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旗下CHIPS 计划办公室(CHIPS Program Office,CPO)发布了一份回顾文件,详尽阐述了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实施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与远景规划。该法案的核心目标,在于重振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并藉此强化美国的经济与国家安全实力。各领域目标进展
在如今的 AI 时代,传统消费电子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而眼镜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穿戴物品,正逐渐成为未来科技的重要交互入口。华福证券也曾指出,AI 智能眼镜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终端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视觉需求的追求,人们渴望更加便捷、智能的信息获取与交互方式。AI 智能眼镜凭借其解放双手的穿戴式体验和与视觉高度融合的特点,成为了新一代 AI 硬件的落地形式,能让消费者在视野中直接调用所需的各类信息,包括新闻、天气、社交媒体的实时更新等,甚至还能通过 AI 算法为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这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创新体验。
从市场情况来看,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布局 AI 智能眼镜领域。像 Meta 与 Ray-Ban 合作推出的新款智能眼镜,集成了 Llama3 大模型,销售表现超出预期,成为行业标杆;百度、小米、FIIL 等企业也都陆续推出了各自的 AI 智能眼镜产品;字节跳动、华为等大厂后续也有相关产品计划。据市场研究机构 wellsennXR 预测,从 2025 年开始,AI 智能眼镜将迅速向传统眼镜领域渗透,2029 年时年销量有望达到 5500 万副,到 2035 年,AI 智能眼镜甚至可能替代传统智能眼镜,在市场上形成 70% 的渗透率。这一趋势显示出 AI 智能眼镜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有望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工作、娱乐还是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而在续航上,闪极 A1 内置 450mAh 电池,并开创性地研发设计了适配 AI 眼镜的增程式续航颈环,其容量高达 6500mAh,不仅解决了用户全天候佩戴的电量需求,还支持反向充电,为用户使用提供了更多便利,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整体的实用性。
(三)智能的软件系统
闪极 A1 搭载了全球首款 AI 记忆系统 ——Loomo OS,这一系统为产品赋予了高度的智能化与个性化特点。它能够支持多模态数据的高效记录、快速存储与多端同步,无论是用户的录音、文字,还是图像等多模态数据,都可以被精准记录下来。
通过内置的 AI 应用商店(Agent Store),可以灵活调用各种 AI 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的智能化体验。并且,闪极 A1 已经或即将接入云天励飞、讯飞、通义千问等多个大模型,能够提供多种 AI 服务,比如语音识别、实时翻译和智能记忆等功能,可快速响应用户的各类需求,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提供有力的智能辅助,真正成为贴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智能穿戴设备。
三、云天励飞与闪极在 B 端市场的合作
(一)双方的技术优势互补
云天励飞作为业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具备强大的全栈 AI 能力。其拥有自研底层 AI 大模型,例如 “云天天书”,在算法层面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底座,算法技术达到业内领先水平,覆盖 14 个大类、102 个小类,有着算法覆盖广、精度高、适配性强等优势。
在 AI 芯片领域,云天励飞也是佼佼者,是少数自主研发芯片并已实现流片、量产及市场化销售的公司之一,像第二代自主知识产权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 DeepEye1000,主要面向嵌入式前端和边缘计算应用,具备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等优点。此外,其还打造了天书大数据技术平台,具备城市级海量智能终端的数据接入、处理、分析和挖掘能力,能提供数据治理、数据建模和仿真决策的一体化服务,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构建数据产业新生态。并且通过 “端云协同” 的技术路线以及 “算法芯片化” 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提供 AI 解决方案时的动态适应能力和灵活处理能力,降低落地成本,加速推广与落地,已在数字城市、人居生活等领域成功落地了一系列标杆式解决方案。
在满足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需求方面,以工业制造为例,工厂的巡检人员可以佩戴闪极 A1,利用其摄像功能对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拍摄记录,再通过 AI 记忆系统将数据上传至云天励飞的云端平台,借助 AI 算法分析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隐患,实现提前预警和维护,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在教育行业,教师可以通过闪极 A1 进行课堂教学记录,其语音识别和实时翻译功能能够帮助解决语言交流障碍,课后利用 AI 记忆系统整理教学资料,为教学评估和改进提供依据。
创新的业务模式上,双方可以采用租赁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企业无需一次性投入高额成本购买设备,而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租赁闪极 A1,并配套云天励飞的 AI 服务,按使用时长或服务量付费,降低企业应用智能化技术的门槛。在解决方案上,打造统一的智能管理平台,将各个行业使用闪极 A1 采集的数据汇聚到平台上,通过云天励飞的大数据分析和 AI 算法,为不同行业生成定制化的报表和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从而真正实现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闪极 A1 的市场影响力
(一)发布即发售的策略优势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 AI 眼镜市场中,众多品牌都在积极布局,不少产品还停留在预告阶段,消费者只能望梅止渴。而闪极 A1 的一大亮点便是发布即发售,这一策略使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具备了显著的优势。
与那些仍处于宣传预热,迟迟未能上市的竞品相比,闪极 A1 能够第一时间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触摸和体验到产品。消费者在面对市场上各种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的 AI 眼镜宣传时,闪极 A1 的现货发售无疑给他们吃下了一颗 “定心丸”,能够快速抓住消费者想要即刻拥有的心理,从而抢先在众多潜在用户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快速抢占用户心智。
从产品特性来看,闪极 A1 有着诸多贴合大众日常使用需求的设计。它兼具时尚外观与舒适佩戴体验,联合 LOHO 打造的经典黑框造型符合大众审美,而弹簧镜腿、无感气垫鼻托以及可更换的磁吸墨镜镜片等设计,让不同脸型、不同使用场景下的用户都能舒适佩戴。在功能上,其强大的拍摄、音频以及智能交互能力,满足了大众对于便捷记录生活、享受优质视听、随时获取信息帮助等多方面的需求,使得 AI 眼镜不再是科技爱好者的专属,而是能够融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整个行业发展而言,闪极 A1 的成功上市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它为其他品牌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证明 AI 眼镜可以在兼顾科技感与实用性的同时,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这会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研发,进一步推动 AI 眼镜技术的迭代更新,降低产品成本,丰富产品种类,从而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接触和使用 AI 眼镜,加速整个 AI 眼镜品类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市场的进程,也有望开启智能穿戴设备的新篇章,让 AI 眼镜在未来成为人们生活中如同智能手机一般常见且不可或缺的存在。
五、云天励飞战投助力极闪 C 端产品商业化对股价的影响和投资建议 (一)对股价的短期影响
云天励飞战略投资闪极科技,并助力闪极 C 端产品商业化,这一举措在短期内会对云天励飞的股价产生一定波动影响。从市场情绪角度来看,当投资消息公布以及闪极 A1 发布等关键节点出现时,往往会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激发市场对于云天励飞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使得股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预期。例如以往一些科技企业公布重大合作投资项目后,在短期内都迎来了股价的积极反应。
从长期视角分析,云天励飞战投助力闪极 C 端产品商业化有着诸多积极意义,有望对股价形成有力支撑并推动其稳步上升。首先,随着闪极 A1 产品发布即发售并逐步抢占市场份额,在其销量不断增长以及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的过程中,云天励飞作为投资方,能够凭借双方合作在 B 端、C 端市场的拓展,收获更多业务收益,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增强其在资本市场的价值,推动股价的长期上行。
再者,随着双方合作不断深入,共同打造的创新业务模式和解决方案若能在千行百业成功落地应用,不仅能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行业口碑,还能让云天励飞在 AI 领域的技术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认可,提升其行业地位,进一步为股价的长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投资建议
对于投资者而言,考虑到云天励飞此次战投助力闪极 C 端产品商业化这一情况,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制定投资策略。短期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合作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如新产品发布后的市场反馈、初期销量数据以及重要合作项目的落地情况等,若这些方面表现超出预期,可适时参与股价的短期波动行情,进行波段操作,但需注意控制风险,设置好止损止盈位,毕竟短期股价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
清流财记
03-10 07:57
重磅利空!特朗普又开始变脸了,三大指数集体收跌,AI应用方向集体下跌,内资净卖出超268亿!
