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报告定义中国产业政策:经济侵略

这篇35页报告直接了当表明了美国白宫强硬派对待中国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的态度,中美之间已经进入经济对抗的技术竞赛阶段。

作者:七七四十壹

随着7月6号美国开征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惩罚性关税临近,中美经济关系再度成为焦点。不久前,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的经济侵略威胁美国及全球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报告。报告全文刊登在白宫官方网站。这篇35页报告直接了当表明了美国白宫强硬派对待中国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的态度,中美之间已经进入经济对抗的技术竞赛阶段。

展望未来,外需可能不再提供增长动力。这个时候格外需要我们在继续在内部市场改革开放上,当机立断实施重大举措。全面激发中国市场的内部活力,来应对外部不利的局面。

这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引自中国商务部6月28日的新闻发言人的回应)的文章非常清楚的表明,起码在部分白宫鹰派眼中,中国是冷战后最严重的经济敌对方。中美经济纠纷,绝不是简单的贸易顺差问题。类似冷战期间的美苏装备竞赛,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战争,现在进行的是技术竞赛。

image.png

 在目前白宫看来,类似美苏军备竞赛,中美之间已经进入技术竞赛的争霸阶段

- 报告详细论述了中国产业发展战略,尽管我们国内对于产业政策存在巨大争议(林毅夫vs张维迎),从美国官员角度来看,无疑是巨大的成功。报告中不无羡慕的指出,中国吸引大量国际尖端人才回国,“千人计划”自2009年实施以来,已经吸引44000名高科技人才回国。

- 报告的一开始就指责中国经济间谍。以“冷战”思路定调中国产业发展战略,树立“敌我思维”。最长篇幅给了中国“以技术换市场”策略,强烈指责中国的强制技术转让的政策。在过往市场开放过程中附加了诸多约束条件。

image.png

白宫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强制技术转让的批评占据报告的主要篇幅

报告以偏概全,很多统计数据和方法含糊不清。比如向美中经济协会调研,20%的企业都提及技术转移,然后说94%的企业都担心知识产权流失,但这94%,其实是基于20%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有18%的企业担心知识产权流失。

报告中指名点姓,提到了三家中国企业。分别是百度,批评其建立党组织,及在硅谷建设研发中心。华为,暗示创始人任正非是个退伍军人,担心其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共建研发中心。

image.png

华为和伯克利大学的合建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引起白宫严重不安

- 报告别有居心的暗示,在美国学习就业的中国人,可能充当中国获取美国技术的“棋子”。FBI的主管Wray更是赤裸裸的表达种族歧视,中国人都可能是美国社会的敌人。

白宫表达了中国在美国并购的强烈不安。中国国家主权基金和其他性质投资,在美国的投资,但在被密切关注,并可能被随时审查。中美之间的正常技术交流,都可能被政府介入阻拦。联想到,刚刚邀请6位诺贝尔奖的阿里“罗汉堂”,这样的民间交流组织,都可能面临美国政府的直接阻挠,而难以开展研究。

image.png

在白宫眼中,正常的中美之间民间交流都是中美“技术竞赛”的一个方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姑且“奇文共欣赏”。以下是白宫报告的全文翻译(正文部分)。

1

中国的经济侵略战略

2017年底中美经济和安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实施了长期的、复杂的工业战略,以达到其全球垄断地位。北京当局的想法,就是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的设计、制造方面取代海外公司,先立足国内市场然后扩张到海外市场”。

中国通过快速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巩固其工业基础的同时积极向全球产业链的上层移动。然而,其增长的大部分来自全球经济规则之外的激进的法案、政策和措施,即经济侵略。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中国的经济侵略不仅威胁到美国,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挑战。

中国的经济侵略通过诸多棋子(actors)来实现,这些棋子包括国有企业(比如中移动和中石化),国家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和社保基金),官僚机构(比如工业及信息技术部),中国解放军中负责网络侵略的间谍部门,以及大量以学生、科学家、工程师、PE投资和商人身份在全球范围内活跃的人士。

四类经济侵略行为包括:

以各种关税、非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阻碍进口和海外竞争;

用包括低价贷款等各种政策支持企业海外扩张,将国有企业合并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成垄断地位;给出口企业补贴,以压低出口产品价格,打击海外竞争对手;

获取并控制全球核心资源。中国采用“债务陷阱”的方式,获取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天然资源,比如铝土矿、铜矿、镍矿和稀土资源;

