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LP开始要求一票否决权了

产业联动、产业区域化下投资方略的转变。

产业联动、产业区域化下投资方略的转变。

资本向新,产业向质。在新的周期转换中,我们要放弃以往的路径依赖,积极拥抱变化,寻找新的突破口。

对于投资行业来说,过去一年,周期性特征愈加明显,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背景下,坚信价值投资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深刻体现到中国的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以AI大模型、算力芯片、机器人、生物合成、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不断涌现,国产替代依然火热,企业出海热火朝天。如何从“本地化”到“全球化”发展成为新的风口,这些都是创业创新者的新机遇,也是产业投资人的新动力。

7月10日,2024融中夏季峰会之融中2024(第十届)中国产业投资峰会于北京四季酒店盛大举办。会上,以“产业联动、产业区域化下投资方略的转变”为题,进行了产业投资专场论坛讨论,前海方舟总裁陈文正、建信股权首席投资官李瑞、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中兵投资总经理,中兵顺景董事长石兵、国科嘉和董事长、管理合伙人王戈、海尔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嘉诚参与了论坛讨论,达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叶卫刚为论坛主持。

以下为融中2024(第十届)中国产业投资峰会上,以“产业联动、产业区域化下投资方略的转变”为题的“产业投资专场”内容,由融中财经整理:

一线投资的酸甜苦辣

叶卫刚:各位早上好,我是达泰资本的叶卫刚,非常荣幸主持今天的第一场论坛,跟各位大咖一起讨论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产业化和区域化布局以及在一线摸爬滚打的酸甜苦辣。先请各位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从陈总开始。

陈文正:谢谢主持人,也感谢融中,有这样一个机会交流,我来自前海方舟,我们成立于2015年底,是为了落实国家有关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设立股权投资母基金的政策要求而设立的,是一个市场化机构,即管理人市场化,管理公司股东中有深创投,也有一些行业大佬;发起设立管理的前海母基金资本来源市场化,除了政府来源之外,也有社会资本的参与,包括央国企、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个人等;投资市场化,投到哪个地方,投什么样的基金,投什么样的行业,投什么阶段,按市场化决定,没有特别要求。这些年发展下来,除了综合性的前海母基金,我们还从行业、区域、阶段等方向发起设立管理了一些基金。如行业上,我们有智慧互联、大健康等基金;在区域上,我们有面向中原地区的中原前海基金,还有环黄渤海的齐鲁基金等;在阶段上,主要是在深圳的天使基金及受托管理的单一LP跟投基金等。

我们这样的机构走向专业化和区域化的路径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走合作的道路,比如我们和中国电信、中国互联网基金合作发起设立的智慧互联基金,专注于数字化、万物互联;

二是学习积累,母基金+直投的模式,我们与专业子基金共同投资积累下来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化能力,如大健康领域的专业化。

三是团队成员主动专注于某个方向的投资,逐渐有了行业资源积累及专业判断和服务能力,如新能源、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化。

四是研究驱动,依托我们的博士后创新基地,我们对较为前沿的人工智能、氢能等领域面向未来的方向以及已有的创业企业做了很多研究。

在区域结合方面,我们认为发展地方产业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存量,存量就是我们投资当地的企业,培育它,给它赋能,让它长大;第二个是增量,把我们历史上在其他地方投资发展起来的企业,引入到另一个符合产业发展的地方落地。

我们在深圳做天使基金的一个目的就是在深圳培育、发展企业,在需要更大物理空间的时候,可以让这些企业向全国其他地方扩散。

目前,我们管理的基金直投企业有460多家,通过投资的子基金间接投资的有1600多家,直投的上市公司近40家,加上间接的有130多家。

李瑞: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是来自建设银行建信股权的李瑞,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也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活动。

建信股权是中国建设银行的核心投资平台,同时也是全行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高质量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纽带,当前建信股权代表中国建设银行受托管理出资多支国家级和地方产业发展基金,综合运用母基金+直投+综合金融服务等多种举措,支持助力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非常希望能够与在座各位一道共谋发展和合作良机。