盘面上,午后市场热点较为杂乱,资金回流医药方向避险。AI医疗概念股全天强势,医药商业、民营医院、减肥药等逆势活跃,塞力医疗、润达医疗、老百姓、人民同泰涨停;机器人概念股反复活跃,襄阳轴承、沈阳机床等多股涨停;小金属、煤炭、有色等周期股一度冲高,高能环境、东方锆业封板;培育钻石概念震荡走高,黄河旋风、国机精工涨停;半导体芯片股探底回升,和林微纳涨超10%,寒武纪涨近4%;固态电池、光伏等新能源赛道表现亮眼,中科云网、海优新材封板。此外,基建、光刻机、零售等板块均表现亮眼。
跌幅方面,AI方向再度遭遇整理,算力、国资云概念股陷入分歧,海南华铁触及跌停;ERP、Sora、智谱AI等应用方向集体下行,云鼎科技跌停;AI智能体概念持续调整,赛意信息大跌超10%,泛微网络一度触及跌停;保险、券商、银行等大金融板块纷纷飘绿,华为产业链、托育服务、数据安全等板块均走弱。
图片来自于东财choice
消息面上,1、机器人利好不断!“稚晖君”智元机器人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公司已与阶跃星辰合作,将多模态能力赋能至机器人小米机器人团队宣布CyberOne正分阶段落地亦庄产线,计划于3-4月公示量产进展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华为开展具身智能领域合作交流;2、华为正式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将重点构建AI辅助诊断解决方案体系;3、近期钴、锶等小金属频频传来涨价消息;4、高盛唱多中国:中国股市正迎来“史上最强开局”,这一次不一样!
1、今天有一件大事值得关注:3月9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部分关税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4月2日之后上调。此外,特朗普在采访中淡化了近期因他征收并调整关税而导致的股市大幅波动,他称不能过分关注股市。特朗普还称,他的政府正在研究很多与俄罗斯关税有关的事情,美国政府在未来一周将取得重大进展。
其实关税本身并不可怕,如果落定了,比如对中国征多少,对加拿大征多少,欧洲征多少,墨西哥征多少,定了之后,账就好算了,相应的公司收入和利润也能算清楚,大家就放心了。就怕一会征一会不征,征多少也说不清楚,账没法算,估值没法算,资金只能流开。这段混乱的时间大概会持续多久,就成为我们研判海外市场投资的一个重要点。
2、今天还有一件大事值得关注:住建部放出三个大招,对中国房地产影响深远。第一、住宅层高标准将不低于3米,新社区必须配托儿所、儿童乐园,老年活动中心。第二、所有2000年前建成的老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改造,加装电梯+管网升级+停车位改造。第三、城中村改造,在去年新增100万套基础上,再继续扩大改造规模。
中国房地产进入到存量时代,如何不让房子过剩,又能不拖累经济。城中村改造+老小区更新改造无疑是两个大招,既能刺激经济,又让老百姓居住体验大为改善。这个利好地产产业链中的建材,装修、家电消费等地产链。住建部部长还说,坚决稳住楼市。为什么一直强调要稳住?因为中国老百姓69%的财富是房子。只要稳住楼市+股市走牛,内需消费就能起来。
3、今天AI医疗逆势上涨,消息面上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上热搜。有记者爆料,华为医疗卫生军团将重点构建AI辅助诊断解决方案体系,推动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场景的应用。按照A股的炒作特性看,特别是偏爱华为+方向。现在华为正式宣布“组建医疗卫生团队”,也为后续A股炒作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目前中国病理医生缺口超10万人,基层医院初诊符合率不足50%,AI辅助诊断可提升效率5-10倍。而且华为与瑞金医院合作的RuiPath病理大模型已实现单切片诊断时间仅需数秒,商业化落地速度超预期。从市场行情来看,AI医疗板块周四形成关键阳线突破,后续调整不回补缺口,就会形成“一线升机”,二波主升可期。
4、今天机器人持续活跃。消息面上利好消息不断,今天市场讨论比较多的是,智元机器人发布了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这个模型的亮点在于,可以直接学习人类视频,完成自我进化,相当于是机器人智能化往前又进了一小步。
从宇树机器人,到小米机器人。后面还有智元机器人、小鹏机器人,可能还会有特斯拉、苹果机器人等等,机器人板块从来不缺催化剂的。从前期的概念沾边就炒,再到现在产业的逻辑,也不能算是瞎炒。这波机器人涨势凶猛,主要是产业政策的推进,以及行业自身不断有进展,所以对行业景气度抬升的预期,支撑着资金进场热度。
总的来讲今天市场开始震荡回调,市场大幅缩量,分歧明显很多,小伙伴开始恐慌了。这些指标都表明调整开始了,且可能面临一段时间的没有行情阶段。重磅会议结束后,利好性刺激因子减少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主要发生的事情,海外是关税的逐步加码和落地,A股一直要等到三月底,才可能有一些大事,即年报会陆续出现。
而在这中间的这一段时间,市场上是没有什么大事件发生的,即到了舆情的真空期。在这种周期下就是,没有统一的共识,也就没有凝聚共识的资金共识,市场就很难形成“舆情-情绪-资金-上涨-情绪-资金-上涨”的正向循环。没有这种正向循环,市场就没有主线可以产生。因此这段时间最核心的指标要观察成交量会不会持续萎缩。
如果成交量没有出现持续萎缩,那么行情调整和二次发酵的行情可能会快一些到来,调整的深度可能也不深。但是如果出现成交量萎缩较大,比如持续一段时间在1万亿左右及以下,那就要注意中期调整的时间周期要拉长,这是我们要谨慎的点。那么如果是这样的指标出现,红利和债券就又将成为好的配置标的,特别是我们一直提到的港股上的红利标的。
PS:以上就是今天A股市场的重磅消息和行情解读,最后烦请友友们顺手点个赞,给个鼓励支持,万分感谢!文中股票和基金仅做分析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小米集团-W(HK01810)$ $芯片产业ETF(SZ159310)$ $芯片ETF(SH512760)$ @格隆汇精选 $红利ETF(SH510880)$ ... 展开
清流财记
02-25 08:05
重磅利空!美国打压中国科技,三大指数集体收跌,超3700只个股下跌,内资净卖出超549亿!
