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司晨
03-08 02:30
元力股份(300174.SZ)
03-03 08:50
元力股份(300174.SZ):累计回购1.07%股份
宝淇宝
03-03 02:25
固态电池产业趋势明确,关注上游材料进展。
02-17 07:29
元力股份(300174.SZ):新能源碳材料开发工作进展顺利,硬碳、多孔碳均已实现量产
疯狂的禾苗
01-29 03:30
硅碳负极CVD技术利刃破局,2025年放量起航
01-13 08:59
元力股份(300174.SZ):2024年特别分红权益分派10派1元 股权登记日1月21日
01-02 09:14
元力股份(300174.SZ):已累计回购1.07%股份
2024-12-27 07:20
梅赛GLS
2024-12-27 03:42
策略研究员Ruiki
2024-12-23 08:24
价投猎人
2024-12-23 07:39
Q姐爱科创
2024-12-23 07:21
2024-12-23 06:19
A股异动丨元力股份跌逾6%创1个半月新低 股东计划减持合计不超3%公司股份
2024-12-20 13:27
元力股份(300174.SZ):股东三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不超3%股份
包打听
2024-12-20 13:13
元力股份:股东计划减持合计不超过3%公司股份
仇司晨
03-08 02:30
元力股份(300174.SZ)
03-03 08:50
元力股份(300174.SZ):累计回购1.07%股份
宝淇宝
03-03 02:25
固态电池产业趋势明确,关注上游材料进展。
固态电池的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特性,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传统液态电池中,由于电解液的存在,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枝晶,导致电池短路、漏液甚至起火等安全风险。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发生,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此外,固态电池还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能够满足终端设备对续航和长期稳定性的需求。
在技术与政策的多端发力下,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政策端,中国将固态电池列入“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核心技术攻关方向,推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研究,加速产学研协同。欧盟七国也拟资助32亿欧元推进电池全价值链研发创新,支持开发高度创新和可持续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包括液态电解质和固态电池。车企与产业链企业也在加速布局固态电池产业。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大约到2027年,国内会实现全固态电池上车。车企如长安汽车、奔驰、现代汽车、广汽集团等均有未来规划,产业链企业如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国轩高科、比亚迪等也均在稳步推进固态电池相关产业布局。
然而,固态电池的大面积推广仍需突破关键技术应用瓶颈。
其中,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性不足、电解质和电极界面不稳定、负极锂枝晶问题及生产成本高等是关键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产业链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
同时,关注上游材料的进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硫化物系、氧化物系和聚合物系固态电解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关材料公司整理:
有研新材 $有研新材(SH600206)$ 、粤桂股份 $有研新材(SH600206)$ 、国瓷材料 $国瓷材料(SZ300285)$ 、三祥新材 $三祥新材(SH603663)$ 、上海洗霸 $上海洗霸(SH603200)$ 、联创股份 $联创股份(SZ300343)$ 、元力股份 $元力股份(SZ300174)$ 、硅烷科技 $硅烷科技(BJ838402)$ ... 展开
元力股份(300174.SZ)
02-17 07:29
元力股份(300174.SZ):新能源碳材料开发工作进展顺利,硬碳、多孔碳均已实现量产
疯狂的禾苗
01-29 03:30
硅碳负极CVD技术利刃破局,2025年放量起航
硅基负极高能量密度优势显著,CVD路线硅碳负极技术突破,打开市场空间。硅基负极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成为未来负极材料的升级方向。
此前硅基负极以球磨法硅碳负极与硅氧负极为主,球磨法硅碳负极仍有膨胀问题,循环性能较差,硅氧负极首效较低,预锂化会大幅增加成本,整体性价比不高。
CVD法硅碳负极通过多孔碳骨架来储硅,并通过多孔碳内部的空隙来缓冲硅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因此膨胀率低,循环优异,并且碳骨架本身密度小质量轻,使得材料能量密度更高,性能潜力大,打开市场空间。
消费市场确定性起量,25年动力放量,预计25年全球销量达0.15万吨,2030年全球需求达8万吨。
此前消费领域以硅氧负极为主,主要应用于海外电动工具市场;24年起CVD硅碳负极在高端手机机型上大规模应用,25年渗透率预计提升至25%+,目前硅基负极掺杂比例为6%左右,未来有望提升至10%+。
动力领域硅碳负极初期应用于圆柱电池,特斯拉21700电池采用球磨型硅碳负极方案,添加比例较低。
但球磨法难以满足动力电池性能要求,4680电池及海外三元方向电池后续有望采用CVD法方案,25年国内电池厂率先应用,CVD法硅碳负极市场需求规模快速提升。
考虑消费及动力市场放量,预计2025年CVD硅碳负极需求达0.15万吨,2030年随着CVD硅碳负极渗透率提升及成本端下降打开市场空间,渗透率提升至30%+,对应总需求可达8万吨左右。
主流厂商加速CVD路线布局,远期成本有望降至20万元/吨以内,带动产业需求放量。
当前硅基负极产能以硅氧及球磨法硅碳为主,CVD法产能规划中,海外Group14已量产,天目先导、兰溪致德等初创公司具备百吨级产能,贝特瑞、璞泰来等传统负极公司陆续跟进。
当前硅碳负极售价40万元/吨+,主要系多孔碳占成本比例较高,且生产设备仍为20公斤级。
远期看,随着100kg设备大规模应用,且多孔碳实现原材料降本,硅碳负极售价有望降至20万元/吨以内,按10%添加比例计算,对应单吨负极成本提升不足2万,电池成本提升0.015元/wh以内,整体成本可控,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硅碳负极放量,多孔碳、单壁碳管及PAA等原材料受益。硅碳负极核心原材料为多孔碳,多孔碳的造孔技术及产品设计直接决定硅碳负极性能,行业壁垒较高,此外单壁碳管及PAA需要配硅碳负极使用,贡献需求增量。
预计2030年硅碳负极需求达8万吨,对应市场空间130亿元,多孔碳对应4万吨需求,按照价格降至13万元/吨左右计算,对应50亿元市场空间,硅烷预计对应4万吨需求,对应16亿元市场空间。
单壁碳管粉体添加比例预计达0.2%左右,2030年对应1300吨+需求,对应33万吨浆料。 ... 展开
元力股份(300174.SZ)
01-13 08:59
元力股份(300174.SZ):2024年特别分红权益分派10派1元 股权登记日1月21日
元力股份(300174.SZ)
01-02 09:14
元力股份(300174.SZ):已累计回购1.07%股份
元力股份(300174.SZ)
2024-12-27 07:20
元力股份(300174.SZ):新能源碳材料开发工作进展顺利,硬碳、多孔碳均已实现量产
梅赛GLS
2024-12-27 03:42
策略研究员Ruiki
2024-12-23 08:24
价投猎人
2024-12-23 07:39
Q姐爱科创
2024-12-23 07:21
元力股份(300174.SZ)
2024-12-23 06:19
A股异动丨元力股份跌逾6%创1个半月新低 股东计划减持合计不超3%公司股份
元力股份(300174.SZ)
2024-12-20 13:27
元力股份(300174.SZ):股东三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不超3%股份
包打听
2024-12-20 13:13
元力股份:股东计划减持合计不超过3%公司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