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特(BJ831689)
--
--
(--%)
今开 : --
最高 : --
成交量 : --
市盈率 : --
52周最高 : --
昨收 : --
最低 : --
成交额 : --
市值 : --
52周最低 : --
分时 日K 周K 月K
价格: 0 均价: 0 涨跌额: 0 涨跌幅: 0% 成交量: 0 成交额: 0
  • 做反抽做切换的,昨天今天该上的都上车了,这会儿没在车上的就冷静点,祝好运~
    $襄阳轴承(SZ000678)$ 没能挺过重点监控,$中毅达(SH600610)$ $巨力索具(SZ002342)$ 还有勇士去挑战吗?
    北交所的$克莱特(BJ831689)$ 虽然不涨停但涨不停会重燃大家的激情吗?
    分享图片

    【有奖评论】A股连续缩量,本周还能否上车?

    30 0
  • 深海科技概念股持续走高,深海科技概念股盘中持续走高,神开股份、邵阳液压、振华重工、大连重工、开创国际、亚星锚链、惠博普、中信重工等涨停,海兰信、克莱特涨超10%。

    骑牛看熊发现“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海经济有望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审定版首次加入“深海科技”。深海科技核心环节包括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和新基建。在商业化进程方面,目前资源开发与海洋新基建先行,我国已形成覆盖深海探测、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生态保护的全产业链布局。2024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 万亿元,对GDP 的拉动作用达11.5%,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有望获得较高速发展,尤其是在深海装备、深海探索等核心科技领域。

    从基建领域来看,中油工程涉及海洋油气管道等建设业务,利柏特则具备FPSO 模块制造生产能力,而FPSO 是目前海洋油气的主要开发方式,拥有FPSO 上部模块的工程实绩。资源开采领域,关注海油工程和中海油服。建议关注海底数据中心应用。

    在"海洋强国"战略驱动下,以蓝色债券为代表的创新型金融工具正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引导资本向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绿色产业聚集,形成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随着2025 年政策红利释放有望加速海洋经济专项债发行节奏。

     复盘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自2021 年提出“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以来,海洋经济在政策驱动下不断深化发展,2021 年后随着疫情缓和及“双碳”政策发力,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崛起,海洋经济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颇具成效。

    海洋经济兴起,关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和深海科技。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24 年的回顾中专门提到“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同时在2025 年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将“深海科技”列入国家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同时,两会期间,福建省政协主席建议加强国家海洋科技力量建设,聚焦海洋高端装备,加速形成海洋科技创新成果。
    $神开股份(SZ002278)$ 
    $邵阳液压(SZ301079)$  $振华重工(SH600320)$  $大连重工(SZ002204)$  $开创国际(SH600097)$  $亚星锚链(SH601890)$  $惠博普(SZ002554)$  $中信重工(SH601608)$  $海兰信(SZ300065)$  $克莱特(BJ831689)$ 
    ... 展开
    67 14
  • 深海科技概念火热袭来,哪些产业应重点关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标志着深海科技从科研探索迈向产业化应用的关键转型。

    政策表述从“深海工程”到“深海深地探测”,再到“深海科技”的升级,折射出国家战略对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的覆盖野心。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其中深海相关产业贡献超万亿元,增速高于GDP 0.9个百分点,深海科技已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深海科技产业链涵盖“探测-开发-应用”全链条,三大领域值得关注:

    探测与深潜技术:载人潜水器、无人潜航器(UUV)等装备是深海开发的“先锋”。随着“奋斗者”号万米深潜纪录刷新,国产深潜器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未来在海底矿产勘探、科考等领域需求将持续释放。

    深海通信与材料:高压、低温、黑暗环境下的通信技术突破,是深海作业从“单点突破”转向“体系化开发”的关键。同时,耐高压、耐腐蚀材料的研发,将直接推动深海装备性能跃升。

    海洋新基建与资源开发:海底数据中心、深海油气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深海矿产、可燃冰等资源开发,正重构海洋经济版图。以海南“四步走”战略为例,其规划的“智慧海洋”平台体系,将整合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上游装备设计与材料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与系统集成环节将率先受益。例如,深海机器人、水下连接器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以及深海工程船的建造需求,正催生百亿级市场空间。下游应用服务领域则呈现“**”特征:海洋科考、资源勘探等民用场景与深海军事装备需求共振,形成技术外溢效应。自然资源部强调的“全链条布局”,意味着从装备到服务的完整生态构建,将加速技术转化与规模化应用。