盘面上,外围利空频现,市场信心不足,多数题材冲高回落,亏钱效应明显。新型工业化相关概念逆势爆发!工业母机概念走强,维宏股份、大富科技20CM涨停;光伏产业链、汽车产业链等先进制造业相关概念集体拉升,利源股份、永茂泰等多股涨停;低空经济、飞行汽车概念走强,标榜股份20CM涨停;光刻机、国家大基金持股等自主可控概念午后拉升,灿勤科技20CM涨停;人形机器人、华为手机、消费电子、无人驾驶等概念表现强势。
跌幅方面,转基因、粮食种植、化肥等农业概念上演一日游;游戏、传媒、多模态、AIGC等AI应用概念全线走低,浙数文化跌停;DeepSeek概念持续回调,禾盛新材、拓维信息跌停;白酒、啤酒、猪肉鸡肉概念持续下行;阿里、腾讯、字节、小红书等互联网巨头概念集体下挫;AI医疗、减肥药、CRO等医药产业链集体下行;算力产业链回调;房地产、银行、中特估、高股息等全线下行。
图片来自于东财choice
消息面上,1、证监会吴清发文指出,要深刻把握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新型工业化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2、余承东发布视频,正式预告华为将于3月发布首款为原生鸿蒙而生的新形态手机;3、珠海市相关部门正在有序推进珠澳低空产业联盟筹建事宜;4、微软回应“退租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没变 可能做出某些调整。
今日市场震荡调整,沪指继续稳住3300点,早盘低开高走很强势,差点就要全线翻红。两市成交额较昨日缩减1899亿元,达1.92万亿元。沪深300和A500今日调整,科创板、创业板分化,科创板逆势翻红,微盘股指数小幅调整,北证50虽然小跌1.4%,但继续守住5日线。行业表现上来看,机械、汽车逆势翻红,传媒、农林牧渔、家电跌幅居前。
1、今天上午A股和港股挺住了,智能汽车、机器人、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带头上涨。消息面上对面发了一份《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将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高超音速技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领域,全部列入禁止美国企业对华投资名单,限制美国资本对中国这些领域相关企业的投资。
川普还没访华先给自己手里加点筹码。眼下这个节点正好是外资在唱多中国AI科技,获利盘也不小所以很容易引起市场巨震。不过这波中国AI科技叙事的主要推动者,并不是外资而是内资。在座的各位都是内资,你们看到这个备忘录,觉得哪怕有一丝丝的意外吗?别说是在老川任下,就是换作任何人在对岸坐这个位子,恐怕都会是这样。南向资金今天又照例爆买100多亿港币了。
AI科技这块确实不断有新的消息催化。随便打开新闻软件的推送就有好几条:1)、深圳今天宣布,全力竞逐人工智能、低空与空天产业新赛道,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2)、中国企业对DeepSeek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的需求激增,正在增加英伟达H20人工智能芯片的订单。3)、特斯拉已经开始分批次更新软件,为中国客户提供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4)、老吴昨天说,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
2、今天有一件大事值得关注:村长发布重要文章,主要内容表有:第一、支持具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优质企业融资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第二、资本市场加大力度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和链主型龙头企业。第三、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第四、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第五、资本市场要积极融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 “集短钱变长钱,集小钱变大钱”“化储蓄为资本”。
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证监会要大力支持科技企业。这是当前的主流大势,进一步确认了科技+主线地位,新型工业化飞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逻辑更顺畅。总之,今年A股主要的机会在双创、北交所,主板是维持指数慢牛用的。从投资机会看,还是AI+机器人+高端制造业,可以反复做波段机会。
3、今天还有一件大事值得关注:高盛继续唱多,A股有望在未来三个月内反超港股。主要逻辑是,自1月低点以来,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中概已经上涨31%,而A股仅温和上涨7%。过去一年,港股平均比A股便宜25%,但现在便宜只有14%。如果回升至过去一年的平均水平,意味着A股估值有约10%的上升空间。
那么高盛的依据是什么?很显然是两会的政策预期。如果只靠科技股上涨,A股涨幅是超不过港股的!但如果炒复苏,大A确实可能涨的更多。今年两会预期在3月5日开始,还有不到10天了。从A股角度,已经有资金开始博弈两会预期了,比如财政扩张(顺周期)、房地产(地产链)、养老、三胎等等。
最近一段时间海外市场并不太平,比如川普说关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计划将于下周推进,再比如川普对俄乌冲突的神奇立场,又如德国最近的选举,这也造成了海外市场的连续下跌,也是由于海外市场下跌,近期基金限额也适当扩大,目前指数组合限额是每日1600出头,这样大家在买入时不用太累......
与之对应的是国内市场还不错,沪指站稳了3350,恒生科技最初由于昨晚川普的一系列与我们有关的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贸易等发言而下跌,但很快由于南向资金买盘强大,很快抹平跌幅而进入震荡。未来会怎么走呢?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就是要对自己买入的标的有信仰。还是一句话:股债均衡,全球配置,网格交易,静待花开!
PS:以上就是今天A股市场的重磅消息和行情解读,最后烦请友友们顺手点个赞,给个鼓励支持,万分感谢!文中股票和基金仅做分析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阿里巴巴(USBABA)$ @格隆汇精选 $芯片50ETF(SH516920)$ $芯片50ETF(SZ159560)$ $芯片产业ETF(SZ159310)$ ... 展开
tianxin897
02-17 09:06
deepseek是国运级技术突破,利好商业应用、利好国产算力
通过算法优化降低对高端硬件(如英伟达 H100)的依赖,推动算力成本下行,直接冲击传统“堆算力”的商业模式。
2、打破英伟达垄断
突破 CUDA 生态封锁,为国产 GPU/ASIC 芯片提供兼容性入口,缩短生态追赶周期。
3、产业格局加速器
短期抑制传统算力扩张逻辑(存量优化替代增量堆砌),Jevons 效应下,中长期催化 AI 应用层爆发。
4、利好国产替代
技术自主性提升 → 算力成本、硬件要求下降 → 产业参与度提升 → 国产替代加速。 $AI50(SZ399284)$
$科创100(SH000698)$ $科创200ETF(SH588230)$ $科创50ETF(SH588000)$ $芯片50ETF(SH516920)$ $芯片产业ETF(SZ159310)$ $芯片ETF龙头(SZ159801)$ $芯片龙头ETF(SH516640)$ $芯片设备ETF(SH560780)$ $科创芯片(SH000685)$ $半导体材料ETF(SH562590)$ $半导体产业ETF(SZ159582)$ $半导体ETF(SZ159813)$ $半导体精选ETF(SZ159325)$ $半导体龙头ETF(SZ159665)$ $半导体设备ETF(SZ159516)$ $人工智能50ETF(SH517800)$ $人工智能ETF(SH515980)$ $人工智能主题(HKHSAIT)$ $人工智能主题(HKHSAIT)$ $人工智能主题净(HKHSAITN)$ $人工智能主题净(HKHSAITN)$ $人工智能主题全(HKHSAITT)$ $A都会人工智能(HK03413)$ $AI人工智能ETF(SH512930)$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SZ159363)$ $港股通人工智能(HKHSSCAI)$ $港股通人工智能净(HKHSSCAIN)$ $港股通人工智能净(HKHSSCAIN)$ $港股通人工智能全(HKHSSCAIT)$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SH588930)$ ... 展开
tianxin897
02-09 01:21
中芯国际:扛起中国芯片“国运”的龙头担当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芯片堪称现代科技的 “心脏”,小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到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设备,芯片的身影无处不在,是支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石。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国,对芯片的需求极为庞大。 2023 年,芯片进口额仍高达 2.45 万亿元。如此高额的进口数据,凸显出我国芯片产业长期面临的 “缺芯” 困境,以及在高端芯片制造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显著差距。
美国近年来频繁对我国芯片产业实施制裁,不断升级 “芯片战”,这无疑给我国芯片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摆脱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亟待突破的关键难题,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与科技竞争力的提升。
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中芯国际脱颖而出,成为了我国芯片产业破局的关键力量,承载着实现芯片技术自主可控的厚望。
二、中芯国际:唯一的希望之星
在国内芯片产业的格局中,中芯国际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家未来可能具备芯片制造垄断地位的龙头公司,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必然因素。
