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达资本十年进化论:从崛起走向常青,让耐心资本释放长线价值

在十年漫长征途之中,初心与使命为团队提供了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十年漫长征途之中,初心与使命为团队提供了前行的不竭动力。

2024年,毅达资本迎来了十周岁的生日。

在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看来,与历经三十余年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相比,十岁的毅达还是一个“少年”。

身处时代变革洪流之中,这位“少年”却展现出了良好的定力与韧性,在创业生存危机中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在站稳脚跟后主动走出舒适区,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成长。

思者常新,恒者行远。在私募股权的赛道上,十年“长跑”的耐力成为“少年”阔步前行的底气,更最重要的是,历经风雨洗礼的经历与经验,持续充盈着他的认知与能力,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精神与文化,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在挑战中积极应变,更加理性地适应行业发展,带着投资兴国、产业报国的初心,稳步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机构十年成长记:

全力以赴跨越“生存天堑”

打造行业标杆

将思绪拉回到十年前,在创始合伙人黄韬看来,毅达的故事最初始于一次“充满浪漫主义”的选择。

2014年,为了解决纯国有体制机制难于适应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投资对象,高度专业化的创业投资业务这一难题,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计划在内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设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毅达资本,将按照完全市场化规则,独立开拓新业务。

这是一次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民心所向的改革,也在集团内部得到了积极响应——有意向参与混改的80余名员工自愿报名、放弃国有身份,经过公司全体员工评选,以及合伙人之间互选后,最终组建了一支78个人的“市场新兵”。“选择加入毅达的78个人像被一种无形契约所牵引,没有经过事前动员,大家自主决定未来命运,并最终走到了一起。”黄韬说。

历史往往不会给个人留下太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时的6位创始合伙人都明白,市场化是创投行业的必然趋势,要突破眼前的发展瓶颈,必须拥抱市场化、专业化。因此,当6位创始合伙人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投身毅达是顺势而为,当然,对创投行业的喜爱、创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这份事业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打消他们纠结与犹豫的重要因素。于是,带着投资国家未来的使命,毅达资本于2014年2月正式成立。

首当其冲的是生存难题。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经历,总裁尤劲柏将其形容为“惊险的一跃”。

混改后,毅达资本趸托管理了江苏高投集团48亿规模的存量基金,但这些基金的管理费只能维持公司一年的运营成本,这意味着毅达资本必须争分夺秒“从市场上找饭吃”。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活下去”,毅达资本开启“全民皆兵”模式。

作为一家新设的市场化机构,缺乏知名度更难获得投资人的信任,于是,创始合伙人团队亲自上阵,分组奔赴深圳、上海、广州、西安、大连、青岛、济南等天南海北城市,依托团队在高投集团时期的优秀历史业绩积淀,以及反复登门拜访、频繁参与各类路演,初步向行业与市场打出声量。

“全民皆兵”争分夺秒的拼搏很快收到了回报——在毅达成立第一年的年底,团队交上了新募基金超过60亿、总管理规模突破100亿的“答卷”。“全员扛枪上前线”帮助毅达跨越了“生存天堑”,但未来的路怎么走、能走多远?

成立的第二年,打猎的故事在公司内部广为流传——全力以赴的兔子如何跑赢尽力而为的猎犬。这也奠定了毅达人延续至今的工作基调——全力以赴。当年5月,应文禄亲自“领兵作战”、成功中标总规模100亿元的皖江产业基金,将毅达资本的管理能力成功输出到外省。

2016年7月,毅达资本再次迎来另一重要里程碑事件——从全国50余家竞标机构中突出重围,成功中标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管理机构。在行业内两年稳扎稳打发展的毅达,面对此次国家级大基金管理机构的遴选,展现了超越以往的从容自信。凭借团队过往优秀的历史业绩、独具特色的投资思路、专业的分工体系获得了排名靠前的综合得分,成为基金第一批四家管理机构之一。鲜为人知的是,这份从容来源于团队进行的充足准备——对于基金潜在的70%的募资,团队提前找到了基石的投资人,甚至拿到了重要LP的出资承诺函。也因此,中标后,毅达团队得以在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45亿基金的募集,刷新了募资速度记录。

安徽皖江基金与国家中小基金被毅达内部称为“井冈山时代”的两条腿,在这两条腿的支撑之下,毅达“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确定了前行的方向,也加快了在创投道路上的奔跑速度。

