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长江证券
研究员:杨洋/高伊楠
小米起家于MIUI 系统,2011 年发布首款手机,在推出首款手机后3 年即登顶国内手机销量榜首,随后进入IoT 市场,在家电领域大放异彩。2021 年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并于2024年交付首款汽车。经过十余年的不断进取,小米逐步打造“人车家”+互联网生态闭环平台,是国内顶尖的消费电子终端平台型龙头。同时小米打造“铁人三项”模式,以具备性价比的硬件开拓市场积累流量,再通过高毛利的互联网业务拉动整体利润。
智能手机:存量博弈,高端化与全球化双轮驱动
智能手机的核心创新爆发期以及销量增长黄金期均在iPhone4 发布后的2010~2015 年,当下智能手机销量触及天花板,未来能否实现突破需重点关注AI 创新以及折叠屏等形态创新的落地情况。而在存量市场的博弈中,高端化增强盈利能力以及提升份额成为发展关键。通过复盘小米历史上三次高端化的失败案例,外部的供应链问题以及内部小米核心战略定位不坚决是主要原因。自2020 年开始宣布全面进军高端化至今,在硬件方面:小米手机在保证硬件配置的同时,与徕卡战略合作,将Ultra 系列打造为影像旗舰,且独特设计增强品牌辨识度。此外,在供应链环节:小米加强芯片及系统自研,推出澎湃OS,通过底层重构技术对安卓系统进行深度定制,极大优化用户体验,同时为“人车家”生态交互打造坚实基础。在渠道环节小米新零售模式迅速落地,小米之家全球推进,进一步推动高端化,同时又加速渠道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基于小米以上的布局,小米手机ASP 稳步增长,在国内400~800 美元的价格带份额迅速扩张,高端化初具成效。全球化层面,小米在新兴市场增长迅速,以红米高性价比产品契合新兴市场需求,同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推广产品,目前小米在新兴市场均处于第一梯队,整体仅低于三星。
IoT:手机为核横向拓展,小米生态占据先机
物联网(IoT)成为手机厂商挖掘的新方向。智能手机作为智能消费电子终端的核心以及生态入口,伴随智能化日益深入,IoT 产品种类迅速增加,若IoT 产品与手机来自同一品牌,则会在数据互联以及其他多种交互体验上极大优化。小米在手机厂的对比中布局IoT 市场较为领先,除受益于智能手机近期高速放量外,小米家电以及小米汽车均是小米突出的α优势,全球领先的“人车家“智能终端平台布局已成,在品牌生态的推广下IoT 稳步增长。此外,小米深耕手机多年,对供应链积累的规模优势,使得小米模式下,其智能手表、TWS 耳机等产品更加契合IoT 市场对价格的敏感性。基于小米在智能手机以及IoT 主业向高端化渗透的稳健增长趋势,以及小米汽车迅速放量,预计小米集团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4.04 亿元、516.53亿元、655.31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
1、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
2、智能汽车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3、地缘政治风险;
4、盈利预测假设不成立或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