    政府工作报告顶层设计落地后,示范工程、税收优惠、科研专项等配套政策有望密集出台。

    沿海省份已提前布局:海南“智慧海洋”平台、广东深海装备产业园、山东半岛海洋科创走廊等规划,凸显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意图。

    个人觉得应该关注两类标的:一是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装备制造商,如深潜器、水下机器人龙头企业;

    二是参与海洋新基建的央企国企,其在海底数据中心、深海油气开发等领域的项目储备,将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邵阳液压 $邵阳液压(SZ301079)$ 、克莱特 $克莱特(BJ831689)$ 、海默科技 $海默科技(SZ300084)$ 、海兰信 $海兰信(SZ300065)$ 、大连重工 $大连重工(SZ002204)$ 、巨力索具 $巨力索具(SZ002342)$ 、开创国际 $开创国际(SH600097)$ 
    ... 展开
    79 10
  • 深海科技概念反复活跃 ,巨力索具、东方海洋、神开股份走出3连板,海兰信涨超10%,中科海讯、克莱特、宝钛股份、海默科技、天海防务等跟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明确提出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溟渊计划”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深海生命科学研究迈入国际前沿。基于“溟渊计划”及相关研究成果,中国科学家建立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深渊生物数据库,已正式上线。这一科研成果,离不开“奋斗者”号等深海装备的助力。近年来,以“奋斗者”号为代表的深海科技装备创新突破不断,为我国深海探索持续赋能。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海科技首次被明确列为“国家战略核心领域”,并提出了“加快深海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的要求。这标志着深海科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将得到国家层面的重点支持和推动。目前,我国深海科技已经形成了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到商业开发的完整产业闭环。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深海科技产业将实现更加高效、协同的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深海科技相关产业有望成为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据测算,2025年深海科技将撬动3.25万亿市场空间,成为推动13万亿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巨力索具(SZ002342)$ 
    $东方海洋(SZ002086)$  $神开股份(SZ002278)$  $海兰信(SZ300065)$  $克莱特(BJ831689)$  $宝钛股份(SH600456)$  $海默科技(SZ300084)$  $天海防务(SZ300008)$  $中科海讯(SZ300810)$ 
    ... 展开
    49 16
  • $克莱特(BJ831689)$我随时跑。$信隆健康(SZ002105)$可能还要打板买回。
    40 0
  • 【03.14A股收市】三大指数放量大涨 ,乳业概念领涨两市

    【03.14A股午评】沪指站上3400点创年内新高,消费板块掀涨停潮 

    以下为收市内容:消息面上,央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表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三大指数放量反弹,沪指涨近2%,创指涨近3%。

    截至收盘,沪指涨1.81%,报3419.56点,深成指涨2.26%,报10978.3点,创业板指涨2.8%,报2226.72点,科创50指数涨1.72%,报1088.11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7918.2亿元,市场近4500股上涨

    $上证指数(SH000001)$ 、 $深证成指(SZ399001)$ 、 $创业板指(SZ399006)$ 

    热点板块方面,消费板块集体走高,乳业方向爆发,骑士乳业 $骑士乳业(BJ832786)$ 30cm涨停,熊猫乳业 $熊猫乳品(SZ300898)$ 、西部牧业 $西部牧业(SZ300106)$ 等集体涨停;

    日前,呼和浩特市发布生育补贴细则,打响两会后“育儿”政策第一枪,也向资本市场掷入了深水“炸弹”。

    周五,消费赛道重燃,港A乳业股应声掀起涨停潮。

    中信证券认为,预计全国生育补贴政策或将落地,若按照呼和浩特补贴标准外推全国范围测算,预计2025年~2027年涉及财政补贴资金规模901亿元、1363亿元、1825亿元,相比国际水平或仍有差距。

    大金融板块全线走强,保险股领涨,天茂集团 $天茂集团(SZ000627)$ 、新华保险 $新华保险(SH601336)$ 双双涨停;