从政策支持层面来看,国家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技术研发是芯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中芯国际在这方面成绩斐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在先进制程技术上实现了持续突破,目前已具备中国大陆领先的 14nm FinFET 量产能力 ,并掌握了诸多领先的特色工艺。
产能扩张是中芯国际迈向龙头地位的重要支撑。为满足市场对芯片日益增长的需求,中芯国际积极布局,持续扩大产能。在深圳、临港、京城、西青等地规划建设的四大 12 英寸产线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到 2025 年,仅新增的 12 英寸晶圆产能就将达到 34 万片 / 月 。2024 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的月产能已达到 88.43 万片(以约当 8 英寸晶圆的片数计算) ,产能利用率也不断提升。
市场份额是衡量企业行业地位的重要指标。凭借技术、产能和成本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中芯国际在国内外市场均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增长。在 2024 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以 6% 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第三 。
三、核心技术:12nm 的成熟与突破
在芯片制造技术的赛道上,中芯国际凭借其在 12nm 制程工艺上的显著成就,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领军者。与 14nm 芯片相比,12nm 芯片在性能上实现了重大飞跃,功耗降低了 20%,错误率降低了 20%,总体性能提升了 10% ,这些性能提升使得 12nm 芯片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明显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对芯片性能和功耗要求日益严苛的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中芯国际 12nm 芯片已成功打入多个重要领域。
四、光刻机:先进设备的支撑
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其先进程度直接决定了芯片制造的精度与制程水平,对于芯片制造企业的技术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芯国际在光刻机设备方面有着重要布局,成功进口了先进的 ASML 光刻机,这成为其技术提升的关键支撑。
中芯国际所拥有的 ASML 光刻机,具备卓越的性能与先进的技术特性。这些光刻机采用了先进的光刻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芯片图案转移,其极紫外光刻(EUV)技术更是将光刻分辨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 7nm 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制造提供了可能。即使是深紫外线(DUV)光刻机,在多重曝光等技术的加持下,也能满足中芯国际在 12nm、14nm 等制程芯片制造上的需求 ,使得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的精度和效率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光刻机设备的引入,为中芯国际的芯片制造技术带来了全方位的提升。在制程工艺上,推动中芯国际从传统制程向先进制程迈进,实现了 14nm FinFET 的量产,并在 12nm 制程上取得成熟应用,大幅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芯片性能方面,先进光刻机能够制造出更小尺寸的晶体管和电路,从而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和运行速度,降低功耗,使得中芯国际生产的芯片在性能上更具竞争力,满足了市场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
然而,中芯国际在获取先进光刻机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来自外部的技术封锁和限制。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中芯国际依然通过积极与 ASML 等设备供应商保持合作,同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探索国产光刻机技术的突破。
五、中芯国际的未来与 “国运”
中芯国际前景与中国科技产业的兴衰紧密相连,对实现 “科技强国” 战略目标意义非凡。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产能的不断扩大,中芯国际有望在全球芯片制造市场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进一步缩小与国际顶尖企业的差距,甚至实现超越。
在全球芯片产业加速变革的浪潮中,人工智能、物联网、5G 通信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芯片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芯国际凭借其技术、产能和市场优势,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为新兴技术领域提供关键的芯片支持,成为推动这些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芯国际的芯片可以为智能算法的运行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和落地;在物联网领域,中芯国际的低功耗、高性能芯片,将助力实现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推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芯国际的发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兴衰,更关乎国家科技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其每一次技术突破和产能提升,都意味着我国在芯片领域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进一步降低,国家科技安全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芯国际的崛起,还将带动整个国内芯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与国内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等企业的紧密合作,中芯国际能够整合产业链资源,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我国芯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使我国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中芯国际堪称中国的 “国运级” 公司,它承载着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希望,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 $中芯国际(SH688981)$ $中芯国际(HK00981)$ $中芯国际(USSMI)$ $芯片50ETF(SH516920)$ $芯片50ETF(SZ159560)$ $芯片产业ETF(SZ159310)$ $芯片ETF(SH512760)$ $芯片ETF(SZ159995)$ $芯片ETF基金(SZ159599)$ $芯片ETF龙头(SZ159801)$ $芯片ETF易方达(SH516350)$ $芯片龙头ETF(SH516640)$ $芯片设备ETF(SH560780)$ $电科芯片(SH600877)$ $国证芯片(SZ980017)$ $科创芯片(SH000685)$ $科创芯片50ETF(SH588750)$ $科创芯片ETF(SH588200)$ ... 展开
股事记
01-12 04:28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批评即将卸任的美国拜登政府关于对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实施新限制的计划。
英伟达方面表示,这一政策只会损害美国经济,并将受到美国工业界和国际社会的批评。
据报道,英伟达副总裁内德·芬克尔称,“我们敦促拜登总统不要抢在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总统前,制定一项只会损害美国经济、让美国倒退、正中美国对手下怀的政策。”
路透社援引彭博社的报道称,关于人工智能(AI)芯片“新的出口规定可能很快就会公布”,芬克尔表示,拜登政府被爆出的相关政策计划,是打着“反华行动”的幌子。
他还警告称,极端的国家限制行为将对全球计算机产业产生影响,并迫使全球采用替代技术。
“拜登政府在最后一刻(计划推出)的政策,将成为一项受到美国工业界和国际社会批评的遗产。”芬克尔说。
报道称,对于上述消息,美国商务部和白宫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对于美方近来更新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则、恶意打压中国科技进步的举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024年12月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态称,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企业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这种做法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损害所有国家利益。
中方敦促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并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 ... 展开
股事记
01-11 13:08
美芯片法案(CHIPS)成果与远景规划发布!
