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DRG-DIP 2.0版本落地,医疗改革进入加速期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 作者:陈竹 宋硕 韩世通 沈睦钧 王凯旋 曾令鹏

医保支付改革进入新阶段

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2.0版分组方案。DRG/DIP 2.0版本更精细、更准确,医保支付改革进入新阶段。该版本新增特例单议和除外机制,利好临床获益明确的创新药械。该版本病组分组更细,药物经济学性突出,中信证券预计医院品种迎来结构性调整,集中度提升。医院信息系统升级需求大,DRG/DIP促进医院发展重点专科。老龄化持续加大医疗需求,关注其他医改趋势。综合梳理几条投资主线:一、结合特例单议和除外机制,关注获益明确的创新药械;二、把握医院品种结构性调整、集中度提升趋势,关注药物经济学性突出标的;三、医院信息系统升级和发展重点专科成必然,关注医疗信息化企业和优质民营医院;四、顺应人口老龄化和我国其他医改趋势,关注设备普及和国产替代、医疗服务细化分工领域以及院外市场。维持医疗健康产业“强于大市”评级。

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2.0版分组方案。

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新版分组落地执行,规范各地分组:1)要在2024年完成对2.0版分组的切换,2)用好特例单议机制,3)重视培训工作;

(二)提升结算清算水平,减轻医疗机构资金压力:1)6月底需完成前一年度的基金清算,2)定期向医疗机构反馈入组、结算信息,3)全面清理应付未付费用;

(三)加强改革协同,做到公开透明:1)要合理编制医保基金支出预算、做足“蛋糕”,2)注重来自临床一线的意见,3)健全谈判协商机制。

DRG/DIP 2.0版本更精细、更准确,医保支付改革进入新阶段。

根据国家医保局,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经进入到收官阶段。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统筹地区开展了DRG/DIP付费,其中190个采用DRG支付、192个采用DIP支付,天津、上海两个直辖市兼有DRG和DIP付费,26个省份已经实现省域内所有统筹地区的全覆盖。中信证券认为,试点初期的DRG/DIP1.0版分组方案主要以制度建设为出发点,本次2.0版本经过多年试点,在重点学科、联合手术与复合手术方面进行了优化与完善,更加精细、准确,有利于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和落地。此外,《通知》鼓励医疗机构利用好特例单议机制,鼓励通过基金预付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明确医疗机构不得将DRG/DIP病组(病种)支付标准作为限额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或与绩效分配指标挂钩,更加符合我国医改的大方向。

新增特例单议和除外机制,利好临床获益明确的创新药械。

DRG/DIP 2.0版新增特例单议机制和除外机制:

1)特例单议机制:对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适合按 DRG/DIP 标准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特例单议数量原则上为 DRG 出院总病例的5%(此前各地1.0版本为1%-5%不等)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以内;

2)除外机制:探索除外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新药耗新技术在应用初期按项目付费或以权重(点数)加成等方式予以支持,后期积累足够数据后再纳入 DRG/DIP 付费。

中信证券认为,新增特例单议机制且需专家审核评议,临床获益明确的创新药械有望从此次改革中受益。而在地方政府已经陆续提出在DRG/DIP支付方面对创新药械除外支付(如北京、广东已落地创新药械除外支付),此次进行全国性推广,创新药械长期受益趋势明确。

病组分组更细,药物经济学性突出,医院品种迎来结构性调整,集中度提升。

DRG/DIP 2.0版的核心分组(ADRG)从 376 组升级至409组,分组更加详细,药物经济学性地位更加突出;院内用药品种有望迎来结构性调整,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营销合规以及具备丰富品种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此外,中信证券认为基药和普药使用量有望增加,成本控制能力强的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亦有望受益。

医院信息系统升级需求大,DRG/DIP促进医院发展重点专科。

中信证券认为,DRG/DIP的分组更加精细、科学,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就越高。尤其电子病历系统是DRG/DIP进行分组的核心,对应的升级改造空间广阔,在此基础之上,更高要求的数据集成和治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也面临市场扩容。另一方面,预计DRG/DIP全面落地之后,医院往往更加注重病例组合指数(CMI,与疾病复杂程度及医院获得的医保基金相关),优势科室将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加之药耗、检查的比例降低趋势明确,医疗服务的价值将得到体现。优秀的民营连锁医院在精细运营的基础上,往往深耕在某一领域,或者拥有优势临床科室,更加契合DRG/DIP的改革方向,竞争优势明显。

老龄化持续提升医疗需求,关注其他医改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5.4%,医疗总费用支出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医疗改革的确定性值得关注。首先,随着医疗总需求增加,我国先进的医疗设备普及率仍有待提升,高性价比的医疗器械推广和进口替代趋势明确。其次,DRG/DIP对应的医疗服务细化分工领域将获得较好的发展,如康复、肿瘤、血液净化、独立医学实验室等领域。此外,中信证券认为,能够满足人民对健康更高追求的院外市场、消费医疗、家用器械领域将迎来新发展阶段。

风险因素:

医疗改革推进不及预期,医保控费力度超出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投资策略:

顺势而为,把握政策趋势,精选业绩高确定性细分领域,综合梳理几条投资主线:

一、把握特例单议和除外机制,关注获益明确的创新药械;

二、结合医院品种结构性调整、集中度提升趋势,关注药物经济学性突出标的;

三、医院信息系统升级和发展重点专科成必然,关注医疗信息化企业和优质民营医院;

四、顺应人口老龄化和我国其他医改趋势,关注设备普及和国产替代、医疗服务细化分工领域以及院外市场。维持医疗健康产业“强于大市”评级。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7月24日发布的《医疗健康产业政策点评—DRG-DIP 2.0版本落地,医疗改革进入加速期》报告,分析师:陈竹S1010516100003;宋硕S1010520120001;韩世通S1010522030002;沈睦钧S1010521010006;王凯旋S1010522120001;曾令鹏S1010523100006;联系人:朱家成S1010123010019;唐寅灏S1010122081269;蒋罗昕S1010122081270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