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IP属地: 北京 con

暂无简介

10 动态 14 文章 5 粉丝 0 关注

  • 动态
  • 文章
  • 组合
  • 关注
  • 粉丝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26 17:11

AI原教旨主义公司Anthropic发布Claude 3.5 Sonnet

OpenAI劲敌发布最新大模型产品
热帖图片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26 17:10

AI原教旨主义公司Anthropic发布Claude 3.5 Sonnet

近日,Anthropic公司发布了Claude 3.5 Sonnet,其优秀的表现震撼了整个AI技术圈。作为OpenAI的劲敌,Anthropic本次发布的是Claude 3.5系列模型的首个版本,也是Anthropic迄今为止发布的“最强大、最智能”的模型。有消息称,在关键基准测试中在推理、语言、编程、数据分析、数学和指令遵循方面均超越了GPT-4o及其前身Opus。 Anthropic是一家美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由OpenAI前高级成员丹妮拉·阿莫代(Daniela Amodei)和达里奥·阿莫代(Dario Amodei)兄妹于2021年创立。这家公司的核心成员均来自OpenAI,包括创始人兄妹以及GPT-3的首席工程师Tom Brown。 “加量不加价”的 Claude 3.5 Sonnet 目前该模型已上架 Amazon Bedrock 和 Google Cloud Vertex AI。与OpenAI等竞争对手主要面向消费者不同的是,Anthropic 的特点是专注于企业市场。Anthropic 基于企业的特定需求定制其产品,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利基市场。 Tips: 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在较大的细分市场中具有相似兴趣或需求的一小群顾客所占有的市场空间。大多数成功的创业型企业一开始并不在大市场开展业务,而是通过识别较大市场中新兴的或未被发现的利基市场而发展业务。Niche一词来源于法语。 基于利基市场的特点,Anthropic团队在开发Claude 3.5版本时优先考虑了对企业客户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即成本和性能。此次发布的3.5版本成本与Claude 3 Sonnet版本完全一致,但模型性能却有大幅提升。 图片 图源:Anthropic官网 Anthropic推出的模型包括Opus、Sonnet和Haiku三个版本。Opus性能最强,Haiku反应最快,Sonnet的性能和速度介于二者之间。Anthropic表示Sonnet版本发布后,Opus和Haiku版本将在今年内陆续发布。 Anthropic首席执行官Dario Amodei告诉媒体,“我们希望尽可能加快发布周期,但前提是保证我们的安全价值。” 图片 Anthropic透露,Claude 3.5 Sonnet“为研究生水平推理 (GPQA)、本科生水平知识 (MMLU) 和编码能力 (HumanEval) 设定了新的行业基准”。该模型表现出了增强的理解细微差别、幽默和复杂指令的能力,同时擅长以自然的语气制作高质量的内容。 Claude 3.5 Sonnet一经发布后,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引起广大网友使用和测试。更有网友3分钟复制完成马里奥游戏。 图片 在视觉方面,Claude 3.5 Sonnet是Anthropic迄今为止最强大的视觉模型。改进部分重要体现在视觉推理任务中,在图表和图形处理中,能够从图像中获得比纯文本更多的见解。未来在金融服务、零售、物流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交互方面,本次Anthropic还发布了交互工具“Artifacts”,它可以拓展用户与Claude的交互方式,用户可以直接要求Claude聊天机器人生成文本文档或代码,然后在专用窗口中打开结果。形成动态工作区,可供用户实时查看、修改Claude的创作。可以有效提升代码开发、法律合同起草、商业报告的工作的效率。 图片 Anthropic非常重视交互工具的价值,在发布时他们表示:“这项功能标志着Claude从对话式AI进化为协作式工作环境。这只是Claude.ai更广阔愿景的开始,它将很快扩展到支持团队协作,成为随需应变的队友。” 火箭式崛起的Anthropic 谈起Anthropic,就不得不提不久前OpenAI发生的那场宫斗。由于对OpenAI商业化、与微软的关系、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等存在分歧,时任OpenAI研究副总裁的Dario Amodei及一些成员,毅然离开公司。随即 Dario Amodei 和他的妹妹 Daniela Amodei 创立Anthropic。 图片 今年5月,追随Ilya Sutskever多年的Jan Leike告别他们共同领导的超级对齐(Superalignment)团队。5月29日他也宣布正式加入Anthropic,继续执行超级对齐任务。被奥特曼砍掉的超级对齐算力,在Anthropic 得到了延续。 图片 图片来源:Jan的官宣推特截图 Tips: 超级对齐是AI领域的一个前沿概念,本质上是监督和有效使用AI的一种解决方案。能力评估是人类社会分工的基础,但是当AI的能力增强到人类无法评估时,就需要一个“超级对齐”系统来评估AI的行为,确保AI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 Anthropic 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其经验丰富的团队,Anthropic 创始团队成员大多为OpenAI 的中坚力量,曾参与过OpenAI 的多项研究。因此Anthropic 也被戏称为OpenAI的“异端”。本次发布的Claude 3.5 Sonnet用来对标OpenAI发布的GPT-4o。而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Claude 3.5 Haiku和Claude 3.5 Opus,将作为制衡GPT-5的武器。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2024年在福布斯第六届年度“人工智能50强”榜单上,Anthropic入选为AI领域最有前途的初创公司50强之一,目前该公司已经募集到77亿美元的投资。 为了避免Anthropic背负营运压力,公司采用了一种“公益公司+长期利益信托基金”的创新治理方式。 该信托是 Anthropic 独特类别股票(称为“T 类”股票)的唯一持有者。这些股票不支付股息,也无法交易,因此不可能从中获利。然而,T 类股持有人有权任命和解雇 Anthropic 的五名公司董事中的三名,从而使他们能够长期控制公司的发展方向。 董事会成员仍会因其服务而获得适度的经济补偿,以确保他们有动力做出符合公司使命和价值观的决策。这种独特的公司结构充当了“终止开关”机制,如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始转向危险的方向,董事会就可以进行干预。 Anthropic独特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吸引了不少硅谷精英加入。不久前,Instagram的联合创始人Mike Krieger宣布加入Anthropic,担任首席产品官。Krieger曾担任Meta旗下Instagram的前首席技术官,在任职期间将该平台的用户增长至10亿,并将其工程团队扩大到超过450人。 AI原教旨主义公司Anthropic发布Claude 3.5 Sonnet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24 17:36

