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加强整治“诱导第三方”,不得通过包裹卡诱导消费者跳转到第三方网站,违规或将清退

自己的流量都不富裕,各大平台集体整治诱导至站外交易

624日,天猫宣布加强整治诱导第三方违规行为,以规范商家行为并保护消费者权益。据了解,诱导第三方违规涉及发布或推送可能引发交易风险的第三方商品或信息,或通过其他途径引导消费者跳转至第三方网站或客户端等不法行为。

 

据见实消息,天猫最近对“诱导第三方规则”进行了更新,明确规定商家不得使用包裹卡等方式来引导消费者转向其他第三方平台。虽然具体被禁止的平台没有被直接点名,但在规则说明中展示的示例包含了某些平台的LOGO,这似乎暗示了包括微信在内的平台可能受到影响。

 

这项新规定将于7月1日开始实施。一旦发现商家违反此规定,将面临一系列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商品下架、扣分和可能的清退处理。

 

新规明确指出,商家不应利用包裹卡等手段促使消费者访问第三方网站或应用。在规则说明的配图中,出现了“微信”的LOGO。

 

在去年4月,天猫新增了“诱导第三方”规则。将“诱导第三方”的相关情形从滥发广告信息中剥离,新增“诱导第三方”规则和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处理情形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彼时,天猫界定诱导第三方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发布或推送含有易导致交易风险的第三方商品或信息、通过其他方式诱导消费者跳转至第三方网站或客户端等。

 

事实上在电商圈,诱导第三方信息或场外交易一直是困扰各平台的一大难题。

 

去年8月,抖音电商发布通知称,平台接到较多用户投诉,经排查发现,部分商家/创作者存在直播源弄虚作假、违规发布第三方信息及诱导站外交易等违规行为。

 

今年初,拼多多商家也曾陆续曝出被平台通知存在诱导第三方行为,被平台要求补交店铺保证金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近日也被曝出要求用户停止使用第三方比价插件,否则用户将可能被临时封号,被认为可能是担心第三方比价工具会引导用户转向其他电商平台,导致订单流失。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