    消息面上,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重组最新进展:掌舵人敲定,公司新名字待揭晓。

    据悉,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重组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自两家公司重组程序从2024年9月5日正式启动以来,一直以“闪电速度”有序推进,两家公司100天即完成了全部公司治理程序,137天即完成全部行政审批程序。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当前券商板块估值性价比已现,资本市场回稳向好有望推动券商基本面改善超预期,叠加行业供给侧改革有望提速,建议增持券商板块。

    海工装备概念午后强势,克莱特 $克莱特(BJ831689)$ 30cm涨停,中科海讯 $中科海讯(SZ300810)$ 、海兰信 $海兰信(SZ300065)$ 等盘中涨停;

    消息面上,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于3月12日正式发布, 其中首次纳入“深海科技”: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深海科技是指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以及研究深海环境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总称。它涵盖了多个领域, 包括深海探测技术、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深海通信与导航技术及深海工程技术。

    芯片股午后反弹,存储芯片方向领涨。甬矽电子 $甬矽电子(SH688362)$ 涨超10%,

    此次芯片股的反弹与存储芯片市场的最新动态密切相关。

    TrendForce最新内存现货价格走势报告显示,DRAM方面,现货市场成交持续增加,合约市场对SK海力士DDR5产品需求旺盛,DDR5货源紧俏,价格上涨。

    盘面上,乳业、保险、饮料制造板块涨幅居前,军工电子板块跌幅居前。

    【展望后市】东吴证券:科技成长风格很难出现大级别调整

    东吴证券认为,在美元周期、资金面、政策和经济预期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科技成长风格大规模切换到低估值价值风格的概率较低。红利风格在较长时间内将在资金面和利差的压制下震荡,若长债利率超预期下行,红利资产才能重新跑出超额收益。风格资金逼空出现之前,科技成长风格很难出现大级别调整,成长风格内部轮动是最佳策略。AI链条是中长期交易的核心,短期若资金面出现超买,可以关注低位的成长分支,如新能源、创新药、AI眼镜、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等方向。

    【大行报告精选】光大证券:AI和晶圆厂扩建驱动半导体材料市场回暖 部分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

    光大证券发布研报称,半导体材料作为制作各类半导体器件的关键,在AI产业驱动、存储芯片补货以及晶圆厂扩建的推动下,2024年半导体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593亿元迅速攀升至2023年的979亿元,预计2024年规模达1011亿元。在这一背景下,各细分领域如硅片、电子特气等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部分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行业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光大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AI和晶圆厂扩建驱动半导体材料市场回暖

    半导体材料是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是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核心基础。按照工艺的不同,半导体材料可分为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在AI产业驱动、存储芯片补货、晶圆厂扩建的驱动下,2024年半导体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根据SEMI 数据,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9年为59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79亿元,估算2024年规模为1011亿元。

    硅片:库存去化接近尾声叠加终端需求驱动,硅片行业有望逐步景气回升

    硅片尺寸向12英寸演进已成为主流趋势,但8英寸硅片仍具备显著的应用优势。根据摩尔定律,半导体硅片尺寸越大,单片硅片上可制造的芯片数量越多,从而有效降低单位芯片成本。12英寸硅片主要应用于逻辑芯片(如CPU、GPU)、存储芯片、FPGA和ASIC等高端领域,而8英寸硅片则广泛应用于功率器件、电源管理器、MEMS等领域。随着行业库存去化接近尾声,叠加终端市场需求驱动,硅片行业有望逐步迎来复苏。

    电子特气:贯穿晶圆制造的多个流程,全球市场被欧美日企业占据

    电子特种气体在集成电路领域应用广泛,种类繁多,覆盖半导体制程多个环节。全球电子特气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寡头垄断格局,主要由欧美和日本企业主导。我国电子特气国产化率较低,2020年电子特气国产化率仅14%,例如集成电路生产用的电子特气,我国仅能生产约20%的品种,所占国内市场份额仅为12%。预计2025年我国电子特气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25%。

    掩膜版: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龙头企业蓄势待发

    掩膜版是微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图形转移母版,是平板显示、半导体、触控、电路板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材料。独立第三方半导体掩膜版市场中,海外公司占比较高。半导体掩膜版技术难度较大,我国厂商逐步突破。