OPPO,All in AI

放弃XR,押注AI,OPPO的赌性有点大
热帖图片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21 17:38

全球市值第一的王座,英伟达坐多久?

硬件公司登顶市值第一,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热帖图片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21 17:37

全球市值第一的王座,英伟达坐多久?

北京时间6月19日凌晨(美国东部时间6月18日),英伟达市值冲至3.34万亿美元,首次超越微软的3.32万亿、苹果的3.27万亿美元,问鼎全球市值第一。 当日英伟达股价上涨3.5%,微软下跌0.5%,苹果下跌1.1%,英伟达实现了历史性的一幕。 全球市值第一的王座,英伟达坐多久?  图片 今年以来,英伟达吸走纳斯达克近40%的上涨市值。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英伟达便从2万亿美元晋升到3万亿美元俱乐部,最近一个月股价涨幅接近50%。一路飙涨的市值,不仅是对英伟达在技术革新和市场扩张方面卓越成就的肯定,更彰显了华尔街对AI时代来临的期待。 人工智能产业的混战 点燃英伟达的暴涨 1999年1月英伟达登陆纳斯达克,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用了近25年时间,突破2万亿美元,用了9个多月;突破3万亿美元,仅用了96天。突破3万亿后短短的14天,英伟达就超越了苹果和微软,市值登顶全球。 人工智能的军备竞赛如火如荼,英伟达几乎是为这场军备竞赛唯一的“军火供应商”,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英伟达成立于1993年,是计算机图形和 AI 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者。1999年提出GPU(图形加速芯片)的概念后,英伟达成为主要的图形加速芯片供应商,在电脑游戏等领域将竞争对手打得溃不成军。 数字货币带来的“挖矿潮”也给英伟达带来了巨额利润。虚拟货币催生的“挖矿”需求激活了显卡销量,专门用于“挖矿”的显卡一度占到英伟达2021年第一财季总体销量的25%。英伟达的股价也在2016年到2018年10月间大涨 800%。 在其他赛道上的英伟达,竞争力也相当强劲。英伟达的芯片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数据中心、云计算和游戏等多个领域。尤其是 AI 算力芯片市场,英伟达几乎是一骑绝尘。 确立英伟达AI 底层算力“霸主”地位的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彼时OpenAI公司发布 AI 聊天机器人ChatGPT,风靡全球的同时更掀起了一场围绕 AI 大模型的竞赛和热潮。 英伟达GPU在大模型训练上几乎无可替代。随着AI 霸主争夺战日趋激烈,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之间 AI “军备竞赛”升温,英伟达的A100和H100芯片成为大模型训练的“硬通货”。 市值第一宝座能坐多久? 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英伟达营收260.4亿美元,同比增长262.1%;净利润148.8亿美元,同比增长628.4%。其中,数据中心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87%。 英伟达管理层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中披露,英伟达的AI芯片主要采购者是科技公司,尤其是云计算公司。其中,云厂商为英伟达数据中心贡献了45%的收入,高达102亿美元。 华尔街普遍认为,英伟达营收取得高速增长是科技公司用资本支出驱动业务高速增长的典型案例,而黄仁勋之所以敢在长达10年的时间维度上持续增加资本支出,是因为他坚信英伟达的芯片将成为人工智能的“大脑”。 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这似乎可以解释本轮英伟达市值暴涨背后的逻辑。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科技大爆发,就曾率先带来半导体硬件技术设施企业的暴涨。 2000年初,思科也曾是当时全球市值第一的超级公司。但很快被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等应用层公司超越,这些公司创造的价值是前者的10倍多。 由此看来,AI这一轮经济周期实际上才刚刚开始,针对英伟达在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坐多久的问题,似乎不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和股票拆分策略,而是取决于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OpenAI、 Mata等应用层公司的崛起速度。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近日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目前英伟达市值飙升的情况,跟过去20年很像。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每一波新周期开始时,都是半导体硬件技术设施涨的最好。 布局20多年的英伟达赚到了AI发展的第一波红利,那接下来就看采购了大批英伟达芯片的各大企业如何引发AI应用的爆发了。 不过就目前发展来看,至少在未来12个月,英伟达的业绩增长会有坚实的基础。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甲骨文,这五大美国科技公司管理层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均表示,正在大幅采购英伟达的AI芯片,2024年-2025年资本支出将保持高速增长。如美国科技公司Meta预计,2024年将采购35万枚H100芯片。英伟达H100售价约为3万美元。Meta仅芯片采购就要支出约100亿美元。 事实上,尽管英伟达目前在AI芯片领域占据绝对的优势,但传统对手英特尔、AMD等正在加速追赶,新兴势力也在不断涌现。类似Meta这样的重要客户实施了自研AI芯片的计划,有可能变成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同时,英伟达还要面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技术迭代的高速变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 未来英伟达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将是决定英伟达能否继续领跑的关键。 $英伟达(USNVDA)$  $英伟达(USNVDA)$  $英伟达(USNVDA)$  $英伟达(USNVDA)$  $英伟达(USNVDA)$  $英伟达(USNVDA)$  $英伟达(USNVDA)$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9 17:06

