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走进新乳业超级工厂 探寻乳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地位,其重要性和现实性尤为突出。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逐步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新质生产力点燃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地位,其重要性和现实性尤为突出。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逐步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新质生产力点燃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要求总要素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并体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一批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通过多年探索,不断推进“三高”布局,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日前,新华社客户端、视频号《探秘超级工厂,寻找新质力量》沉浸式直播栏目走进新希望乳业位于成都的华西工厂。通过探秘乳业超级工厂,近距离感受行业头部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向外界展示了中国乳业发展的澎湃活力和质造实力。

高科技,破局乳业“卡脖子”技术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的高频词汇,一方面,要开辟一些新的产业、新的赛道,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一杯奶,看似简单、普通,实际上,从一捧土、一棵草、一头牛、一株菌种再到一杯奶,科技贯穿着乳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是满满的科技力量在支撑。当前,中国乳业已经从曾经粗放型发展的初级阶段走向以技术为引领,以品质为基石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养殖、原辅料生产、智能化投入等方面实现了很多突破。

在新希望乳业华西工厂,透过新华社的镜头,观众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亮敞、洁净的现代化乳品工厂,甚至满满的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作为“快速转换的科技力”的重要组成,新希望乳业推动系统性创新体系的搭建。一方面,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在内的生物科技,着力推动包装绿色发展,通过控糖技术、菌种开发应用、乳糖不耐受应对策略等重点课题研究,提升产品创新的科技价值;另一方面是包括AI应用转换、智能化与自动化改造在内的数字科技,通过数字化升级进行供应链创新和效率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誉为乳业“芯片”的益生菌科技领域新乳业(002946.SZ)将打通已有2000多菌株的菌种库、省重点实验室支撑的科研平台以及产业链全链路建设核心知识产权保护的产业转化平台,铸造生物“芯片”创新护城河,在乳业“卡脖子”技术方面不断寻求突破。

在新希望乳业的工厂中,不仅有产品的生产,科技科研院的设置更显示出该企业对科研工作的注重。

“我们通过生物技术,展开益生菌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创新,这是与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链接。”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在直播中表示,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乳业是传统行业,但是实际上近些年乳业在技术方面突破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不仅布局前瞻性的生物科技技术,同时研究产品应用的升级,以生物工程三维定向调控技术,确保产品的酸度、甜度、稳定性,3D包埋技术提升益生菌耐受性1000倍,乳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驱动全产业链提升。

席刚表示,新制造也更多需要基于传统行业、传统企业,通过嫁接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制造的一部分,这个在新希望的数字化工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进步。

据了解,经过数字化升级打造敏捷高效的供应链,新乳业旗下新华西工厂基于十大数字化集成系统的“中控台”作为生产大脑,能够实现每天100个SKU的柔性化生产模式,首家做到OT与IT深度融合,能够最大化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并且在动力能源方面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能源三维模型、联动生产场景,实时监测运行、智能综合分析。

在这背后,包括了从上游奶源的优化布局和质量提升,到中游柔性产业链的打造和数字化高效的管理,再到下游的冷链运输与配送支持,更是新乳业融汇智能订单体系、数字化食品安全管理、数字工厂、精准的智能配送体系和高效的供应链运行管理等一系列的先进集成。

日前,新乳业旗下新华西工厂荣获被誉为“制造业诺贝尔奖”的TPM(全球卓越制造大奖)优胜奖,并将持续推进WCM世界一流制造工厂建设。引入世界一流制造体系,不只是设备的先进,更要带动工厂团队系统地、自主地参与解决问题,形成精益化管理的思维,既有数字技术的加持,又有员工思想工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加上智能化工具,形成体系化的数字化能力提升。

高质量,构建“鲜活”发展路径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的健康,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中国乳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中国乳业不断向高品质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奶业市场正从常温奶向低温奶过渡,低温奶成为乳品行业新的增长曲线,已成从政策端到市场端的共识,今年相关文件提出促进鲜奶消费。

“我们十年如一日,为用户提供一杯好的鲜奶,这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席刚表示,好的鲜奶需要非常好的原料,稳定的工艺,完整的冷链运输,难点在于需要把这些所有的环节做到极致。

近些年来,新希望乳业以优质、新鲜为主打,以优质奶工程为基础,搭配数字化驱动,构建了整个“新鲜”战略,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乳品。

席刚告诉新华社记者,新希望华西工厂可以做到,从挤奶到餐桌24小时完成,这对供应链和整个团队都是极大的挑战。

乳品质量好不好,原奶是关键。

席刚表示,乳品质量好坏决定因素在奶牛和原奶,奶牛的健康是原奶高品质的前提。同时,原奶的体细胞书、微生物、菌落总数、乳蛋白含量等都是衡量原奶品质的重要指标。

为提升原奶质量,新希望乳业通过深入分析和对全球最优指标拆解分析,从多个维度提升原奶质量,将品质做到极致。优质乳标准要经过超120次的严苛检测,优质乳原奶的菌落总数<5万CFU/mL,奶牛体细胞数<30万/mL;欧盟生牛乳标准为菌落总数<10万CFU/mL,体细胞数<40万/mL,优于欧盟标准。