    光刻胶:逐步推进国产化进程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是一种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是光刻工艺中的核心耗材,其性能决定着光刻质量。中国G/I线光刻胶部分国产替代,KrF/ArF/EUV光刻胶主要依赖进口。

    湿电子化学品: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湿化学电子品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产品更新换代快。晶圆厂产能的增加带动上游湿电子化学品需求的增长。

    CMP材料:CMP环节仍存在较大国产化空间

    化学机械抛光(CMP)已成为制造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CMP工艺中的主要设备是CMP抛光机,主要耗材包括抛光液、抛光垫、清洗剂和调节器等。其中,抛光液和抛光垫占据CMP耗材细分市场的80%以上,是CMP工艺的核心消耗品。前道加工和后道封装中均需要多次使用CMP技术。

    靶材:半导体制造对溅射靶材金属纯度的要求高

    半导体领域靶材具有多品种、高门槛、定制化的特点,其对于溅射靶材的技术要求高,对金属材料纯度、内部微观结构等均有严苛的标准。目前市场上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的晶圆片所使用的靶材以铝靶和钛靶的配套为主,而在先进制程(28nm以下)的晶圆片中,金属靶材的选择则以铜靶与钽靶的配套为主。

    风险分析:半导体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不如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展开
    37 2
  • 深海科技概念股延续强势,巨力索具、东方海洋双双涨停,深水海纳涨超10%,宝钛股份、克莱特、坤博精工、方正阀门、海兰信等涨超5%。

    深海科技被纳入新兴产业领域是国家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未来深海科技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对于“深海科技”首次被正式列入国家未来产业发展重点,东吴证券表示,深海科技被纳入新兴产业领域是国家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未来深海科技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信证券认为,未来中央和地方将围绕深海科技发布支持政策和产业规划,相关产业将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快速发展。

    深海经济正是以深海资源开发与科技应用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涵盖矿产、能源、生物资源开发及配套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领域。深海科技则指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以及研究深海环境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相关学科,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深海探测技术、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深海通信与导航技术及深海工程技术。

    深海水深超200米高压黑暗,矿业渔业油气资源丰富;深海感知等多采用声学,光纤应用空间巨大;深海水压巨大,钛壳体平台或为主流。其中,由于光纤技术发展迅速,可避免高压电在深海能量损失大及易暴露的不足,因此深海光纤及光纤环水听器应用比例持续提升,市场空间增长迅速;深海潜航器壳体材料需选择钛合金,未来随着深海科技发展,深潜平台放量有望带动钛合金需求释放。
    $巨力索具(SZ002342)$ 
    $东方海洋(SZ002086)$  $深水海纳(SZ300961)$  $宝钛股份(SH600456)$  $克莱特(BJ831689)$  $坤博精工(BJ873570)$  $方正阀门(BJ920082)$  $海兰信(SZ300065)$ 
    ... 展开
    106 8
  • 深海科技浪潮来了,都有哪些标的值得关注?

    随着《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发布,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标志着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而深海科技,作为探索、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以及研究深海环境的前沿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预示着该领域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此背景下,深海科技相关产业有望成为海洋经济中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

    笔者梳理了相关标的,希望对格隆汇社区的朋友们有所帮助。不过相关标的基本面上财报什么的还需要自己去深挖。

    巨力索具 $巨力索具(SZ002342)$ :公司涉足多个海洋领域,包括海洋捕捞业、海洋油气开发、海上风电等,围绕海洋装备领域研发了海洋物探节点连接器、海洋系泊系统等产品。巨力索具凭借其在海洋装备领域的深厚积累,有望受益于深海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东方海洋 $东方海洋(SZ002086)$ :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搭建了国内领先的科研推广平台。东方海洋在海洋育种、良种繁育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有望为深海科技产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研成果。

    中科海讯 $中科海讯(SZ300810)$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家特种电子信息行业声纳装备领域,无人水下航行器及探测载荷主要用于水下搜索和侦查的海洋探测系统。中科海讯在海洋探测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在深海探测和侦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深水海纳 $深水海纳(SZ300961)$ :公司具备海洋生态牧场水处理、海水养殖装备制造等技术储备。随着深海养殖技术的发展,深水海纳有望在深海资源开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海锅股份 $海锅股份(SZ301063)$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可以量产深海油气装备锻件的厂商,供应了中国海洋石油982深海钻井隔水管项目的关键锻件。海锅股份在深海油气装备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有望受益于深海油气开发的加速推进。