胖东来改造永辉超市:货架换品员工涨薪

在经历了为期19天的闭店深度调改后,永辉超市信万广场店于6月19日上午9:30重新开业。经过胖东来团队的改造,该超市原有单品下架了10841个,占比81.3%;新增了12581个单品,新增占比高达80%。调整后的商品结构与胖东来的商品结构相似度超过90%。 根据胖东来团队的改造方案,永辉超市信万广场店的员工工资从原先的2500元/月提升至4500元/月,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此外,员工还将享受到增加的年休假福利,满一年即可享受10天年休假,未来休假时间还将逐步增加。 “东来哥身上有光,胖东来人身上也有光。”这是半个多月前,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对于东来和胖东来的评价。 胖东来改造永辉超市:货架换品员工涨薪  5月30日,永辉超市(601933.SH)董事长张轩松与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共同现身胖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拉开了胖东来帮扶永辉超市的序幕。 图片 (图注: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调改动员会现场 图片来源:财联社) 时间倒转回2012年,彼时永辉超市带着8%的净利润增速,将新店开到了胖东来的主战场河南新乡。这对于当时新乡商贸头部企业的胖东来而言,无疑是“贴脸开大”。 十二年过去,曾经的新乡“大小胖”如今成为享誉全国的“零售标杆”;而布局全国的零售巨头永辉超市,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洗牌中日渐式微。 正如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两位昔日劲敌如今一笑泯恩仇。这究竟是昙花一现的短暂甜蜜,还是一段商业传奇的开始,目前尚难定论。 01 内外夹击 永辉深陷困局 于东来在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调改动员会上指出,如今的永辉超市从公司高管到各个区域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 可惜这份辛苦却没有带来公司业绩的回报。永辉超市2021年亏损39.44亿元,2022年亏损27.63亿元,2023年亏损13.29亿元,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门店数量也从巅峰时1440家,减少为1000家,超30%门店被关停。 业绩压力也投射到资本层面。3月20日晚间,永辉超市公告称,公司持股5.27%的股东京东旗下公司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迁涵邦”),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9075.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 图片 (图注:宿迁涵邦减持永辉超市股份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公告) 永辉超市在公告中称,宿迁涵邦减持原因系自身资金需求,但市场反应相当激烈。公告后的几个交易日,永辉股价不断下跌,3月25日永辉报收2.32元,相较于公告发布前已跌去9.1%。 今年以来,永辉超市的团队也不太稳定,人事变动频频。 ✦ • 1月3日,财务总监黄明月申请辞去财务总监一职,公司另聘吴凯之为公司财务总监。 ✦ • 2月7日,监事、监事会主席熊厚富辞去监事及监事会主席一职,随即公司董秘吴乐峰提交辞任申请,辞去董秘一职。 ✦ • 4月25日,副总裁吴光旺、林建华分别因能力不适应、身体原因,被罢免职位。 人事变动的同时,永辉超市还实施了战略收缩,出售了旗下的非主营业务。 ✦ • 4月26日,永辉宣布出售旗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永辉云金科技有限公司65%的股权,交易金额为3.36亿元,买家为纽交所上市企业信也科技的关联公司上海派慧科技。对此,永辉超市表示,交易所得的对价资金将用于公司日常运营。 然而,高管能换,资产能卖,连续三年失血重创,却不是简单修剪旁支便能解决的。为寻求破局,永辉选择了押宝胖东来。 02 求取真经 拟用一年恢复健康 押宝胖东来,永辉超市的信心源自胖东来在商超运营模式方面的成功输出。4月初,于东来率领高管团队开始改造长沙步步高梅溪店。员工涨工资、门店改政策、商品换结构,在短短三天内该店销售额便从原先的15万元增至100万以上,五一假期首日的销售额更是高达240万,翻了16倍。 整个5月份,步步高梅溪店平均日销133.18万元,日均客流1.16万人;调改之前,此店平均日销为15万元,日均客流2000人。如此一番华丽转身,看得同行永辉十分眼热。 张轩松随即携十余位高管奔赴许昌,向于东来“求取真经”。次日,于东来宣布决定帮扶调改永辉超市。5月31日,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正式闭店改造。 对胖东来,永辉给足了敬意;对于消费者,永辉也摆出了诚意。前不久,永辉超市公开发文道歉,此前因企业管理与经营理念不成熟,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此次将针对商品、价格、环境、员工四大方面,作出全面调改。 图片 而于东来这边,有了前面步步高的成功改造经验,对于此次帮扶永辉,似乎胸有成竹。 在永辉超市调改启动分享会上,于东来表示: “ 用1年时间让永辉调整到相对健康的状态、用3年时间回归到非常健康的状态、用5年成为中国零售业像光一样的企业。 ” 于东来还打算将调改后的新运营经验,带到全国其它门店 03 巨头的重症 胖东来也难解 对于疾重已久的永辉来说,胖东来开出的“良方”,是否真的能让这个曾经的零售巨头药到病除? 就此问题,财经光年咨询了几位行业分析师,一些分析师表示: “ 原本的顽疾还需自愈,把希望寄托在外来者的传经送宝上,并非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 在改造传统商超这件事上,于东来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7年,之后的3年,大润发开始接受阿里的数字化新零售改造。之后的3年,作为数字化零售转型的成功样本,大润发风光无两。2020年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市值一度高达1263亿港元。然而好景不长,在低价电商、社区团购、会员制超市等零售新业态接连冲击下,截至6月19日收盘,高鑫零售市值仅剩141.19亿港元。市场上屡屡传出阿里计划清空高鑫零售股份,出售大润发的传闻。 阿里尚且如此,那么胖东来能行吗? 细观胖东来对于永辉的整改,其中最主要一点:卖场淘汰下架70%的原有产品,部分胖东来自营产品将在永辉上架。即胖东来变身商超上游,负责选品与供应链。 这种改造模式,与山姆、盒马等会员制超市,所使用的供应商合作贴牌模式如出一辙。究其根本,这种会员折扣制,线上线下一体式购物商超,最重要的一个共性,无外乎在确保价格优势的同时保证高品质。价廉物美的背后是对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这种模式在中国市场究竟可行么?失败和成功的案例都有。失败之如盒马,商品价格偏高叠加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业绩已出现降温趋势。而成功之如山姆,严苛的选品体系与供应链优势双重托举,在中国市场实现了超800亿年销售额。 短期来看,胖东来火爆社交平台的产品如DL精酿、DL洗衣液等,确实可以提升永辉超市的销量。但长远来看,胖东来“小而美”的产品供应链模式,在离开“区域性”主战场后,是否还能守住价格优势这条护城河,还需要经手时间的考验。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9 17:04

