金,主要就靠K药和HPV宫颈A疫苗两款产品支撑市值,K药一年销售金额250亿美金,HPV宫颈A一年销售金额100亿美金,K药基本占默沙东市值的三分之二,对应2000亿美金。

    美国创新药市场实在太巨大了,随便做一款好药就能诞生几百亿乃至上千亿美金的公司,国内创新药公司未来如果能持续做出全球领先的药物,市场潜力巨大。公募基金对创新药配置比例不高,大部分医药经理在CXO板块遭遇滑铁卢以后,都把配置的重点放在了中药。

    可惜现在中药面临集采压力,同仁堂,东阿阿胶,华润三九,羚锐制药,江中药业,太极集团这些中药企业开启一轮暴跌,估计用不了多久,医药基金经理又得把仓位从中药调整到创新药,为创新药带来增量资金。


    $康方生物(HK09926)$  $创新药50ETF(SZ159835)$  $创新药产业ETF(SH516060)$ 
    ... 展开
    15 3
  • 医疗: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

    9月8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这宣告国内的医改到今天,基本上告一段落,同房地产一样,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医疗**的第一步是从局部到全面的药品集采,先把药品价格打下来,把医生的回扣打掉,以此来节约医保资金。

    第二部是将三明医改推广全国,实行绩效制,把大部分公立医院变成普惠保障型医疗。

    第三步就是今天的这一步,允许外商独资在大国大城的北上广深等城市开医院。

    最终实现伟大目标,那就是普通老百姓能便宜看病,让**开放40多年来诞生的富人老人群体能在国内享受高端医疗。

    实现同房地产行业一样的高端住宅完全市场化,国家和国家麾下的企业或同盟的企业一起赚大钱。 $医疗50ETF(SZ159847)$  $医疗保健ETF(SH516790)$  $医药等权(SH000075)$  $医药ETF(SH512010)$  $医药ETF沪港深(SH517990)$  $医药龙头ETF(SH515950)$  $创新药50ETF(SZ159835)$  $创新药产业ETF(SH516060)$  $创新药精选(HKHSSCPB)$  $创新药精选50全(HKHSSSHIDTR)$  $医疗器械ETF(SZ159883)$  $医疗器械ETF(SH562600)$  $医疗器械指数ETF(SZ159898)$ 
    ... 展开
    9 0
  • 7.26操作:加仓,加仓!加倍进场!重点聚焦这些方向,发车

    7.26操作:加仓,加仓!加倍进场!重点聚焦这些方向,发车
    15 0
  • 格隆汇ETF日报 | 金价又涨了!多只黄金相关ETF涨超4%

    尽览ETF最新动态
    3 0
  • 港股创新药ETF周涨幅超10%,百亿基金经理谈医药行业

    创新药上涨,截至13:20,银华基金港股创新药ETF涨超2.3%,汇添富基金港股通创新药ETF、摩根基金创新药企ETF、易方达基金创新药ETF易方达、天弘基金创新药沪港深ETF、广发基金港股创新药ET
    7 0
  • 小作文又开始疯传了
    $创新药产业ETF(SH516060)$
    市场开始进入震荡模式,但赚钱效应依然在持续,今天涨停依然有51家。

    北向资金也是毫不犹豫,逆势净买入,全天净流入64.22亿元;就像我昨天说的,外资如果只看2月份之后的走势,竟隐隐然有一股小牛市的感觉。

    板块方面,汽车拆解概念、金属铜、创新药、港口航运等板块涨幅居前,Sora概念、飞行汽车、手机游戏、传媒等板块跌幅居前。

    创新药在小作文的疯传下高开低走,展望后市,医药板块或将在坎坷中开启修复。近期重磅会议多次提及“新质生产力”,而创新药本身则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小作文任何时候都是给行情煽风点火的,而非主导行情的本质。

    图片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侧重于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方案最大的亮点,提到了资金支持的来源:一方面是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另一方面还将设立专项资金。

    盘面有三个信号给明天保留乐观预期:


