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巨头驰援万达:穷途非末路,英雄尚识势?

1月29日,万达官网突然宣布与腾讯、京东、苏宁和融创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2018年1月20日,万达刚举办完年会。这次王健林没有唱《一无所有》,也没唱《黄梅戏》,而是静静地听,当会场飘荡起《歌唱祖国》时,王健林激动得难以自已,从桌上拿起方巾悄悄擦掉眼泪。后来他坦言:“2017年是万达集团历史上难忘的一年,万达经历了风波,承受了磨难。”  

9天后,万达官网突然宣布与腾讯、京东、苏宁和融创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image.png

三年之后,面对腾京苏融四大“白衣骑士”,不知王健林会否想起,他决定将万达商业从香港主板退市的那个遥远下午。

一、祸起萧墙与万达困局    

这一年,王老板经历的实在是太多。

作为局外人,我们都不免为王老板心疼一秒。但是作为曾经的首富,我们想知道,怎么到了去年那个鸡年,就鸡飞狗跳了呢。

或许经济潮流中存在无尽力量的无形之手,或许再大的公司在时代的洪流中也不过是沧海扁舟,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置身时代洪流之中,享受其红利,也应承受其不堪常人忍耐的重量。商业决策尚能自我判断,而皇冠的重量是不可预测的。万达的种种流年不利,万恶之源也许是牛津大学那次演讲,也许就在万达决定2016年从香港私有化退市的那一刻开始。

2014年12月23日,万达商业在香港上市(3699.HK),发行6.52亿股,每股发行价48港元;创造了2014年当时香港最大规模IPO纪录,募资金额达288亿港元。

然而,那时地产企业估值在全球资本市场都尚处寒冬,港股市场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内房股,破净股遍地。万达上市后,除了2015年复活节那波港股大时代疯牛之外,基本就是在发行价之下运行。image.png

2016年3月30日晚间,万达商业突然宣布持有公司43.71%股权的控股股东大连万达集团拟将公司私有化,并在5月30日再度公告,宣布要约价至每股现金52.8港元,要约价较IPO定价48港元上浮10%,较停牌时的38.8港元高出逾36%。

2014年12月23日到2016年3月30日,万达商业从上市到私有化退市仅用了463天,也是这一刻埋下了后来一系列的雷:断了融资平台,埋下对赌协议。

而后,万达又误判了时势,开始在海外买买买。

也许首富也想不到,怎么滴这个天突然就变了呢。

2017年6月,市场突然传出消息,银监会于6月中旬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包括万达、海航集团、复星、浙江罗森内里在内数家企业的授信及风险分析,排查对象多是近年来海外投资比较凶猛、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万达和复星等,当天遭遇股债双杀。image.png

一个月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金融安全,强调稳中求进总基调,强调健全金融法制,用下图感受下这个会议的基调:image.png

万达开始陷入困局。

二、断臂求生  

突然间,高杠杆,海外投资,对赌协议三个大雷,就死死的压在首富头上。

然而,军人出身的王首富不像贾跃亭那样优柔寡断,当断则断,不久后,万达开始壮士断腕。

7月19日,在一场罗生门的发布会后,万达、融创、富力三位大佬宣布了新的交易方案:

1)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该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

2)融创中国以438.44亿元收购前述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并由交割后项目承担现有全部贷款约454亿元。

境内大规模的卸杠杆,境外也在退出项目,第一、二个雷就基本拆掉了,但是拆这个雷的代价就是公司资产大幅变动,重新上市遥遥无期,那第三个雷也就蠢蠢欲动了:那就是退市时万达集团与投资人签订的激进对赌协议。

退市时万达引入投资人资金规模为 344.55亿港元,且承诺如公司在退市满两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内地主板市场上市,万达集团将回购全部股份,并向海外及境内投资者分别支付12%和10%的利息。

人一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万首富当时能签这种协议,说明了对万达回A是踌躇满志,现实再次开了个玩笑,国内对房地产融资开始收紧,万达回A变得遥遥无期。

根据上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审核状态仍为“已反馈”,在申报企业中排42位。按照对赌协议,距离万达商业回A的最后截止日仅剩下6个月。

