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车ETF(SZ159824)
--
--
(--%)
今开 : --
最高 : --
成交量 : --
市盈率 : --
52周最高 : --
昨收 : --
最低 : --
成交额 : --
市值 : --
52周最低 : --
分时 日K 周K 月K
价格: 0 均价: 0 涨跌额: 0 涨跌幅: 0% 成交量: 0 成交额: 0
  • 10 0
  • ETF午评 | 固态电池板块大爆发,电池30ETF、锂电池ETF分别涨4.75%和4.61%

    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反弹,截至午盘,沪指涨0.34%,深成指涨1.08%,创业板指涨2.12%,北证50指数涨2.17%。全市场半日成交额10888亿元,较上日缩量644亿元。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上
    5 0
  • 4 0
  • 4 0
  • $电池ETF基金(SH562880)$ $电池50ETF(SZ159796)$ $储能电池ETF(SZ159566)$ $新能车ETF(SZ159824)$ $电力ETF基金(SH561700)$ $红利国企ETF(SH510720)$ 新能源赛道股走强,电池主题ETF领涨,看好嘉实、汇添富和易方达基金!
    4 0
  • ETF收评 | 赛道股大反攻,电池ETF基金、储能电池ETF涨超3%

    A股三大指数今日走势分化,截至收盘,沪指0.82%,深成指涨0.39%,创业板指涨1.19%,沪深两市4996亿元,较上日缩量281亿元。两市超3500只个股下跌。盘面上,能源金属、固态电池、光伏设备
    7 0
  • 核心观点事件:中汽协发布2024年7月汽车产销数据:7月汽车销量为226.2万辆,同比-5.2%,环比-11.4%;产量为228.6万辆,同比-4.8%,环比-8.8%;出口46.9万辆,同比+19.6%,环比-3.2%。其中:1)乘用车销售199.4万辆,同比-5.1%,环比-10.0%;2)商用车销售26.8万辆,同比-6.6%,环比-20.4%;3)新能源汽车销售99.1万辆,同比+27.0%,其中,国内销量88.7万辆,环比-7.9%,同比+30.7%,新能源汽车出口10.3万辆,环比+20.6%,同比+2.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3.8%。1)7月,车市进入传统淡季部分厂家迎来高温休假,产销节奏有所放缓,整体市场表现相对平淡乘用车方面,7月国内乘用车销售159.5万辆,环比-12%,同比-10%,7月销量虽然同比2023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1-7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仅微降0.2%,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一是23年高基数影响,23年Q1行业价格战突起,带来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加深,下半年价格战平稳后积压需求有所释放,带来同期高基数,本年价格战虽自年初以来有所持续,但形式由去年的老款降价转变为推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新款产品,消费者对折扣提升预期低于去年,持币观望情绪不高,且新车给消费者带来更低价格的实际购车体感,提升购车积极性,带来上半年销量持续取得同比高增的亮眼表现,但本月销量受到行业淡季影响环比下滑;二是新能源新品订单与交付周期错位影响,5月以来市场进入新一轮新能源新品发布周期,比亚迪海狮07、秦L、海豹06、零跑C16、新款比亚迪海豚、宋L/宋PlusDM-i等新品相继上市,继续推动车市新能源转型,但新品交付与产能爬升存在一定周期,订单尚未能充分兑现,形成燃油车环比销量下滑较大但新能源销量未能弥补缺口的表现。商用车方面,7月国内销售19.8万辆,同比-10.3%,环比-22.5%,出口7万辆,同比+5.8%,环比-13.9%,环比主要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分车型来看,货车销售23.2万辆,同比-6.4%,环比-20.9%,客车销售3.6万辆,同比-7.5%,环比-16.9%,表现相对均衡。2)促汽车消费再加码,“以旧换新”最高补贴由1万元提至2万元,支撑下半年销量。出口延续高景气度国家发改委、财政部7月24日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补贴标准提高至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1.5万元。这一补贴标准相较于之前的补贴政策翻倍,显示出政府促进汽车消费和更新的决心,有效的支撑起下半年汽车销量。出口方面,7月乘用车出口39.9万辆,同比+22.4%,环比-1%,新能源出口持续靓丽,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3万辆,环比增长20.6%,同比增长2.2%。1)分车型来看,7月纯电动出口7.7万辆,同比-16.7%,环比+20.9%,插混出口2.7万辆,同比+1.9倍,环比+19.9%,前期新能源出口抢装对6月销量形成一定透支,7月新能源车出口环比有所恢复,同比表现与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状况一致:纯电销量受补贴退坡、补能设施等影响,插混接受度快速提升。2)企业端来看,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奇瑞出口量达9万辆,同比增长17.2%,占总出口量的19.2%。