中国在全球传统制造业获得垄断地位。之所以能在这些传统制造业获得领先地位,部分是因为中国企业可以获得低息贷款、便宜的水电、很低的环保和安全要求。

这篇报告的核心,是指出中国经济侵略的两个关键目标:

1. 从美国及其他国家,获取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

2. 获取可能驱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科技,并且大力发展国防军工。

长期以来,中国都在试图获取美国科技及知识产权的皇冠上的明珠。

2

中国如何获取科技和知识产权

中国工业政策对于其他国家的科技及知识产权采用“引入、借鉴、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实施这些策略的手段包括:

A. 直接窃取或者通过网络窃取科技和知识产权。

中国的执行产业政策的“棋子”是全世界最活跃最持久的经济间谍。长期对战略性部门,比如电子、电讯、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制药、卫星通讯、移动手机、商务软件,等窃取信息和技术。

1. 经济间谍窃取科技和知识产权

美中经济及安全委员会发现,中国似乎在对美国公司发起经济间谍运动。渗透进美国公司的信息系统,窃取知识产权;或者摧毁美国企业价值,然后用极低的价格收购他们。

据五角大楼的报告,中国经济间谍的活动程度显著上升。一方面,美国企业尚未充分注意到这种偷窃,等到他们注意到的时候为时已晚。另一方面,一些美国企业不愿意曝光这种行为,他们担心一旦自揭家丑会损害他们自己的声誉。即使这些偷窃行为被举报,因为中国政府不合作,案件往往很难调查。

由公开信息曝光,中国国安部门在海外雇佣了不少于4万名情报人员,在国内雇佣不超过5万名的情报人员。这些人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约十万名情报人员进行合作。

2. 网络间谍和窃取

中国介入了大规模网络攻击,并通过攻击窃取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交易数据、商业秘密。对美国造成的损失估计在1800亿美元和5400亿美元之间。

2012年Verizon,联合19个全球私人组织,研究了47000起网络攻击事件,这些攻击事件造成621次,合计4400万个数据泄漏。在其中涉及经济间谍的网络攻击中,96%来自中国。

2013年,网络安全公司,Mandiant,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装备了超过十万名网络“红军”战士。2014年5月,美国司法部披露了针对5名解放军官兵的指控,指控他们在美国的能源和钢铁行业从事间谍活动,窃取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

2015年9月,中美签署协议,约定双方不会进行针对性的网络攻击和窃取行为。但美中经济和安全委员会认为,尽管中国对美方的网络间谍行为的数量下降,但每一次的规模都在增加。中国减少了业余性的攻击,当前的网络攻击和窃取,只有少量人群实施,更加有组织,更加职业,更加复杂

3. 违反美国出口限令

中国的经济活动还违反了武器出口控制法案(Arms Export Control Act, AECA)和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案(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将敏感性的技术和产品输入敏感国家和地区的军事部门。

美国商务部、国防部和国务院,面临的困难是,许多技术是“双性的”,既可以是民用也可以是军用,比如航天发动机,如果被中国这样的经济和军事竞争对手获取,很可能为军队装备。

违反美国出口禁令的一个案子,Amin Yu,一个获取美国国籍的中国人。从2002到2012年,Yu承认哈尔滨工程大学指示,她从美国公司获取海军潜水器材,包括潜水艇,遥控装置和自动潜水装置,并非法出口到中国。

4. 伪造仿造

中国一直仿造一些著名品牌,使用未授权的非法软件和其他知识产权。第三方机构披露,仿造和非法使用知识产权,给美国经济造成2250亿美元的损失,甚至高达6000亿美元。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版权侵犯地区。

5. 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购买产品,然后拆解,分析结构,再抄袭产品,这种反向工程是中国惯用的窃取知识产权的手段。有些反向工程是合法的,但未经授权的违反专利法的反向拆解抄袭,是非法的。

B. 强制转让技术和专利

在美中商会2017年的问卷调查中,将近20%的被调查者都被询问到在过去三年向中国相关企业转移专利技术,其中94%的企业都顾虑这样的技术转移可能造成知识产权流失。

中国对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转移的要求包括:

1. 为转移技术知识而强迫外国企业在中国国内成立合资公司

中国不仅要求外国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并且对其在合资公司对股权都有严格约束。比如,在诸多限定性行业中,外国企业只能在合资公司中获取少数股权。在日益增长的外界压力下,中国承诺减少缩小这些股权限制。但是我们注意到,尽管中国最高领导人不断做出承诺表态,但事情的实际进展非常缓慢。

