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退烧”:天猫精灵、小度、小爱同学都跑不动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硬件产品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智能音箱就是其中之一。

音箱2.png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硬件产品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智能音箱就是其中之一。智能音箱,顾名思义,由原本的音箱产品升级而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让智能音箱能够通过语音指令完成点播歌曲、天气预报播报等诸多功能。

 曾几何时,智能音箱可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引得各路大厂纷纷布局,整个智能音箱行业更是上演过“百箱大战”的场面,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在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之后,智能音箱行业格局趋于稳定,形成了百度、小米、天猫精灵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中国智能音箱市场TOP3品牌的合计份额常年维持90%以上,2023年更是达到了94%

 大厂“冷待”智能音箱

 在此之前,智能音箱行业可以说是最火热的风口,各路企业竞相杀入其中,不仅有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积极参与,以小米、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技术派身影也是频频浮现,智能音箱的火热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好景不长,以往备受瞩目的智能音箱也在近几年逐渐归于沉寂,大厂关于智能音箱的消息越来越少了,智能音箱好像不香了。

 

一方面,智能音箱的销量持续下滑,能够为大厂创造的价值空间有限。不同于以往,智能音箱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消费者对于智能音箱的新鲜感和购买欲也已经退去,整个智能音箱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情况。据洛图科技此前发布的《中国智能音箱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2111万台,同比下降19.8%;市场销额为59.4亿元,同比下降21.0%。

 众所周知,此前智能音箱之所以会爆火,除了其智能化功能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参与者所推行的低价策略。只是,以价换量策略固然能够较快打开市场,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厂商的利润空间。如今,虽然百度、小米、天猫精灵已经成为智能音箱行业的TOP3品牌,智能音箱销量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能够为大厂带来的价值有限,而大厂本就业务众多,对于创造价值有限的业务重视程度会有所下降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另一方面,大厂对于智能音箱的关注度下降,产品迭代的频次较之以往有明显降低。产品创新是包括智能音箱在内的智能硬件产品长久保持对消费者吸引力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智能音箱厂商持续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原因。只是,随着大厂对于智能音箱产品重视程度的下降,其对于智能音箱产品的迭代频次也没有之前那么高了。

 以小米为例,其在官网上销售的智能音箱“小爱触屏音箱”是20192月发布的;“小爱触屏音箱Pro8”是201912月发布的;“小米小爱音箱Play增强版”是20218月发布的;“小米智能家庭屏10”则是20224月发布的。纵向对比来看,小米更新智能音箱产品的频次正在逐渐变低,说是“年更产品”也不为过,可见大厂对于智能音箱的投入力度正在下降。

 “尴尬”的智能音箱

 就目前情况来看,智能音箱行业可以说是进入了低谷期,并且销量下降的趋势仍然没有止住。据洛图科技《中国智能音箱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391.8万台,同比下降31.4%。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智能音箱逐渐跌落神坛、归于沉寂呢?

 一来,智能音箱产品的创新点有限,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很难被激发出来。前文曾提到,智能音箱所具备的智能化功能是此前消费者争相购买智能音箱产品尝鲜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越来越多传统家电产品朝着智能化方向升级,智能化标签不再是智能音箱所独有的,其特殊性也在不断降低,消费者对其关注度下降。

 同时,由于大厂对于智能音箱业务重视程度的降低,其对于智能音箱产品的投入力度也没有之前那么大,智能音箱产品的创新速度变慢,而创新又是激发消费者兴趣的关键,智能音箱产品的创新不足,消费者很难被再度吸引。

 二来,智能音箱使用场景有限,并且用户很难养成使用智能音箱产品的习惯。众所周知,智能音箱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其语音交互功能,这就造成了其使用场景相对单一的局面。事实上,智能音箱已经经历了多次升级,当前已经朝着带屏方向发展,使用场景较之以往已经有所拓宽。然而,相较于其他智能硬件产品,智能音箱的使用场景还是比较有限,因此,消费者很难养成使用智能音箱的习惯,也就提不起更换新产品的动力了。

 三来,智能音箱的定位比较模糊,可替代性较强。当前,市面上的智能音箱大都可以实现语音控制智能家居、播放音乐、查询信息、下单等功能,“有屏”智能音箱更是具备了视频通话、看剧等功能,其功能可以说是十分丰富了。只是,智能音箱所具备的这些功能,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通通搞定了,并且智能手机还可以随身携带,不受空间限制,智能音箱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说,智能音箱产品的特殊性较弱,可替代性比较高,正因如此,消费者对于智能音箱产品的使用频次并不算高。

 另外,智能音箱以往会备受追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被视为智能家居入口。近年来,智能家居浪潮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产品应用而生。为了给消费者带去更加便捷与高效的智能家居体验,就需要一个核心将这些智能家居产品串联起来,而智能音箱所具备的语音交互功能使之一度被视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只是随着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化程度的持续升级,语音交互功能不再为智能音箱所独有,智能音箱的智能家居入口价值逐渐消失了,其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再度减弱。

 AI大模型难救智能音箱

 谈及近两年最火热的话题,那一定是AI大模型了。随着AI技术的价值再度被印证,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布局AI大模型,希望通过加深行业与AI大模型的融合来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智能音箱行业就是积极拥抱AI大模型的先行者之一。

 具体来看,早在202329日,小度就宣布将融合文心一言,打造针对智能设备场景的AI模型“小度灵机”,并将其应用到小度全系产品中。同年的411日,天猫精灵也宣布将正式接入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可见,AI大模型已然成为了智能音箱突破增长困境的新突破点。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智能音箱和AI大模型融合的消息逐渐平息下去,今年一季度,智能音箱也没能突破增长的瓶颈,依然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情况,AI大模型没能成为智能音箱的“救命稻草”。

 一方面,搭载AI大模型的智能硬件产品众多,用户若想尝鲜大模型功能,不一定选择智能音箱产品。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大模型,诸多智能硬件产品更是不断加快与AI大模型融合的脚步,以便为消费者带去不一样的使用体验,比如,搭载了AI大模型的智能手机、搭载了AI大模型的平板等等。这些智能硬件产品的推出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注意,并且智能手机、平板可以说是刚需性产品,消费者的使用频次高。因此,倘若只是为了尝试AI大模型的魅力的话,消费者或许会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智能硬件产品,而非智能音箱。

 另一方面,AI大模型侧重内容创作能力,智能音箱则更加强调语音交互能力,双方的契合度并没有那么高。毫无疑问,AI大模型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内容生产的效率。只是,AI大模型的内容生产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诸多方面,如AI大模型就可以实现文字创作、视频创作等功能。而智能音箱产品的智能化体现是语音交互功能,这也就意味着AI大模型所具备的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很难在智能音箱产品上发挥出来,能够为智能音箱产品带来的变化比较有限。

 不过,必须要说的是,AI大模型与智能音箱的结合并非毫无意义。有了AI大模型的赋能,智能音箱产品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提高,改善其智能化不足的问题,为消费者带去更加优质的语音交互体验。只是,由于智能音箱本身的非刚需性的特点,即便是有了AI大模型的加持,也很难再度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就目前情况而言,单靠AI大模型这条路来帮助智能音箱突破增长困局,或许是远远不够的,智能音箱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