近日,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旗下CHIPS 计划办公室(CHIPS Program Office,CPO)发布了一份回顾文件,详尽阐述了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实施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与远景规划。该法案的核心目标,在于重振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并藉此强化美国的经济与国家安全实力。各领域目标进展
1. 领先逻辑芯片
愿景声明:美国将至少拥有两个新的大规模领先逻辑芯片晶圆厂集群。
进展:
到2030年,美国有望生产全球至少20%的领先逻辑芯片。
2025年初,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开始大规模生产,确保了芯片的稳定供应。
到2030年,美国预计将拥有8座新的领先逻辑芯片晶圆厂,这些设施计划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
美国正在培育四个领先逻辑芯片集群,位于亚利桑那州、俄亥俄州、俄勒冈州和得克萨斯州。
2. 先进封装
愿景声明:美国将拥有多个高产量的先进封装设施,并在逻辑芯片和内存芯片的商业规模先进封装方面成为全球技术领导者。
进展:
到2030年,美国有望拥有至少三座用于领先逻辑芯片和内存芯片的高产量先进封装设施。
芯片计划办公室已与Amkor、英特尔和SK海力士达成奖励协议,将各自在美国建造主要的先进封装设施。
《芯片法案》正在对先进封装技术和能力进行前瞻性投资,以支持先进应用的需求。
3. 领先内存芯片
愿景声明:美国本土的晶圆厂将以具有经济竞争力的条件,实现高产量的领先DRAM芯片生产。
进展:
到2035年,美国有望生产全球约10%的领先DRAM芯片。
芯片计划办公室已签署奖励协议,支持美光在纽约和爱达荷州的三座晶圆厂生产领先DRAM芯片。
《芯片法案》的投资将推动内存技术的前沿研发。
4. 当前一代和成熟节点芯片
愿景声明:美国将增加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当前一代和成熟节点芯片的生产。
进展:
到2030年,美国有望拥有四座新的高产量当前一代和成熟节点芯片制造设施。
《芯片法案》的资金将支持各种应用中使用的芯片的生产,包括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和军事系统。
美国正在对其现有的美国本土生产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提高产能和生产力。
5. 化合物半导体和其他特种芯片
愿景声明:美国将增加化合物半导体和其他特种芯片的生产,并保持在这些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进展:
《芯片法案》正在扩大美国国内端到端的化合物半导体生态系统。
美国有望增加用于电信、国防、汽车和其他应用的特种芯片的生产。
《芯片法案》资助的项目正在提高美国国内用于通信、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和工业应用的特种芯片的产量。
6. 供应链
愿景声明:芯片计划办公室将进行投资,以降低因地理集中带来的瓶颈风险,提升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并支持充满活力的晶圆厂集群。
进展:
美国有望建立从石英到硅片的供应链。
对Hemlock和GlobalWafers的投资正在建立美国国内对芯片生产至关重要的从石英到硅片的端到端供应链。
美国正在推动晶圆厂设备技术的创新,并打造充满活力的晶圆厂集群。
芯片计划办公室第二轮资金机会的未来投资将进一步保障美国国内设施所用化学品、气体和关键投入的上游供应商生产。
CHIPS 法案的资金分配与投资成果该法案投入规模庞大,总金额达到380亿美元可用于拨款。迄今为止,已有逾330亿美元完成拨款,另有30亿美元的初步条款获得签署,超过96%的资金已经分配,且逾86%的资金已经发放到位。这些巨额投资带来以下显著成效:制造业投资激增:过去四年里,美国电子制造业的投资额已经超过此前三十年的总和,整体规划投资约达 4500 亿美元,堪称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制造扩张。此间既有本土企业(如英特尔、美光)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史无前例巨额投入,也包括台积电、三星等外企在美直接投资的新高。新增晶圆厂与供应链设施:依托CHIPS计划,美国已获得17座新晶圆厂的建设承诺,总清洁室面积高达68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约119个足球场),并将新增8座供应链与先进封装设施。此外,该计划还推动十余个旨在现代化或扩大现有厂房规模的投资项目。全球领先制造商纷纷落户:英特尔、美光、三星、SK 海力士与台积电这五家全球顶尖的逻辑芯片及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制造商,均在美国投入建设或扩张。CPO声称如此规模的聚集在美国境内,在其他任何经济体中都未曾出现过。
加强国家与经济安全CPO称上述投资不仅促进了制造业的加速扩张,也大幅提升了美国的国家与经济安全:关键技术国产化:美国预计到2030年将承担全球至少20%的先进逻辑芯片生产(2022年时几近为零),并于2035年前生产约10%的先进DRAM芯片(2022年同样几近为零)。这些芯片对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以及先进军事系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先进芯片量产: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已开启先进芯片量产,标志着美国近十年来首次在本土制造此类高端技术。扩大成熟制程芯片产能:CHIPS的资金不仅聚焦先进芯片,也在全面扩充美国现有及成熟制程芯片的本土产量。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设备、关键基础设施及国防系统。同时,法案还重点提升化合物半导体及其他特殊芯片的产能。
打造端到端半导体供应链CHIPS 法案的另一大目标,是在美国建立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半导体供应链:上游供应链投资:对 Hemlock、GlobalWafers等企业的投资正持续扩大多晶硅与硅晶圆的产能,为美国搭建从石英到晶圆的完整供应链。同时,Entegris、Edwards Vacuum和 Corning等企业也在本土化生产关键半导体制造设备与材料。下游供应链投资:对Amkor、SK海力士及英特尔等企业的支持,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美国构建先进封装能力,让美国在新一代技术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一系列举措也有助于降低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提升国家安全,并让美国在全球竞争中持续保持技术优势。
推动创新与研发法案同样聚焦前沿创新,努力将下一代尖端半导体技术引入美国:尖端技术落地:英特尔在俄勒冈州率先使用全球最先进的“High-NA”极紫外光刻机开展大规模芯片生产;三星则在德克萨斯州建设两座先进逻辑芯片制造厂,同时设立专门研发新工艺节点的实验室;SK 海力士则与普渡大学合作开发先进封装技术,以满足下一代产品需求。新材料与技术:HP计划投资微流体技术,可能在生命科学仪器等终端应用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Absolics则致力于生产玻璃基板,以进一步提升AI芯片性能。研发与制造的良性循环:CHIPS研发办公室(CRDO)与CPO携手投资,将尖端制造技术重新落户美国,让制造专长与研发活动相互促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保护纳税人资金与实现愿景CPO称法案对每笔投资均高度重视对纳税人资金的保护:战略性支出:每一项 CHIPS投资奖励,都用于弥补美国本土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战略缺口,并以最小的公共支出获取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的最大效益。杠杆效应:平均而言,CHIPS投入的每1美元可撬动超过10美元的整体投资,彰显了公共资金带动私营部门长期承诺的可持续效应。防护措施:该计划还设置了基于里程碑的分期拨款以及追回条款等严谨机制,确保只有在项目目标完成后才向企业拨付资金,以最大程度保障纳税人利益。
