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大起大落,宁波银行能迎来价值重估吗?

股价坐上“过山车”,宁波银行还值得投资吗?

文|新熔财经

作者|宏一

谁能想到有一天充个话费,也能背上贷款征信。

去年,我路过移动营业厅,发现门口张贴了个广告,表示最近有免费赠送手机的活动,只要办理每月129的套餐,就能拿到一台价值1000多的手机。

正好妈妈用的还是我三年前淘汰的旧手机,连打字都卡,非常不方便,但是她又心疼钱,觉得还能将就用一段时间,我就想着借这个活动,帮妈妈把手机换了。

果然听说只用充话费就能免费得到一个手机,妈妈也欣然同意了。结果,万万没想到,其实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最近因为房贷,我去银行打征信报告的时候发现,莫名其妙背上了宁波银行1000多的贷款,查了之后才知道,之前的那个手机,其实就是通过宁波银行这个分期付款买下的,每月交话费,就是分期还款,由移动代偿还,而这一切,我完全不知情。

作为一个关注银行业很多年的人,正当我准备好好盘盘宁波银行究竟是何方神圣时,却发现这个银行波动似乎有些异常。

在2019—2021年的3年间,宁波银行的股价涨幅高达160.91%,位居全部上市银行第1位,市值一度高于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是行业公认的绩优蓝筹股。2.png

(图源:雪球)

2023年情况却急转直下,宁波银行的股价一路走低,去年共计累跌37.06%,在全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一。正当市场还在猜测,其股价是否还会继续下探时,宁波银行却在2024年开始触底反弹,股价一路震荡上扬,截至6月27日收盘,宁波银行报收22.22元,年内累涨10.49%。

股价坐上“过山车”的宁波银行,值得投资者长期持有吗?

成也零售,败也零售

资本市场不会用“脚”投票,宁波银行曾经确实有成为城商行一哥的资本。

在2019年—2021年期间,宁波银行不仅做到了合理的不良风险管控,还保持着良好的增长预期,更主要的是在净息差较高且抗周期能力较强的零售业务上,也取得了突破,所以综合来看,在这个时间段,宁波银行无疑是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

但最近这几年,这些原本的“加分项”却变成了宁波银行的“扣分项”。

一方面,在核心盈利指标方面,宁波银行承压态势明显。

2021年,宁波银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8.37%、29.87%,2022年的增长数据为9.67%、18.05%,2023年营收利润增速仍在进一步下滑,已是10年以来的最低值。

到了2023年,宁波银行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55.91亿元,环比下降了5.81%;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0.91亿元,环比下降了3.21%;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43.5亿元,环比下降了4.9%。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季度营收均有不同程度的环比下滑,而核心盈利指标持续走低,自然也就削弱了投资者信心。

另一方面,零售业务为宁波银行带来的增益正在逐步消退。

自2021年以来,宁波银行零售业务增速持续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业务增速为21.14%,不到2020年的一半。

具体来看,在收益率上,在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期间,宁波银行的公司业务收益率仅从5.09%下降至4.39%,变化并不大。反观零售收益率,却从7.79%降为6.53%,下降幅度达1.26%,降幅明显。

在不良率上,宁波银行零售业务不良率也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20年的0.89%提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1.48%,明显高于公司整体不良率,也使得宁波银行业绩的高增长预期被大幅削弱,进而导致股价持续低迷。

从城商行第一,到股价跌幅总体第一,宁波银行成也零售,败也零售。

以科技金融为“筹码”,能否打好股价“翻身仗”?