    宝钛股份 $宝钛股份(SH600456)$ :公司在深海用钛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研制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钛合金载人球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钛股份在深海材料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为深海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坤博精工 $坤博精工(BJ873570)$ :公司海工装备零部件产品为海水淡化阀门、涂油切割装置部件,主要用于海水淡化输送管道系统、海上作业绞车光纤拖缆。坤博精工在海洋工程装备零部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其产品在深海科技产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克莱特 $克莱特(BJ831689)$ :公司产品应用于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包括集装箱船、海上钻井平台等。克莱特凭借其在风机产品方面的技术优势,有望为深海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神开股份 $神开股份(SZ002278)$ :公司成功研发出水下采油树、水下压力闸阀等高端海洋石油产品。神开股份在海洋石油装备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产品在深海油气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利通科技 $利通科技(BJ832225)$ :公司在橡胶软管领域深耕拓展,产品包括石油海陆输送软管等。利通科技凭借其在橡胶软管方面的技术优势,有望为深海油气输送等领域提供关键产品。
    ... 展开
    56 12
  • 【03.13A股收市】 三大股指全天调整,红利类个股表现有望重回升势

    【03.13A股午评】创指半日跌近1% ,煤炭、黄金等防御性板块表现亮眼 

    以下为收市内容:截至收盘,沪指跌0.39%,报3358.73点,深成指跌0.99%,报10736.19点,创业板指跌1.15%,报2166点,科创50指数跌2.11%,报1069.7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6067.28亿元。

    题材方面,动力煤、铝边框、食用菌、焦煤、焦炭、煤炭、棉纺、地方国资重组、膜电极、重组胶原蛋白等涨幅居前。线性驱动、冲压模具、UTG玻璃、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齿轮、机器人神经网络、机床配件、苹果桌面机器人等跌幅居前。其中,此前持续活跃的机器人概念领跌,福莱新材、威孚高科等跌停。

    $上证指数(SH000001)$ 、 $深证成指(SZ399001)$ 、 $创业板指(SZ399006)$ 

    热点板块方面,煤炭股逆势走高,美锦能源 $美锦能源(SZ000723)$ 、大有能源 $大有能源(SH600403)$ 等涨停;

    东兴证券认为,随着3月下旬开始逐步进入上市公司年报和季报披露期,市场更加关注基本面和业绩,红利类个股表现有望重回升势。

    海工装备概念午后拉升,克莱特 $克莱特(BJ831689)$ 、坤博精工 $坤博精工(BJ873570)$ 30cm涨停,中科海讯 $中科海讯(SZ300810)$ 20cm涨停;

    中邮证券研究所表示,展望2025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任务进入下半场,军工行业订单有望迎来拐点,在服务于提升装备性能或降低装备成本的新技术、以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为代表的新产品、军贸和军用技术转化带来的新市场方向或蕴含更大弹性。建议关注以下两条投资主线:

    1)航空航天主线和“查漏补缺”新重点:包括菲利华、烽火电子、高德红外、国科军工、中国海防、中科海讯、中航沈飞、航发动力、中航高科、光威复材、钢研高纳、图南股份、芯动联科、北方导航等;

    2)蕴含更大弹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包括航天智造、航天南湖、国睿科技、中科星图、长盈通、华秦科技、晶品特装、上大股份、航天彩虹、广东宏大、臻镭科技、铖昌科技、海格通信、纳睿雷达、润贝航科、联创光电、国光电气等。

    电力板块走强,杭州热电 $杭州热电(SH605011)$ 、宁波能源 $宁波能源(SH600982)$ 双双涨停;

    板块不断轮动,资金寻找C位。

    这段时间,科技股和顺周期主线的“跷跷板”效应显著。昨天,科技股表现活跃,顺周期主线回调。

    今天上午,顺周期主线反弹,煤炭、白酒、电力等板块涨幅居前;科技股回调,人形机器人、光刻机、存储芯片等板块跌幅居前。

    顺周期主线走强,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上午更多是高股息资产反弹,“三桶油”、四大行都上涨,煤炭双龙头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均大涨,另外,中国移动、长江电力、中国核电等龙头股也都上涨。