这次万达年会后宣布的新战投协议算是排掉了对赌的雷。

设想下,如果不是退市,万达就不会激进对赌战投,更不会错失了港股内房牛市,中国恒大、融创和而且留着一个融资平台,即使面临不可预测之手干预,也不至于过得如此困难。image.png

现如今,在经历一年多的磨难,万达基本解决了高杠杆、对赌协议以及海外投资三大问题。

1)海外投资问题:2018年年会上,王健林强调了万达集团以成本计资产7000亿元,同比减少11.5%;其中国内资产占比93%,国外资产占比7%。

此外,万达计划逐步清偿全部海外有息负债,港股上市的万达酒店发展就出售了澳洲的项目,今日复牌暴涨22%。image.png

2)降杠杆:万达在出售资产降低负债外,还继续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把企业负债降到绝对安全的水平。image.png

3)对赌置换:根据最新的信息,王健林在为万达商业引入340亿元战略投资的同时,还推迟了万达商业IPO的最晚截止时间至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从这次战投协议看万达商业的估值约为2429亿元,约比退市时增加20%,考虑到当初私有化投资人的利息成本,这次退出的原投资人差不多也能有10%以上的收益。

在经过几次大型排雷后,万达虽不复往昔盛况,但相比于海外投资四大天团(海航系、复星系、安邦系和万达系)中的安邦和海航,万达也算是提前安全落地。

1月29日的公告中称:引入新战略投资者后,万达商业将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1至2年内消化房地产业务,万达商管今后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各方将推动万达商管集团尽快上市。

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公司的万达商业变得更轻,算是彻底去地产化了,在腾讯等巨头的加持下实现上市的进程或会加快,届时估值逻辑也将发生改变。

三、首富的新野望  

也许王老板十分重视当年的退市承诺,也许是面临了什么柯里昂式的“不能拒绝的理由”,总之王老板已经是下定决心能卖多少卖多少,为了拯救自己,拯救万达,甚至不惜推倒重来。问题是推倒容易,但是“重来”怎么办?image.png

王老板终究家大业大,不是那个一无所有的酸秀才,里外里多少人盼着他,多少双眼睛盯着他。还是老教父那句话说得好:“女人和孩子可以犯错,但男人不行。”

无独有偶,东汉末年,刘表的儿子刘琦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刘琦本是刘表长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刘表的次子刘琮,因为娶了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而更加得到刘表的青睐,竟形成夺嫡之势。看来,娶对人还是很重要的。总之,刘琦在这场夺嫡之争最终落在了下风。于是他便找诸葛亮出主意,诸葛亮给刘琦出了一个“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办法。意思是,你刘琦也别想着什么争来争去了,这里太危险,还是赶紧跑吧。刘琦因此留下了性命,并成为蜀汉复兴的一枚重要伏笔。

王老板也做了相同的选择,既然房地产不是久安之地,那我就去干别的吧——新零售。

29日的公告中,万达就不忘讲一个更美好的故事:

重新定位的万达商管集团将利用腾讯、苏宁、京东海量线上流量和本身巨大线下商业资源开展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中国“新消费”商业模式,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消费体验,实现实体商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双赢。  

腾讯、苏宁等投资人将利用资本力量,持续支持万达商业加快发展,尽快实现1000家万达广场的目标。

这不免让人想起万达上市前声势浩大的“腾百万”的历史。王健林在上市前两月拉上百度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江湖人称”腾百万“。可惜不久,腾讯和百度不愿增资,项目便不了了之。

这次,腾讯携手京东、苏宁和融创,用真金白银砸进去,是否会不一样?

这次的主角先换成腾讯和阿里。

看BAT的发展史,不免感叹冥冥之中似乎已有定数,百度守住了搜索,而阿里占据了电商,腾讯则成为社交之王。很多年里,无论是腾讯努力做电商,还是阿里竭尽全力做社交,最后都失败了。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对于“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的腾讯而言,电商注定是其不可能放弃的一块。

从销售规模现状看,阿里系占据网购GMV的规模约65%,当之无愧的电商霸主,其中2017年中期天猫的B2C份额为50.2%,是京东的2倍多。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电商正慢慢出现增速瓶颈,在电商业蛰伏已久的腾讯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争取弯道超越。