跌落“神坛”一年后,宁波银行终于迎来了转机。

从今年1月开始,宁波银行的股价便有所回升,到今天,虽然还没有回到历史高位水平,但接近20%的涨幅,意味着部分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

能够触底反弹,首先客观来说,是得益于年初以来,银行股因高股息率受到市场资金青睐,板块企稳回升明显。

数据显示,A股方面,今年一季度银行板块指数累计涨幅达到了9.28%,超过沪深300指数的4.46%。截至5月31日收盘,银行板块指数年内涨幅进一步达到约20%,在各行业板块处于领跑位置,这也成为推动宁波银行股价上涨的动力之一。

其次,从业绩来看,宁波银行交出的最新“成绩单”,超出市场预期,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宁波银行营收175.09亿,同比增长5.78%;净利润70.13亿,同比增速6.29%。报告期内,宁波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8882.0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6.51%,净息差为1.9%,环比上涨2bps。

营利双增,资产总额稳健增长之外,宁波银行的零售业务也重新“支棱”了起来。

截至2024 年3月31日,该行的个人贷款及垫款本金 5209.4亿元,比去年末增加137.4亿元,个人贷款方面,消费贷为主的零售业务占比超过60%,高于同业水平,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最后,在净息差下降、资产质量承压、信用成本上升的新周期中,宁波银行还通过科技金融这把“新武器”,成功挖掘了新质生产力,实现了自身业务的稳步增长。

从2007年到现在,银行资产的增速从14%下降到10%左右,这要求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可持续增长。

能够挖掘需求,寻找增量,赋能实体产业的科技金融,自然也就成为银行寻找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

这与去年10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一理念,不谋而合。

为此,宁波银行每年都从营业收入中拿出近5%的资金投入,应用到金融科技平台的研发、应用和升级之中,陆续推出了“波波知了”“鲲鹏司库”“财资大管家” 等系列数字化金融科技平台。

以“波波知了”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例,平台链接了法务、税务咨询、拓客、招聘等12大项专业的资源方,并设置科创企业、进出口企业2个特色专区。

在河北,波波知了的智慧能源管控平台,预计帮助当地企业工业基地每年节省电费约1500万元。

通过创造金融服务附加值,短期来看,成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从长期来看,金融科技公司显然比银行更具有成长性和想象力,因此也为宁波银行带来新的价值重构的机会。

经营风险增加,宁波银行的估值还有上升空间吗?

投资者的信心,需要企业的业绩“打底”,所以凭借着漂亮的一季报,宁波银行确实开始走出了“低谷”。

不过,想要长期维持股价的增长势头,单凭这一张薄薄的“成绩单”或许分量不够。

事实上,随着一季报带来的影响逐渐消退,投资者对于宁波银行股票的热情已经开始持续降温。自5月20日开始,宁波银行的股价就在震荡走低,连续四个交易日收盘下跌,从25.78的高点,降至23.62元。

投资者对宁波银行的长期前景抱持怀疑态度的主要原因,或许与宁波银行的经营风险有关。

据“摩羯商业评论”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7月至今,宁波银行已被监管部门处罚20余起,罚款金额高达2500万元。

其中,2022年宁波银行试图通过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来吸引客户,在抖音平台上开设账号“宁波银行宁来花”,通过直播形式推广“卖消费贷”等金融产品,但因为部分消费者反映称部分优惠信息存在模糊性、产品描述不准确等问题,导致宁波银行被监管部门点名,不得不停止在抖音平台直播推销贷款产品,解散粉丝群,以规避潜在风险;

此外,宁波银行长期存在着“异地展业”等经营风险。在2023年初,宁波银行因为违规开展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及整改不到位等问题,被宁波监管部门处以220万元的罚款……

一张张罚单,既代表着在金融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宁波银行在互联网贷款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合规隐患,也揭示了内卷的竞争环境下,宁波银行为拓展营收增长而不得不堆高经营风险,让投资者意识到宁波银行仍陷在增长瓶颈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宁波银行第三大股东雅戈尔集团,多次增持,却未能拯救宁波银行下跌的市值。

毕竟,回购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的估值和稳定市场情绪,但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股价的走势仍然取决于其基本面和市场的整体环境。

总而言之,相对于国有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投资价值本就稍逊一筹,如果接下来,宁波银行不能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合规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同时交出更优秀的成绩单,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宁波银行的股价都将处于低迷状态,估值也难保持城商行高位。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