CHIPS 法案的愿景目标在法案正式通过半年后,美国发布了《成功愿景》,为重振本土半导体制造业制定了清晰的蓝图,并设定了以下关键目标:先进逻辑芯片:美国将拥有至少两个新的大型先进逻辑芯片制造集群。到 2030 年,美国预计可生产全球至少 20% 的先进逻辑芯片,并拥有八家新的先进逻辑芯片工厂,成为继**之后,全球拥有最多此类产能的地区。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分别计划投入 900 亿美元、650 亿美元和370亿美元,正于亚利桑那州、俄亥俄州、俄勒冈州和德克萨斯州逐渐形成四大先进逻辑芯片制造集群。先进封装:美国将建立多座高容量先进封装设施,在逻辑与存储芯片的大规模先进封装技术上拥有全球领先地位。到 2030 年,美国至少将兴建三个用于先进逻辑与存储芯片的高容量先进封装设施。SK 海力士大规模量产新一代高带宽内存(HBM),英特尔与 Amkor 则为各种逻辑与存储半导体提供高度整合的封装服务。先进存储芯片:美国本土将以具经济竞争力的条件生产大量先进 DRAM 芯片。到 2035 年,美国预计可生产全球约 10% 的先进 DRAM。美光计划在纽约与爱达荷州投资 1250 亿美元,以进一步推进先进 DRAM 的量产。现有与成熟制程芯片:美国将继续扩大对本土经济与国家安全关键的现有与成熟制程芯片产量。到 2030 年,美国有望新增四座高容量现有与成熟制程芯片工厂。德州仪器和格罗方德均投入新建工厂,满足从工业机器人到电动汽车及军事系统的多种芯片需求。化合物半导体与其他特殊芯片:美国还将提升化合物半导体及其他特殊芯片产能并保持技术领先。Wolfspeed 和 Bosch 等公司的投资正推动向 200 毫米碳化硅制造的转型。供应链:CPO计划投资于减少地理集中带来的风险,并巩固美国的技术领先优势,壮大晶圆厂集群。对 Hemlock和 GlobalWafers的投资正逐步构建从石英到晶圆的本土供应链;对 Entegris和 Edwards Vacuum等企业的投入则进一步革新晶圆厂设备技术。
未来挑战与应对回顾文件同时指出,半导体行业本身具有高度周期性、竞争激烈、资本投入庞大的特点,后续发展难免遇到诸多挑战。CPO将继续关注里程碑式拨款管理、适应行业变化、劳动力发展以及持续投资。同时CPO将与各级政府机构合作,简化许可和环境审查流程,以减少建设时间。此外,CPO还认识到需要与盟友合作,建设有韧性的全球生态系统。
结语
纵观CPO声称CHIPS法案带来诸多积极效应,不可忽视的却是特朗普对其持有的消极态度。他始终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征收高关税,而非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方式,来迫使制造商在美国兴建工厂。特朗普甚至点名批评了台积电等外企“夺走美国半导体业务”,并暗示自己重返白宫后,可能对**生产的芯片征收关税。此种观点与现行政府鼓励外企在美设厂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立。不过,从行业角度看,CHIPS法案目前已获得广泛支持并促成了巨额投资,即便特朗普重新上台,也不太可能将其完全废除,更可能是对申请流程及监管要求做出部分调整。然而,这种不确定性对依赖CHIPS资金的英特尔、台积电等企业而言,仍存在潜在冲击。一旦政策转向过大,这些企业的投资规划和竞争优势都可能面临考验。事实上,英特尔近几年在制程与产能方面的表现已屡屡引发质疑;即使在获得近80亿美元补贴后,其与亚洲对手的差距并未显著缩小。财报连续不佳并导致时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被迫离职,更是放大了外界对政府“政治投资”效益的担忧。对于华盛顿而言,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提升本土制造竞争力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将是CHIPS法案后续最关键的挑战之一。
转自:出口管制合规研究 ... 展开
挺ok个妹
01-10 04:00
bitter moon
01-10 03:55
若贝尔
01-10 03:54
芯片产业ETF(159310.SZ)
01-10 03:47
ETF午评 | 资金继续追捧跨境ETF,沙特ETF、亚太精选ETF涨超6%
穷查理小根班
01-06 04:55
优股客
01-06 04:05
活力二八
01-06 04:05
芯片产业ETF(159310.SZ)
01-06 03:54
ETF午评 | 跨境ETF继续溢价上涨,标普消费ETF涨近5%,流感概念股飘红,中药ETF和中医药ETF涨2.7%
米饭纵论大盘
2024-12-21 02:28
闪极携手云天励飞开启AI眼镜 B 端市场新征程
(一)闪极科技的发展历程
闪极科技自 2020 年成立以来,便在技术创新、产品美学以及品质追求等多方面持续发力。2020 年 7 月,其推出全球首款高效率 90W、100W 氮化镓智能充电器,出货量超 10 万台;2021 年 2 月推出首款 100W 超级移动电源,高端移动电源单款产品海外众筹破百万美元,创下行业首次;2021 年 12 月又推出全球首款支持 PD3.1 的 140W 高效率氮化镓充电器;2022 年 3 月推出 130W 银翼探索版超级移动电源;2023 年 8 月推出 170W 赛博棱镜超级移动电源;2024 年 5 月推出 140W 银翼 Pro 超级移动电源。从这些产品的不断迭代中,不难看出闪极科技在产品创新上的强劲动力。
除了专注产品本身,闪极科技还积极与不同品牌展开合作,力求在不同维度实现产品设计的突破。例如,2021 年 6 月与 OPPO 合作推出 100W 超级移动电源;2021 年 9 月与魅族合作推出带有超高效太阳能充电板的超级移动电源;2022 年 3 月与长城汽车合作推出随车移动电源;2023 年与电影《流浪地球 2》官方达成充储能产品独家战略合作,推出周边系列产品;2024 年 6 月与一加社区用户深度共创的产品 Pouch 3 合 1 移动电源上市。
闪极科技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品牌,但拥有一支具备成熟研发、设计与营销能力的团队。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觉以及洞悉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网络,让产品成功打入欧美、东南亚及日本等多个国际市场,积累了超过百万的高消费能力用户群体,在高端充电市场站稳了脚跟,无论是在国内电商平台还是海外平台,其市场占有率都处于行业前列。
(二)AI 眼镜市场的潜力与趋势
在如今的 AI 时代,传统消费电子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而眼镜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穿戴物品,正逐渐成为未来科技的重要交互入口。华福证券也曾指出,AI 智能眼镜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终端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视觉需求的追求,人们渴望更加便捷、智能的信息获取与交互方式。AI 智能眼镜凭借其解放双手的穿戴式体验和与视觉高度融合的特点,成为了新一代 AI 硬件的落地形式,能让消费者在视野中直接调用所需的各类信息,包括新闻、天气、社交媒体的实时更新等,甚至还能通过 AI 算法为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这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创新体验。
从市场情况来看,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布局 AI 智能眼镜领域。像 Meta 与 Ray-Ban 合作推出的新款智能眼镜,集成了 Llama3 大模型,销售表现超出预期,成为行业标杆;百度、小米、FIIL 等企业也都陆续推出了各自的 AI 智能眼镜产品;字节跳动、华为等大厂后续也有相关产品计划。据市场研究机构 wellsennXR 预测,从 2025 年开始,AI 智能眼镜将迅速向传统眼镜领域渗透,2029 年时年销量有望达到 5500 万副,到 2035 年,AI 智能眼镜甚至可能替代传统智能眼镜,在市场上形成 70% 的渗透率。这一趋势显示出 AI 智能眼镜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有望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工作、娱乐还是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AI 智能眼镜的核心技术也在不断迭代进步。目前,光学模组(如 BirdBath)和显示模组(包括 LCoS 和 DLP)是主流技术,未来光波导和 MicroLED 等新型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此外,SoC 方案的升级也会为这些设备提供更强的处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 AI 大模型的功能落地。可以说,闪极 A1 的诞生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市场潮流,承载着满足各行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开拓全新市场格局的使命应运而生。
二、闪极 A1 的产品亮点
(一)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
闪极 A1 在外观设计上独具特色,联合眼镜行业领军品牌 LOHO 进行联名设计。以 LOHO 深耕眼镜行业十余年,超千万用户喜好数据为设计参考,塑造出更符合 “斐波那契曲线” 的黑框经典造型,兼具美观与时尚感。
在人机工学方面也有诸多巧妙设计,引入的弹簧镜腿设计,实现了超高自由度翻折,不管是何种脸型的用户,都能轻松贴合,佩戴起来舒适又稳固。无感气垫鼻托设计更是贴心,可搭配不同尺寸,不会对鼻梁造成压迫,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到不适。