罗飞:大家早上好,我是松禾资本的罗飞。松禾资本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的科技投资,深入布局数字科技、精准医疗、创新材料三个领域。2014年到2015年,我们分别在这些领域设立了专业团队和专项基金。

松禾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我们跟地方及产业的合作。我们发展、成长于深圳,同时也得到了广州、苏州、成都以及重庆这些地方的支持。

在数字科技领域,我们和商汤、第四范式有长期的合作。在医疗健康领域,我们和华大合作已有十余年,此外,还与海尔等上市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新材料领域,我们是德方纳米的天使投资机构,伴随着德方纳米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也逐步进入新能源材料的垂直领域。

我们取得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与创新团队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产业龙头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期待与同行和合作伙伴们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谢谢大家。

石兵:尊敬的宋会长,各位企业家、大咖,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朱闪董事长给我们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是来自中兵投资的石兵,中兵投资是兵器工业集团打造的股权投资、资本运作、金融服务综合性产融结合的平台。

中兵顺景是兵器工业集团按照市场化原则打造的一支专业化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平台,使命上聚焦兵器工业集团主责主业,通过资本的方式,进行产投协同、产融结合,用资本的方式助推兵器工业集团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布局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近几年主要是聚焦在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方向。

王戈:各位嘉宾好,我是来自国科嘉和的王戈,国科嘉和创立于2011年,是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科控股”)旗下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科创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到现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历程。国科嘉和主要定位之一是促动科研院所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促动整个技术进行外溢,助力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国科嘉和目前管理11支基金,几百亿规模,背靠一流科研院所的特点和优势资源,我们目前投了160多个公司,大概70%投向了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网络安全和企业服务、半导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部分,还有30%是生命科学相关领域比如医疗服务、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等。这是目前国科嘉和的基本定位,非常欢迎跟各位进一步合作,跟同行、产业、各位企业家、投资大咖我们一起建设面向未来产业生态。

张嘉诚:大家好,海尔资本作为海尔金盈旗下的产业投资共创平台,是具有差异化优势的CVC,以产业全生态投资共创模式为基础,围绕智能科技、医疗健康等产业生态布局进行投资。在CVC这个词流行之前,海尔资本就已开始聚焦产业,围绕集团产业资源做相应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延伸的布局投资,以点带面地投资。依托自身差异化的产业投资模式和生态资源,我们和各级政府投资有不少合作,今天讨论的话题包括区域投资和产业投资,我们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投资方面,科技和医疗两个板块是我们重点的投资布局方向,今天特殊的历史时刻,融中组织大家讨论非常有必要,希望接下来我们的讨论给大家一些启发。

叶卫刚:谢谢各位同行们简短而详细的阐述,达泰是2010年成立的,我们专注于早期硬科技投资,已经有了14年的历史,从产业来说,我们主要关注硬科技,重点是半导体、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我们投这些方向的时候,还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新质生产力”的说法,现在看起来比较巧合,我们投的这几个方向都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阶段来说,我们覆盖了从种子轮到B轮,在发展中,我们主要和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地方政府有过很好的合作,达泰管理规模70亿左右,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会场跟新老朋友们做些交流。

特殊历史时刻

结合地方特色做投资

叶卫刚:我们说现在是特殊的历史时机,宏观经济处于下行趋势的同时,新质生产力赛道又处于上行趋势。这么一个有趣的历史时刻,和同行们探讨一下怎么处理产业投资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这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接下来给大家抛出一个话题,也是朱董事长给我们的必答题,我稍微分解一下,今天在座的排序也很有意思,最左边三位,是产业投资人,海尔、中国科学院和中兵集团,右边三位算是财务投资人或者市场化投资人,先把命题作文交给产业投资人,聊一聊产业方面的思考,三位都是背靠央企、大院大所和大集团,你们在选择投资方向、投资标的、发展区域这方面更多考虑投资本身财务回报还是和母公司集团战略协同效应,请三位阐述一下。