与上年同期相比,江汽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达2.2万辆,同比增长1倍。1-7月,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从增速上来看,比亚迪出口23.8万辆,同比增长1.4倍;长城出口24万辆,同比增长58.8%;长安出口32.6万辆,同比增长57.9%。投资建议:整车推荐广汽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智能化零部件推荐华域汽车、伯特利、德赛西威、科博达、均胜电子、星宇股份;新能源零部件推荐法拉电子、中熔电气、华纬科技、精锻科技、拓普集团、旭升集团。风险提示:国内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出口增长面临海外政策制约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上证指数(SH000001)$ $新能车ETF(SZ159824)$ $比亚迪(SZ002594)$ 文章来源:中国银河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展开
    10 0
  • 投资要点:7月锂电池板块指数走势弱于沪深300指数。2024年7月,锂电池指数下跌1.17%,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1.0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11%,锂电池指数走势弱于沪深300指数。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增长。2024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99.10万辆,同比增长27.05%,环比回落5.53%,7月月度销量占比43.81%,主要系新能源整车总体降价。2024年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42.80GWh,同比增长30.11%,其中三元材料装机占比25.93%;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装机位居前三。上游原材料价格短期持续承压。截止2024年8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7.85万元/吨,较2024年7月初下跌11.80%;氢氧化锂价格为7.80万元/吨,较7月初回落10.14%,预计二者价格总体承压。电解钴价格19.40万元/吨,较7月初回落10.60%,短期预计震荡为主;钴酸锂价格15.45万元/吨,较7月回落6.93%;三元523正极材料价格11.15万元/吨,较7月初回落10.44%;磷酸铁锂价格3.63万元/吨,较7月初回落8.33%,短期总体承压。六氟磷酸锂价格为5.60万元/吨,较7月初回落8.94%,重点关注碳酸锂价格走势;电解液为1.86万元/吨,较7月初回落8.40%,短期震荡为主。维持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截止2024年8月9日:锂电池和创业板估值分别为17.80倍和25.98倍,结合行业发展前景,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7月锂电池板块走势弱于沪深300指数,主要系板块细分领域及相关标的业绩下滑,以及细分领域价格短期持续回落。结合国内外行业动态、细分领域价格走势、月度销量及行业发展趋势,行业景气度总体持续向上,短期重点持续关注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月度销量及行业规范落地执行情况。考虑行业相关政策表述、原材料价格走势、板块业绩情况、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及行业未来增长预期,短期建议谨慎关注板块投资机会,同时密切关注指数走势及市场风格。中长期而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确定,板块值得重点关注,同时预计个股业绩和走势也将出现分化,建议持续重点围绕细分领域龙头布局。风险提示:行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细分领域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盐湖提锂进展超预期;系统风险。$新能车ETF(SZ159824)$ $上证指数(SH000001)$ $宁德时代(SZ300750)$ 文章来源:中原证券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展开
    8 0
  • $比亚迪(SZ002594)$ $新能车ETF(SZ159824)$ $新能车ETF(SH515700)$

    据证券日报,近期,上海、湖北、江苏等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交通运输设备更新和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车替代,对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占比提出明确要求。

    记者采访了解到,多家上市公司正积极关注“油换电”“气换电”“老换新”商机,助力城市公共出行新能源化进程。

    长沙秀峰汽车出租车有限责任公司采购比亚迪生产的多款纯电动汽车,为广大出租车司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城市公共出行的新能源化。

