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斌最新发声:此熊非彼熊,科技在进步,周期未必是过去简单循环过程,也有可能是一种螺旋式上升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六里投资报

简单的均值回归策略未必适用于结构上发生变化的当下。

今天(4月26日)下午,泉果基金创始人、总经理王国斌在泉果基金2024年度策略研讨会上,就当前中国经济与市场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观点。

作为中国股市的第一代专业投资人,王国斌一直是“以企业家视角投资”的坚定践行者;

在他的带领下,泉果基金也一直秉承着“把股票当作公司的一部分,把自己当作公司的所有者”的投资理念。

在这一次的分享中,王国斌表示,作为专业资产管理人,保持思维理性、判断客观非常重要,保持定力也非常重要。

他举了一个反例,就像这段时间,新“国九条”出来以后,有的人高喊“牛市来了”。

但这些判断牛市的人,和前几个月喊着“市场要到2500点”的人,往往是同一群人。

王国斌认为,新“国九条”的出台无疑是政策上的重大进步,是国家高屋建瓴地为资本市场未来十年指明了方向。

但作为专业投资人,应该秉持自己的初心,买好公司,和好公司共同成长,而不是去参与短期的肉搏战。

经济的周期确实存在,但我们要校准自己对长期的认知。

周期未必是过去的简单繁复循环的过程,它也有可能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简单的均值回归策略未必适用于结构上发生变化的当下。

市场的机会依然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现在。


新“国九条”的出台

无疑是政策上的重大进步


问:随着市场的调整,情绪的因素越发加剧,这也会导致市场的过度反应。关于市场情绪和长期投资,您对过去两年市场的表现有什么见解?

王国斌:长期投资是一件艰苦的事,即使我们知道拉长周期,我们的判断和决定是对的,但现阶段大家心里感受到的寒冷,我们也是感同身受。

作为专业资产管理人,保持思维理性,判断客观非常重要,保持定力也非常重要。

新“国九条”出来以后,有的人认为牛市来了。

但往往正是这些判断牛市的人,就在几个月前还在喊“市场可能要到2500点”。

所以,在各种多样化声音的裹挟之下,专业资产管理人更加需要冷静思考。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初心是买好公司,和好公司共同成长,而不是去参与短期的肉搏战。

大家需要思考,这几个月风云变幻,是迅速反映了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还是只是情绪的变化?

在本周和上周之间,在股市点位的剧烈震荡之间,公司基本面有没有变化?

我觉得新“国九条”的出台无疑是政策上的重大进步,是国家高屋建瓴地为资本市场未来十年指明了方向,

它所带来的股市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革命性变化,是中国股市长期向好的奠基石。

不过,疯狂的市场先生的情绪拐点在哪里?

我们任何人都没法判断。

我们在与周围人交流的时候,也不妨审视一下,对方表达的是事实还是情绪。

如果表述的是他的判断,那要去思考,这个判断是基于他的眼睛看到的,逻辑推理的,还是基于他心理预期或者恐惧得到的,这很重要。


周期确实存在

但要校准对长期的认知


问: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上有很多悲观的声音,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地产,二是逆全球化,三是人口的负增长。

您曾经说过,作为权益投资者,必须具有乐观的精神,因为我们的投资都是在展望未来。现在您还是中国经济的乐观主义者吗?

王国斌:我是个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乐观主义者。

虽然我们目前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期,但是这种转型是我们破茧重生的过程。

我们会发现,即便在外部重重压力下面,经济发展有很多的困难,

但是,就像我以前说过的,中国经济的驱动力仍然在,仍然很强大。

只要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没有变,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依然在拥抱竞争,并且能卷到全世界,大家就不用担心经济发展。

每个投资人都是深刻体验市场经济的一个分子。

空谈无用,抱怨无益,

我们需要的是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反思自己,保持谨慎中的乐观,相信未来可期。

周期确实存在,但我们要校准自己对长期的认知。

我觉得此熊非彼熊,

科技在进步,周期便未必是过去的简单繁复循环的过程。

它也有可能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更多的可能是客观上日新月异的结构化改变。

如果说,过去40年,我们的经验是处于一个循环反复的周期,最有效的策略来自于均值回归的策略。

但现在面对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还要采用简单的均值回归策略就有些偏差了。

这会让我们错失更多、更大的机会。

如果理性思考,就能看到市场的机会依然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现在。


中国企业的最大出路

是差异化竞争


问:经济下滑的过程中,怎么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它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王国斌:我觉得关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来说有两方面。

