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的“空转多”!

穿云箭已经射出!

今日又是惊险守卫A股3000点成功的一天。

最近,A股都在3000点上方的缩量盘中,日均成交额普遍7000亿左右。盘面表现来看,资金在温和切换,高位的红利板块有一定回调,而相对低位的科技板块更具韧性。

与此同时,市场热议“科特估”概念,曾经一度看空中国科技股的华尔街分析师也转为多头了,认为中国科技股预计可以再涨约20-25%。

A股开始酝酿新一轮结构切换?

1

“科创板八条”发布

今日,又是看科创指数一枝独秀,早盘10:35,A股齐刷刷飘绿,但科创100指数、科创50指数百绿丛中一点红,分别涨1.91%和1.44%,但收盘涨幅收缩至0.27%和0.46%。

ETF方面,科创芯片ETF逆势走强,科创芯片ETF南方、华安基金科创信息ETF、华安基金科创芯片ETF、易方达基金科创成长50ETF等涨超1%。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科创指数今日的一枝独秀跟昨日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有关。

6月19日,证监会领导人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证监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称此次改革将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具体来看《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的关键内容:

一、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严把入口关,支持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二、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

三、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

四、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适当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着眼于增强持续经营能力,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五、完善股权激励制度。

六、完善交易机制,防范市场风险。

七、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

八、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如何看待这八条新规对科创板的影响?

2014年,政策放宽了创业板IPO条件以及建立创业板再融资制度,叠加杠杆资金环境宽松,直接催化创业板开启一轮大牛市。

这点一直为市场津津乐道,总喜欢将创业板与科创板类比,看好后者有望迎来类似的牛市。

这次一样吗?

2015年的创业板大牛市中,关键推动因素之一就是并购重组。当年中小创板块是并购重组最活跃的板块,2015年创业板并购规模占当年年末创业板净资产的比例高达17.1%,远高于主板的3.4%。

这次的“科创板八条”也提及了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直接明确“适当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但也有所不同,所有并购重组对象必须是“优质的硬科技企业”,也就是科技含量得满满的。

完善交易机制部分,“科创板八条”明确持续丰富科创板指数品种、增加科创板ETF品类及ETF期权产品,研究适时推出科创50指数期货期权。这将进一步为科创板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

截止6月19日,A股市场上跟踪科创板相关指数的ETF共计47只,基金规模近1790亿元(含联接基金),华泰证券认为随指数及ETF产品的扩容,科创板或迎来新一轮增量资金。

2

面对“科特估”,ETF资金似有分歧

从6月19日的ETF资金走向来看,虽然昨日“科创板八条”公布后,科创指数看似无波无澜,但背后的资金,身体很诚实得买入。

当日易方达基金科创板50ETF、华夏基金科创50ETF分别有2.59亿元和2.41亿元资金净流入。

但嘉实基金科创芯片ETF、华夏基金芯片ETF和国联安基金半导体ETF当日分别遭2.3亿元、2.24亿元和0.92亿元资金抛售。

从本周前三天的ETF资金流向来看,资金最为青睐的还是华夏基金上证50ETF,本周净流入额居然高达21.9亿元。

科创50ETF也有所配置,但买入规模来看依旧比较谨慎。华夏基金科创50ETF、易方达基金科创板50ETF本周前三天净流入规模分别为4.66亿元和2.54亿元。

从本周ETF资金净流出动向来看,资金对芯片类ETF的态度依旧是反弹就跑。华夏基金芯片ETF、国联安基金半导体ETF、嘉实基金科创芯片ETF、国泰基金芯片ETF、广发基金芯片ETF龙头和易方达基金半导体材料设备ETF合计净流出15.48亿元。

资金延续了上周的操作模式,多只半导体相关的ETF上周被减持。华夏基金芯片ETF、国联安基金半导体ETF、国泰基金芯片ETF上周分别净流出5.88亿元、5.10亿元和2.88亿元。

6月以来,中韩半导体ETF、半导体设备ETF涨幅10%,领涨ETF市场。

一方面小牛试刀配置科创50指数的相关ETF,一方面坚定逢高减持半导体主题ETF,资金看似有分歧的背后,打得是什么算盘?

3

买方和卖方达成一致

面对A股的科技股行情,这回卖方和买方难得达成一致。

方正证券3月的研究报告,首提“科特估”。时隔3个月,该词开始风靡全A股。该团队认为,科特估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优势制造+中国自造+先进智造。

随后多家券商高呼看好“科特估”,就连公私募也开始热议。华夏基金官方号也对科特估进行了科普。多位私募基金人士称,市场出现“科技大风吹”,国家大基金三期带来的增量资金,以及消费电子方向良好的基本面等因素均利好科技赛道。

近日,就连曾经看空的外资投行分析师也突发转向。

两年前认为“中国科技行业不可投资”的分析师摩根大通亚洲TMT行业研究联席主管姚橙转为多头了。

该分析师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成本结构的改善和竞争的减弱,“我们仍预计中国科技股股价将上涨约20%至25%。”

尽管如此,我们也无法肯定A股是否在向成长方向切换,也无法回答科创板能否迎来2015年的创业牛。

因为如今的宏观环境与2015年难以相提并论,大家的行为模式也不尽相同了。

如果一年前有人说:借你10年、30年的钱,利息比一年期的MLF2.5%的利率还低。

大家的心理活动肯定是:这年头,骗子的门槛都这么低了?可事实就是发生了。

当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40分钟内,两度触发临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为何值得资金溢价抢崩头?

不管资金相不相信“科特估”,我们需要明确:目前加杠杆的主体就是中央财政,财政补贴明显倾斜“硬科技”,国资委新阶段的指引也偏向科技创新,大基金明确支持半导体、大飞机,央行也在坚定推动信贷投放面向科技创新领域,“科创板八条”发布后,资源进一步明确向科技领域倾斜

这回,“科特估”将走向何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