新希望乳业最早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合作,推动“中国优质乳工程”发展,目前新希望乳业已有昆明雪兰、杭州双峰、四川华西、青岛琴牌、河北天香、安徽白帝、苏州双喜、西昌三牧、湖南南山等多个品牌、工厂通过中国优质乳工程审核,是目前通过优质乳工程乳品品牌最多、消费者覆盖区域最广的一家乳企,成为当之无愧的优质乳工程领路人。

当然,优质的原奶仅仅是高质量乳品系统建设的开端环节,为搭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希望乳业在“鲜”字上下功夫。

据悉,早在2011年,新希望乳业推出的“24小时”巴氏鲜牛乳就首次以时间定义新鲜,从奶源、时间和温度这三个影响鲜奶营养指标的重要维度上进行突破,带动乳业市场转向“鲜潮流”。

今年,新乳业已启动升级战略,提出“做强低温、价值引领”,去年新乳业“24小时鲜活有机乳”作为全国首款只卖当天的有机鲜牛乳引领品类升级,“24小时”高端系列产品同比增速近40%。新希望乳业今年将把“24小时”高端系列鲜奶落地到更多子公司,进一步提升高端系列产品占比,带动整体产品结构的优化。

“我们想去验证一下,是否真的能做到顾客是上帝,做一款极致的产品,让消费者真实体验到好的鲜奶产品。”席刚表示,推动“鲜”战略,新希望乳业团队走出舒适区,甚至生产团队打破上班节奏。为兑现“只卖当天”承诺,实行厂内厂外严格管理,厂内总经理负责制,厂外有消费者监督、举报机制,在市场上出现了昨日产品就要严格处罚

新希望乳业以最苛刻的要求,生产极致产品。行业人士表示,新希望乳业是中国优质乳建设的先驱者,也是低温鲜奶领域的引领者,其通过高质量的体系化建设,新乳业为中国乳业品质提升提供了样本。

高效能,做可持续发展的“碳”索者

当然,对新质生产力的解读,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有别于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发展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更在兼顾社会责任方面作出新尝试、新布局。

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之际,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而新希望乳业作为乳业绿色转型样本,也在坚定顺应企业发展新趋势,从低碳环保、社会公益等多个维度,积极担当企业责任,探索ESG管理的绿色发展之路。

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新希望乳业便积极响应号召,不断完善绿色生态全产业链布局,探索乳业可持续发展道路。2023年,新希望乳业与国家市场监管部门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合作,并正式发布“零碳乳业行动计划”——从发布零碳产品起步,逐步打造“牧场+工厂”零碳模式,并在2050年前完成推广。

新希望乳业属于技术驱动型企业,在绿色发展布局方面再次看到了创新型技术的强大“威力”。

“乳制品行业沼气收集利用”通过沼气收集利用技术,回收甲烷等废气,一举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能源的两个绿色目的。在新希望乳业的不断创新和持续改进之下,“乳制品行业沼气收集利用”项目从2021年9月平稳运行至今,且该技术已推广至新希望乳业旗下四川新华西乳业、宁夏夏进乳业、安徽白帝乳业四家公司。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每年可产生蒸汽共计9436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700吨,推动新希望乳业朝着“2030年前实现运营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新乳业产业链碳中和”的目标稳步迈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该项目也将具备更为强大的可复制性,为乳制品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多借鉴。以企业的微小笔触,新希望乳业和同行一起描绘着乳业“更新鲜,更低碳”的美好未来。

在推动全产业链绿色焕新的同时,一瓶瓶牛奶包装也穿上“绿衣”。新希望乳业旗下24小时鲜牛乳采用植物基纸盒包装,澳特兰牛奶纸盒则通过FSC可持续森林认证,两者皆可回收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乳业旗下品牌——朝日唯品堪称我国循环农业的先行者和实践典范。

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朝日唯品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循环农作”绿色范本:以牛粪发酵有机养分肥沃土壤,不施加化肥和除草剂,让土壤保持自然肥力,生长有机作物,再养育奶牛,以此生产出高品质的牛奶及有机农产品。在此基础上,朝日唯品还配套建设了生态牧场,并延伸建设了牛乳加工厂,形成“农场+牧场+工厂”的绿色产业链。以土地为起点,朝日唯品将有机蔬果种植、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进行深度链接,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循环生态圈。

与此同时,新乳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公司产业优势,通过产业扶持、技术帮扶及金融帮扶,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收购玉米青贮32万吨,帮扶惠及3万余农户,长期为养殖合作社提供奶牛饲养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希望有你”公益平台持续运营13年,每年惠及400万偏远地区的儿童,“食育乐园”实景体验活动参与人数达145,000人次,并积极参与地震救灾、捐助绿化等社会公益中。

走进一座工厂,透视一个行业,新希望乳业华西工厂的实践仅是中国乳业,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中国企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在诸如乳业这样的传统行业和民生行业,更需要“新”与“质”的兼顾,新希望乳业以其实践,为乳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探明了路径,相信未来,在行业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中,中国乳业将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