一方面来说,我在20多年前就说过,其实理论上,企业没有利润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好的事情。

因为竞争之后,最终得到收益的是消费者;

但是对企业家来说,日子就特别难过。

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意味着竞争越来越激烈。

所以在全球产业链中,很多企业既面临欧美日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挑战,又面临东南亚、墨西哥、印度等国家的低成本竞争。

所以,对于中国很多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和寻找出路成了迫切的需求。

我们在很多地方调研感受到,前些年有前瞻性的企业、主动拥抱科技创新转型成功的企业,这几年活着倒比较容易些。

有些动作慢了的企业,加上这几年宏观环境的影响,生存确实比较困难。

我觉得对企业来说,企业竞争的策略无非是两个策略或者两个策略的结合:

第一,成本。

企业竞争,第一个策略叫低成本,可以做到极低、极低。

所以第一个突破点一定是精益化管理,要一轮又一轮地进行成本的控制。

但这还不够。

第二个,更重要的策略是差异化竞争。

中国企业竞争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卷竞争激烈,所以中国企业只要在差异化竞争上略微有一点点改进,其实空间就会特别大。

对差异化竞争来说,应该有三个抓手:

第一个是全球化,

第二个方面是技术突破,

第三个特别重要的,是要重视企业文化。

首先,我们中国人有五千年文化,文化是祖宗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

要特别重视文化的多样化,我们的文化一旦走进全球,我们就要入乡随俗,进入到当地的文化。

所以重视文化是两重含义。

现在大家都在讲逆全球化、逆市场化,但是我们作为个体来说,不要受这些情绪的影响。

我们的企业一定要全球化、市场化。

没有全球化、市场化的企业,我们在投资上一定会慎之又慎。

另外一方面,企业一定要寻找技术创新。

其次,我们国家提倡“智造中国”。

我觉得这一点可以向三星学习。

因为在70年代的时候,三星做的是低端制造业,受尽了日本、美国的挤压,但现在三星的产值占到了韩国GDP的20%。

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最后给他儿子传了两个心法:

第一个就是,唯有在技术上求生存,必须全力以赴地专注技术上的突破。

第二个是关于中国文化的,他非常推崇庄子“呆若木鸡”的专注哲学理念。

作为一个投资者来说,就要去寻找这样的好企业——

能通过精益管理,在成本上真正做到最低;

产品能真正符合顾客需求,在技术上能不断更新进步,同时能融入当地人心性的文化和品牌。


站在全球视角,

科技产业机会层出不穷


问:中美科技战争愈发激烈,您怎么看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以及其中的投资机会?

王国斌:对科技来说,我觉得有两方面。

一方面,我们必须站在全球的视角来看问题。

站在全球视角,科技进步如火如荼,产业机会层出不穷。

在《奇点临近》这本书里指出的指数效益是非常强大的思想,

它意味着某个发现或者某个方向,只要符合物理、化学这些最基本的原则,最终就一定会实现。

书中提到,到2045年就会产生能与人类智能相媲美的人工智能,现在看起来也许用不了这么久,到了2035年说不定就会产生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人类能力的人工智能。

另外一方面,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实际上,一旦从0跨过1,那增长就越来越快。

所以,对未来我们怎么预测都不为过。

这是在全球视角。

但对中国来说,我们有一个很大的积极因素。

中国有14亿人口,内需市场巨大。

这样统一的大市场在科技的趋向下,会产生惊人的增长潜力。

因为现代知识经济是一个规模导向的经济,统一的大市场加上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未来AI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现在,中国所有的企业都要进入差异化竞争。

所以,中国的企业还有中国的企业家会越来越杰出。

随着新“国九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革落实,我相信,虽然我们目前的市场仍然是潜龙在渊,但空间一定是无限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