张嘉诚:这个话题是海尔资本从成立第一天就开始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历了近15年周期的迭代,也见过很多大起大落,也穿过很多窄门。历史上来看,海尔资本经历了三个阶段,成立之初我们的定位很明确,主要围绕集团的主业和相关主要产业链做投资。

最初我们的定位是对外看世界的眼睛和对外接触的触角,也投了一些不错的项目,2015年后,私募股权行业大规模扩张,很多外部投资人开始加入我们的基金,包括地方政府、产业公司,甚至创业公司也会把资金给我们投,这个时候投资人多样化了。我们开始思考怎样满足各方面投资人的诉求,包括完成政府返投、产业协同,同时又能完成一部分产业投资回报,最后还能跟集团深入绑定,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

过去三年海尔资本积极做了第三次转型,积极主动去拥抱集团,以前集团说你多投点我的产业,我也是你的出资人,给产业做一些并购,现在主动做了转型的动作。整体看转型后,当前的市场环境下,LP对我们更放心了,因为在集团主业下做投资不会出现大的乱象,更稳定。

被投企业乐于成为我们集团的合作伙伴,与集团有了天然的壁垒通道。从管理和退出上也有优势,集团给我们赋能很多,在退出上,集团会有很多并购业务,这让我们的投资有了更多优势。

主动拥抱集团的产业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外部投资人,现在我们将既要又要还要,做成既能又能还能,形成项目、产业、基金、LP、政府等多方共赢的产业共创生态集群。

王戈:国科嘉和的基因离不开科研院所,从产业特别是产业链经济、地区经济的发展上,围绕主持人的话题,我们做了三点实践,给大家也报告一下:

从国科嘉和的特点来看,我们并不是特别典型的产业投资人,而是典型的技术投资人,是技术资本。技术资本的核心,是让技术迅速转化为产品,更强调对于所投高科技企业的技术赋能,特别是围绕技术外溢以及技术资源的赋能。国科嘉和成立的初衷就是积极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助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这个角度来说,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技术资本的优势,将基础科研和基础技术跟产业相结合,是国科嘉和首先需要考虑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追求市场化的财务回报,没有这样循环,不可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从产业角度认知,以我们投资团队的分组为例,国科嘉和的分组和绝大多数GP都不一样,绝大多数投资机构是按产业链或者按应用来分,国科嘉和的分组是按技术门类来分的,比如软件组、硬件组,而不是先进制造组、半导体组这么分。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跟计算所、软件所、自动化所在项目上实现对口,把各个不同院所点状的“珍珠”串成“项链”,为产业服务,这是我们很主要的工作,也是这是我们对产业的贡献。

如何跟地方政府合作打交道,我们认为还是要顺势而为,每个地方的优势特色是不一样的,对于区域来说是筑巢引凤的过程,投资机构则是很好的抓手,但关键还是需要按照地方的产业特色去投。如果一个地区本身不具备半导体人才优势或者产业优势,就是把半导体产业放在那儿,也是活不下去的。所以选择地方的时候,还是要和地方产业相结合,才能实现既要又要还要的目标。这是我们现在的实践和看法。

石兵: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是我们作为管理机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各个地方政府都在以基金招商引资,以此进行产业布局。从区域性产业布局来看,既要考虑产业协同,同时又不得不考虑投资回报的问题。虽然这二者并不矛盾,但在平衡上需要谨慎思考,才能把区域性产业集群以及兵器工业集团的产业布局进行有效匹配。

跟地方政府区域布局确实需要选择,我们有几方面考量:一是地方产业集群与集团产业的协同性,考虑地方与集团的战略协同,地方主要优势产业是什么,不然无法履行返投契约;二是地方的营商环境;三是地方的财政实力。我们在募资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些要素,包括投和退,怎么选项目,最后怎么实现退出,通过产业链的退出是必然面临的现实。

兵器工业集团跟大部分省市,特别是产业布局比较集中的地方做了战略合作安排,基于兵器工业集团整体战略布局,通过资本纽带,我们会把产业发展、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服务国家战略、强军首责等方面有效衔接起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央地合作模式上还是能寻找到一些答案的,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基于大家的信任,共克时艰,抓住产业的周期特点。