同时,考虑到 AI 眼镜用户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闪极 A1 还提供多款时尚磁吸墨镜镜片,方便用户根据实际场景随时更换,比如在户外强光环境下可换上墨镜镜片,起到遮阳和保护眼睛的作用。而且,产品随机赠送饱含人文关怀的可遮挡摄像头的磁吸前框,充分考虑到用户在一些特定场合对隐私保护的需求,以更具人性化的设计考量,全方位响应用户全天候全场景的佩戴需求。此外,闪极 A1 整机重 50g,还搭载 3 块大容量电池,总容量达 450mAh,在电量储备方面较 Ray-Ban Meta 等同类主流产品更具优势。
(二)强大的硬件配置
闪极 A1 搭载了一系列强大的硬件,使其具备出色的性能表现。在芯片选择上,采用国产紫光展锐 W517 ARM 处理器,配合 2GB RAM 和 32GB ROM,具备高性能与低功耗的独特优势。该芯片运用超高集成技术,实现了功能与功耗的完美平衡,并且通过创新散热设计,将核心发热器件避开皮肤接触部位,利用镜腿悬空部分释放热量、镜腿内外隔离散热保证热源向外等,保证了佩戴舒适的同时也让设备能稳定运行。
摄像功能方面,搭载索尼 1600 万像素摄像头,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专属图像稳定算法和自研低功耗算法,能够实现 1600 万全分辨率照片画质、低功耗视频防抖、123° 超广角精准模拟人眼视角等功能,呈现出媲美人眼视角的 “超级地平线” 稳定效果,可高效支撑用户的日常各种拍摄需求。
音频方面同样出色,联合 AAC 金耳朵团队对音响进行调教,配备瑞声超线性 Hi-Fi 扬声器,支持双 DSP 独立功放和动态 EQ 算法,提供超越同类产品的音频体验,还支持 Hi-Fi 级无线串流音乐,能为用户带来无损播放的优质听觉享受。
而在续航上,闪极 A1 内置 450mAh 电池,并开创性地研发设计了适配 AI 眼镜的增程式续航颈环,其容量高达 6500mAh,不仅解决了用户全天候佩戴的电量需求,还支持反向充电,为用户使用提供了更多便利,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整体的实用性。
(三)智能的软件系统
闪极 A1 搭载了全球首款 AI 记忆系统 ——Loomo OS,这一系统为产品赋予了高度的智能化与个性化特点。它能够支持多模态数据的高效记录、快速存储与多端同步,无论是用户的录音、文字,还是图像等多模态数据,都可以被精准记录下来。
通过内置的 AI 应用商店(Agent Store),可以灵活调用各种 AI 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的智能化体验。并且,闪极 A1 已经或即将接入云天励飞、讯飞、通义千问等多个大模型,能够提供多种 AI 服务,比如语音识别、实时翻译和智能记忆等功能,可快速响应用户的各类需求,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提供有力的智能辅助,真正成为贴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智能穿戴设备。
三、云天励飞与闪极在 B 端市场的合作
(一)双方的技术优势互补
云天励飞作为业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具备强大的全栈 AI 能力。其拥有自研底层 AI 大模型,例如 “云天天书”,在算法层面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底座,算法技术达到业内领先水平,覆盖 14 个大类、102 个小类,有着算法覆盖广、精度高、适配性强等优势。
在 AI 芯片领域,云天励飞也是佼佼者,是少数自主研发芯片并已实现流片、量产及市场化销售的公司之一,像第二代自主知识产权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 DeepEye1000,主要面向嵌入式前端和边缘计算应用,具备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等优点。此外,其还打造了天书大数据技术平台,具备城市级海量智能终端的数据接入、处理、分析和挖掘能力,能提供数据治理、数据建模和仿真决策的一体化服务,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构建数据产业新生态。并且通过 “端云协同” 的技术路线以及 “算法芯片化” 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提供 AI 解决方案时的动态适应能力和灵活处理能力,降低落地成本,加速推广与落地,已在数字城市、人居生活等领域成功落地了一系列标杆式解决方案。
而闪极 A1 同样亮点十足,在硬件方面,它搭载国产紫光展锐 W517 ARM 处理器,配合 2GB RAM 和 32GB ROM,运用超高集成技术,实现了功能与功耗的完美平衡,还通过创新散热设计,将核心发热器件避开皮肤接触部位,利用镜腿悬空部分释放热量、镜腿内外隔离散热保证热源向外等方式,确保佩戴舒适的同时让设备能稳定运行。
在设计上,闪极 A1 联合眼镜行业领军品牌 LOHO 进行联名设计,以 LOHO 深耕眼镜行业十余年,超千万用户喜好数据为参考,塑造出更符合 “斐波那契曲线” 的黑框经典造型,兼具美观与时尚感。同时,引入的弹簧镜腿设计,实现了超高自由度翻折,能轻松贴合不同脸型的用户,无感气垫鼻托设计可搭配不同尺寸,不会对鼻梁造成压迫,长时间佩戴也舒适稳固。并且考虑到不同场景需求,还提供多款时尚磁吸墨镜镜片以及可遮挡摄像头的磁吸前框,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
可以说,云天励飞的全栈 AI 能力与闪极 A1 在硬件、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优势相得益彰,二者相互配合,将为后续针对 B 端市场的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针对 B 端的业务模式与解决方案
在城市治理方面,云天励飞与闪极可以利用闪极 A1 的便捷穿戴特性以及强大的 AI 功能,结合云天励飞的 “端云协同” 能力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城市各个区域的实时监测。比如在交通管理场景中,闪极 A1 可以通过其搭载的摄像头,实时捕捉道路上的车辆、行人流量情况,借助云天励飞的 AI 算法进行分析,为交通指挥中心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以便合理调配信号灯时长,优化交通流量,缓解拥堵状况。同时,闪极 A1 的智能记忆系统配合云天励飞的大数据平台,还能对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分布、使用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助力城市管理者更好地规划设施布局、安排维护计划,提高城市运营效率。
对于公共安全领域,闪极 A1 所具备的高清摄像、实时图像稳定以及低功耗等特点,使其能够在安保巡逻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安保人员佩戴闪极 A1 后,可以随时记录周围环境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通过闪极 A1 的语音互动功能,快速将信息反馈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借助云天励飞的 AI 大模型进行图像识别、行为分析等,及时判断风险等级并做出应对决策。而且在一些大型活动现场,闪极 A1 可以协助进行人员身份识别、行为监控等工作,通过与云天励飞的安防系统联动,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保障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在满足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需求方面,以工业制造为例,工厂的巡检人员可以佩戴闪极 A1,利用其摄像功能对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拍摄记录,再通过 AI 记忆系统将数据上传至云天励飞的云端平台,借助 AI 算法分析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隐患,实现提前预警和维护,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在教育行业,教师可以通过闪极 A1 进行课堂教学记录,其语音识别和实时翻译功能能够帮助解决语言交流障碍,课后利用 AI 记忆系统整理教学资料,为教学评估和改进提供依据。
创新的业务模式上,双方可以采用租赁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企业无需一次性投入高额成本购买设备,而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租赁闪极 A1,并配套云天励飞的 AI 服务,按使用时长或服务量付费,降低企业应用智能化技术的门槛。在解决方案上,打造统一的智能管理平台,将各个行业使用闪极 A1 采集的数据汇聚到平台上,通过云天励飞的大数据分析和 AI 算法,为不同行业生成定制化的报表和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从而真正实现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闪极 A1 的市场影响力