    一是北向资金全天都在抄底,尾盘加大流入。

    二是红利指数飘红(成分股中主要是煤炭、基建股领涨)、贵金属继续活跃,意味着这两天拉低指数的权重板块企稳。

    三是8连板的xxxx炸板回封,短线生态还有救(8板之下最高只有5板)。

    总的来说,趋势还是向上的,大家乐观点。

    ... 展开
    3 0
  • 多重利好来袭!午后大涨,创新药ETF、科创100指数ETF等多只ETF涨超8%

    格隆汇2月6日丨午后股市大涨,科创100指数涨超8%,中证500、中证100指数涨超6%,深成指、创业板指双双涨超5%,沪指涨3%。截至盘中14:00,广发基金创新药ETF、博时基金科创100指数ET
    9 0
  • A股又创新低!港股&美股,2024年该如何“两手抓”?

    随着2024年开启了美联储的降息周期,海外资产再次得到重视,美股已经创出历史新高,你还在苦守A股吗?毕竟十几年来都在说美股会跌,结果是别人几万点了,所以外盘的金融市场是可以考虑适当配置的。这个位置可以考虑跟风外盘基金产品,起码不会掉队。
    12 0
  • 创新药的抢跑,你料到了么?
    $创新药产业ETF(SH516060)$
    年末岁初,A股逐步触底,中证全指于10月23日触及年内最低点,随着成交量、北向资金回暖,投资者情绪有所改善,但在市场的浩繁行情之中,创新药板块却先走一步,并在此后的反弹中“药”要领先。

    以中证创新药指数为例,其在8月下旬触及年内低点,并在随后快速上涨,8月至11月底,累计涨幅达5.59%。(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3/08/01-2023/11/29)

    创新药板块于8月24日触底,提前全市场两个月

    图片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3/08/01-2023/11/30

    今年以来,整个A股的表现并不让人满意,昔日人声鼎沸的光伏、锂电池、半导体等行业如今都是门可罗雀。但同样是由高山走向低谷,为什么创新药版块最先获得资金的青睐?诸多原因衬托出了这一行业灿烂的“底色”。紧急

    01
    高景气:兼具成长+韧性
    作为医药生物板块高成长部分,在经济彻底复苏的2023年,创新药板块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取得了亮眼表现。

    以中证创新药指数为例,其在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率大幅领先于医药生物指数以及整体A股,此外即使在三季度整体医药板块由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影响,营收出现下滑,创新药板块依旧维持了十足的韧性,维持了3.79%的正增长。(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3/01-2023/09)

    不同指数间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情况

    图片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3/01-2023/09

    除了在今年年内的比较优势外,创新药行业恰逢逆境反转逻辑,根据Wind预计,2023年中证创新药指数归母净利润将有望由负转正,并在2024年实现35.14%的高增长。(来源:Wind)

    CS创新药指数规模净利润及同比变化预计

    图片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2-2025E

    困境反转+业绩韧性+未来高成长熟悉,这就是创新药板块的价值之源。

    02
    价值投资:硬科技才是硬道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国近三十年经济腾飞的一个浓缩,只有硬科技才是未来持续创造价值的根本。从这个角度看,不同于其它商业模式,创新药板块在科研的投入可谓是不惜重金。

    以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看,Wind创新药概念板块在过去5年间长期大幅高于A股整体,其中2020、2021、2023年中报占比一度突破两位数大关。(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8H1-2023H1)

    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图片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8H1-2023H1

    03
    展望未来:寒冬已过,静待花开
    2023年,美联储的加息主导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融资也大幅下降,而随着2024年一季度市场对于降息的需求不断提升,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创新药行业将迎来一个更为友善的融资环境,届时行业现金流将有望大幅改善。

    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变化

    图片

    来源:兴业证券,动脉网,《医药生物2024年度策略报告》,2023/12/07

    除此之外,国内生物医药的行业需求以及政策方面的倾斜,也在不断哺育这个茁壮成长的行业。

    以审批速度为例,在新药审批政策的支持下,近5年我国创新药上市申请审批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我国创新药递交NDA到获批上市的时间平均为927天,而2022年已经缩短至485天。(来源:医药魔方)