2. 行政审批和牌照审核

美国贸易代表指出,中国政府通过行政审批来强制外国企业转移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需要得到一系列的行政审批,包括投资、立项、投资地点审查及国家安全等。中国的这些繁冗的、充满歧视性的、不透明的审批机制,构成严重的非关税壁垒。

中国在100多项商业活动中设置牌照审批,包括食品、药品、采矿、通讯等。在审批过程中,中国政府会为中方合资方争取技术专利、营销渠道、知识产权,有利的商业条件。

3. 歧视性的专利审批和知识产权限制

中国寻求迫使外国专利技术持有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转让专利技术。同时他们使用三种方式限制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其一,中国强制要求,外国专利技术改进后的专利技术归中方所有。而外国专利持有人不能阻碍限制持有改进后专利的中方。

其二,中国限制专利技术的垄断期限。比如,技术转让的期限通常不超过10年。这样一些美国公司对专利技术的独占权不能超过10年,尽管实际上可以更长。

其三,中国允许合资中方可以延长使用转让的外资知识产权。实际上,在知识产权授权结束后,合资的中方甚至无限期地使用该项专利。

4. 安全审查强制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

中国以安全审查理由要求外国企业披露敏感信息,包括源代码、加密算法和其他知识产权。

2017年生效的《中国网络安全法》,对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审查,禁止数据跨境流通,限定数据中心对地理位置、在国际通行标准上增加大量审查。

5. 牢固可控的技术标准

中国通过一系列诸如《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和技术标准,来控制通讯网络领域。

在这些技术标准要求下,外国企业被迫向政府附属行政机构披露大量企业内部商业机密。

6. 数据地理位置限制

中国强制要求外资企业将数据存储、处理和服务器留在中国。这种地理限制,增加了外国企业的数据泄漏的风险。

7. 繁冗的重复测试

对于外国企业,中国政府要求繁冗重复的,超出安全标准的测试,在测试中,企业商业秘密、源代码、加密算法和其他敏感知识产权,都可能泄漏。

比如,中国要求在诸如农业机械、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配件、医学机械和消防设施等领域,外国企业接受多次、加长的国内、现场检测。

8. 歧视性条款

比如,通讯服务条款中,只有和中方企业合资的外国企业,才能够获得牌照。

不在中国采购名单和条款中的外国企业,将不能使用其品牌,更不可能获得其合资中方可以享受的低息贷款和优惠税率。

9. 政府采购限制

中国政府一直通过政府采购来鼓励本国企业,实现进口替代和鼓励创新。

这一举措,无疑限制了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10. 和国际通行标准不同的中国独特技术要求

中国在航空、数控机器、机械设备、医学机械和机器人等行业,采用和国际不一样的独特技术标准。

对于外国企业而言,这些技术标准非常奇怪,迫使他们披露诸如源代码之类的商业机密。

中国还希望把这些技术标准,通过“一带一路”等方式向全球推广,。

11. 强制海外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比如,中国在2017年公布新能源汽车准入标准。这些标准要求企业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都设置在中国国内。

中国企业并购美国企业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研发中心。

12. 反垄断法

中国政府利用反垄断法,要求外国企业以低于合理价格出售专利技术。比如,Qualcomm公司被迫向中国支付9.75亿美元罚款,并向中国手机制造商低价转让专利。

13. 专家审核委员会

中国成立各类专家审核委员会,审查国外企业的敏感信息和商业秘密。

14. 中国GCD参与公司治理

在中国国有企业和合资公司中,党组织的作用写进公司章程,直接参与公司治理。

中国企业董事会将直接收到GCD的指示。比如,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就有党组织,将百度的企业行为和中国的产业政策和政治目标联系起来。

中国私营企业内的党员和党组织近期快速增长。

15. 合资公司雇佣中方人员

因为必须成立合资公司,外国企业往往从合资的中方雇佣员工,这增加了专利技术泄漏的风险。

C. 以经济手段强制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

1. 中国限制出口部分原材料

中国拥有一些高科技产业必须的原材料,比如稀土、钨、钼等。

中国限制这些原材料出口,提高出口价格。外国企业购买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比中国企业高出两倍。于是外国企业只能成立合资公司来购买这些原材料。

