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安宫牛黄丸一本万利?秒杀掼蛋“钱景”,以岭药业、天士力、东阿阿胶自给自足占先机

掼蛋与中药,原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事物,近期却因频上热搜而被资本市场乃至全社会层面关注。就前者而言,这项去年在江苏淮安风靡的扑克游戏早已在全国流行,基本将早年的德州扑克挤下神坛,就后者来说,继前几年片仔癀价格飞涨引热议外,近期港版安宫

文丨张桔‍‍‍‍‍

编辑丨谢长艳‍‍

当去年片仔癀杯掼蛋大赛横空出世时,冥冥之中注定两条平行线早晚会交织在一起。 

掼蛋与中药,原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事物,近期却因频上热搜而被资本市场乃至全社会层面关注。就前者而言,这项去年在江苏淮安风靡的扑克游戏早已在全国流行,基本将早年的德州扑克挤下神坛,就后者来说,继前几年片仔癀价格飞涨引热议外,近期港版安宫牛黄丸一粒的价格逼近1200元再成焦点。 

“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结合到上市公司层面来看, “券茅”东方财富近日因注册了“东方掼蛋”软件著作权一事引发关注。 天眼查信息显示,东方财富于6月11日完成“东方掼蛋软件(V1.0)”(简称“东方掼蛋”)的软件著作权登记。或许与这则消息提振有关,二级市场上近两周该股连续收阳,总市值突破1900亿元。 

同上热搜的是一款中药的价格,同仁堂旗下的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其港股产品已经飙升至1200元一粒,其 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核心原材料天然牛黄价格暴涨 。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介绍:“安宫牛黄丸属于国家保密配方,市场在售的安宫牛黄丸有双天然和人工之分,主要差别是成分差异,双天然是指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非天然是指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麝香。国内在售的双天然安宫已经达到1500元一粒, 价格相差较大的原因在于天然牛黄及麝香库存较少产量较低,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对安宫的需求逐年增加,供需出现缺口导致安宫价格水涨船高。 ” 

9e6864c452eda3e79c5cd975d9d8dbc4_interlace,1.jpg

图片来源:本刊编辑部 

面对近年来中药原材料价格呈逐级上涨的不争事实,拥有原材料自建基地、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龙头公司大多不必担忧将价格压力向下游传导。问题来了,顺应潮流之风,是选择投资一家掼蛋的俱乐部还是选择投资一片中药的原材料基地呢,谁才是未来一本万利的生意呢? 

 

从德州扑克到掼蛋

东方财富出手掼蛋点燃导火索

投资俱乐部或成蓝海

自2023年社交场景恢复后,曾经一场耗费几个小时的酒局,时间被大幅度压缩,而留出的时间给参与者进行掼蛋。尤其在金融圈,这是昔日德州扑克红极一时之时都不曾有的礼遇。 

过去的2023年,投资者喜欢称其为“智能驾驶元年”,而在智能竞技领域,2023年则被号称超过1.4亿的掼蛋爱好者称为“掼蛋元年”。两则消息可以见证掼蛋游戏的火爆程度,首先是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制定和审定了《竞技掼蛋竞赛规则(试行)》。同时,竞技掼蛋被纳入去年的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表演项目。 

如是背景下,知名人士尤其是企业家参与掼蛋自然不足为奇了。近期,红衣教主周鸿祎所发的一条视频引发广泛关注,他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偶遇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四人在万米高空打起了掼蛋。此前去年国庆,小米的雷军在青城山与人大打掼蛋。不仅是他们,很多知名人士、商界精英都是深谙此道的个中高手。 

在这股突如其来的浪潮下,上市公司出手布局成为必然,而冲在最前面的就是高举互联网创新大旗的券茅东方财富,而这一思路实则有迹可循。据上海市安徽商会公众号消息,今年1月27日上午,上海市掼蛋运动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召开。会上,选举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为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更为轰动的是,公司注册了东方掼蛋软件,天眼查信息显示, 东方财富于4月10日开发完成“东方掼蛋”软件V1.0版本,6月11日登记。