既要又要还要之下的主动和审慎

叶卫刚:产业投资人说得非常好,结合各自产业的特点,总结起来回答就是既要满足集团的战略布局,又要追求市场化回报。

接下来请财务投资人聊一聊,财务投资人和产业背景的投资人关心的问题可能不一样。另外,大家也聊一聊区域化的问题,市场化投资机构怎么和地方政府合作。我个人的理解是,对市场化投资机构而言,跟地方政府合作的最实际的就是募资和招商引资结合。

融中的文章报道了投资人募资的艰辛。比如早上6点开往合肥的高铁坐满了去募资的投资人,或者早上8点飞往广州的飞机公务舱一半都是去募资的GP等等。我本人的体验确实如此,从上海去广州的飞机上,多次偶遇过很多同行,几位都是市场上有名的机构了,投的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家都在忙着募资。各位嘉宾也谈一谈,如何选择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有什么好经验分享一下。另外,从反面的角度,和地方政府合作中,产业落地是很大的问题,落实到具体条款,有哪些条款是大家觉得是不太能接受的,也可以吐吐槽。

罗飞:我们在深圳发展多年,自2009年起开始与外地政府合作,首次合作是在苏州。如何与地方产业相结合,这些年来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两年前他们发布了天使母基金招募公告,我们是首批申请天使基金落地的机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三个问题:一是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基金进入成都;二是在哪个区域落地;三是在政府出资之外,成都当地还有哪些出资主体或产业主体可以合作

经过多次与成都方面的交流,我们最终选择了医疗健康领域。这是因为,成都在医疗健康方面已经有十多年的积累,医疗健康产业在全国排名第四,尤其是在科创板领域,有超过五六家上市企业来自成都。同时,松禾资本在过去十年中也在医疗健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

在区域选择方面,我们最终选择了成都高新区,并得到了成都产投的大力支持。这只医疗健康基金还得到了成都两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投资,以及我们深度合作的华大也投资了这只基金。目前,基金已经开始投资,其中一个项目就来自于当地LP孵化的项目。

此外,我们认为,拥抱产业合作方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产业背景的管理人,与地方和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作为一家财务背景的投资机构,我们也积极拥抱产业合作,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合作。

谢谢大家。

李瑞:作为中央金融企业,从自身定位和使命担当出发,我们要全力融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这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也是应尽义务。

尽管当前行业整体面临募资难的挑战,加之又有返投要求和约束,但我们作为银行系投资平台,依托的国有大行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始终坚决地走向全国,积极融入各地产业发展中。

在走向各个区域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摸索哪些是有所为,哪些需要规避风险。我们认为,这件事还是需要辩证地去看,要把被动变为主动。如果总是被动应付,那么这件事不能长久,迟早伤及合作关系,甚至为未来埋下隐患。我们区域合作中,主要把握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积极主动接洽、对接各地政府。从去年以来,我们会同各地分行,调研走访了很多地区,切身感受到各地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寻找新的增长曲线的迫切性。我们要更为积极广泛对接,积极融入,这是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在对接、接洽过程中,对于合作机会的把握,要做客观、理性和专业的评估和判断,并不是别人给你资金,为了规模就盲目合作,还是要有长周期的思考,要做很多客观的可行性方面的分析。

第三个原则,要审慎承诺,对于区域协同合作要做出充分客观的评估和论证,落实在协议上的内容要慎之又慎,特别是国有机构,从自身的合规要求与约束来说,也使我们必须审慎承诺,而不是为了短期合作就去做不切实际的承诺,这会给未来的合作埋下隐患。总体来说我们与地方区域合作大体遵循这几个原则。

区域合作中的机会,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哪些是我们可以大有所为的,哪些是我们不太擅长的,这是长期课题。但总的来说,对投研能力、特别是对各地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态势的研究、研判的能力特别重要。持牌机构、国有金融机构,很容易被先前的经验固化和影响,所以做好区域产业发展的文章,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自身投研能力建设,特别是对对区域产业经济规划、可行性研究方面的能力,我们还要持续加强补强。

