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值第一的王座,英伟达坐多久?

硬件公司登顶市值第一,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北京时间6月19日凌晨(美国东部时间6月18日),英伟达市值冲至3.34万亿美元,首次超越微软的3.32万亿、苹果的3.27万亿美元,问鼎全球市值第一。

当日英伟达股价上涨3.5%,微软下跌0.5%,苹果下跌1.1%,英伟达实现了历史性的一幕。

图片1.png

今年以来,英伟达吸走纳斯达克近40%的上涨市值。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英伟达便从2万亿美元晋升到3万亿美元俱乐部,最近一个月股价涨幅接近50%。一路飙涨的市值,不仅是对英伟达在技术革新和市场扩张方面卓越成就的肯定,更彰显了华尔街对AI时代来临的期待。

人工智能产业的混战 点燃英伟达的暴涨

1999年1月英伟达登陆纳斯达克,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用了近25年时间,突破2万亿美元,用了9个多月;突破3万亿美元,仅用了96天。突破3万亿后短短的14天,英伟达就超越了苹果和微软,市值登顶全球。

人工智能的军备竞赛如火如荼,英伟达几乎是为这场军备竞赛唯一的“军火供应商”,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英伟达成立于1993年,是计算机图形和 AI 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者。1999年提出GPU(图形加速芯片)的概念后,英伟达成为主要的图形加速芯片供应商,在电脑游戏等领域将竞争对手打得溃不成军。

数字货币带来的“挖矿潮”也给英伟达带来了巨额利润。虚拟货币催生的“挖矿”需求激活了显卡销量,专门用于“挖矿”的显卡一度占到英伟达2021年第一财季总体销量的25%。英伟达的股价也在2016年到2018年10月间大涨 800%。

在其他赛道上的英伟达,竞争力也相当强劲。英伟达的芯片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数据中心、云计算和游戏等多个领域。尤其是 AI 算力芯片市场,英伟达几乎是一骑绝尘。

确立英伟达AI 底层算力“霸主”地位的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彼时OpenAI公司发布 AI 聊天机器人ChatGPT,风靡全球的同时更掀起了一场围绕 AI 大模型的竞赛和热潮。

英伟达GPU在大模型训练上几乎无可替代。随着AI 霸主争夺战日趋激烈,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之间 AI “军备竞赛”升温,英伟达的A100和H100芯片成为大模型训练的“硬通货”。

市值第一宝座能坐多久?

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英伟达营收260.4亿美元,同比增长262.1%;净利润148.8亿美元,同比增长628.4%。其中,数据中心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87%。

英伟达管理层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中披露,英伟达的AI芯片主要采购者是科技公司,尤其是云计算公司。其中,云厂商为英伟达数据中心贡献了45%的收入,高达102亿美元。

华尔街普遍认为,英伟达营收取得高速增长是科技公司用资本支出驱动业务高速增长的典型案例,而黄仁勋之所以敢在长达10年的时间维度上持续增加资本支出,是因为他坚信英伟达的芯片将成为人工智能的“大脑”。

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这似乎可以解释本轮英伟达市值暴涨背后的逻辑。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科技大爆发,就曾率先带来半导体硬件技术设施企业的暴涨。

2000年初,思科也曾是当时全球市值第一的超级公司。但很快被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等应用层公司超越,这些公司创造的价值是前者的10倍多。

由此看来,AI这一轮经济周期实际上才刚刚开始,针对英伟达在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坐多久的问题,似乎不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和股票拆分策略,而是取决于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OpenAI、 Mata等应用层公司的崛起速度。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近日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目前英伟达市值飙升的情况,跟过去20年很像。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每一波新周期开始时,都是半导体硬件技术设施涨的最好。

布局20多年的英伟达赚到了AI发展的第一波红利,那接下来就看采购了大批英伟达芯片的各大企业如何引发AI应用的爆发了。

不过就目前发展来看,至少在未来12个月,英伟达的业绩增长会有坚实的基础。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甲骨文,这五大美国科技公司管理层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均表示,正在大幅采购英伟达的AI芯片,2024年-2025年资本支出将保持高速增长。如美国科技公司Meta预计,2024年将采购35万枚H100芯片。英伟达H100售价约为3万美元。Meta仅芯片采购就要支出约100亿美元。

事实上,尽管英伟达目前在AI芯片领域占据绝对的优势,但传统对手英特尔、AMD等正在加速追赶,新兴势力也在不断涌现。类似Meta这样的重要客户实施了自研AI芯片的计划,有可能变成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同时,英伟达还要面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技术迭代的高速变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

未来英伟达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将是决定英伟达能否继续领跑的关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