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投资风口大年!五张图透视2023年ETF的蓬勃发展状态

ETF大年

站在中国公募基金成立25周年的当下,作为居民财富配置关键一环的权益类基金正在迎来历史性风口。

今年上半年一直占据居民理财“C位”的银行理财规模首度被公募基金超越。截至2023年6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7.69万亿元,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实现历史性首次超越。

两个月过去,公募基金从27.69万亿进一步攀升至28.8万亿。但行业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主动权益权益型基金规模上半年缩水近2000亿,指数型基金规模逆势增长,2023年是当之无愧的ETF大年。

9月4日,ETF创下历史性时刻,股票ETF管理总规模超1.7万亿,距离8月1日正式突破1.6万亿仅过去1个月时间,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有超4300亿流入股票ETF,仅8月就狂流入1600亿元。

其中,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正式成为国内公募首只千亿非货ETF。9月5日,华夏科创50ETF份额首破1000亿份,成为国内公募首只份额超千亿的非货ETF。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主权权益基金发行明显遇冷的时期,ETF扛起了新发市场的大旗,截至9月8日,月内基金发行市场已成立新基金32只,募集规模合计236.54亿元,分别较上月同期增长60%和71%。

下面ETF进化君将用五张图从ETF存量规模、ETF规模增长、ETF份额增长、ETF申购增速、ETF发行来全面剖析ETF最新发展格局。


一、ETF百亿俱乐部扩容

 

从存量ETF的规模来看,截止9月8日,百亿ETF数量进一步扩容至35只,相比去年多了5只。

整体来看,2023年宽基ETF依旧是资金最青睐的方向,尤其是沪深300ETF、科创50ETF、上证50ETF。行业主题方面 ,2023年证券ETF、中概互联ETF、半导体ETF、医药ETF是百亿俱乐部的扛把子。

具体来看,规模最大的就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新规模为1189.50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了414亿元。华夏科创50是今年当之无愧的市场宠儿,在截至9月8日的年度跌幅高达5.88%,今年规模依旧逆势增长433.03亿元。

另一只典型的大盘宽基产品华夏上证50ETF今年规模增长较为逊色,仅比去年增长44.37亿元,反倒是两只小盘宽基产品增势头更为夺目,华夏中证1000ETF、南方中证1000ETF今年规模分别在增加72.49亿元和62.11亿元。

比较匪夷所思的是,与易方达创业板ETF年度跌幅高达12.33%的情况下,规模还能增长198.08亿元 相比,年内微跌1.36%中证500ETF是百亿ETF中唯一缩量的宽基产品,南方中证500ETF最新规模为603.45亿元,相比去年缩水50.95亿元。

经查询数据发现,跟踪同类指数的嘉实中证500ETF、天弘中证500ETF都有规模缩水的现象,或许是因为跟沪深300、中证1000乃至中证2000等指数相比,中证500有点不够大盘的稳健、又不及中证1000的进攻性强。

除了南方中证500ETF,2023年的百亿ETF里还有四只规模缩水的产品,分别是华夏恒生ETF、华泰柏瑞光伏ETF、汇添富消费ETF以及国泰军工ETF。

新跻身百亿俱乐部的ETF产品有7只,分别是鹏华酒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华夏中证1000ETF、博时恒生医疗ETF、华安黄金ETF、以及华夏新能源车ETF。易方达H股ETF跌出百亿规模名单。

从管理人持有的百亿ETF名单来看,华夏基金包揽第一名,旗下有9只百亿ETF,易方达基金紧随其后,旗下有5只百亿ETF。第三名则是华泰柏瑞基金,拥有4只百亿ETF产品。


二、2023年ETF规模膨胀之王

 

从ETF规模增长来看,资金尤为偏好宽基ETF,尤其是沪深300指数、科创50指数、中证1000指数是宽基指数里最亮眼的存在。

2023年的规模膨胀之王毫无悬念花落两只巨无霸之上,华夏科创50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两只宽基ETF,相比2022 年分别增长433亿元和414.48亿元。

整体来看,资金最为青睐国运指数沪深300,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沪深300ETF易方达、嘉实沪深300ETF、华夏300ETF基金四只ETF今年规模合计增加703.46亿元。

科创50指数紧随其后,华夏科创50ETF和易方达科创板50ETF今年规模合计增加548.32亿元。

行业主题方面,半导体、医疗、恒生互联网、酒等板块是资金今年最为青睐的方向,尤其是医药主题的ETF,资金更是从年头抄底至年中,表中的华宝医疗ETF、易方达医药ETF以及博时恒生医疗ETF今年规模合计增加226.45亿元。

从基金管理人角度来看,华夏基金又是第一名,旗下有7只ETF产品入选规模膨胀之王。易方达基金紧随其后,旗下有4只基金产品入选。第三名的华泰柏瑞基金有3只产品入选。

 

三2023年ETF净申购之王

 

