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2019 年 9 月 16 日发布的 vivo NEX 3 5G 手机?

做产品或者做销售的应该知道,定价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定价不同完全可以让人在抛弃产品本身去评价产品的时候,给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作者:青蛇先生

做产品或者做销售的应该知道,定价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定价不同完全可以让人在抛弃产品本身去评价产品的时候,给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因此我们先谈产品,价格放最后讨论。

先总结下产品核心信息:

  • 瀑布屏,E3 AMOLED,亮度800 nit至1.9nit

  • 高通骁龙855+,USF 3.0

  • 4500mAh,44W快充,散热采用均热板

  • 星环三摄:64MP主摄 + 13MP广角120°微距2.5CM副摄 + 13MP 2X光学变焦20X数码变焦副摄

  • 系统级AI综合功能支持-Jovi

第一个亮点就是vivo号称2个亿定制的瀑布屏了,和一加那个1亿定制的屏幕,也是一个思路——营销牵头,卖点优先。

一个屏幕的好坏,成本是基础,但是体验才是实际。对这块屏幕,满分10分,我给9分。

从屏幕开始评价这款手机,我们要先从起始源点回顾这个产品系列存在的意义。

是Nex 1代么?不,应该从APEX 1代开始回顾。

我在 如何看待 vivo 最新的概念机?- 青蛇先生的回答 - 知乎 里分析过APEX的产品意义,即通过工业设计,让产品的物理形态继续演化,通过实现更高的屏占比来冲击消费者的心智。

从这个点来说,APEX破天荒的通过机械结构实现的升降摄像头+屏幕指纹,在2018年的年初,最大化的实现了手机产品形态的跃迁。

而后续的NEX,反而为了大规模工业量产进行了非常大的妥协,不过NEX 1代开售后一片真香,也是因为APEX本质是一款实验室机型,本身就不是为了大规模销售而诞生的。

如果有从事工业科学研究的同学,应该能理解,一项技术从实验室内的实现,到大规模的工业化量产,这之前本身是具有非常大的鸿沟需要跨越的。

如果说APEX 1代用机械结构升降摄像头+屏幕指纹,告诉了大家手机产品未来的形态,NEX 1代用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证明了高屏占比不仅仅是实验室机型,而是一种可以被众多消费者体验的产品,那么新一代的APEX和NEX面临的问题则更加严峻。

手机的产品形态还能怎么变?还应该怎么变?

华为向左,vivo向右。

同样面对上面这个问题上,华为和vivo作为目前中国市场份额TOP2的厂商,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这是华为官方网站P30 Pro的产品站页面:

vmall.com/product/10086

这是vivo官网网站NEX 3的产品站页面:

shop.vivo.com.cn/produc

产品站是官网对于产品卖点的拆解,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列,通过产品站台可以看出厂商对于产品策略重点的定义。

华为P30 Pro的产品展,展示的第一个核心卖点就是10倍混合变焦四摄,而且后面一共使用了17个卖点页面去展示后置四摄的各个细节。

而vivo NEX的产品站中,星环三摄这个拍照的核心卖点,却放在了第五的顺序。

你猜第四个卖点是什么?

你肯定猜不到,是系统级的AI综合功能支持-Jovi。

即是说在vivo看来,星环三摄的重要性还不如那个智能助理。

更不要说整个产品站只放了2页展示了拍照功能。

面对拍月亮的国产大哥华为,国产二哥vivo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vivo?

是埋头种因,学习华为死磕拍照,学习大哥100分,自己99分,来个永远追随?

还是回归事物的本源,回归NEX的本源,回归APEX的本源,思考为什么人们需要APEX,思考未来的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手机?

vivo的思考是,拍照确实是刚需,但是强大的拍照并不是每个人的刚需。

真正的未来是什么?一定是更高的屏占比。

于上,更高的屏占比意味着更加丰富的信息交互。

于下,更高的屏占比在点亮屏幕的瞬间,也更容易打动消费者的心智。

于是NEX 3就是vivo经过思考后,认为NEX接下来应该走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事实上APEX 2019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是说APEX 2019并不是正式发售的产品,所以大家的感觉并不直接,当NEX 3作为vivo对问题的回答,放在大家的面前,反而让大家因为更高的期待落空,而产生一些不满。

NEX系列的产品开发,细细来看是很有趣的。

APEX和NEX仿佛是DNA螺旋双链的两个分支,APEX代表实验室内vivo对于未来的进一步思考,代表的是(当下)极致的工业设计和最激进的产品物理形态,NEX则是面对工业的大规模量产,进行了相当的妥协。

如果用简单的二元政治光谱来形容,那么APEX则左倾冒进派,通过极致的设计达成极致的形态,不考虑实际的工业制造成本及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而NEX则是右倾保守主义,更加看重消费市场的需求,即售价和制造成本的矛盾,在谨慎思考中选择了一个Balance的结果。