胖东来改造永辉超市:货架换品员工涨薪

改造效果行不行,还要继续观察
热帖图片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8 09:26

吴新宙催化黄仁勋的智驾野望

小孩子才做选择,黄仁勋全都要
热帖图片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8 09:24

吴新宙催化黄仁勋的智驾野望

吴新宙催化黄仁勋的智驾野望  虽然“市值全球第二”的交椅还没坐热就被苹果公司夺回,但是英伟达的市值在突破3万亿美元后继续上涨,最新市值31884亿美元,今年以来上涨了161.76%。 在中国AI芯片市场上,英伟达市占率超过90%。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英伟达同样位列第一,市占率达到52.57%。2023年英伟达汽车业务收入创下历史新高10.9亿美元,但在总收入所占比例不足2%,黄仁勋对此并不满意。 在2022年的GTC大会上,黄仁勋毫不掩饰将英伟达的智驾野心公之于众。 “ 当英伟达营收达万亿美元时,汽车业务的收入占比应该达到30%。 ” 显然,黄仁勋并不满足英伟达在汽车硬件具备的优势地位,而是积极构筑汽车业务的“软实力”。2023年8月,随着灵魂人物吴新宙加入,英伟达明确表示了其“软硬一体化”的智驾战略。 如今,英伟达已经做好了大举入局中国汽车智驾领域的准备,但面临的竞争态势已超出其预期。 图片 英伟达汽车业务收入占比 全栈解决方案加速布局 2015年,英伟达汽车业务扬帆起航。公司推出初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DRIVE PX和Tegra系列车载芯片,并联姻特斯拉Model S和X两款车型。 随着特斯拉的热销,英伟达汽车业务收入稳步上升。但考虑成本因素,特斯拉最终在2019年跟英伟达和平分手,选择自研。 经过两年低谷,2022年英伟达推出DRIVE Orin,该款芯片以绝对优势统治了高端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帮助英伟达汽车业务收入再上台阶。 2024年是智能驾驶产业化加速元年,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智能驾驶行业“芯片+工具链”的基本盘正在受到威胁。 一方面,国产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一众对手的存在,使英伟达不得不时刻警惕。 另一方面,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下半场,以“蔚小理”为代表的车企差异化竞争策略,让芯片自研成为主流趋势。这对英伟达来说,并不是好消息。2023年“蔚小理”三家占据了DRIVE Orin在中国市场前装份额的近九成,他们的自研无疑会让英伟达汽车业务收入缩水。 英伟达加速布局全栈解决方案,既是野心使然,也是求生之举。 然而,“会造菜刀的师傅不一定是好厨子”。纵使手握DRIVE Orin和DRIVE Thor SoC两大王炸芯片,以及NVIDIA DRIVE Infrastructure 、NVIDIA DRIVE AGX、NVIDIA DRIVE Hyperion三大平台,英伟达的智驾团队仍旧没有把握仅凭借芯片实力,就帮助客户彻底解决智驾领域的软件问题。 直到2023年8月吴新宙入职英伟达。 图片 在加入英伟达之前,吴新宙曾在高通公司任职13年,精通自动驾驶、精确定位及地图绘制等多项业务。2019年吴新宙加入小鹏汽车,全面主导了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与落地,堪称小鹏智驾从0到1的奠基人。 这无疑是一个既懂芯片又懂造车的关键人物。 吴新宙认为,中国市场是世界范围内极少数已经证明了自动驾驶商业价值的地方。英伟达不仅需要依靠中国市场来出货智驾芯片,智驾方案的量产同样需要依赖中国团队来完成。 吴新宙加入英伟达3个月后,英伟达中国区开放了上百个自动驾驶岗位的招聘,加速英伟达在汽车智能驾驶的全栈布局。 技术创新仍是主旋律 为了在短期内完成补强,吴新宙为英伟达的智驾方案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 • 第一步,完善现有的L2和L2+系统。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将英伟达的自动驾驶系统提升至市场领先水平或第一梯队的水平。(L2和L2+系统指的是部分自动化驾驶功能,其中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等,但仍然需要驾驶员的监督。) ✦ • 第二步,在L2++领域取得新突破。在此阶段,英伟达希望实现端到端的可训练,将上游模型和下游模型打通,通过端到端模型的方式完成开发,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展示DEMO。(L2++系统指的是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包括更复杂的场景理解和决策制定能力。) ✦ • 第三步,计划在2026年量产L3级别的自动驾驶。(L3级别,又称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允许驾驶员在特定条件下将控制权完全交给车辆,但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接管控制。 