    此外,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全国医保支出加速上升,2022年已达到2.46万亿元,在此前景下,全国医疗需求天花板仍有较高上限。(来源:Wind)

    图片

    来源:Wind,交银国际,《2024年展望:底部反弹进行时》,2023/12/01
    ... 展开
    6 0
  • 这个行业吹响了“反弹号角”,你还不上车?
    $创新药产业ETF(SH516060)$
    近期,在市场尚处寒冬之时,医药行业率先吹响了“反弹号角”。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份额更是于近日创下历史新高。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创新药不论是估值、业绩、政策还是机构配置,均到了一个底部价值区域。因此风云君所在的厚雪长坡俱乐部每天也有针对医药行业的大量讨论。很多投资人最关注的一点是医药行业是否来到了配置时点,具体应该怎么投资。
    总结说来,医药行业有两个属性,一是消费性,二是科技性。这也带来医药行业两个非常有潜力的增长方向,其中创新链条是医药行业增长更具潜力的一条主线。风云君从创新药的投资价值、行业地位、估值水平、投资要点等方面深度分析创新药的配置逻辑。
    一、创新药的投资价值
    创新药,也就是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行业。指一步步从零开始,从机理和新分子发现到药品研制,经过动物实验、人体实验、临床实验等,有了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的依据,经监管部门的批准,首次获准上市的药物。
    按照药物研发的常规流程,一款药物从确定靶点到最后审批上市的整个研发周期通常耗时十数年的时间。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周期极长、风险极高、投入极大且一旦成功回报率极高的过程。过去创新药行业主要由美国市场垄断,主要集中于绝症和慢性病领域,像我们比较熟悉的青霉素、胰岛素、降压药刚被研发出来时,都属于轰动一时的创新药,用于治疗肺结核、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尤其根治了在当时属于绝症的肺结核,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更具有显著的划时代意义。
    通过上面原理我们不难看出,创新药的核心价值在于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高溢价来自于医药公司的在某一领域的产品专利,有了产品专利,一家医药公司甚至可以垄断在某一病症上的利润。
    因此创新药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差异化,药品经过数十年的研发,拥有自主研发的专利,具有很高的护城河,其他公司很难模仿;二是能够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潜在的市场空间巨大,试想如果一个药品能够治疗胰腺癌、乳腺癌,那它的市场需求是可想而知的;三是盈利可观。创新药有专利保护期,大约10-15年,企业可以在专利期内卖出高价,赚取尽可能多的高昂利润,比如《我不是药神》中的诺华格列卫,中国患者每年的药费一度高达30万,生产成本却不到1500元(216美元)。之所以卖这么贵,其实是分摊了无数失败药物的研发费用;相比新药研发的高费用、低成功率、耗时长等,这些弊端在丰厚的经济效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这也是各大医药巨头不遗余力研发创新药、布局创新药版图、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原因之一;四是发展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我国正在经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型,要素驱动经济的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动力必然会衰减,从而要找到驱动经济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过去我们许多关键生物制药技术、创新药品、关键设备,多以进口为主。但中国不可能永远被“卡脖子”、受制于人,创新药的底色是科学技术,其发展的深层逻辑正是中国创新、中国制造的崛起。
    图片
