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增额终身寿,是真香还是智商税?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美元理财特别火,直接受益的就是HK那边,吸引了大量内地资金,内地保险公司眼看没业务了,遂也只能去香港发产品,卷内地客户了...比如近期很多大型中资险企都对标友邦、保诚等,在海外发行了储蓄分红险。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美元理财特别火,直接受益的就是HK那边,吸引了大量内地资金,

内地保险公司眼看没业务了,遂也只能去香港发产品,卷内地客户了...

比如近期很多大型中资险企都对标友邦、保诚等,在海外发行了储蓄分红险。

但中资在香港认可度又比较低,卷不过咋办...

所以国内的太平洋人寿保险,率先动起了“歪”心思,推出了一个“港版的增额终身寿”

内地用户不是觉得保底利率太低么,那我提高保底,从原先1%提升到2%

然后预期收益再给你5%,比给内地投保的用户高两个点,总行了吧

很明显,这是想迎合内地喜欢增额寿的用户啊。

……

但在我看来,这些中资真的是把流量玩明白了,

说到底,它还是储蓄分红险,只是名字上取了个巧,

因为过去内地增额终身寿,利率基本都是固定的,没有分红的说法,

故它更应该对标的其实是传统的分红型保险~

那太平洋人寿在内地有没有类似的产品呢?收益又怎么样?

答案是有的,我对比了一下差异,

如图,是香港太保的【世D鑫享】对比内地太保的【鸿X金生】

它俩保证利率都是2%左右,

但是内地产品分红很低,预期利率只有3%+

而香港的【世D鑫享】除了2%的长期保证利率,加上预期分红,可以达到5%+

也就是同样的保底,同一家公司,同样类型的产品,香港预期收益竟然比内地高出1.5%+

估计很多买了内地分红险的人,看到会气炸了,

这不是在歧视内地客户吗?

其实说到底,还是海内外利率的差异,

由于港险可以投资全球,海外的现金利率接近5%,长期债券利率4%+

但内地保险主投内地,内地的现金利率只有1.5%,长期债券利率2.5%

在收益上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因此不是太保歧视客户,而实在是现实所迫…

………

不过哈,我个人是不太喜好这类“高保底”产品的,

因为投资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保底收益高了,就意味着预期收益降低。

【世D鑫享】相比其他绝大多数的港险,它的长期预期收益都要低2%左右。

举个简单例子,大多数港险的长期预期收益在7%左右,而太平洋人寿这个只有5%

保底从1%提升到2%,其实意义不大,

因为港险底层来说,大部分公司投的都是美股美债,

现在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是4.5%,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只要买入长期美债,就可以实现4.5%的年收益,这还没算上美股的收益部分。

因此追求2%的保底产品,却牺牲了长期收益,我个人觉得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而且高保底的缺点不止于此,它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受限,比如导致过度偏向于债券,

因此很多保底高的产品,实际收益往往都没有低保底的产品好,

比如这几年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一些长期债券下跌,导致影响到了产品的分红实现率,收益反而不佳。

所以,保证收益的提升并非是好事

实际上保险公司只要安安分分的配置美债和美股,预期收益不会太差,

而太保这波,更多只是在为了迎合内地客户需求,来推出产品罢了。

……

因此我觉得吧,香港太保这次的”港版增额终身寿“,大概率会出现极端化的评价,

比如喜欢内地高保底利率产品的人,比如低风险偏好,年龄偏大人群可能会喜欢这个设计

因为内地和香港同样2%的保底,但后者预期5%+,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但是我觉得长期关注港险,追求高收益的用户估计不会买账

毕竟与香港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它收益少了很多,牺牲有点太大了....

……

不过啊,香港太平洋也考虑到了这个众口难调的问题,

如果是更追求高收益的用户怎么办呢?

所以它这次不仅出了“港版增额寿”,

还出了另一个对标香港主流储蓄分红险的产品:【世D悦享2】

这个产品的保底利率和香港主流储蓄分红险一样,只有1%不到,

但是预期收益却比之前那款要更高,

10年预期irr为3.03%,长期预期IRR为7.2%,比其他同类型产品数据都更高一丢丢,

但是话又说回来,它能不能大卖,就不好说,

如果是香港本地人,估计普遍还是会更认一些国际大牌...

但内地客户或许会多看一眼,毕竟中资大公司会熟悉些。

不过哈,内地保险公司,估计知道拼收益很难赢外资,

所以还在港险上对接内地养老社区,搞差异化竞争。

嗯,没想到吧,以前买内地险附赠的养老社区权益,港险竟然也有,

找了几张图片,可以感受一下:

不过目前支持的城市不多,比如成都、大理、杭州、上海等,后续会开放更多:

这种养老还分为旅居、长居、短居啥的,

满足旅居,可以每年换地儿养老院住,而长居就是固定养老,选择很多。

看来香港这么卷的市场,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具体它的测评,之前在我夫人小胡老师的宫中呺也写过,可以看这篇:太平洋人寿竟然搞地域歧视

……

最后说句,现在内卷严重的港险,收益数字是拉满了,

但我觉得产品收益不应该是保险的唯一选择,更多还是要去了解各种其他层面的东西,

比如公司规模,标普评级,财务状况,资产配置结构等等。

像太平洋人寿,虽也是世界五百强,但在评级上,其实相比全球大型的保险公司就稍差点,

它的标普评级是A,而大多排名前列的友邦、宏利这些都是AA-,要高出一档。

还有就是资产隐秘性的考虑,很多投资海外的人,天然就比较抵触中资险企,理由无外乎就是担心数据流到内地等等。

所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篇幅有限,这次就分享到这,

关于港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评级对比表,以及更多港险资料,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来我的同名gzh领取:思哲与创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