    去年高股息资产持续走强,被网友称为A股新的“YYDS”。

    下跌方面,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调整,捷昌驱动 $捷昌驱动(SH603583)$ 、瑞迪智驱 $瑞迪智驱(SZ301596)$ 等集体跌停;AI概念股集体走低,凌云光 $凌云光(SH688400)$ 领跌;半导体板块走弱,敏芯股份 $敏芯股份(SH688286)$ 跌幅居前。

    盘面上,煤炭开采加工、海工装备、中船系板块涨幅居前,人形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一体化压铸板块跌幅居前。

    【展望后市】太平洋证券:科技板块的长线牛市并未结束

    太平洋证券认为,近期市场呈现出“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局部行情。从技术上来看,科技板块的长线牛市并未结束,但短期内交易较为拥挤,容易呈现出暴涨暴跌的走势,投资者可适当获利了结,关注红利、消费、医疗等低位股。

    【大行报告精选】招商证券:2025年或有望成为商业医疗险新发展元年 直接利好药企和数据服务商

    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称,在居民多元化医疗需求增加、商保意识加强+保险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医疗险供给加快+医保数据共享、丙类药品目录等政策进程加快的多重利好之下,2025年或有望成为商业医疗险新发展“元年”。根据该行测算,若2025-2027年行业人身险保费维持10%增速,商业医疗险保费增速提升至20%,对应今后三年的医疗险保费规模分别为5512、6614、7937亿,累计增量超3000亿。更为重要的是,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社商融合已然是时代的需要,而凭借与医疗卫生产业之间直接的链接效应,商业医疗险崛起也有望直接利好药企和数据服务商。

    招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商业医疗险为何肩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使命?

    与基本医疗保险相比,商业医疗险具有保障范围广、保障额度高、理赔服务灵活等特点,主要分为G端政府业务、B端企业业务和C端个人业务三大类。回顾过往发展,商业医疗险历次“破圈”主要依靠百万医疗、惠民保等现象级产品,2017-2022年保费规模从1405亿持续增长至3894亿,年均增长23.2%,占健康险保费的比重也从32.0%逐年提高至45.0%。

    2024年我国健康险保费突破9700亿,其中商业医疗险保费增速预计超10%,规模有望首次超过过去健康险的第一大产品——重疾险,成为行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但是相较于医疗消费的快速增加,目前商业医疗险在降低居民卫生支出负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赔付额近4000亿(其中医疗险赔付额约2700亿),占直接医疗费用的比重仅为7%左右,尤其医疗保险赔付支出作为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的主要来源,亟需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过往商业医疗险的发展受到哪些掣肘?

    (1)客户有效需求不足,产品体验感差。从1998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建立至今,二十余年时间里我国成功实现了医疗保障全民覆盖的目标,但居民商业保险意识普遍不足。而且即使投保了商业医疗险,过往产品的低频高损特性和保额虚高问题也使得客户获得感不足,如低保费和高保额作为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最显著的特征,对应的则往往是几千到几万的免赔额和事后报销等限制使得产品实际赔付门槛较高,由此滋生大量投诉或者不再续保。

    (2)险企供给意愿和能力有限,渠道费用投放不合理。一方面,过往保险行业的粗放扩张以规模导向为主,医疗险经营的特殊性与专业性需要深耕细作,但是单均保费却较低,而且无论是长险产品的价值率还是短险产品的承保利润率都不高,导致其规模贡献不及储蓄险、盈利贡献不及重疾险,险企推动意愿不足。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商业保险公司难以获得政府公共医疗数据中关于具体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报销比例、用药情况等细节,对医疗险的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支持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产品发展和创新。此外,销售渠道激励不合理也加剧了“多输”局面,部分公司在互联网等线上渠道的营销费用非常高,甚至导致其在医疗险赔付率较低的前几年就已经出现承保亏损。

    当前商业医疗险破局迎来哪些变化?