国内现代零售行业从 70 年代起步,到 21 世纪后中国电商行业充分享受到了人口以及基建发展(通信、物流等)的红利,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也成就了阿里巴巴。但是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电商增速出现明显的下行。 2016 年网购市场规模为 5.33 万亿,同比增长 39.2%,更值得注意的是,网购用户人数增长已低于 10%。image.png

而除了网购用户的增速放缓,中国网民每周上网的时间也停滞不前,连续两年维持在26小时/周水平。可以说,网站和APP等线上入口对用户的跑马圈地已经到尾声,电商的流量红利也逐渐在筑顶。image.png

换另一个角度,电商中规模贡献最大的三大品类分别是:服装、家电、 3C 。在 2017 年渗透率方面已经达到约 30%-35%水平(B2C),若加上C2C部分,预计服饰、家电、 3C品类电商渗透率已接近35%-40%水平,此三大品类的电商渗透率上限约在 50%左右,未来继续提升空间逐渐缩小。image.png

在旧的韭菜园已割无所割时,自然会开始转向下一个流量充沛的地方。

2016杭州•云栖大会开幕,马云发表主题演讲表示:“电子商务”这几个字可能很快就被淘汰。从明年开始,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个说法。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没有电子商务,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image.png

而阿里口中的“新零售”就是腾讯口中的“新消费”。

互联网有句流行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先用线上抢夺市场,让线下无路可走,商业地产也挨了几年寒冬,现在又借着消费升级和体验升级,重返线下,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战略,不得不服。

“新零售”也好,“新消费”也罢,都只是一个新马甲,本质上就是电商发展到达瓶颈,纯线上的流量到头了,好赚的钱赚完了要啃硬骨头了,开始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趋势。

新战场的硝烟弥漫。

在新零售这个概念出来之前,线下的目标就已经很清楚:优质的线下商业流量资源。线下资源从零开始扶持是很难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在二级市场直接买买买是有效率的。看看这些年阿里和腾讯在线下零售的布局:image.png

又是二元对立的格局,本以为前不久的阿里收购高鑫零售是收官之战,想不到29日万达与腾讯牵头的组合才是新战场割据的终结。

值得注意的是,上图中的苏宁,在昨天前还是归属阿里系的,这次倒戈携手腾讯与万达讲新消费的故事,颇有战国时期合纵连横影子。

早在2015年8月,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就进行了股权置换,阿里投资约280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苏宁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股份。截至到2017年9月30日,阿里巴巴持有苏宁云商19.99%的股份,是苏宁的第二大股东。阿里系牵手苏宁冲的就是苏宁在家电、3C类目的优势可以补上阿里系的短板,打击京东。

耐人寻味的是在2017年12月苏宁公告出售了阿里巴巴集团不超过550万股,收到股票出售价款合计9.4亿美元(约合62.2亿元人民币),预计可实现净利润约32.5亿元人民币。不到一个月转头又携手腾讯参与了万达的战投。

也许真的是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里有多大的利益能让苏宁离开好朋友牵手他的死对头?又是怎样的利益才能让苏宁和京东这两个死对头走到一起?

回到这次新零售和新消费之争。零售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从以物易物,到以货币易物,再到打破地域限制,到现在回到线下不单单是零售消费,还涉及到支付市场、数据和金融等。不过到目前为止,腾讯和阿里都是买买买做布局,甚少有实质性的动作去实践新零售。这次双方形成泾渭分明的线下布局,后面应该会进一步开启实质性的线下整合,也才是真正的线下升级与竞争。

万达想搭上腾讯的大船,重新开始新的征途。

1月20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反思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成立一年多来的成败时如此表示。我曾经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给了曲德君(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总裁)太多的钱,我跟一些企业家讨论,他们说当初网科少给点钱,定个投资上限就好了。”2017年12月,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从当天开始大规模裁员,据称要从目前的6000名员工裁至300名,即只保留职能部门...

互联网思维和房企的金融思维,想说爱你不容易,互联网的方法论是不会改变的,剩下的问题就是首富会不会为了新剧本改变自己...

结语:  

但是不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王健林这杠杆算是卸下了。

在这洪流中,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也许只有真正经过经济大周期考验,以及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智者。

指不定下次大周期变幻,这次卸下了杠杆的王健林或许塞翁失马,反而笑到最后。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