对于消费者而言,L3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吴新宙这一计划的宣告,也正面释放了英伟达将在自动驾驶领域与竞争对手Mobileye、地平线、华为等争夺市场份额的信号。 除“三步走”智驾方案外,英伟达的下一代智驾计算平台DRIVE Thor也是众多车企的聚焦点。 2022年9月,英伟达发布新一代芯片计算平台DRIVE Thor,可实现最高 2000 TOPS AI 算力。英伟达下一代DRIVE Thor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集成了全新Blackwell GPU架构,该架构专为Transformer、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工作负载设计。 就像人的大脑掌管所有事情一样,集中式架构的“软件定义汽车”正加速成为行业趋势。DRIVE Thor就是这样一款“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将智能座舱芯片和自动驾驶芯片以及所有功能整合至同一个集中式平台上。 图片 英伟达汽车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刘通透露,DRIVE Thor的生态,目前大致可以分为3类: 1 国内车企的全自研型,无论是域控制器还是算法开发都是自研,包括理想、小鹏这一类; 2 生态合作伙伴,通常是Tier 1; 3 软件供应商以及智能座舱软件开发商。 开放式生态令合作伙伴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官方预计,2025年DRIVE Thor才开始第一代SOP(标准作业程序),自从去年开始至今,理想、比亚迪、极越、广汽Hyper等多家车企,都陆续宣布将采用下一代DRIVE Thor,来做面向未来L3以上级智驾的开发和设计。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2024年将是L3级别自动驾驶的爆发年,广汽旗下的高端豪华品牌昊铂(Hyper SSR),下一代电动汽车将采用DRIVE Thor平台,预计新车型将于2025年开始量产,并可实现L4级自动驾驶。 市场竞争危机四伏 池塘越大鱼越多。眼下,中国智驾市场的广阔空间与竞争激烈程度呈现正比关系。英伟达正面临多家智驾供应商的挑战,谁能在这场“饥饿游戏”中获得生存权,尚未可知。 首先,全栈玩家华为和特斯拉无疑是英伟达智驾领域的最强劲敌。 特斯拉自研智驾芯片以来,相继推出了HW3.0和HW4.0,算力从3.0的144 TOPS升级到4.0的300 - 500 TOPS,新版FSD已实现端到端大模型落地,海量数据对于系统的优化助益,也是无可比拟的存在。 另一边,“遥遥领先”的华为也一直坚持全栈方案,不仅涵盖芯片、算法,还包括各类传感器,智驾全栈程度之高相比特斯拉有过之无不及。主打的昇腾系列AI芯片,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足以与英伟达相媲美,火药味十足。 其次,向混合型Tier 1跃进的地平线,在智驾市场占有率方面,与英伟达已有分庭抗礼之势。 去年,地平线凭借J3和J5的出货量大幅提升了智驾芯片市场占有率,202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标配NOA车型的市场份额中,地平线以30.71%的份额位居第二。今年4月,地平线发布J6系列芯片,其中J6P达560 TOPS算力,早于英伟达DRIVE Thor实现量产,先发制人抢占高算力市场份额。 最后,是英伟达的“奔驰宿敌”Momenta。2020年6月,英伟达和奔驰官宣合作,英伟达将为奔驰的S系车型提供AI软件架构,量产时间定在2024年。眼看交卷时间将到,英伟达仍未给到奔驰满意答卷,而奔驰也有意转交Momenta来负责这一车型的自动驾驶研发。 图片 英伟达和奔驰合作的此次合作,既不是按照工程收费,也不是按照IP授权收费,而是按照奔驰新产品的销量来分成,这显然比只卖汽车芯片更有想象空间。 如何拿下奔驰的项目,也是吴新宙上任之后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总体而言,英伟达计划利用自身在AI领域的领先技术与丰富经验,结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和落地经验,为车企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智能驾驶全栈方案。 这与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策略如出一辙。 英伟达之所以能够在AI芯片领域傲视群雄,除了硬件“一年一迭代”的“黄氏定律”外,其芯片必须通过CUDA软件平台才能调用100%的性能。CUDA构筑的软件生态才是英伟达真正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 如今,英伟达希望在智驾领域复制CUDA的成功。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8 09:23