这个Balance 就是NEX 3。

至于产品的其他点,客观来说并不是特别抢眼,因为这就是一台旗舰机,这些配置也都是旗舰机应该有的配置。

  • 高通骁龙855+,USF 3.0

  • 4500mAh,44W快充

如果你对这两点感觉一点都不兴奋,那就对了,因为一个月前vivo发布的IQOO Pro也是这样的配置。

完全是一毛一样啊。

半年前我就和朋友说,vivo这段时间在产品开发上,越来越像华为了,低端机的精准刀法+套娃式开发越来越得心应手,产品迭代的节奏也越来越稳。

IQOOPro和NEX 3这两款新品的5G版,我敢保证他们的物料采购是同一批计划。

SOC,闪存及电池,快充等核心配置的相同,让供应链的采购可以更加有效,进一步提高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的效率。

相比NEX, IQOO在屏幕,和前后摄像头的组合上进行了降配处理,有效的拉开了两款产品的档位,同时通过外观的设计,很好区分了目标消费群体。加之销售渠道的区隔,可以避免两款产品内部的打架。

星环三摄,从参数上讲也确实比较普通。

你说主摄不是1亿像素吧?毕竟realme Xt 和红米Note 8 Pro,都把64MP做到了1500价位段,难道你底更大?

你说副摄不是10X光变吧?连5X光变也不是......我还能说啥?

你说主摄副摄参数堆补上去,那摄像头的颗数至少可以整4个出来吧,如果头脑风暴一下可不可以考虑5摄?

醒一醒,隔壁都是三千两千价位都是四摄啦。

Vivo说,我不,我就三摄,你把我咋样?

这也是我上面说的:华为向左,vivo向右。

华为选择用极致的影像力去推高产品力,把一个点打爆,让消费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拍照上,忽略其他不足的地方。

而vivo选择了不跟随,不去堆拍照的硬件素质,而是选择从产品形态的整体效果上出发,选择了一个保守的方案。

参数不高级,拍照未必不高级。vivo考虑的是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拍照需求,而非少部分摄影爱好者对于极致拍照&便携的的需求。

不过我确实有点不满意,这个不满意不是针对后置摄像头模组,而是针对前置摄像头。

我一直认为全面屏下一个消灭的重点就是水滴屏/机械升降结构。

水滴屏是从刘海屏演变过来的一个更好的方案,但不是最好的方案。

机械升降结构初次接触会非常惊艳,但是本质是用一个问题替换了原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对消费者更具有冲击力。

真正解决问题的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屏下摄像头。希望APEX 2020可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吧,就这个问题,也希望供应链大佬能多讲两句,我个人很好奇屏下摄像头的量产,目前的难点是成本还是研发?

最后谈一谈价格问题。

产品定价,对消费者对产品认知所造成的影响,我感受最直观的是小米8青春版,我记得发布会进行的过程中,弹幕一片土立土及,结果等价格宣布的时候,立马沸腾成真香了。

(具体记不得是不是这款产品了,反正是一款小米的中端产品)

定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定价过高,则是“家境贫寒,告辞”

定价到位,则是“真香”

前者意味着消费者认为价格过高,而后者也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好事,反而意味着厂商在定价失真,会影响到硬件本身的盈亏平衡。

介于这之中的平衡,则是一个更加合理的点。

对比两者的价格,再回过头去看看上面的配置对比,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和IQOO Pro相比:

更好的一块屏幕,更好的后置三摄模组,更好的玻璃和机身质感,值不值这1700元的差价?

.

..

...

....

.....

......

妈的,编不下去了,要我说还真不值这1700元的差价......

正如我上面说的,消费者普遍认为“家境贫寒,告辞”,或者消费者一致沸腾 “真香”,都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好的结果一定是一个平衡,既保证消费者的价格接受度,也保证厂商的硬件盈利情况。

所以我个人认为,NEX 3的定价过高了,参考自家的IQOO来说,这个价格让消费者的接受意愿过低。如果我来吹牛逼,我的建议定价方案如下:

NEX 3和IQOO Pro的价格差距保持在800-1000可能是一个对消费者比较友好的选择。

如果考虑渠道本身对于毛利空间的需求,在追求稳妥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价格差距设置为1000-1200元。

这样的定价,一方面兼顾了消费者和厂商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则可以帮助vivo更好的站稳4000-5000价位段。

NEX1代的销售差不多是200多万的样子,这个成绩可以说不错,但是NEX 双屏版基本就是扑街的结果。

因此不能说明vivo站稳了4000元价位段。

通过上面修改后的定价方案,不仅可以让vivo夯实在4500元价位段的市场份额,保证价位的基础上实现销量的有效突破,同时可以可以向上兼顾5000元,让5000元不再成为一个虽然投放了产品但是基本没有市场份额的虚弱表象,而是化虚为实,让vivo在5000元价位段实现市场份额的真实掌握。

总之,产品真的不错,就是定价有些激进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