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还有戏吗?将在哪里构底?

截至午盘,三大指数低开震荡,超3100股下跌,成交额微增。科技股小幅反弹,银行股支撑大盘。市场低迷或处底部,建议观望或关注科技股。机器人市场潜力大,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建议布局研发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微信图片_20240814122811.jpg【行情分析解读】2024.8.14

 

截至午间收盘,从整体看三大指数开盘集体低开,随后呈震荡调整的走势,两市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100只个股下跌,半日成交额3019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31亿。

今天市场表现得还是挺疲软的,不过科技股那边因为外围市场涨得不错,所以也跟着小幅度反弹了一下,然后银行股那边还是稳稳的,帮着撑住了大盘。从技术面看,现在大盘指数还在2850点附近徘徊,如果昨天的低点被跌破的话,那可能就要往下走了,往上的话,10日均线是个压力位,想突破2900到2930点这个区间估计不容易。

说到成交量,虽然今天比之前多了一些,但整体来说还是挺低迷的,创了四年新低,不过考虑到咱们国内经济正在慢慢回暖,政策也在持续加码支持,再加上美联储那边降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觉得现在这种低成交量的情况很可能意味着市场已经到了阶段性的底部了。

对于接下来的操作,我个人觉得稳妥起见还是先观望一阵子吧,毕竟现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如果你胆子大一点,可以考虑在低位的时候关注一下科技股,毕竟它们的潜力还是挺大的。

·从板块上看出版、游戏、电力板块今日领涨;化工原料、CRO、医疗服务板块今日领跌。

·从资金上看游戏、传媒、5G主力净流入高端制造、医药生物、消费主力净流出。

·从指数上看纳斯达克100、动漫游戏、绿色电力日涨幅居前细分化工、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石化产业日涨幅居后。

 微信图片_20240814122818.jpg

【技术面】

我们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

·周线图(每周更):5周10周、20周均线分别死叉MACD指标死叉,绿柱扩大,指标线运行于0轴下方运行;KDJ指标死叉向下收敛,J值探底拐头BOLL通道开口扩散,股指在下轨附近运行。

·分析:中期看指数各项指标已经触底,并且像我之前说的,指数已经调整过了,后续震荡修复的概率比较大。

·日线图(每日更):5日均线死叉10日均线;MACD指标死叉,绿柱缩短,指标线在0轴方运行;KDJ指标死叉向下扩散,J值探BOLL通道开口扩散,股指在中轨下方运行。

·分析:短期看指数没有冲上去,5日均线也向下走与10日均线形成了死叉,这让上方的压力又加大了,不过各项技术指标也来到了底部,向下的幅度目前看也不大,所以我认为技术面底部震荡的概率比较大。

 微信图片_20240814122823.jpg

【基本面&消息面】

·国内商业化首型可回收运载火箭即将首飞。(航天)

·沈阳表示将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低空经济)

·国际能源署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将回落至不足100万桶,理由是些主要经济体的消费量低于预期。(原油)

 

【估值面】

·上证指数:市盈率12.73,偏低估值;

·深证成指:市盈率19.54,偏低估值;

·创业板指:市盈率24.68,偏低估值;

·科创50:市盈率44.09,正常估值;

·沪深300:市盈率11.37,偏低估值;

·上证50:市盈率10.07,正常估值;

·中证500:市盈率20.09,偏低估值。

 微信图片_20240814122816.jpg

【板块分析】

·机器人:机器人虽然现在还是个新兴领域,但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了,比如商用服务、特种作业、制造、医疗和家庭服务等等,这些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预计今年国内市场规模就能达到27.6亿人民币,而到了2029年,这个数字可能涨到750亿,再到2035年,更是有望突破3000亿大关。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真是个激动人心的机会,如果咱们想在这块儿捞一笔,那就要盯紧整个机器人板块的发展趋势,毕竟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未来几年内这个行业肯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我个人觉得,投资者们可以考虑布局那些专注于机器人研发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显著优势的公司,当然了,除了关注技术本身,还要看看它们的产品是否能真正落地,满足市场需求,毕竟,好的技术如果不实用,那也是白搭。

此外,考虑到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我觉得还可以关注那些提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比如传感器、伺服电机这类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制造商,因为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普及,这些核心部件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总的来说,我认为现在正是入手机器人板块的好时机,你们觉得呢?

 

【策略分享】

·今日上车:无。

·今日下车:无。

·准备上车:一带一路。

·准备下车:无。

 微信图片_20240814122820.jpg

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主观交易思路的记录和自我留存,分析涉及的指数及基金,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