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一战!十家巨头齐出手

中证规模指数系列迎来扩容,中证2000指数正式发布。

A股三大指数今日探底回升,截至收盘,沪指跌0.34%,深成指跌0.50%,创业板指跌1.02%,北向资金净卖出46.63亿元。

私募基金正成为公募基金的重要“买家”。

1

私募买公募

近期,多只ETF的上市交易公告书中出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身影。

据中国基金报统计,大成纳斯达克10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出现鹤禧阿尔法一号、保泰新丝路私募基金;循远资产、海南硕腾、上海韫然投资3家私募旗下产品同时买进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ETF;南方中证通信服务ETF持有人中现身百亿私募银叶投资旗下银叶引玉1期量化对冲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最豪气的国新央企新发展格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9只央企ETF的上市份额,合计达21.22亿份。

随着ETF市场持续扩容和创新,私募购买公募产品的热情有望持续升温。宁泉资产、桥水(中国)投资、迎水投资等多家百亿级私募旗下产品出现在公募基金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认购公募基金的百亿级私募数量接近10家。今年以来,超百只私募产品现身新上市基金的前十名份额持有人名单。

此外,公募基金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

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27.69万亿元,反超2.26万亿元。

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自去年9月以来呈现出震荡下滑趋势。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年初的27.65万亿元,减少8.35%;与2022年6月末的29.15万亿元相比,减少13.07%。

业内人士直言,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呈缩水态势,反映出居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意愿日益迫切。随着资管新规和打破刚兑等政策落地,未来理财产品竞争也会更加激烈,预计公募基金将成为居民理财投资的主流。

2

重要一战!十大基金公司集体出手!

中证规模指数系列迎来扩容,中证2000指数正式发布。随着中证2000指数正式发布,十大基金公司集体出手,上报跟踪中证2000指数的ETF产品。

据证监会网站显示,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国泰基金、华泰柏瑞基金集体上报关于中证2000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注册申请,相关材料已获证监会接收。

中证 2000 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市值规模较小且流动性较好的 2000 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沪深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中证 2000 指数与沪深 300、中证 500、中证 1000 指数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中证规模指数系列。

招商证券认为,中证2000指数发布的影响意义深远:首先,中证2000指数填补小微盘股指数领域空白,形成较为全面的大、中、小、微盘规模的指数体系,后续随着中证2000指数衍生品的推出,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工具;其次,中证2000指数发布和后续衍生品推出助力指数产品快速增长,配套衍生工具也会使相关ETF交易量和活跃度大幅增加;最后,中证2000指数发布和后续相关衍生品推出,将为量化策略提供更肥沃的土壤,将丰富量化策略的种类。

宽基ETF一直是ETF产品布局的重点方向,目前大盘ETF已较为拥挤。截至2023年8月13日,沪深300和中证500各有19只ETF基金,中证1000有7只ETF基金。在规模上,沪深300ETF基金的总规模最大,达到1564.40亿元,中证500、中证1000ETF基金的总规模分别为713.29亿元和369.07亿元

从单只ETF规模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超1000亿元,华夏科创50ETF超700亿,华夏上证50ETF规模超600亿元,南方中证500ETF超500亿元,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突破400亿元,华夏、南方的中证1000ETF,规模也达到百亿。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目前市场上有两只国证2000ETF,其中万家国证2000ETF规模最大,最新规模8.1亿。A股宽基ETF迎来重要一战,2000指数是宽基中竞争格局还未确定,各家基金公司还可以争一下。

3

1800亿大佬向散户“投降”?

美国散户太猛了,又把对冲基金大佬整懵了,逼空大戏再度上演。

近期华尔街对冲基金传奇人物Dan Loeb在一份信函中“遗憾”表示,他作为做空个股“大赌徒”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他甚至认为,现在变天了,与其关注基本面,不如关注每日的期权到期和Reddit(散户论坛大本营)的留言板。

Dan Loeb何许人也?其创立对冲基金,管理规模一度高达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据报道1995年至2016年期间平均每年回报率达19%。

信中表示,当前美股市场的卖空环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具挑战性”,因为散户交易员大军正在大量买入陷入困境的公司,并不讲道理地推高它们的股价。

值得一提的是,美股逼空大戏已持续许久。就在之前,塑料保鲜容器公司特百惠警告,该公司可能会破产,但这并未阻止美国散户两周内疯狂涌入该股,将其股价推高768%。

濒临破产的美国二手车平台Carvana涨幅超过7倍,单这只股票就让做空者亏损超10亿美元。

陷入困境的电动汽车制造商Nikola Corp股价飙升400%,一度令空头机构遭受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的账面损失。

这场大戏越来越激烈,大量机构感到困惑甚至“无奈”。同时也有分析师感到担心,这对于美股整体涨势是一种警示信号。

Triple D Trading首席交易员兼市场结构分析师Dennis Dick近日警告称:“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当一些只会烧钱的僵尸企业或此前被大举做空、跌无可跌的企业个股被散户大举逼空时,通常表明一波美股牛市即将结束,而并非开始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