实际上,在掼蛋走红后各类企业正加码相关营销,古井、泸州老窖、五粮液等知名酒企纷纷冠名和主办各类掼蛋赛事。掼蛋扑克常以礼盒形式出现,溢价空间相对较大。在主流电商平台上,掼蛋礼盒售价在数百元左右,甚至有套装价格高达千元以上。有趣的是, 本文主角之一的中药企业们也竞相入局,冲在最前面的就是片仔癀。 先是去年10月底,“片仔癀”杯江苏13个城市掼蛋精英大师赛在镇江举行,后是今年1月初,片仔癀国药堂奥体西路店助力2023年济南市掼蛋运动协会年会举办。 

热潮之下商机涌动,那么未来可能星火燎原的掼蛋俱乐部们究竟钱景如何呢?实际当前其大体可以参考棋牌俱乐部的赢利现状。根据某业内人士透露,自助棋牌室的利润率较高,日均利润可以达到800多元,而传统棋牌室的月稳定盈利在7000元~8000元之间,如果能够承办大型赛事,则投资回报率会更高,甚至有可能接近60%。 

 

从片仔癀到安宫牛黄丸

原材料的涨价会导致幸福的烦恼吗?

自给自足的公司才有话语权

几乎同一时间段, 一则来自中药领域的新闻引发了热搜级别的关注,同仁堂旗下的核心产品—港版安宫牛黄丸一粒的价格卖到了接近1200元,涨价幅度超过了20%,但其内地版却没有同步上涨。对此,同仁堂也通过媒体做了公开的回应, 港版安宫牛黄丸由同仁堂旗下港股控股子公司同仁堂国药生产,销售主要面向海外客群,其涨价一方面和原材料上涨有关,另一方面与下游需求稳中有增有关。

6月19日,本刊查阅了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官网的最新价格,单粒装的安宫牛黄丸价格确实为1280港元,而6粒装的产品价格为7680港元,那么两种不同版本的价差究竟有多大呢?当日下午,本刊专门前往北京的某同仁堂旗舰店一探虚实,或许因为是工作日的缘故售卖店并没有几个顾客,但在销售台显眼的位置就是安宫牛黄丸的各种产品,其中单粒装的明码标价是860元。(而高档的2丸装的安宫牛黄大蜜丸售价为5980元) 

419a7b49fc6974e00e8d33e70681eecd_interlace,1.jpg

图片来源:本刊编辑部 

根据店员的热情介绍,近期来买安宫牛黄丸的顾客络绎不绝,甚至不乏非内地顾客来专程购买内地版,或许图的就是物美价廉。但她同时也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内地版产品也存在着跟风上涨的可能性。当然, 产品价格上涨的底气还是源于产品质量和疗效带来的顾客刚需。

根据本刊的综合了解,安宫牛黄丸在预防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还是有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尤其近年来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高发,在季节更替时服用一粒该产品可谓吃下一颗定心丸,而这一思路适用在保肝护肝领域同样封神的片仔癀。 

虽然没有港版和内地版之分,但单粒片仔癀的价格也突破了750元达到了760元。在该旗舰店的相邻柜台中,两板共10粒的片仔癀胶囊明码标价为912元。从产品的配方来说,同样要应用到牛黄的两款产品,在具体的使用牛黄占比上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安宫牛黄丸中的牛黄含量占比为10%,片仔癀中的牛黄含量占比为5%。 有趣的是,不仅是天然牛黄,麝香同样是两类中药中重叠的一味药材。 