(一)发布即发售的策略优势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 AI 眼镜市场中,众多品牌都在积极布局,不少产品还停留在预告阶段,消费者只能望梅止渴。而闪极 A1 的一大亮点便是发布即发售,这一策略使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具备了显著的优势。
与那些仍处于宣传预热,迟迟未能上市的竞品相比,闪极 A1 能够第一时间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触摸和体验到产品。消费者在面对市场上各种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的 AI 眼镜宣传时,闪极 A1 的现货发售无疑给他们吃下了一颗 “定心丸”,能够快速抓住消费者想要即刻拥有的心理,从而抢先在众多潜在用户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快速抢占用户心智。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其发售的及时性而选择闪极 A1 时,产品的用户基础便会不断扩大,使用口碑也能借此机会迅速传播开来。随着销量的逐步攀升,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也会日益增强,进而有望凝聚成强大的市场规模优势,为后续在市场竞争中持续领跑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一些早期尝鲜的用户在使用后如果觉得产品体验良好,就会向身边的朋友、同事推荐,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吸引更多人购买,如此循环往复,推动闪极 A1 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推动 AI 眼镜走向大众市场
一直以来,AI 眼镜在大众眼中多是属于小众圈层的科技产品,然而闪极 A1 的出现,正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品类从小众走向大众市场。
从产品特性来看,闪极 A1 有着诸多贴合大众日常使用需求的设计。它兼具时尚外观与舒适佩戴体验,联合 LOHO 打造的经典黑框造型符合大众审美,而弹簧镜腿、无感气垫鼻托以及可更换的磁吸墨镜镜片等设计,让不同脸型、不同使用场景下的用户都能舒适佩戴。在功能上,其强大的拍摄、音频以及智能交互能力,满足了大众对于便捷记录生活、享受优质视听、随时获取信息帮助等多方面的需求,使得 AI 眼镜不再是科技爱好者的专属,而是能够融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整个行业发展而言,闪极 A1 的成功上市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它为其他品牌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证明 AI 眼镜可以在兼顾科技感与实用性的同时,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这会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研发,进一步推动 AI 眼镜技术的迭代更新,降低产品成本,丰富产品种类,从而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接触和使用 AI 眼镜,加速整个 AI 眼镜品类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市场的进程,也有望开启智能穿戴设备的新篇章,让 AI 眼镜在未来成为人们生活中如同智能手机一般常见且不可或缺的存在。
五、云天励飞战投助力极闪 C 端产品商业化对股价的影响和投资建议
(一)对股价的短期影响
云天励飞战略投资闪极科技,并助力闪极 C 端产品商业化,这一举措在短期内会对云天励飞的股价产生一定波动影响。从市场情绪角度来看,当投资消息公布以及闪极 A1 发布等关键节点出现时,往往会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激发市场对于云天励飞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使得股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预期。例如以往一些科技企业公布重大合作投资项目后,在短期内都迎来了股价的积极反应。
然而,股价的实际走势还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一方面,在合作初期,市场可能会担忧合作的磨合情况以及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接受程度等,若投资者信心不足,可能会出现部分短期资金的观望甚至流出,进而影响股价的上涨幅度或者导致股价短期的震荡调整。像之前部分企业合作后,由于新产品未能快速打开市场,股价在短期内就经历了波动下滑的情况。
另一方面,从资金流向来看,如果大盘整体环境不佳或者同行业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比如有其他竞品推出类似合作计划抢夺市场关注,也会使得云天励飞的股价面临压力。比如在科技股整体回调阶段,即便有合作利好消息,也可能被大环境的资金流出趋势所影响,股价难有亮眼表现。
(二)对股价的长期影响
从长期视角分析,云天励飞战投助力闪极 C 端产品商业化有着诸多积极意义,有望对股价形成有力支撑并推动其稳步上升。首先,随着闪极 A1 产品发布即发售并逐步抢占市场份额,在其销量不断增长以及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的过程中,云天励飞作为投资方,能够凭借双方合作在 B 端、C 端市场的拓展,收获更多业务收益,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增强其在资本市场的价值,推动股价的长期上行。
其次,此次合作有利于云天励飞完善其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智能穿戴领域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使得公司业务更加多元化,降低单一业务风险,这在资本市场上是被看好的发展模式,能吸引长期资金的关注和流入,稳定股价并促使其不断攀升。例如一些成功实现业务多元化拓展的科技公司,股价在长期都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
再者,随着双方合作不断深入,共同打造的创新业务模式和解决方案若能在千行百业成功落地应用,不仅能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行业口碑,还能让云天励飞在 AI 领域的技术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认可,提升其行业地位,进一步为股价的长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投资建议
对于投资者而言,考虑到云天励飞此次战投助力闪极 C 端产品商业化这一情况,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制定投资策略。短期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合作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如新产品发布后的市场反馈、初期销量数据以及重要合作项目的落地情况等,若这些方面表现超出预期,可适时参与股价的短期波动行情,进行波段操作,但需注意控制风险,设置好止损止盈位,毕竟短期股价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
而长期投资者则更应着眼于双方合作的战略价值和发展前景。重点考察云天励飞在后续如何通过与闪极科技的协同,持续提升自身在智能穿戴领域以及 B 端市场的竞争力,关注其盈利能力的改善情况、技术研发的新进展以及市场份额的拓展程度等。若看好人工智能与智能穿戴设备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以及云天励飞在其中的布局和成长潜力,可选择在合适时机逐步建仓,长期持有,分享公司未来成长带来的股价增值收益。 $云天励飞(SH688343)$ $AI50(SZ399284)$ $科创100(SH000698)$ $科创200ETF(SH588230)$ $科创50(SH000688)$ $半导体芯片ETF(SH516350)$ $科创芯片ETF(SH588200)$ $芯片产业ETF(SZ159310)$ $半导体产业ETF(SZ159582)$ $半导体芯片ETF(SH516350)$ $人工智能AIETF(SH515070)$ $人工智能主题(HKHSAIT)$ $人工智能ETF(SH515980)$ $人工智能ETF(SZ159819)$ $人工智能主题净(HKHSAITN)$ $人工智能主题(HKHSAIT)$ $人工智能主题净(HKHSAITN)$ $人工智能主题全(HKHSAITT)$ $A都会人工智能(HK03413)$ $AI人工智能ETF(SH512930)$ $AI人工智能ETF(SH512930)$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