看完ETF规模的增长,看看ETF2023年的份额增长情况也非常有必要,因为这最清楚彰显出资金实打实用真金白银看好的品种。

从ETF份额的绝对值增长来看,华夏基金科创50ETF再次夺魁,截止9月8日,份额年内飙涨489.24亿份,同比增长96%,这意味着仅用8个月的时间,华夏科创50ETF的份额就近乎翻倍,真不愧是国内首只份额破千亿的权益ETF。另一只华宝科创板50ETF的份额年内也增长了136.23亿份。

因为半导体行业占据科创指数权重过半,因此与之投资内容相似的还有富国半导体ETF、华安芯片ETF、国泰科创芯片ETF以及华夏芯片ETF,这意味着在2023年ETF净申购之王TOP25排行榜里,芯片主题ETF占据了6名,份额合计增长967.81亿份。

其次,份额增长的第二第三名都是医药主题的ETF,华宝医疗ETF、易方达医药ETF年内份额分别增长333.42亿份和225.58亿份。

同时,博时恒生医疗ETF、天弘生物医药、银华创新药ETF以及广发港股创新药ETF的份额年内分别增长167.6亿份、48.1亿份、61.92亿份以及47.75亿份。

这意味着在2023年ETF净申购之王TOP25排行榜里,医药主题ETF也占据了6名,份额合计增长884.36亿份。

除了芯片、医药,2023年的资金还尤为看好港股科网股,在名单里关于该主题的ETF就占据了4名,华夏恒生互联网ETF、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的份额年内合计增加485.54亿份。

从管理人角度来看,华夏基金凭借旗下5只ETF产品入选2023年ETF净申购之王继续夺魁,其次是易方达基金,旗下有4只ETF产品入选。富国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并列第三名,旗下有2只ETF产品入选。


四、2023年ETF份额增速之王

 

看完ETF份额的绝对值增长,继续来看看ETF份额增速最快的有哪些产品,可以窥见哪些产品具备厚积薄发的潜力。

由表中可以看出2023年份额增长最快的前三名还是芯片、医药、港股科网股主题的ETF,嘉实科创芯片ETF、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和广发恒生科技ETF指数今年的份额增速都超20倍。

另外,南方中国国企ETF今年份额增长率也高达2260%,国泰央企共赢ETF、红利低波100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平安国企共赢ETF年内份额增长率分别为949%、645%、602%、304%,可见上半年在中特估主题的狂热情绪的带动下,资金对于国企改革、高分红品种的认可度。

同时上半年投资日股更是风靡全球,国内跟踪日经225指数的三只ETF产品乘上风口实现份额增速的飙涨,华夏日经ETF、工银瑞信日经ETF、日经225ETF易方达的份额增速分别为632%、389%、367%。

从基金管理人角度来看,华夏基金毫无悬念又是第一名,旗下有四只产品入选榜单,华安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凭借旗下3只ETF入选并列第二名。富国基金和广发基金凭借旗下2只产品入选并列第三名。

 

五、ETF扛起公募新发的大旗

 

看完存量市场的现状,进一步梳理新发市场的现状将对我们理解ETF大年颇有裨益。

今年毫无疑问是新发基金遇冷的一年,据Wind统计,今年1-8月,新成立的基金合计募集资金6681亿元,同比下降31%。

但ETF新发市场却堪称如火如荼。截至2023年9月1日,公募市场共发行了90只ETF新产品,合计募集规模为545.07亿元。

较为特别的是,易方达基金是ETF新发产品最多的公募公司,共发行10只ETF新产品,合计募集47.2亿元。第二名是广发基金,今年共发行6只ETF,合计募集规模为49.97亿元。第三名的南方基金也发行了6只ETF,募集规模比第二名少,为29.41亿元。位居其后的招商基金、鹏华基金今年也都是发行了6只ETF,募集规模都在29亿元附近。

而华夏基金今年也发行了6只ETF产品,募集规模为11.73亿。汇添富基金和博时基金今年虽然才发行了5只ETF,但募集规模居然高达50亿元。

具体来看今年最受资金追捧的20只ETF新发产品,博时科创100ETF凭借26.61亿元的募集规模问鼎榜首,其次是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影响,央企国企主题基金持续火热,首批3只央企股东回报ETF、首批3只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以及首批3只央企现代能源ETF火爆发行市场。尤其是三只央企股东回报ETF均实现超募,合计认购超60亿元,触发比例配售。

近期随着科创成长ETF、科创100ETF、中证2000ETF、信创ETF等产品接连获批,ETF市场也迎来今年以来的最忙“发行季”。

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是,ETF市场最近主打一个兵贵神速,速战速决。一批国证2000ETF、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快速完成募集。

可见各家基金公司并不“卷”基金首发规模的大小,更多目标是希望尽快上市,争取通过较好业绩和服务把规模做大。

另外,继8月底监管层提出“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后,基金公司开启了新一轮ET布局,公募ETF布局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跟踪细分行业的主题ETF越来越多;二是中小公募纷纷入局,ETF不再只是”头部游戏”。

业内人士表示,聚焦细分指数打造差异化优势,的确是未来ETF的发展趋势,这种策略可能会给中小基金公司带来更多弯道超车机会,但由于布局成本和细分行业容量等因素,基金公司依然要面对收益和成本问题,以及同质化下的产品策略创新问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