十年砥砺,功不唐捐。

回首来时路,无论是国企混改而来的宏伟使命,还是各位创始合伙人发自内心的朴素愿景,最初播撒在毅达资本这片沃土上的希望种子,如今都已开花结果。

对于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史云中来说,最初的愿望是做到足够的专业化,能够持续地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如今,中小贰号基金、战新基金、人才五号基金、LP复投率100%的鑫海三号基金等多支团队在管的重点基金,皆是对团队专业度以及毅达对产业升级、企业发展、LP资产增值赋能的印证。

而对于尤劲柏来说,则希望把倾力培养的人才留住、用好,将公司在业内打造出一定影响力。如今,毅达资本200余人的团队人才济济,成为了毅达资本最大的表外资产。

投资项目900+,已上市的项目190+,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与科创板、创业板重点推荐领域几乎一致……十年来的发展成绩仅需一窥便可了然,毅达资本正一步步将肩负的使命——“凝聚社会资本,投资国家未来”变成现实。

企业持续发展启示录:

坚守战略定力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2010年前后,“全民PE”热潮将行业门槛拉低,繁荣的IPO市场为许多机构造就了“一夜暴富”的神话。投机的心态在创投行业内显著滋生,也让此后层出不穷的机构“野蛮生长”。

“这几年行业发展鱼龙混杂、跌宕起伏,随着国家对VC/PE市场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增长,资本市场的强监管也为行业带来变化,出现了更加规范化的趋势。”史云中介绍,这也导致了行业内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许多“明星机构”黯然退场。

连续十年稳居头部阵营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运气的眷顾,更需要在行业浮沉与风浪之中具备“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这样的战略定力往往来自企业的愿景、属性、制度等多方面,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笔投资。

首先是对“大势”的把握。看清大势、融入大局、顺势而为,这是贯穿毅达十年发展过程的信条。无论是十年前的混改还是今日成为坚持价值投资的“耐心资本”,均顺应了国家的号召与引导方向;而通过毅达资本因地制宜布局与精耕细作,一个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在不同区域的科创沃土上奔腾、活跃在主导产业间,持续释放创新活力。“这份事业让我们时时感受到创投行业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而这也是响应了国家发展经济、提升国际实力的基础,证明了我们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顺势而为的。”创始合伙人周春芳说。

在尤劲柏看来,自高投集团延续而来、在血脉中传承的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也是这股定力不可或缺的元素。

“毅达坚持做行业里的‘好孩子’,寻找‘三好项目’(好项目、好价格、好条款),坚持‘三不原则’(不跟风、不盲从、不追高)。”尤劲柏介绍,这样的策略来自毅达基因里对“稳”的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把控,也帮助团队能够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到最大的确定性。

“十年来,毅达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投科技的理念不变,变的是顺应时代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本市场的变化而变换的打法。”尤劲柏表示,当行业企业普遍估值很高的时候,团队会在多年行业积淀的基础上,往更早期走,同时根据价值投资+周期投资战略,等行业泡沫起来的时候,再顺势阶段性退出,完成对投资人的分配后,再将资金投入新的基金,开启对新一批中小企业的扶持,让价值在每一轮投资的每一个环节持续循环、释放。

而从团队本身来看,能够持续在这条道路上行稳致远,更重要的是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创业不是一蹴而就、一定能成功的,尤其当时人到中年,创业对个人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但合伙人们在一起,一群人一起做事,相互壮胆,就有信心。”史云中说。

对于这一点,黄韬同样有着深刻感受。“当你全情投入到一个事业中时,允许对专业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的合伙氛围,会在团队中产生磨合与碰撞。”黄韬坦言,这些必要的磨合与碰撞使得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默契。这一方面得益于高投时代选人用人的较高标准与实战历练,让大家秉持“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又能够同时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做到利出一孔;另一方面,良好的合伙文化使大家很清楚边界在哪里,通过沟通达成步调一致,做到力出一孔。

而在十年漫长征途之中,初心与使命为团队提供了前行的不竭动力。“世界天天在变化,市场波动更是常态,尽管当下投资机构面临不同的环境,但为投资人创造回报、为创业者提升价值的使命不能变。”应文禄表示,这两点坚守好了,机构便可做到不为一时一地的外部环境变动所影响。而LP与创新企业之间形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也将成为支持机构持续走下去的资本。

