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少年闯关!戴文渊:一直失败一直成长是我最大的优点

简历不等于经历

近日,“AI 大神”、第四范式公司创始人、CEO 戴文渊做客格隆汇高端访谈《格隆博士会客厅》。

戴文渊表示,在各种竞赛的过程中发现靠自己的能力是拼不过其他选手的,但是与他们差距并没有太大,还可以继续努力一下。

在很小的时候给树立一个目标,但其实并没有想过这个目标是否正确,反正就是干,内心保持一种积极与乐观。

不能说ACM比赛的冠军就意味着什么,因为从世俗意义上来看,Facebook 的CTO等人的成就是更高的。


简历不等于经历


回顾戴文渊自上学以来的历程,比赛结果看起来都很振奋人心,但大家还是很好奇究竟凭什么,上海交大以及戴文渊和他组建团队如此厉害。

戴文渊表示,他不仅仅拿到四个冠军,他先后也参加各种比赛,多数比赛都输了,自己的经历似乎并没有简历上的那样光鲜亮丽。

回忆第一次参加比赛是在小学六年级,老师给他一张准考证去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个比赛。比完以后发现绝大多数题都不会做,最后考了28分。

当时戴文渊发现,自己和那些大神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又觉得努努力也不是说没有机会。

经过几年的努力,戴文渊在江苏省赛拿到100分。第二天又被通知到还要去参加一个比赛,戴文渊很纳闷说已经比完了怎么明天还要比呢?

去了之后才发下是江苏省队选拔赛,选省队去参加全国赛。然后又去考了一次,果然没有选上。

在赛场上戴文渊就发现,靠自己的能力是拼不过其他选手的,但是与他们差距并没有太大,戴文渊觉得又可以继续努力一下。

其实大都是这样,每次不能谈得上是有多么成功。包括后来进入上海交大,大一时选上了交大的主力队。在亚洲区选拔赛一队输给了二队,最后是二队代表上海交大去参加总决赛。

大二那年,戴文渊所在的团队如愿进入到总决赛,甚至在参加总决赛之前喊口号说这次要努力、要争冠军。

结果一上场,五个小时的比赛中前四个小时他们都在梦游,甚至连奖都没有拿到。直到最后一年才在大赛中拿到了冠军。

但在这个过程中,戴文渊表示还是能看到自己做的不好的一面,也不断的能看到自己提升的空间。再经过努力,每一年又会比去年更好了一点。


击败诸多强劲对手


在上海交大读本科期间,戴文渊带领团队三次在被称为计算机奥林匹克的国际大学生程序竞赛亚洲区赛上夺得冠军,并在29届全世界ACM大赛中夺得了全球的总冠军。

那场比赛中,戴文渊击败的对手中很多人都成为全球AI领域的翘楚,比如Facebook的CTO Adam D’Angelo。

提到Adam D’Angelo,戴文渊开玩笑的说,他其实不算是一个好好参加比赛的人,所以在赛场上并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

当时主要对手是一些俄罗斯的队伍,其中第三名的俄罗斯队伍自组队后从来没有输过,就是那场比赛成为他们组队以后输的第一场比赛。

如果按照世俗意义上的成就,Facebook 的CTO、Quora的创始人这些成就是更高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不能说ACM 比赛就意味着什么。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