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点,科创板和北交所在谷底相遇

700点,科创板和北交所在谷底相遇

又见新低,本周三北证50再创历史新低,盘中最低下探至692.07点。

一觉醒来看到这个行情走势,突然觉得有时候眼一闭不睁也挺好的。

无独有偶,近期的科创板也随着半导体炒作的熄火以及国家大基金退出等因素影响,也走出了漫漫熊途,今日(7月4日)收盘跌1.62%,来到了690.38点。两个新兴板块,就这么在700点相遇。

难兄难弟:科创北交的凄情7月

7月行情,在重启IPO的利空开端中开启,大盘尚有政府力挽狂澜抢救下了关键少数,但中小板块的行情就不好过了,这边的科创板和北交所是“老母牛打胎——直接完犊子了”。

两个板块在本周开盘后就持续震荡下滑,周二科创50直接探至702点,在谷底和北证50来了个不期而遇:

不管是科创板还是北交所,板块内上市的公司其实量级都偏小,发展阶段偏早,本身的抗压抗风险能力都偏低,市场行情下行的阶段,受波及影响都会比较大。

而且,虽然都是下跌,但两个板块下跌的逻辑并不很一致。

科创板近期的连续下跌主要受国家队大基金一期开始减持的影响。

5月份那会的半导体持续性上涨,是由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的成立,资金量高达3440亿,相较2014年大基金一期的987亿元和2019年成立的大基金二期2042亿元,三期的投资规模比前两期加起来还高的资金增量行情。

来到近期,大基金各期开始推进募投管退,安路科技、国芯科技分别在上周五盘后发布公告称,国家大基金一期计划减持公司股份,而这两家都是科创板内的公司。

减持对象之一安路科技,是一家于2021年上市科创板的芯片设计公司,主要从事FPGA、FPSoC芯片的设计、研发与销售。

大基金一期的最早从2019年11月对公司启动增持,出资金额9500万元,直至安路科技IPO大基金一期持股比例已达11.18%,持股数量为3911.74万股,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去年大基金一期开始了对安路科技的减持计划,减持数量达到800万股,减持总金额近4亿元,减持完成后,大基金一期对安路科技的持股比例已下降至7.76%。

另外一个减持对象国芯科技,也于2022年1月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专注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为客户提供IP授权、芯片定制服务以及自主芯片和模组产品。

根据招股书和公告显示,大基金一期在国芯科技IPO前投资了1亿元,成为了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63%,也同样在去年下半年,大基金一期也对国芯科技进行了减持,合计减持约2亿元。

受大基金减持计划影响,安路科技、国芯科技本周开盘后股价双双低开。截至7月3日收盘,安路科技报22.27元/股,周累计跌幅12.39%,市值89.27亿元;国芯科技报15.91元/股,周累计跌12.63%,市值53.46亿。

成立于2014年的大基金一期,按照原定的投资计划,自2020年进入投资回收期以来,大基金一期的减持脚步不停,目前正处在回收期的最后一年,更密集退出已投项目,其实是属于符合基金退出阶段的正常行为。

但在经过4年多的投资回收后,持有上市公司数量仍超过20家。根据犀牛之星APP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大基金一期持有的上市公司数量达28家,从持仓市值来看,国家大基金一期持仓市值最高的公司为北方华创,达到87.82亿元,沪硅产业、拓荆科技的持仓市值超过70亿元,长电科技、华大九天(301269.SZ)、通富微电、盛科通信(688702.SH)等股的持仓市值超过30亿元,这其中不少都为科创板公司。

假设按原定计划要在回收期最后一年完成退出持有市值,仅剩半年时间要退出这个资金量,对大基金一期重仓板块而言是不小的压力,因此在周五两家科创板公司开始吹响基金退出信号后,板块开始迎来恐慌性下跌。

北交所的下跌则和资金流出微盘股,流入高股息的趋势更为相关。

证监会新主席上任来对市场严抓狠打,强监管之下,st公司、小市值公司因经营、内控合规等问题频发,被监管问询甚至ST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大盘蓝筹,也使得市场过去炒作微盘股的风向迅速掉头,北交所受微盘股风向调转影响,也经历了一波连续杀跌。

前段时间的“国九条”理清了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短期来看则很直接的遏制了部分劣质公司的股价炒作现象,降低市场投机氛围甚至流动性;但长远的看,则能提升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促进上市公司提升经营质量和透明度。

或许市场短期风声鹤唳,或许国内三中全会开会以及美国大选前期有诸多的不确定性,而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以及美国降息节点也仍然不明朗,但市场杀跌到现在,或许我们应该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市场对以上的负面是否已经到了过度预期的阶段。

实际上的“坏”并没有那么坏,而大多数人都沉溺在“坏”中的情绪中而忽视了经济软着陆和美国降息节点逐步明确的“好”。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