    如上图所示,中国的医改之路也是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正在走向“创新+提效”的阶段,中国创新药一直在快速增长,占比不断提升。而从渗透率来看,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与全球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欧美创新药渗透率比例接近80%,而中国创新药在2015年占整个制药的比例仅5%,2022年时这个数据是10%左右,假如到2035年,渗透率提升至30%,就能产生万亿的增量。对于这样一个高增长的赛道,发展空间对于整个中国创新药的产业来说还是非常可观的。从需求端来看,我国药品市场1.8万亿的销售规模创新药占比仅仅不到10%,成长空间很大。
    图片
    2022年 2035年
    创新作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倒逼我国医药企业从仿制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快速转型,国内的创新药已经发展到与国际水平同台竞争的阶段,目前我国已有数款创新药实现“出海”,同时有数十款产品实现对外授权,整体有加速趋势,出海前景和全球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空间十分广阔。
    二、创新药为什么是医药行业核心资产
    医药是个不同细分行业差别巨大的行业,不同子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投资价值差别非常大。比如创新药和传统中药的商业模式,就完全不同。甚至有人给包罗万象的医药行业取了个外号,叫「小A股」。比如药店的模式更倾向于零售业,医疗器械耗材等类似于精密制造业,生物科技公司更类似于科技行业,眼科、医美等商业模式更接近于消费行业,原料药、中药材偏向于周期,创新药的商业逻辑更类似于风险投资。
    因细分行业众多、市场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医药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牛股辈出。如果说医药行业是牛股的**,那么创新药就是医药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创新药不论是在创新价值和专利技术上,还是超额收益上,相对其他医药细分子行业,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数据显示,创新药是长期回报最好的医药公司。自2014年12月31日CS创新药指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立以来至今,20个医药指数中,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的业绩最优,在同类中名列第一,创新药相对其他医药指数有着明显的超额收益。
    图片
    数据来源于Wind,统计时间:2014年12月31日-2023年11月10日
    通过下图医药行业近5年的走势,也可以发现,创新药行业相对医药行业整体具有进攻性强、弹性大的特点,尤其在大盘上涨时,有非常强的爆发力,同时,优异创新药个股相对指数能创造超越指数的、大幅的超额收益。2018年11月10日-2021年1月20日,沪深300上涨70.89%,医药生物指数上涨95.15%,创新药指数上涨98.70%,而信达生物上涨515.93%,贝达药业上涨250.23%。
    图片
    数据来源于Wind,统计时间:2018年11月10日-2023年11月10日
    不论是创新药行业的β,还是优异个股的α,都表现出超强的进攻性和超额收益能力。整体来讲,创新药是医药行业非常有投资价值的领域之一,堪称医药行业的核心资产。
    三、杀估值与外围金融压力解除后,创新药迎来配置良机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
    图片
    全指医药
    图片
    CS创新药指数
    图片
    从医药行业整体来看,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的指数点位比2018年、2019年熊市时还要更低出一大截,已处于极端低估的位置区间。全指医药的市盈率与2018年差不多,属于历史上估值水平非常低的底部区间。CS创新药指数也是一样,虽然相比医药行业整体来说更为抗跌,在今年也出现了非常典型的熊市行情。
    从2022H1、2022H2和2023H1创新药行业的业绩来看,创新药企业产品收入依旧在高速增长,部分企业已实现盈利显著改善。H股与A股的创新型企业平均产品营收增速达55.90%,二季度H股创新药企中复宏汉霖和康方生物已实现盈利,信达生物则实现大幅减亏达85%,(来源:中信建投)盈利情况在2023年严峻的外部阻力下逆势展现出良好的业绩韧性。
    医药行业是受政策驱动影响非常大的行业,从内部政策环境来看,政策出台了例如《“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多项利好政策,明确定位创新药、生物技术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医药创新投入、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在落地细则上则鼓励真创新、加速新药上市放量。支付端随着过去几年外部监管的加强和创新加速,促使国内医药行业实现了出清,并持续给予创新药医保谈判细则上的多项支持与优化,赋予创新药合理的价格回报,围绕药品生命周期探索完善价格政策链。