征程再启新纪元:

执文化之火照亮前路

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得更远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内的第一声锣响,宣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启。在中国资本市场30余年的发展中,毅达资本存在的十年似乎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周期”。如今站在新周期的起点,同样的一群人需要再次面对行业的变革与复杂的市场形势,也再次面临新的发展任务,那就是,未来十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樊利平看来,与十年前相比,今天的行业环境有很大差别。一方面,行业大浪淘沙势不可挡,2023年基金管理人注销1600多家;今年以来,又有800多家机构离开牌桌。但如果对照拥有更长行业发展历程的西方国家便可知,行业出清可以让更优质的机构脱颖而出、让资本向其集中,对行业长远发展更加有利。

另一方面,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资本市场,到今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耐心资本”,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发布针对资本市场的“国九条”,以及近期发布的“创投十七条”,都显示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创业投资全链条都将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迎来强势发展。

因此,当下行业的变化、市场的波澜,是必要的规范和调整所带来的阶段性阵痛,经过诊断与调整之后,资本市场的引领作用将被释放出来,也将带动全行业的发展迎来一番新的天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何实现更加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投资的本质倒推。就像投资其实是投人,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也取决于人。因此,在团队内部看来,人才已经成为毅达最重要的一张“王牌”。“市场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人才。只要核心骨干人才稳定了,即使市场竞争再激烈,也是无惧的。”樊利平说。

而能够凝聚这样一批业内顶尖的人才,需要的是非凡的企业文化。

很难用寥寥几笔总结毅达十年积淀而来的企业文化。它既有78人分为24个小分队、通过内部“赛马”比拼在市场一线掀起“狂风暴雨”的“狼性文化”;又有通过“行业+区域”“陆军+空军”布局,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区域布下“天罗地网”的独特思路;还有理性与浪漫交织的方法论,让投资变身“科学+艺术+努力的幸运”的一门学问。

“投资其实是科学,加艺术,还要有一点运气。但是运气只是一点点巧合,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越努力才越幸运。”应文禄表示。

如果从它的源头讲起,那便不得不提一组令所有人记忆深刻的数字:十年前毅达刚成立时的78个人,在完全市场化的规则下,经过2014到2016三个完整年度的“洗礼”后,只剩约1/3的人依然坚守。

但正是这20多位“执火者”,以自身为载体,持续传递着这些不断在工作中总结、提炼的方法与经验,在更多毅达人的反复验证下,逐渐形成了毅达今日多元而丰富的企业文化。因为来自更早期、更领先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企业文化也帮助这支队伍率先构建起了这个持续以自身创业支持国内创新创业的大资产管理平台,让毅达资本成为国内创投行业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在最近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应文禄表示,“行业出清了以后,真正剩下的是谁?如果你还能剩下来,剩下的过程中你还站在了第一排,你就是真正的剩者为王。”

就像周春芳所说,一个老练的投资人需要经历许多周期,包括宏观周期、行业周期、企业周期、资本周期、基金周期,一家机构的成长也要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十年已是一个周期,验证了毅达文化凝聚的这批人可以走得远、走得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前景光明。更重要的是,历经时间淬炼的毅达文化,已超越时空的限制,将在一代又一代毅达人心中深种,如星火燎原,将十年以来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化为继续前行的笃定信念,让大道无垠,让行者无疆。

回顾过去十年,樊利平十分感慨,这期间他陪伴了许多创业公司上市,也收获了成就感与正能量,这使他以及整个毅达的团队在面对时势的变幻与行业的动荡时,总能保持豁达的态度与坚定的信心:“不念过往,不惧未来。十年前混改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很困难,但是迈过了那道坎之后,能感觉到我们和改革前完全不一样了。对于现在来说,要不负当下,把手头的事情做好,过了这一道坎,就又是一重天。”

结语:

时光的脚步从不停歇,“少年”亦与时俱进。

过去十年,他带着对未知的勇气与信心,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留下了一段“崛起的故事”,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都是对“恒者行远”最生动的诠释。

时间的洗礼赋予了他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的智慧,却未改变他的蓬勃朝气与赤子之心。不畏风雨,不惧挑战,新征程上,“少年”初心坚定,带着探索未知的热情和创新的活力,从崛起走向常青,以“少年”之名,在持续培育那些能够引领未来的力量之中创造未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