    (1)基本医保制度改革催生高品质就医需求。人口结构改变使得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医保基金运行压力不断增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论文预测,我国医保基金当年结存预计将在2026年左右首次出现缺口。因此,意在避免超额支出、控制患者实际诊疗费用及自费支出的DRG/DIP支付模式成为近年来基本医保的重大改革之一。从现阶段试点情况来看,次均住院费用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且出现了门诊转诊倾向,一些高价的先进药械也无法在医院报销,消费者对于“好药好械”、更灵活的诊疗路径及更舒适的就医环境等新医疗需求的涌现,正成为推动商业医疗险提质、扩面、增效的重要因素。

    (2)保险行业产品转型势在必行,增值服务体系重塑客户感知。近年来由于资产负债环境变化,长期潜在利差损风险成为保险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对利差依赖程度较低的保障型产品销售再次凸显重要性。相较于重疾险“红海”,目前整体规模仍然较小的商业医疗险对于大部分险企而言仍可谓是“蓝海”市场,即使价值率不及重疾险或长期储蓄险,但考虑到销售难度、资产配置压力和潜在市场空间,当前保险公司对商业医疗险的推动意愿或已显著强于过往。今年以来各大险企产品迭代不断加快,旨在有效承接医保外溢的多元化医疗需求,拓展门诊责任、院外购药等保障范围和取消免赔门槛、突破公立医院普通部限制成为了升级调整的主要方向。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众安保险的“众民保中高端医疗险”发售十天全网保费已超1.4亿,印证市场火爆需求。此外,险企大力发展的医养服务也有助于进一步创造客户交互,提升其黏性和留存率。

    (3)医保数据共享超预期,有望全流程赋能险企。2024年末关于全国系统层面自上而下推进医保商保数据共享的利好频频传来,医保平台数据赋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座谈会先后召开。医保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有助于商业医疗险实现精准定价,打通产品设计堵点,扩大可保人群与可保期限,核保、理赔等流程的简化也将切实提升客户获得感和服务体验。此外,信息共享还将有力支持医保部门和保险公司在探索构建医疗控费能力体系方面开展合作。

    (4)丙类目录即将落地,更好平衡险企与药企、患者的三方利益。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2024年底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探索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2025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丙类目录将引导惠民保等商保产品覆盖创新药,以解决我国商业健康险在药品保障方面的不足。该行认为,由丙类目录对商保药品目录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与现在甲类乙类目录进行有效对接,是医保商保衔接的大趋势,有助于商业医疗险为大量高临床价值但价格超出“保基本”定位的医保目录外产品和治疗技术提供保障。

    风险提示:医疗险销售不及预期;监管收紧;经济增长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

    ... 展开
    38 8
  • 克莱特(831689):通风冷却系统国家级“单项冠军” 新能源、轨交及海洋工程等领域高景气

    通风冷却系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24 年预计收入增长4%。克莱特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通风冷却设备、能源通风冷却设备、海洋工程和舰船风机、冷却塔和空冷器风机、制冷风机及其他特种工业通风机
    0 0
  • 克莱特(831689):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投入使用 开发数据中心用离心风机等

      2024 年业绩快报:营收5.29 亿元、归母净利润5455 万元 公司发布2024 年业绩快报,实现营收5.29 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5454.65 万元,同比下滑9.94%。我
    0 0
  • 克莱特(831689):研发及薪酬费用上升影响了公司的利润水平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5.29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4.65方元,同比下降 9.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0 0
  • 克莱特(831689):船舶+轨交风机景气度好 低碳冷却服务绿色能源

      2024Q1-Q3 实现营收3.97 亿元,同比+4%;归母净利润4805 万元,同比+3%公司发布2024 年三季度报告,实现营收3.97 亿元,同比增长3.84%;归母净利润4804.75 万
    0 0
  • 克莱特(831689):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 业绩稳健增长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半年度报告,营收为2.57 亿元,同比增长 6.9%;归母净利润为3037 万元,同比增长6.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10 万元,同比增长2.8%。经营性净现
    0 0
  • 克莱特(831689):轨交+海洋工程风机保持高增长 数据中心用离心风机入选工信部推荐目录

      2024H1 实现营收2.57 亿元(+6.89%)、归母净利润3037 万元(+6.05%)克莱特是通风设备产品及系统“小巨人”,深耕发展轨道交通、风电、核电、石化、舰船海工、制冷等领域。20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