    从外部环境来说,美国本轮加息周期临近尾声,美债收益率见顶后有望进入新一轮下降周期,全球流动性重回宽松,医药行业外围金融压力基本已经解除。行业出清、创新加速后,今年以来多款重磅创新药放量提速,出海捷报频传,涌现出多个现象级出海案例,无论是自主申报或是海外授权均频现里程碑进展。综合来看,创新药已迎来估值、业绩、政策、技术多重周期共振,有望开启新一轮波澜壮阔的长期向上行情。
    四、创新药不断分化,更看重选股能力
    医药行业本身是一个波动较大的行业,创新药的投资又和传统医药投资逻辑不同。传统医药研究的重点大体是对业务本质、行业壁垒的理解,以及对ROE水平的预估及需求/业绩增长空间的判断。前文我们也提到,一款创新药的出世,从靶点确定到审批上市往往耗时十余年,研发九死一生,变数极大,多数项目还没到拿到实验结果阶段就已宣告失败。因此,行业整体普涨难度较大,子行业分化会比较严重,且不适用于传统的PE/PB定价系统,非常考验选股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决定了创新药马太效应突出,具有强者愈强、赢家通吃的特点,只有头部跑出来的那些优势性能、超高壁垒的现象级爆款产品和企业才能获得市场青睐。
    因此创新药行业的发展不仅受到政策改革、产业突发事件、市场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影响(β),个股的选择更是决定了能否取得超过市场板块平均水平超额收益的关键(α)。
    创新药标的投资更倾向于“底层价值的概率估算+收益估算”,分别对应“成功率”和“渗透率”,什么意思呢,在筛选到强壁垒、高需求的标的后,底层价值判断即辨别这款药成功的概率有多高。收益估算也就是上市后要前瞻性估算营销的峰值有多高,并且在仿制药上升之前能维持多久,有无强竞品上市等。
    图片
    图片
    这样的判断并不容易,从医药股整体的表现上来看,医药股分化强烈,近年来呈现加剧趋势,上图是18A药企上市发行价与最新价对比,有盈利的企业只有7家,涨幅超过100%的企业只有信达和康方。上市初期给到百亿估值的公司,短短几年,头尾市值已经是云泥之别。市场正在用脚投票,创新药一律看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真创新”“硬实力”“国际化竞争力”的具备真正创新价值的股票经过大浪淘沙,获得市场价值匹配。因此除了医药行业的专业能力,更要精挑细选,去挖掘代表未来的、有强大业绩业务驱动、未被充分入价、具备行业颠覆性地位、强竞争壁垒的企业。
    创新药行业整体的研究难度也可见一斑,要能判断药品的研发原理及过程推导,更要判断药品的上市价值以及销售峰值。这也相应提高了医药投资的门槛,既需要需要极强的学术功底,同时还需要具备资深的产业视角和国际视野。
    五、看好医药赛道,如何布局投资
    正是由于医药行业天然的专业高壁垒属性,普通投资者想要参与投资并不容易。因此看好赛道长期增长的前提下,也可以去筛选一些市面上专注于医药行业布局的主动管理产品,叠加管理人的选股能力,获取阿尔法收益。例如青侨阳光,基金经理卢桂凤、林伟具备资深学术和医药产业背景,对医药行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产品定位主投本土创新药,辅投硬核壁垒叠加逆境反转的医药企业,与市场上的一些医药抱团基金定位有显著的不同。例如2022年医药行业超预期暴跌,青侨阳光挖掘到爆发力极强的本土优质创新股,组合持仓向质地更优、入价不足的潜在时代徽章型企业集中,产品净值强劲反弹,并创造了大幅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在最近医药行业回暖时,青侨阳光也展示了很好的收益弹性。
    当然,对于任何一只私募投资来讲,选品还是要回归到风云反复强调的人格认知、业绩归因、长期净值上,而集中赛道的产品更是如此。医药行业本身高波动、高弹性的属性,并不适合每一个投资人,需要做的功课更多,选品难度也会更大。但是如果选到优秀的管理人,那么也能够显著提升自己的组合表现。
    ... 展开
    7 0
  • 同类首创!Everest Medicines宣布选择性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Zetomipzomib在国内批准临床

    近日,Everest Medicines公司宣布中国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接受其在中国的zetomipzomib研究性新药(IND)申请。Zetomipzomib是一种新型的、同类首创的选择性免疫蛋白酶体抑制剂,目前正在对一
    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