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血流成河”!美股、美元崩盘,衰退恐慌情绪已拉爆!

当“降息”碰上“硬着陆”

全球金融市场正刮起一场超级飓风,各国股市几无幸免,美股一夜“血雨腥风”。

继亚太股市集体大溃败后,欧美股市深夜继续崩盘。

周五,美国非农数据爆雷,美股上演史诗级暴跌。截至收盘,道指跌1.51%,纳指跌2.43%,标普500指数跌1.84%。本周分别累计跌2.1%、3.35%、2.06%.

欧股同样“沦陷”。德国DAX30指数跌2.33%,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31%,法国CAC40指数跌1.61%,意大利MIB指数跌2.55%。本周分别累跌约4.2%、1.3%、3.5%、5.3%。

华尔街的“恐慌指数”爆拉——VIX涨 25.82%至23.39,创下2023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本周累涨42.95%。

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跌 4.852%报3.785%,相较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差-10.1个基点。美元指数下跌1.06%,报103.2295。

正所谓“美元落,万物生”其中,离岸人民币汇率涨逾800点升破7.17,日内涨幅约1.4%,盘中一度最高涨超1000点触及7.1437元,创1月份以来新高;在岸人民币升破7.18。


全球巨震


一项数据拉响警报,华尔街“风声鹤唳”。

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11.4万人,为2020年12月以来最低纪录,远不及预期的17.5万人,较前值20.6万人大幅下降。

7月的失业率上升至4.3%,创下了自202110月以来的新高

这也意味着触发了萨姆法则的经济衰退指警报。

疲软的非农引爆经济衰退的担忧,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太晚降息。

不过眼下,金融市场的注意力已经从美联储何时降息转向降多少的迅速转变。

在非农数据公布后,交易员大幅提高对2024年的降息押注,预计九月份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90%。

花旗和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均预测,美联储将在9月和11月各降息50个基点;而从12月开始,预计每次会议降息25个基点。

全球CIO办公室的首席执行官Gary Dugan指出,未来几天,市场会讨论美联储有无可能在下次会议上降息50个基点,以赶上经济趋势转冷的势头。

鉴于各国央行看上去动作都太慢了,在市场情绪巨大转变的过程中,股市从顶点出现10%—15%的修正并不奇怪。

另外,芯片、科技股业绩阵阵“惊雷”,也是美股遭搓的一大重要因素。

日前,互联网巨头英特尔财报爆雷。隔夜英特尔暴跌超26%,创下至少自198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单日总市值蒸发达32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37亿元)。

此外,“科技七姐妹”除苹果外全线下跌,亚马逊跌近9%,英伟达收跌1.78%,盘中一度跌逾7%,本周累跌5.12%;特斯拉收跌4.24%,本周累跌5.52%。

而就在非农日这天,全球亿万富翁们的身家蒸发超1300亿美元。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标普500指数覆盖的全球亿万富翁们的净值在美国非农日蒸发1340亿美元。

其中,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表现最差——单日蒸发152亿美元,这也是贝佐斯人生中的第三大单日净值损失(2019年4月4日蒸发360亿美元、2022年4月29日亚马逊股价下跌14%)。

至8月2日美股收盘,贝佐斯净值1915亿美元。


分析师警告,现在不宜抄底!


AMP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策略负责人兼首席经济学家Shane Oliver表示,市场似乎正在进入调整期。

“尽管AMP认为,如果能够避免经济衰退,未来六至十二个月的低利率环境有可能会推高股价,但全球股市看起来容易进一步下跌,这暗示着现在可能还不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Trade Nation高级市场分析师David Morrison指出,自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在7月中旬创下历史新高以来,这几周确实很棘手。

“从那以后,出现了以科技股为主导的调整,本季度喜忧参半的收益报告并未减缓这一调整。”

美银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表示,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上升,建议在美联储首降时卖出股票。

Hartnett指出,ISM制造业指数似乎在方向上与非农就业数据高度相关。该指数唯一一次长时间处于收缩区域,而非农就业人数保持正增长是在1984年至1986年期间。

与此同时,策略师们表示2024年风险资产抢先消化美联储降息的程度达到了极限,标普500指数在过去9个月中上涨了32%。

相比之下,1970年以来美联储12次首次降息前的平均幅度仅为2%。

值得关注的是,高盛数据显示,对冲基金抛售北美股票,净买入中国股票。

截至8月2日的机构经纪数据显示,对冲基金连续第三周减持全球股票。

其中,对北美股票的卖盘超过了对其他地区的买盘,亚洲新兴市场为净买入最多的地区,中国股票三周来首次出现净买入,净买入规模为两个月来最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