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11部门:建设**基础设施,打造行业AI算法模型平台

《通知》以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跨区域、跨网络、跨行业协同建设为重点方向,提出了“1统筹6协调”等7方面主要工作。其中在全国统筹规划布局方面,《通知》提出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和合理布局新技术设施。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屏幕截图 2024-09-04 162725.png

《通知》以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跨区域、跨网络、跨行业协同建设为重点方向,提出了“1统筹6协调”等7方面主要工作。其中在全国统筹规划布局方面,《通知》提出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和合理布局新技术设施。

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 各地要实施差异化能耗、用地等政策,引导面向全国、区域提供服务的大型及超大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在枢纽节点部署。
  • 支持数据中心集群与新能源基地协同建设,推动算力基础设施与能源、水资源协调发展。
  • 加强本地数据中心规划,合理布局区域性枢纽节点,逐步提升智能算力占比。
  • 鼓励企业发展算力云服务,探索建设全国或区域服务平台。

合理布局新技术设施:

  • 有条件地区要支持企业和机构建设面向行业应用的标准化公共数据集,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通用和行业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平台,部署区域性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
  • 统筹建设**基础设施,推动跨链互通与互操作。
  • 合理布局量子计算云平台设施。

此外,东部发达地区先行先试、探索5G-A、人工智能等建设和应用新模式,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实现5G、千兆光网均衡发展。西部地区在综合成本优势明显地区合理布局重大算力设施,探索建设超大型人工智能训练算力设施。沿边省份利用对外合作机制,打造具有区位优势的国际信息枢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设施建设。

image.png

近年来,生成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AI大模型不断涌现,人工智能计算的需求随之激增。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旨在通过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出台配套政策,如深圳市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从数据、算力、技术、场景、人才等方面对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进行部署。

当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5784亿元,同比增长19%,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国内共计推出了305个大模型,除了头部大厂外,还跑出了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万物、MiniMax、智谱AI、阶跃星辰六家“独角兽”。目前,我国AI大模型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在人工智能领域,算力是支撑大模型训练、推理、优化等各个环节的基础。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像深度学习等先进算法的广泛应用,对算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image.png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4 年)》指出,在总体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3075亿元人民币。

在**方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应用渗透到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国家**创新应用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到31.6亿美元,2019-2023年年均增长率为73%。国内相关标准化组织累计发布**领域技术标准209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发布十六批次**信息服务备案清单。

image.png

与此同时,多地省、市两级政府面向数据共享、资源管理等公共服务共性需求,加快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有十余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人工智能和**均被明确列为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它们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