联发科,用AI杀进车圈

联发科入侵高通后院
热帖图片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8 09:22

联发科,用AI杀进车圈

联发科,用AI杀进车圈  在安卓阵营的手机和平板应用场景中,芯片一直被当成高通芯片的平替。而随着芯片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联发科在高端手机芯片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尤其是联发科天玑9300,凭借4+4全大核的激进架构设计,其综合性能甚至超过了高通骁龙8 Gen3和苹果A17 Pro芯片。 联发科的野心远不止冲击高端手机芯片,不久前其发布的座舱芯片CT-X1,与iPhone15 Pro Max一样采用了3nm制程。此举也意味着联发科向智能汽车芯片市场发起了冲击。 全球最强座舱芯片 2016年之前,智能座舱SoC芯片几乎被NXP旗下的i.mx系列垄断了。 后来,由于NXP无力跟进先进制程,消费级SoC巨头高通瞄准机会超车。特别是2016年CES大展,高通祭出820A芯片,一经发布就吸引蔚来、小鹏、理想、大众、路虎等新老造车势力。 像蔚来ES8、小鹏P7、理想ONE、奥迪A4L等彼时热销车系,搭载的就是这款芯片。 这之后,高通又发布全球首款量产的7nm制程车机芯片,由于性能、算力都十分强劲,尤其SA8155P对应骁龙855手机平台,被誉为“一代神U”。 靠着优秀的卖点,更多车企主动投向高通的怀抱,彼时高通在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一时罕有对手。 华为、三星、联发科等有芯片基础的厂商,把触手伸进这个领域,比如联发科就推出过MT8666等芯片,应用于吉利星越S车型上。 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高通领跑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但是其他几家芯片厂商一直对这个市场虎视眈眈,储备技术。联发科此次推出的天玑汽车旗舰座舱芯片CT-X1,以及两颗4nm制程的CT-Y1和CT-Y0芯片就是成果之一。 特别是CT-X1芯片,据联发科官方数据显示,CT-X1已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均超越业界标杆——高通骁龙8295芯片。 虽然CT-X1没有公布具体算力,但是联发科发布会展示了另一颗次旗舰级4nm制程车规级芯片 CT-Y1的实测性能:安兔免车机版跑分超过107万,战平目前骁龙8295。这个结果也暗示了CT-X1性能可能要比8295更强。 不止跑分略胜一筹,CT-X1芯片还有一个非常亮眼的表现——AI性能明显领先对手。据了解,骁龙8295芯片最多支持30亿参数的AI语言大模型,而CT-X1支持130亿参数的Al大语言模型。 一次就向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抛出三个王炸,对已经坐上智能座舱芯片老大位置的高通来说,联发科此举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 手机芯片份额力挫高通 联发科和高通的战争,不止发生在智能座舱,二者在手机芯片竞争更是剑拔弩张。 4G手机时代,高通在高端芯片市场非常强势,几乎占据市面上除iPhone、华为之外所有高端旗舰手机。 联发科想分食一块蛋糕,但怎奈就是打不进高端阵营,相当长一段时间它只能在入门级和中低端市场大包大揽。 进入5G时代之后,随着高通在骁龙888和骁龙8 Gen 1这两款芯片上接连翻车——搭载相关芯片的手机经常发热、卡顿,不少消费者购机欲望大减。这为联发科创造了弯道超车机会,尤其天玑9000芯片表现相对出色,让高通“骁龙 8 系=高端”的市场认知遭遇巨大挑战。 资料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联发科首次超越高通,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不止是天玑9000系列给高通带来危机,天玑8100系列及后续的迭代升级芯片,同样给高通中端芯片骁龙7系带来不小压力。 比如,高通主推骁龙7 Gen1时,联发科拿出性能比肩骁龙888的天玑8100芯片。随着联发科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高通在中高端手机芯片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慢慢改写。 不过这还没完,今年5月7日在天玑开发者大会MDDC 2024上,联发科发布新款旗舰处芯片——天玑9300+。 根据联发科官方介绍,天玑9300+除了采用先进的4nm制程工艺之外,网络连接、节能低耗等方面也有所升级,而且这颗芯片的AI能力变得更强了。 有意思的是,高通骁龙8s Gen 3芯片主打的卖点也有AI,所以不到两个月联发科就带来了综合性能更强的天玑9300+,颇有跟高通贴身肉搏、正面开战的意味。 拥抱AI大潮 不管是智能座舱芯片CT-X1,还是高端手机芯片天玑9300+,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联发科把AI视为进化方向。 在天玑9300这颗芯片上,联发科开始在soc里面集成能提高计算效率、降低计算功耗的的APU,把计算任务从GPU分流到 APU上。CT-X1更支持在车内运行多种主流的大语言模型(LLMs)和Al绘图功能(StableDiffusion),而且这颗芯片还支持3D图车载语音助手、驾驶警觉性监测等先进的Al安全应用。 联发科对AI的全力冲击,不单是为了跟高通一较高下,更是对时代趋势的敏锐捕捉。 就拿当下鏖战正酣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来说,智能化被频频提及的同时,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竞赛方向”就是人工智能。 比如,在3月28日小米SU7发布会上,小米董事长雷军强调了AI对小米汽车的重要性。雷军表示,在AI、OS、机器人技术赋能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生态互联将是小米汽车的三大技术高点。 此前,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点评“苹果放弃造车”时指出,“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AI作为未来竞争的核心基石之一,联发科智能座舱芯片CT-X1以当下最强的姿态冲进市场,在带给高通等友商压力的同时,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赛道不断向前。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4 09:00

旁观马斯克和杨立昆的口水战:只有同类才会吵架

吵架也是让AI话题保持热度的方法吧
热帖图片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4 08:59