陈文正:既要又要还要,这个话题大家讲了很多,咱们这个行业从早期的主要是资产配置、注重收益的财务型投资,慢慢过渡到了要更多满足投资人产业诉求的阶段,这一两年更为突出。

要做到基金既要有一定的财务收益又要满足投资人地域返投要求,我的体会是:

第一,机构要成为有产业资源的专业化机构,要有产业资源、专业化能力。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及专业化能力,匹配当地产业政策招商引资成功落地的概率就高,产业链投资、服务被投企业的能力就强,企业成长发展的机会大。

第二,要在需返投区域当中得有自己的团队。这方面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我们在河南做了一个基金,当时担心返投难,最后找了不需要返投的资金。实际运营管理中,因为在当地组建了团队加上总部的支持,在当地投资、吸引外部投资到河南的情况,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本地团队和集团相关人员合作,专业、地域结合来做,本地团队能更好地服务。

第三,系统化支撑服务,我们专门成立了投资推广部,该部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盘点产业资源、匹配合作伙伴的需求,然后进行产业落地赋能。这样一来,既是对企业的帮助,也是对地方政府的帮助,也是对我们的帮助,实现多赢。

第四,慎重选择地域。当地有什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如何,能否有匹配的产业消纳能力,给你很多钱要返投,能不能完成?无论在本地投存量、还是引增量的招商引资落地上,如果难度都不小,就要非常慎重。

叶卫刚:这三位财务投资人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经验,地方政府“既要、又要、还要”的前提下,全部做到很不容易。

我简单分享一下达泰的做法,我们规模不大,专注的行业也不多,主要是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过去14年,我们基本上选择的合作伙伴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刚刚听陈总分享,我学到一个概念,增量和存量。以半导体为例,半导体是我们过去14年投资的一大重点,刚起步的时候,我们主要在长三角发展,当地半导体产业和技术人才积累比较好,所以不管是完成当地返投,还是做招商引资都比较容易。这就是所谓的投存量。

最近几年,我们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半导体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中,这些地区的半导体产业更多是做增量,把原来总部在长三角、北京等地的好企业引进去,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另外,我认同各位同行们说的,落地的时候一定要审慎承诺。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刚开始做LP的时候,有些条款超出了市场规范。比如,近几年,我们也遇到一些LP诉求,要求参与投委会甚至有一票否决权,这些诉求并不符合行业规则、甚至有法律风险。面对这些诉求,我们还是要谨慎。

叶卫刚:最后请六位用一两句话总结未来产业布局的方向和计划。

陈文正:产业布局,一个是国家已明确的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方向;第二个是符合地域产业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领域。

李瑞:坚决秉持战略性、投资性和协同性相互平衡、相互结合的投资理念。在投资方向上,进一步聚焦到推进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来,要切实做到投资上与国家的要求同向发力。

罗飞:在增量有限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赋能已经培养起来的行业,特别是我们已经投资过的项目。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我们绝不能放弃。要实现深度赋能,需要与产业进行紧密协作,推动合作共赢。

石兵:现在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也请大家关注我们聚焦的细分行业,空地海无人系统基金和人形机器人基金。

王戈:未来三年从国科嘉和的角度,就是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把科学家的应用技术落实到产业,通过像国科嘉和这样的技术资本、耐心资本,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

张嘉诚:专心、耐心、信心。

叶卫刚:各位的总结都很精彩,从达泰的角度我们也是两句话,第一句,深耕硬科技,继续做深、做透,同时做好投后赋能,提高被投企业成功率、生存率,让企业多活一段时间,看到春天的来临。

第二句,助力新质生产力,“听讲话、做投资”,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政策、拥抱新质生产力,在我们原有的行业基础上,关注其他新质生产力新领域,最近我们也开始关注低空经济相关的产业,符合国家大方向领域的募、投、管、退都会更顺利一些。

感谢主办机构,也感谢各位同行们的精彩分享。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