4f3120f570a516b5e83e3ae92a58b5dd_interlace,1.jpg

图片来源:本刊编辑部 

千万不要小看5%的差距,从本刊了解到的情况看,天然牛黄着实供不应求,在正常情况下,1000头牛可能只有一两头体内长有牛黄,折合每100万头牛约能产3公斤-4公斤的牛黄。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17-2022年我国安宫牛黄丸销售额从12.30亿元增加到42.55亿元,复合增速28.2%。(不过目前我国每公斤80万元的体内培植牛黄已经实现量产,有望部分缓解矛盾)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业内人士指出, 如果药品的原材料主要是要约收购的话,自然原材料上涨就被迫传导给下游的成品;如果原材料是自给自足的模式的话,相对来说就要好很多,因为不仅成本会低一些,而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特别是,自家的药材基地供货会更为稳定,否则单纯依靠收购常常一天一个价。中药材炒起来的话,价格确实能够炒上天。”她如是强调。 

当然这样的局面在内地中药圈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比如早年消费者所熟知的驴皮涨价事件,乃至近些年的片仔癀涨价再到此次的安宫牛黄丸。为此多家知名中药企业在探索自供模式上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北京一位资深医药产业一级投资人指出,比如天士力的核心原料丹参,就是出自自己的种植基地,再比如白云山王老吉所用的金银花,这类大企业很少依靠外部采购。而近几年的主角之一片仔癀,其实他们一般也不从市场采购,有自己的渠道。而在与本刊的互动中,以生产连花清瘟而火遍全国的以岭药业表示,其中药原材料实现自给自足。 

业内人士也在呼吁对自建中药材基地要区别对待。 在书面回复本刊时,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表示,对于容易在市场上购得的中药原材料,自建中药材基地意义不大,毕竟轻资产行业转向重资产投入对于经营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生意。而具有国家特许经营权的牛黄、麝香以及驴皮、犀牛角等国家保护类品种以及特许经营权品类,自建养殖基地,保持原材料的持续供应,(可以)为企业持续经营提供障。此类有代表性的为片仔癀在国内建立多家养麝基地,东阿胶作为国内惟一一家拥有进口驴皮牌照的企业,为保障驴皮供应在国内建立了多家养驴基地。 

不过由于名贵中药产品的或被动上涨,也有一种声音担忧同类药品是否会取代其市场份额呢?在与本刊的互动中,有消费者就直言:“同仁堂的东西确实好,但就是太贵。”但换一个角度看,贵自然有贵的道理。同一名称来自不同厂家的药品,消费者基本会认老字号中药品牌,且由于服用旷日持久的缘故,其更有利于培养顾客的黏性。 

对于可能因价格上此消彼长引发的潜在市占率变化担忧,银华中药50ETF基金经理马君指出, 对于非独家且存在替代品的中药而言,涨价可能引发市场份额的流失。 在中药市场中,消费者往往面临众多的选择,不同品牌和种类的药品在功能和价格上都有所差异。当某一中药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往往会权衡价格与效果,并可能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这种心理变化在价格上涨超过消费者预期或负担能力时尤为明显。 

以“板蓝根”为例,这种常见的中药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在特殊时期,如在呼吸道疾病的暴发时期,板蓝根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价格也随之飙升。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面临了艰难的选择,要么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板蓝根,要么寻找其他具有类似功效的替代品,如金银花、连翘或其他品牌的感冒药。许多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后者,从而导致板蓝根市场份额的流失。 

 

中药原材料“奇货可居”?

普涨格局下 投资中药材或一本万利

在本刊所拿到的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最新报告中,2023年,在医药生物行业中只有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两个子行业,其营业收入和利润保持了正增长,尤其是中药饮片的营业收入(14.60%)、利润(22.90%)同比增速都达到两位数。其中,年营收在50亿元以上且主营(制药)收入占比80%以上的7家中药企业是以岭药业、步长制药、华润三九、天士力、济川药业、康恩贝、葵花药业。 

当然,它们业绩优异背后的原因或许林林总总,但中药材涨价带来的多米诺效应着实不容忽视。在与本刊的互动中,上述7家公司中的一家员工提醒,虽然多数中药材价格呈现普涨,但比如作为重要中药材之一的连翘,其实去年以来价格跌了很多。 