扭转乾坤!韦尔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大增2476%

需求复苏,拐点已至
热帖图片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4 08:55

文生视频项目pika B轮融资8000万美元 估值4.7亿美元

富二代变身创一代
热帖图片
财经光年

财经光年

06-14 08:54

文生视频项目pika B轮融资8000万美元 估值4.7亿美元

文生视频项目pika B轮融资8000万美元 估值4.7亿美元  近日,“消失”半年的文生视频初创企业Pika,带着80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重回大众视野。 去年11月Pika首次走红出圈,短短成立几个月筹款5500万美元,估值超2亿美元。创始人父亲实控的A股上市公司信雅达也被迅速带火,由此创造出“女儿概念股”。 今年2月,OpenAI推出Sora模型,将视频时长拉长至60秒,大幅提高行业阙值。使得Pika、Runway等一众AI视频创业公司黯然失色,突破之局变得艰难。Pika创始人郭文景对此回应,“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已经在筹备直接冲,将直接对标Sora。” 作为曾经文生视频界的顶流Pika重新回归,期待和担忧,哪个会更多? 图片 01 与“OpenAI叛军”的 领投机构是同一家 当地时间6月5日,Pika宣布完成8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总融资额达1.35亿美元,估值翻倍至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 图片 本轮投资的公司涉及科技、娱乐领域,还有很多个人投资者,由Spark Capital领投,Greycroft、Lightspeed(2023年领投Pika A轮融资)等参投,包括Greycroft、Lightspeed、Neo、Makers Fund、著名演员Jared Leto和大西洋唱片公司CEO Craig Kallman等。 此轮领投的是Spark Capital,其成立于2005年,曾投资Twitter、Tumblr(已被雅虎收购)、AdMeld(已被谷歌收购)。Spark Capital此前也是“OpenAI叛军”Anthropic的领投,今年3月Anthropic推出Claude 3,将不可一世的GPT-4拉下神坛,虽后续GPT-4 Turbo模型再夺榜首,但Claude 3的排名依旧紧贴其后。 图片 Anthropic创始人 Dario Amodei与Daniela Amodei Anthropic创立于2021年1月,创始团队是GPT系列产品的早期开发者,由OpenAI研究副总裁Dario Amodei和安全政策副总裁Daniela Amodei创立,旨在打造一家与OpenAI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工智能公司。 此外,这次的名单中还包括了去年11月就参与投资的老熟人,比如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Quora创始人Adam D'angelo、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HuggingFace CEO Clément Delangue、ElevenLabs联创Mateusz Staniszewski,以及AI大牛Andrej Karpathy等。 Pika对投资者们表达感谢,“这真是艰难的一年……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并宣布已构建自己的AI视频生成基础模型,不会依赖其他公司的技术。但随着资金到位,模型的训练依旧是一笔巨大开支,郭文景对此表示,Pika在这块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他们有点类似法国的Mistral AI,可以在较少资金的情况下训练出比较好的模型。 据悉,能与 GPT-4 性能媲美的大模型 Mistral Large,其训练成本约为 GPT-4 的五分之一。Pika能做到什么程度,尚不得而知。 Pika计划在今年发布其文本转视频模型的重大更新,这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提供更高质量、更长的视频,另一个是确保输出的一致性。郭文景透露,Pika的新工具可以让用户定义一个对象或角色,然后在视频中或最终在不同的剪辑中一致地生成它。 02 很多新尝试 反响平平 Pika的核心产品是AI视频生成器——Pika1.0模型,其采用了全新的AI模型,能够以3D动画、动漫、卡通和电影等多种风格生成和编辑视频,一度被称为零门槛的“视频生成神器”。 图片 该模型最令人惊喜的是能实时编辑、修改视频。在用户生成原创视频之后,可以选择要修改的区域,输入简短指令,就能修改视频中的物体。 同时支持PC与移动双端的网页在线生成AI视频,网页界面配有类似ChatGPT的对话界面。Pika还具备将视频延长(每次增加4秒)、扩展视频画布(竖屏与宽屏切换)、实时调整摄像机移动等高阶功能。 事实上,消失半年的Pika并非真正“息影”,它尝试做了很多技术更新和商业化探索,但是大部分动作显得“常规化”,并没有掀起太大浪花。 2月 Pika推出Lip Sync功能,该功能在生成视频中实现嘴部动画和音频的同步。在开发过程中,获得业界领先的语音生成技术提供商elevenlabsio支持。 3月 Pika推出“Sound Effects”功能,支持为视频添加音效,有6种声音可选。 4月 Pika 又上线了“一键风格生成”功能。在生成视频的功能中,更新了动漫、阴郁、3D、水彩、自然、粘土动画、黑白7种风格。 商业化方面,据Adobe 4月宣布,Pika将和Sora、Gen-2等一系列生成式AI工具被整合进Adobe旗下的PremierePro。 总体来看,与其他创企们相比,Pika表现平平,暂时还没有明显领先的地方。 03 抢占文生视频市场先机 在sora推出后,激发了文生视频的新一轮投融资潮,特别是头部初创公司呈现出超强吸金能力。 “Sora的出现,在整个市场的看法基本上趋于一致。其引爆效应甚至超过去年初爆火的ChatGPT,因为文生视频的图像来说,信息量更大,对人的视觉冲击更直接,更接近应用场景了,大家都充满了期待。”基石资本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负责人表示。 3月份开始,文生视频初创公司接连迎来新投资。 3月7日,英国的Haiper完成 1380 万美金融资;3月13日,由前字节跳动视觉技术负责人创立的爱诗科技,完成一亿元人民币左右的 A1 轮融资;3月24日,美国的AI 数字人产品HeyGen正进行一轮 6000万美元的融资;4月23日,爱诗科技完成A2轮超亿元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6月1日,美国的Runway获得1亿美元D轮融资;6月5日,生数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据PitchBook 的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公司的风险投资总额为 25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 217 亿美元。据Global Info Research的调研,2023年全球文生视频模型收入约为7.2百万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219百万美元,2024至203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6.6%。 资本市场对文生视频行业不断加注,市场逐步扩容、技术不断突破,竞争只会更加可激烈,Pika下一步的“重大更新”,将变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