    该公司出租车司机赵卫东对记者表示:“以前公司主要是燃油车和天然气车,每公里运营成本较高。若是遇到酷暑寒冬,乘客需要开空调,成本还会进一步上升,导致司机出车积极性不高。现在换成了比亚迪的纯电动车,每公里成本不到0.10元,大大提升了出车积极性。”
    ... 展开
    9 0
  • 2024H1中国锂电池及四大主材出货量增速超20%:7月17日,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H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459GWh,同比增长21%。其中动力、储能和数码领域分别为320GWh、116GWh和23GWh。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94.4万辆,受政策和市场因素影响呈现波动。储能市场增长迅速,尤其是电力储能同比增速达43%。四大主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增速均超20%,磷酸铁锂材料领跑正极材料行业增长。预计2024年全年锂电池出货量将超1050GWh,下半年各细分市场将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7月15日,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高达7.8GWh。该项目分别位于沙特的Najran、Madaya和Khamis Mushait地区三个站点,2024年下半年开始交付,2025年全容量并网运行,将有效提高沙特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持续推动沙特“2030愿景”实现。该项目体量庞大、交期紧迫、调度管理复杂、电网支撑及运维要求高。阳光电源将部署1500余套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采用AC存储一体化设计,能量密度高,帮助客户节省55%的用地面积。设备出厂前即可完成预安装、预调试,到站即并网,同时依托智能制造能力及全球化销服体系,满足项目极速交付需求。力神固态电池2025年量产:7月16日,力神电池展示了其半固态电池技术进展,包括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应用于无人机和电动车领域,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同时,力神还在升级其他电池技术,如大圆柱电池、三元锰铁锂电池等。固态电池市场正在快速发展,6月份半固态电池装车量达532.9MWh。多家企业已布局车规级半固态电池,部分公司还推出了全固态电池产品。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正在加速推进。国内首个全绿电供应虚拟电厂正式投运:7月18日,由中广核打造的国内首个全绿电供应电厂项目在浙江宁波东方电缆园区正式投入运行,打破了传统发电厂运营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局限。项目实现了工业园区可溯源全绿电供应,通过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负荷协同运行,可实现多种电源参考实时经济性智能切换。多家电池企业放缓扩张计划:7月11日,中国固态电池制造商辉能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Vincent Yang表示:“我们不想扩张得太快。我们的扩张速度将取决于汽车制造商”。受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缓滞以及电池售价下跌的双重压力,多家电池企业和车企宣布,将关闭部分生产线,放慢电动车型的推出速度,缩减电动车产品支出,甚至是暂停、取消电池工厂投资计划。类似辉能科技的法国固态电池超级工厂将暂缓扩张,原因在于电动汽车市场发展速度放缓。但在重压之下,会有企业异军突起,且行业长期趋势是向好的,同时政策也在发力引导,将共同推动锂电产业向高质量、低成本转变。价格跟踪锂电池市场价格:根据百川盈孚,7月18日,方形动力电芯(三元)均价为0.46元/Wh,方形动力电芯(磷酸铁锂)均价为0.37元/Wh,均较上周价格持平。目前行业内竞争激烈,关键原材料在目前处于去库存状态的背景下,电芯价格预计将继续下探。根据百川盈孚,下降空间在0-0.03元/Wh之间。碳酸锂价格:根据百川盈孚,7月18日,碳酸锂均价为8.5万元/吨,较上周价格持平。供应方面,本周碳酸锂供应略有减少,仍在高位。需求方面,下游市场整体排产持稳。碳酸锂市场去库存化难度较大,预计碳酸锂市场将延续下跌趋势,根据百川盈孚,短期内现货价格将在8-8.5万元/吨区间内波动。三元材料价格:根据百川盈孚,7月18日,三元材料523均价为12万元/吨,较上周价格下调0.2万元/吨。企业开工和库存维持低位,开工率为45.8%,海外头部电芯厂需求好转,一定程度带动三元材料供应上行。磷酸铁锂价格:根据百川盈孚,7月18日,磷酸铁锂动力型均价下调至3.8万元/吨,周环比-0.1万元/吨。订单倾向大厂,中小厂出货不畅,铁锂供应量较上周小幅增量,开工率为46.6%,预计后续价格随原料下滑。负极材料价格:根据百川盈孚,7月18日,负极材料均价为3.3万元/吨,较上周持平。负极材料市场需求有小幅回落趋势,市场供应充足,开工率为51.1%,预计价格持续低位。隔膜价格:根据百川盈孚,7月18日,7微米湿法隔膜均价为0.9元/平方米,干法隔膜均价为0.4元/平方米,周环比持平。隔膜价格弱势下调,市场整体供需较为稳定,整体开工率为88.5%,供大于求格局逐渐显现,市场报价接近厂商成本线,价格下滑预期较弱。电解液价格:根据百川盈孚,7月18日,电解液均价为1.93万元/吨,周环比上升0.03万元/吨。企业维持低位开工,整体开工率为26.3%。投资建议本周上游原料三元材料、碳酸锂、磷酸铁锂价格小幅下降,电解液价格小幅上升,负极材料、隔膜、锂电池价格较上周持平。