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来临!牧原、温氏等公司抢跑猪周期

进入5月中旬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上行。 

文丨何艳‍‍‍‍‍

编辑丨谢长艳‍‍

进入5月中旬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上行。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7.52元/公斤,相比4月末涨超17%,并创下2023年8月以来的新高。 

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也早已先行一步,截至5月29日,Wind猪产业指数5月上涨6.24%,行业头部公司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神农集团等股价均有10%以上的涨幅。机构分析认为,目前,市场逻辑已从产能去化转向猪价反转,猪周期拐点渐近。 

涨价动力仍足

猪周期拐点渐近

我国生猪市场存在明显周期性,生猪供应波动是影响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 

自2021年以来,猪价持续下行,因价格长期低迷,生猪养殖行业全面亏损,并处于不断去产能阶段。自 2021年7月起,能繁母猪存栏开启持续的环比下行趋势,并逐步加速。据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建议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69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4100万头及以下被视为生猪供应紧平衡的一个指标。 

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根据农业部、统计局等数据来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去化约8.5%。2024年4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86万头,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6.9%,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2%,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区域,相比于上一个高点4390万头(2022年12月末)去化约9.2%(404万头),已连续5个季度回调。 

中信建投分析表示,从历史复盘来看,每轮能繁去化幅度均在8%以上,8%-10%的去化足以支撑新的一轮涨价行情。官方数据口径下,2018年四季度到2019年三季度,受非瘟疫情影响,能繁母猪快速去化,累计降幅超35%;2021年三季度到2022年一季末,能繁母猪累计降幅约8.5%;2022年12月到2024年3月,能繁母猪累计降幅9.1%。 

2024年3月份以来,低迷了许久的猪价迎来“淡季不淡”行情,压栏二育滚动入场趋势强化,叠加2024年厄尔尼诺次年南方雨季非瘟或重于常年,开源证券认为,猪周期反转逻辑逐月强化。其分析称,行业资金压力仍大,叠加生产节奏影响,当前能繁不具备大幅增产基础,支撑周期持续性,且表示,“本轮去化足以支撑大级别周期反转。” 

近期,在猪价看涨情绪驱动下,行业内二次育肥积极性整体有所提升,生猪再次进入累重阶段,目前全国生猪出栏均重为125.45公斤/头;然而在最近二次育肥强度边际减弱的背景下,生猪价格依旧稳涨,国金证券认为,“说明涨价的主要动力源自供给缺口的传导,二次育肥的强弱起到边际加强猪价上涨的作用,猪价有望趋势性上涨。” 

利润端逐步修复

上市企业盈利改善

在价格端回升的同时,成本端则出现下降。散养户养殖成本连续两个月下降,而规模场自2023年8月以来的成本改善趋势仍在持续,头均成本从2165元降至1968元,光大证券分析称,按120公斤/头估算,规模场育肥猪每公斤成本降低了1.6元。 

上市公司层面,国投安信期货研报显示,目前养殖企业生猪完全养殖成本或在15元/公斤左右,其中行业龙头牧原股份4月份生猪完全养殖成本为14.8元/公斤,温氏股份4月份生猪完全养殖成本为14.4元/公斤。 

据牧原股份回复深交所2023年年报问询函的答复,近三年,牧原股份商品猪完全成本分别为15.33元/公斤、15.72元/公斤、14.94元/公斤。同时,公司持续做好生猪的健康管理与生产管理,2023年公司各项主要生产指标同比均有改善,也带来了养殖成本的一定程度下降。 

在2024年5月召开的2023年股东大会上,牧原股份表示,今年全年平均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目标为14元/公斤,希望年底能降到13元/公斤,有望实现公司自非瘟以来最低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与去年全年平均成本相比,有2元/公斤的下降空间。 

温氏股份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得益于疫病防控效果显著及饲料原料价格下降,公司养猪成本控制较为理想。4月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7.2元/斤左右,环比下降0.2元/斤;公司16个省级区域养殖单位中,7个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低于7元/斤。温氏股份表示,“过去几年,养猪行业格局变化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养猪行业可能整体处于供需弱平衡、低盈利状态。” 

在价增本降背景下,利润端持续改善。规模场肥猪已连续3个月盈利,净利润绝对值增至134元/头,接近2023年8月144元/头的高点。散户肥猪亏损也在持续缩小,随着5月猪价大幅上涨,光大证券预计,散养户也将实现扭亏为盈。其认为,“从养殖利润来看,当前拐点已经确立,产能收缩主导下,后续猪价上行趋势明确,预计2024年下半年养殖利润将逐步修复。” 

近期,多家上市猪企相继披露了4月销售简报,商品猪销售均价均处于环比上涨状态,行业正重回养殖盈亏平衡线。随着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养殖企业盈利能力也逐步改善。 

温氏股份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2.3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7.49亿元,同比减亏;天康生物一季度盈利5406.38万元,同比扭亏;巨星农牧一季度亏损1.3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缩小约33%,公司在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2024年一季度,公司部分优秀养殖基地实现盈利,2024年度养殖成本预计将在一季度基础上持续下降;牧原股份近期也公开表示,“随着生猪市场行情好转及成本的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及现金流情况预计将有较大改善。” 

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头部企业配置优势显现

目前,行业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数据显示,Wind猪产业指数当前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12.53倍,而行业中位数为22.70倍,机会值为16.21倍。 

目前,大部上市公司头均市值(对应2024年预估出栏量)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巨星农牧约4700元/头、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3500-3600元/头、唐人神、天康生物、京基智农、大北农、金新农、华统股份等则处在500-2500元/头区间,距离历史均值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因2023年“深亏损、高负债、慢去化”特征,本轮行情未在猪价下行期启动抢跑,而是等待猪价上行拐点确认。板块目前头均市值2326元/头,而历史头均市值中枢/低点为5567/1943元/头,具备较强安全垫和较大上行空间。 

中金认为,“当前市场核心交易价格反转,源自能繁母猪产能周期传导叠加猪价淡季不淡,触发市场对于价格反转的预期。” 

回溯历史,2011年9月-2015年3月/2016年6月-2019年3月/2021年2月-2022年4月周期中,猪价拐点分别出现在2015年3月/2019年3月/2022年4月,而市值、头均市值于2014年6月/2018年10月/2021年7月启动上涨,分别领先猪价拐点约9/5/8个月,且市值在猪价拐点前涨幅已达74%/184%/49%。对此,中金认为,“第一,产能去化后期,猪周期反转预期强化,带动股价上行。第二,我们判断市场存在学习效应,市场认知到产能去化阶段养殖板块收益率较高,且猪价上涨对股价催化作用显著。” 

浙商证券张心怡进一步分析称,历史猪周期投资中,股价表现最好的两个阶段往往是“前一轮周期底部产能加速去化阶段”和“新一轮周期猪价上涨的前半段”。5-9月不一定出现猪价最高点,但有望成为预期拉升时段。新生仔猪数从2023年10月份开始同环比减少,对应2024年4月前后生猪出栏出现拐点,5月或成为猪价启动上涨的关键节点,6-9月产能缺口兑现、二次育肥和压栏增重情绪攀升,猪价有望连续超预期上涨,催化股价进入主升浪。 

张心怡表示,从2023年四季度至今,板块投资逻辑从“交易产能去化”过渡到“交易猪价上涨”,未来几个月涨价将成为板块核心催化剂。目前上市猪企以2025年目标出栏量估计的头均市值大多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数,建议积极性布局。 

(本文已刊发于6月1日《证券市场周刊》,原标题为《猪价创阶段新高,猪周期拐点渐行渐近》。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