2. 买家垄断

中国国有企业是一些领域的垄断型买家,比如航空。利用买家垄断优势,中国向外国公司施加巨大压力。

D. 信息收集

中国从三个渠道来获取美国科技和知识产权。

1. 公开渠道收集科学技术信息

尽管许多国家都在公开渠道,比如利用互联网获取科技知识,但像中国这样如此大规模收集、窃取技术和信息,非常少见。

1985年,中国就有超过400个机构雇佣超过6万名工程师,收集、研究、分析、再造各类海外信息、专利技术。

1991年,两个退伍间谍出版了一本书《获取国防科技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书中详细阐述了窃取国防信息的技巧。五角大楼认为这本书,是中国收集大量敏感信息的经验介绍。

2. 在美国的中国个人收集敏感信息

每年有超过30万的中国人在美国入学或者就业。中国籍学生现在相当于美国大学1/3外国学生,在科技、工程、数学等领域的研究生中,中国学生占了25%。

在美国读书和就业的中国人,可能会接触大量敏感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民用,也可以用于军事目的。

在2018年2月的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FBI主管 Christopher Wray表示,FBI确实观察到“中国人在全美各地,参与的各种学术科研项目中,出现了问题。学术界天真烂漫的想法纵容了这种威胁”。

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资助大量科研项目。比如,华为,一个由中国退伍军人创办的企业,就在美国进行大量投资。2018年国防部1656号方案,已经将华为确定为国防部门不可接触的企业。

华为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合作研究人工智能,涉及深度学习、机器人学习、自然语言形成和计算机远景。中国企业在硅谷和波士顿,建立大量研发中心。比如,百度,在硅谷设立深度学习中心以便和Google,Apple,Facebook竞争。

3. 雇佣科学技术商业金融人才

中国的产业政策“棋子”,积极雇佣各类人才。他们针对非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策略分别是:

非中国人:中国寻找研究机构、实验室、大学的学术带头人。给他们提供所得税优惠、免费住房、保险、搬家补贴、研究经费、政府奖金。

中国人:中国寻找海外留学及工作人员回来“报效祖国”。回国人员会给予货币奖励和职业发展机会。

比如2008年开始的“千人计划”,这项计划已促使44000名中国人才回到国内。

E. 直接海外投资

中国政府系统性的鼓励产业政策“棋子”对海外关键高科技领域进行投资,已经成立百亿级别的产业基金。

从2006到2014,中国的大部分海外投资集中于核心自然资源。2015年后,这些投资转向美国的核心高科技领域。在《中国制造2025》,中国明确提出他未来希望垄断的产业领域。目前的海外投资和这些目的高度一致。2018年4月后,高科技行业被鼓励而房地产行业被严格限制。

从2012年以来,CB列出来中国在美国投资600项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的产业投资,集中在人工智能,VR,机器人等领域。中国国家主权基金,中投公司,拥有8000亿美元的基金,也在投资硅谷。

1. 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

中国对外获取科技的投资主体,包括,国有企业,和政府关系密切的私营企业,国家基金。

世界前十大的主权基金中有三个是中国基金。尽管这些基金可能以公司名义参与投资,其实背后是中国国家意志。2014年6月,中国工业及信息化部,公告中国发展集成电路的发展计划,90天后,中国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成立,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创造可以充分自给自足的集成电路产业。

2. 中国投资主体获取美国科技和知识产权

最直接获得美国科技和知识产权的手段,就是并购美国企业。2016年,并购美国企业占了中国对美国投资的96%。中国产业政策将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获取美国科技知识产权的另一种手段,是进行风险投资。来自中国的PE投资已经占了美国全部风险投资的7-10%,并且在快速增长。

结论

本篇报告针对中国政府的产业战略两大目标:

1. 获取核心产业的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

2. 获取驱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的核心技术。

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她采用的市场扭曲政策,对核心领域垄断地位的勃勃野心,以及对全球技术知识产权的侵略性获取,这将使得中国不仅是美国经济的威胁,也是对整个世界的科技创新的严重挑战。

在附件中,报告列出了中国公布的,在6个关键领域、超过50项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方案。

白宫的这篇报告,延续了美国对华强硬派的基本态度,在民粹主义的鼓吹下,这种态度慢慢从“不友好”变成了“敌视”。

在美国的挑战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已经恶化。展望未来,外需可能不再提供增长动力。

中国经济的空中加油,延续人类经济史的增长奇迹,几乎完全依赖内需。社会消费的潜力,从未如此重要过。

这个时候格外需要我们在继续在内部市场改革开放上,当机立断实施重大举措。全面激发中国市场的内部活力,来应对外部不利的局面。

来源:水上漂石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