马君用一组数字说话:“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底以来,中药价格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上涨浪潮,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在去年8月中旬攀至历史新高,特别是2023年6月,单月涨幅惊人,高达30%以上。随后,市场经历了一段调整期,部分泡沫得以释放。然而,今年春节过后,由于热门品种的新产库存消耗,叠加呼吸道疾病高发,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材重新受到市场的瞩目,行情逐渐好转,价格出现回弹。目前,中药材市场整体上呈现出高位横盘震荡的态势。” 

“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看,中药企业受原材料成本涨价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毛利率。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企业在扣除销售成本后所剩余的利润水平。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企业的销售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毛利率的下降。此外,存货中原材料等科目的公允价值变动也可能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存货中的原材料价值也会相应增加,这将增加企业的资产总额,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她提醒 要看到原材料涨价带来的风险。

不过,如果是做中药原材料的药材商,肉眼可见的利润空间难免不让人为之心动。仍拿本文的主角牛黄为例,根据本刊6月20日查阅康美中药网,剔除人工合成的牛黄外,天然胆黄的牛黄价格为每公斤165万元。而根据本刊利用该网站所做的统计,年涨跌超过150%的药材达到11种,其中排名前两位的是东瓜子和东葵子,两者的年涨跌都超过了300%,而排在价格榜跌幅第一位的是紫苏叶。 

或许是各家药品配方所用原材料侧重点不同,实际不同公司员工也不能全盘了解所有药材的价格变化趋势。上述7家公司中某家的那位员工强调,自家产品中最常用到的酸枣仁确实价格涨幅较大。 

为何多数的中药药材呈现价格逐渐走高的态势呢?除去本文主角牛黄这类取自动物体的原材料外,实际上大多数的药材还是靠种植。比如常用的药材白芍,从2021年开始翻了差不多10倍。由于种植成本增加,前几年因为价格低,利润微薄,白芍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去年以来,随着价格不断上涨,农户种植意愿提高,种植面积开始增加。但白芍生长周期长,生产恢复比较缓慢,因此 产量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 ,其市场供应仍然紧张。此外, 部分经营者对中药材市场看涨,惜售心理增强,也是推动这类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由此也可见,在地方层面的不同时间段统计区间中,价格翻了十倍的药材也并非稀罕事,相似的例子还有猫爪草。 

而马君也向本刊总结了其中的原因:“首先, 药农数量的减少成为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 前几年中药价格低迷,导致药农种植意愿低落。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了中药材的供需矛盾。其次, 需求的增长也是推动中药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随着下游消费的复苏,中药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这在客观上推高了价格。近几年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往年,一些能够缓解症状的药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攀升。此外,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公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中药材作为滋补、保健类产品的消费量也在增加,这进一步加剧了中药材供应紧张的局面。“ 

”第三, 市场投机行为可能对中药材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当前投资渠道相对匮乏的背景下,资本热钱或纷纷涌入国内原材料等刚需领域。我们观察到,本次涨价的主力产品与市场集中度高的产品高度吻合。市场集中度越高的品种,涨价幅度也越大。同时,种植端的农民看到价格上涨后,可能也产生了惜售的心理,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的紧张。 

最后,随着药品管理法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等方面的 合规要求日益严格,中药质量的提高也带来少许价格的上涨。 合规要求的提高对行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她进一步向本刊强调。 

总结来看,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对多数中药材来说,一本万利的机会已经成为事实。对比投资被不喜欢者吐槽为”斗地主+升级“复合版的掼蛋俱乐部可能引发的红海效应,如果你是精明的商人,你会如何选呢? 

不仅是产业投资层面,二级市场投资层面最后还需要提的是民间股神林园,他曾表示未来比茅台市值还要高的在医药公司,而常将三大病挂在口头的他,长期中药在其组合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股民,如果上一个十年错过了茅台,下一个十年愿意笃信一次中药吗?‍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