当前三元材料企业利润仍无明显改善,短期内碳酸锂供应过剩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预计将继续带动下游材料价格走低。但随着8月终端销售旺季的到来,三元材料需求有望回暖,届时或将带动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重点推荐:宁德时代;建议关注:恩捷股份、华友钴业、当升科技、湖南裕能、天赐材料、翔丰华、天奈科技、湘潭电化、三祥新材、瑞泰新材、科陆电子等。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国内外政策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能车ETF(SZ159824)$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文章来源:山西证券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展开
    7 0
  • 报告摘要传统车企智能需求扩容,积极拥抱华为生态合作华为自2019年起独立汽车业务并保持高额研发投入,期间确定了与车企由浅入深的三种合作模式包括零部件模式(零跑/广汽传祺)、Hi(阿维塔/长安深蓝/东风岚图/东风猛士)、智选(赛力斯/奇瑞/北汽新能源/江淮)。Hi与智选通常采购整套华为智能化方案,2024E至少上市约9款车型(包含迭代车型)。我们认为,1)从市场表现角度,智选车型销量好于Hi,或与华为对于智选模式曝光度更高有关。智选模式下消费者可快速提升品牌认知并实现流量变现,并通过口碑积累+消费者培养更容易破圈。2)Hi模式更依托于母公司的产品定位+渠道营销能力、以及华为的智能化反哺,预计Hi品牌有望通过中长期的品牌认知度建立、以及制造+管理经验积累实现转型效果逐步兑现。绑定深度+车型定位决定双方共赢格局我们复盘华为与车企之间的合作,目前已经实现基本面良性发展的是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首个智选品牌问界。问界定位全尺寸+全场景SUV,前期由于门店营销、竞品增加、市场口碑等因素影响到销量。2H23华为与赛力斯及时进行渠道调整,2023/9新款M7上市后市场关注度+订单快速增长。问界M7爆款打造的原因一方面与手机持续引流有关,另一方面与定价策略、合作战略、协作沟通方面的边际好转有关。综上,我们认为走量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双方合作配合度、以及车型市场定位/空间。享界S9挑战高端轿车市场,再铸造智能化新标杆我们判断有望复制问界品牌成功的智选车企或为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合作的享界。1)从合作配合角度:北汽新能源与华为早期即开始合作并由集团高层牵头,前期合作的Hi模式表现不佳,因此公司及时将合作深化为智选模式。目前公司自上而下全面协同,产能/供应链基本完善以配合新车型上市节奏。2)从车型周期角度:首款车型享界S9主要对标包括BBA旗下的“56E”(包括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下同)。考虑到高端轿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较低、自主品牌布局壁垒高,叠加华为通过终端营销已塑造的高端化形象,我们判断享界S9或将为自主突破BBA垄断的关键,稳态交付有望创高端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销量新高。风险分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华为对汽车相关战略转变、华为在汽车领域转型效果有限、华为系车型相互蚕食市场份额。$新能车ETF(SZ159824)$ $比亚迪(SZ002594)$ $长安汽车(SZ000625)$ 文章来源:光大证券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展开
    6 0
  • 核心观点格局颠覆多在需求结构变化的窗口期,下行期行业集中度提升电池材料尤其是主材直接影响电池性能与安全性,验证周期较长,与终端产品高度匹配,供应稳定性强,格局颠覆往往出现在行业上行期,需求结构变化的窗口期。与之相反,下行期需求增速放缓,行业盈利普遍承压,产能逐步出清,成本领先的龙头份额优势逐渐巩固,24年以来多数环节集中度普遍提升。各环节龙头国内市占率多收敛于40-50%横向比较锂电材料各环节,集中度较高锂电材料环节龙头国内市占率多收敛于40-50%。差异化程度较小且龙头成本优势较大的湿法隔膜、铝箔、电解液环节,龙头往往能实现较高市占率。这些环节龙头市占率逐步向40-50%区间收敛,一方面反映龙头较强的产品和成本竞争力,另一方面反映下游客户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选择多元化供应商,限制龙头份额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磷酸铁锂龙头与负极二线头部企业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有望凭借成本优势持续提升市占率。磷酸铁锂龙头盈利能力优势突出,份额逐渐提升磷酸铁锂龙头成本与费用控制能力较强,在当前行业普遍盈利承压的下行期,盈利能力优势明显。虽然龙头份额提升,但当前行业集中度未明显提升,行业3-5名仍动态变化,或反映周期底部时长仍未足够。考虑到磷酸铁锂进入壁垒较低,历史上行业格局容易随景气修复而较快恶化,我们认为短期磷酸铁锂价格或仍将延续低位运行,加速龙头份额提升以及尾部产能出清。负极二线头部企业成本领先,快充负极布局较快,有望进军一线负极行业过往由于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不同企业各有优势产品与客户资源,行业格局长期较为分散,23年CR5仅65%。