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特别分红,为什么二级市场投资者却高兴不起来?

就在前几天,贵州茅台又被顶上了热搜,这一次又是为什么呢?11月20日晚,贵州茅台发布了一则关于特别分红(240亿元)的公告,顿时成了金融投资圈最为热议的话题,同时各大财经媒体也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读。茅台作为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这一举措

微信图片_20231124092223.jpg

就在前几天,贵州茅台又被顶上了热搜,这一次又是为什么呢?11月20日晚,贵州茅台发布了一则关于特别分红(240亿元)的公告,顿时成了金融投资圈最为热议的话题,同时各大财经媒体也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读。

茅台作为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这一举措轰动金融圈也是正常的,因为它在A股简直就是价值投资派最有代表性的典范,据说有一些民间大佬就靠长期持有贵州茅台实现了总资产的阶梯跨越。可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到底又有多少人因为买入它后长期持有获得巨额回报了呢?

这个我们无法知晓,也无从求证。但依照大众散户投资者的心态,估计大多数最多能拿到一部分的盈利,能拿到2000元/股以上的恐怕依然是寥寥无几。对于每年的分红,二级市场散户投资者又是什么样的心态呢?

不论是贵州茅台,还是其它的上市公司,辛辛苦苦经营了一年,把公司的盈利分给投资者一部分也是情理之中的,这点无可非议。

如果是一家非上市类的股份制企业,股东们作为利益共同体,大家齐心协力经营企业,努力奋斗增加企业的盈利。到季度、半年度或年终的时候,股东们商量一下进行分红来犒劳大家,按其持股比例的进行分红,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也不牵扯其它乱七八糟的事务。

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分红派息却有着另一层特别的含义。因为我们发现,每当某家上市公司分红之后,第二个交易日它的股价也会有所下降,虽然账上多了些现金,可持股总市值却同金额的降低,除权后的市值加上分红派的这部分股息刚好和分红之前的金额几乎差不多。如果后续再缴纳一部分的税,甚至比之前的持仓市值还会低一点(假设股价不变的情况下)。这样一来,这样的分红意义又何在呢?

金融学者或专家往往会这样解读,分红后股价相对应的会进行除权。在总股本不变的情况下看似股价下降了,但因为公司自身的真实价值依然存在,并没影响公司继续创造财富的能力,后续大概率会有一个填权的过程。关于这样的解读,我们并不能说它错,但难免有几分牵强。

决定股价的因素错综复杂,分红后股价可能会上涨,上涨到分红之前总市值相当水平的时候,当然可以顺理成章地解读为填权。可资本市场是魔幻的,无时无刻地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分红后股价不涨反跌,对于填权那样的解读又该如何说呢?正因为资本市场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上市公司分红一直存在着争议,怪不得大家会认为分红的最终收益者往往是大股东、持股管理层或者非流通股的股东们。

其实,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大家在意的更多是股价的涨跌,而不是分红次数或金额的多少。因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极少有人买入后拿个五年十年的,他们真正赚的钱是买卖价差的钱,他们在意的是持仓资产的增长或减少,可以说几乎没有人在意分红。

笔者甚至认为,大额分红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有损中小散投资者利益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当然,如果按道理上来讲,分红对投资人来说是好事,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分红对不同层面上的股东却有着不同的影响。至少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带来的喜悦并没有那么多,至多把它当作一个很普通的事件。

举几个例子来说一下吧!比如:有些公司自身经营状况并不好,一方面用着高成本的负债,却依然拿出一大笔资金来分红,这种做法从中长期来看对上市公司财务结构一定是不利的;有些公司自身不怎么盈利,另一边还要从资本市场再融资,甚至用再融资的钱来分红派息,这种做法更是有违常理;还有些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或限制流动股占比较高,这些股东才是大额分红的真正的受益者;还有些管理层、决策层类的大股东,其股份不能任意在二级市场买卖,他们如果想自我利用最大化,就会尽最大限度地去分红,而忽略企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以上只是简单地列举了一些,现实中还有更多的手法。

当然,如果我们能回归资本市场发展的初衷,分红固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可鉴于现实中的种种原因,却没那么简单。悖论与否,难以评说。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提倡投资人以中长期投资的心态来参与股票投资,可种种制度设计却充满着矛盾。如果有可能,是否可以探索一下分红后不对股价进行除权的模式,这样是不是更能促进大众投资者长期持股呢?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