但随着负极产品差异化程度缩小,具备成本优势的二线头部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我们认为负极二线头部企业当前市占率较低,有望凭借成本优势以及较为领先的快充负极布局,持续提升市占率,进军一线。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导致行业格局变化;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行;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新能车ETF(SZ159824)$ $创业板指(SZ399006)$ $宁德时代(SZ300750)$ 文章来源:华泰证券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展开
    9 0
  • 7月15日晚间,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欣旺达” 300207.SZ)披露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增75%—105%。业绩回暖根据欣旺达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达7.67亿元—8.99亿元,同比增长75.00%—105.00%;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7.38亿元—8.70亿元,同比增长99.79%—135.38%。在公告中,欣旺达将2024年上半年业绩回暖归因于,随着市场营销力度的加大,盈利能力提高导致业绩相应增长。从业务类型来看,欣旺达主要拥有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类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三大板块业务,其中,欣旺达消费类电池业务在2023年实现收入285.43亿元,营收占比59.64%;2023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达11.66GWh,实现收入107.95亿元,营收占比22.55%;储能系统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1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32%。受消费电子下行影响,欣旺达在2023年的经营业绩承压,当年实现总营收478.62亿元,同比下降8.24%,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欣旺达6月26日于投资者交流平台的回复内容,该公司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业务都尚未实现盈利。从整个锂电产业链的情况来看,在行业产能与库存周期自2023年下半年触底后,眼下国内锂电市场已初步呈现回暖迹象。知名市场研究机构高工锂电近期就发文指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海辰储能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两轮车、电动船舶等多领域签订合作新单,全面电动化需求浮现,全域电动化战略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正为电池企业创造新增量。“排产数据上,7月锂电池排产环比基本持平,在淡季时间节点上景气度维持高位,尤其电解液、负极、隔膜排产环比增长近3成。除了订单热络这一信号,锂电池、锂电材料排产、产能利用率、开工率的回升也印证产业链行情回暖。”高工锂电分析称。国金证券在7月7日发表的一份研报中亦表示,电池作为周期成长赛道,需求增速、产能和库存周期是产业链基本面的核心影响因素。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一季度,行业库存周期及产能利用率周期分别触底、回升。从市场行情来看,自2021年11月30日欣旺达公司股价触及54.18元/股的高位以来,截至2024年7月15日收盘,该公司市值已“蒸发”逾620亿元,总市值仅剩287亿元。三大计划在7月15日晚间,同业绩预告一起披露的还有欣旺达的三项“大”计划。首先是该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投资建设越南锂威消费类锂电池工厂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欣旺达在公告中表示,越南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近年来承接了较多的消费电子产能转移,相关产业链配套也不断得到完善,可以较好地满足公司建设海外生产基地的需要。同时,在越南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有利于完善公司海外战略布局,建立海外产品供应能力,提升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能力。根据欣旺达2023年年报,该公司2023年来自国外市场的营收达204.56亿元,占该公司总体营收之比为42.74%。此外,欣旺达还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欣旺达再生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再生材料”)与山东信华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于近日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滕州欣旺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其中再生材料持有其80%的股份,该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电池回收项目的运营。同时,欣旺达旗下另一家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前海弘盛创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前海弘盛”)还拟与专业投资机构深圳市德弘联信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德弘联信”)、山东信华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信华基金”)及滕州市财金产业发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滕州产投”)签署《滕州欣旺达新能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以下简称“《合伙协议》”),拟共同投资设立滕州欣旺达新能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合伙企业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8亿元。按照公告,滕州欣旺达新能源基金合伙企业基金整体不低于70%的金额投资于滕州欣旺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其它30%可在全国范围内投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领域内具有高成长性优质的未上市公司股权。关联方套现同在7月15日,欣旺达拟以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收购控股子公司惠州市盈旺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州盈旺精密”)少数股东持有股权的计划一经披露,便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一些“争议”。根据公告,此次收购,前海弘盛拟按照15.50元/股的价格,用人民币5.3464亿元收购惠州盈旺精密其他少数股东上海祥禾涌骏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祥禾涌骏”)、珠海粤民投睿天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睿天投资”)、珠海粤民投睿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睿海投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旺合大赢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旺合大赢”)、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盈合创赢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盈合创赢”)合计持有的30.1266%股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交易参与方中,旺合大赢的有限合伙人王明旺是欣旺达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其余合伙人也多为欣旺达及子公司的员工。盈合创赢的有限合伙人曾玓是欣旺达的董事、副总经理及董事会秘书,另一位有限合伙人肖光昱也是欣旺达的董事,还有一位有限合伙人刘杰是欣旺达的财务总监、副总经理。在此次收购完成前,惠州盈旺精密的股权结构为前海弘盛持6000万股,持股比例为52.4%;旺合大赢持3000万股,持股比例为26.2025%;祥禾涌骏持1086.9565万股,持股比例为9.4937%;盈合创赢持1000万股,持股比例为8.7342%;睿天投资、睿海投资各持股1.5823%。而在此次收购完成后,惠州盈旺精密的股权结构将变为前海弘盛持9449.2753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82.5316%,旺合大赢持1500万股,持股比例下降至13.1013%,盈合创赢持500万股,持股比例下降至4.3671%,而与欣旺达本身没有关联的三个股东祥禾涌骏、睿天投资、睿海投资则直接不再持有惠州盈旺精密的股权。按照欣旺达公告中15.50元/股的价格计算,此轮收购后,旺合大赢可直接套现2.325亿元,盈合创赢能套现7750万元。记者粗略计算,在这一轮收购后,欣旺达的高管们可套现近亿元,而在2020年至2023年间,欣旺达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28亿元、8.04亿元、9.73亿元。在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业务尚未实现盈利,消费电池业务初步回暖与公司还要斥资投建海外产能的背景下,欣旺达此时在控股子公司上“玩”资本运作,自然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在股吧中,有投资者就直接将欣旺达此次收购操作形容为“利益输送”。此外,欣旺达的自有资金实际上并不算“宽裕”,该公司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的期末现金余额为119.01亿元,但流动负债却达到了329.08亿元。而关于规划此次收购的原因,欣旺达在公告中解释称:“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厚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有效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新能源主题ETF(SH516580)$ $创业板指(SZ399006)$ $新能车ETF(SZ159824)$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展开
    9 0
  • 受益于机构看好,部分锂电池股反弹居前。截至发稿,赣锋锂业(01772.HK)、天齐锂业(09696.HK)、中国石墨(02237.HK)分别上涨8.38%、7.69%、2.27%。注:锂电池股的表现根据最新的业绩预期,被市场称为“锂电双雄”的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都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的净利由盈利转为亏损。具体来看,赣锋锂业预计亏损在7.6亿元至12.5亿元之间,而天齐锂业预计亏损在49亿元至55亿元之间。注:赣锋锂业的业绩预期注:天齐锂业的业绩预期部分机构看好赣锋锂业二季度转好值得注意的是,赣锋锂业近一个月累计下跌超30%。根据5月29日到7月10日期间的表现,该公司从22.67港元跌至15.76港元。注:赣锋锂业近一个月的表现、尽管赣锋锂业的中期业绩预期且股价持续低迷,但是大和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赣锋锂业第二季度经常性净利润预计在5400万至1.54亿元之间,与上一季度相比已经转为正数,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这表明赣锋锂业的减值亏损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大和预测,由于锂辉石成本的下降,赣锋锂业的锂化合物业务有望保持薄利多销的态势。尽管不能完全确定赣锋锂业已经完全走出困境,但如果其电池业务不再出现重大亏损,并且考虑到资产风险和地缘因素,赣锋锂业的估值有可能重新超过同行业其他公司。$赣锋锂业(SZ002460)$ $天齐锂业(SZ002466)$ $新能车ETF(SZ159824)$ 文章来源:财联社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展开
    4 0
  • 核心观点乘用车市场: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达982.9万辆,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11%。新能源方面,上半年期间,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量为412.0万辆,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长33.41%。新能源渗透率零售/批发口径分别达到41.91%/39.42%,同比提升9.52pct/7.41pct,新能源加速渗透。公司前瞻:乘用车及零部件板块分化明显,商用车及T链整体表现较好。乘用车:二季度产销回暖,板块分化明显。2024年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叠加汽车市场价格战影响下,车市价格进一步下探,预计乘用车公司业绩分化明显,板块整体同比有望增长。自主乘用车龙头依托优异成本把控能力,预计业绩表现好于预期。出海方面,出口车企海外销量持续突破,在汽车出海大趋势下实现出口增量,海外盈利贡献突出有望部分抵减国内下滑部分,带动二季度业绩同比上行。华为系方面,AITO问界品牌系列新车/改款销量催化,以及高单车盈利能力带动下业绩有望大幅改善。商用车:板块景气度提升及出海加速大背景下,整体表现优异。商用车板块在行业周期、出口景气度提升等因素作用下,整体业绩表现回暖,预计板块企业二季度业绩同环比均维持增长。二季度重卡行业淡季销量承压,燃气与新能源重卡结构性改善。客车行业受国内更新置换、座位客车销量旺季,叠加出口高景气持续,带动客车板块上行。汽车零部件:传统零部件承压,智能化零部件业绩表现提升。传统零部件表现承压,零部件板块二季度在成本上涨、车企价格战、海运费上行、汇兑等多因素共同驱动下,零部件板块依然承压。受乘用车整体市场产销影响,预计传统零部件板块企业整体业绩实现小幅增长。智能化零部件预计延续乘用车的表现分化,得益于新势力车型放量,以及域控制器、智能底盘、车载显示屏等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零部件渗透率提升,带动汽车智能化零部件板块标的业绩同比提升。特斯拉零部件:板块整体表现较好,大部分实现同比增长。特斯拉2024年二季度销量为44.4万辆,同比-4.8%,环比+14.8%,销量环比提升,细分板块在特斯拉带动下整体表现较好,均有小幅同环比增长。海外方面,特斯拉墨西哥工厂的建设和落地情况继续推进,看好后续特斯拉产业链出海增量。相关标的:整车: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赛力斯、北汽蓝谷、小鹏汽车、江淮汽车。零部件:福耀玻璃、银轮股份、多利科技、爱柯迪、拓普集团、新泉股份。风险提示:乘用车销量、新能源车渗透率、政策刺激效果不及预期等。$新能车ETF(SZ159824)$ $比亚迪(SZ002594)$ $福耀玻璃(SH600660)$ 文章来源:方正证券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展开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