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王石能否拯救多事之秋的华大基因?

作者:韩忠强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前两天,王石通过微博高调宣布走马上任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 其实,早在正式宣布之前,王石已于今年1月辞去了华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大基因的独立董事职务。而在当时,这一职务变动被外界解读为王石担任华大集团其他职务“

作者:韩忠强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前两天,王石通过微博高调宣布走马上任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 

其实,早在正式宣布之前,王石已于今年1月辞去了华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大基因的独立董事职务。而在当时,这一职务变动被外界解读为王石担任华大集团其他职务“铺路”。

如今,谜底揭晓,“地产教父”王石终于还是投向了有生物高科技公司名头的华大的怀抱。 

对于王石的任命,华大集团称“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商业运作等方面”的作用。 

但是,一个地产大佬跨界高精尖的基因生物科技行业,着实让外界充满了疑惑,尤其在目前华大基因正遭遇股价的持续下跌超70%、主营业务之一“无创DNA检测”面临争议、华大集团“地产化”争议的情况之下。 

王石能够拯救多事之秋的华大基因吗? 

华大基因的长期困局 

“正在克隆猛犸象,过几年或能看见”

 

“我们所有员工都必须活到100岁,上不封顶!” 

从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的惊人之语中,华大基因似乎承载着人类未来的新希望。 

有梦想虽好,但是,华大基因的现实却与梦想有着巨大的差距。 

从长期发展来看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与国外相关技术厂家相比,华大基因在其主营业务方面并不具备技术优势。 

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与分析等手段,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而华大基因的测序生产业务主要应用Illumina,Inc. 、Life Technologies、CG等国外公司的测序技术。与此同时,华大基因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也主要来源于上述技术平台的测序上机试剂、耗材等。 

可见,华大基因主营业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相关企业的钳制。 

比如在2014年,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合计为华大基因提供的测序仪及耗材,占当年所有购入的仪器及耗材的89.9%;2015年更是达到90.58%。 

image.png

反映在主营业务成本的占比上,据华大基因2017年招股书数据,近三年直接材料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高达50.47%、54.13%、51.93%。 

正如华大基因在2017年上市招股书中提示,相关原材料供应方的涨价,将会给公司盈利带来不利影响。 

虽然华大集团旗下华大智造目前号称国内“唯一能够量产临床级别测序仪的企业”,但华大智造在国内的竞争力并不高,国内的测序仪市场仍然被Illumina和ThermoFisher占据94%的市场份额。 

第二,技术研发投入相对较少。

在基因测序这一技术高精尖行业,技术的研发无疑是缩小差距、甚至超越对手的终极武器。但是,在研发投入上,华大基因却相对保守。 

2014年,华大基因的研发费用营收占比为11.54%;2015年下降到7.72%;2016年比例回升至10.33%,2017年下滑至8.3%。 

而同行业贝达药业在2017年研发费用营收占比达37.09%,而安科生物、达安基因等公司的2017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均超过10%。 

在华大基因研发投入的相对保守的情况下,据华大基因招股书数据,2014年-2017年无形资产原值分别为2.22亿元、2.251亿元、2.253亿元和2.32亿元,几乎没有变化,这表明这几年该公司几乎没有新的研究专利。这里的无形资产原值是指建立在软件、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上的一个价值统计数字。

华大基因的近期争议 

短期来看,华大基因面临的两大争议。 

争议一:为收入立下汗马功劳的“无痛DNA检测”产品 

前段时间一篇《华大癌变》揭开了华大基因“无痛DNA检测”这项技术的争议。 

文章中,湖南一位采用了华大基因“无创DNA检查”技术的孕妇生下一位患有“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症”、“脑发育不良”、“虹膜缺损” 等病症的男婴。并向负责产检的医院及华大基因展开了诘问和斥责。 

image.png

对此,华大基因母公司华大集团8月1日回应称,湖南产妇案例中“华大漏检”的说法存在概念性错误,因为华大基因的“无痛DNA检测”只是一项筛查技术,并不能用于诊断。 

但就是这一项没有诊断功能的产品,却成了华大基因主营产品“生育健康”系列下的一个重要产品,并在2017年年报中位列“生育健康”产品的第一位。  

image.pngimage.png

伴随着争议,据华大基因2017年年报,生育健康产品占据该公司超过一半的收入,达54.21%。 

image.png

而此项业务在2014年,仅占华大基因收入的31.71%。此后逐年走高,并在2016年、2017年占据了华大基因收入的半壁江山。

争议二:是否正在“地产化” 

华大基因近期的第二个争议无疑是其“地产化”。关于“地产化”的争议,更是在王石走马上任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后达到了顶点。 

为此,华大集团方面专门表示,此举肯定和房地产无关,华大“一诺千金,永远不会做商业房地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澄清房地产方面的措辞用的是不会做“商业房地产”。 

但是,现实显示,华大集团、王石、万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却也抛不开“地产”的影子。 

比如,在2013年万科与华大基因共同在深圳大鹏半岛打造坝光国际生物谷,该项目是深圳市十大未来产业聚集区之。 

此外,2017年9月,华大基因、万科还曾与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苏州高新在苏州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设立平台公司作为区域开发主体,打造涵盖健康科技、健康服务和精准医疗等的“生命健康小镇”。 

对于在苏州“健康小镇”合作开发中的角色扮演,华大集团相关人士曾表示华大方面参与了整体规划、部分项目运营管理及提供相关科研支撑,但是并未参与商业地块的开发。 

华大集团对“地产化”的澄清同样出现在对针对华大基因实名举报信的澄清上。

2018年6月14日南京昌健誉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明,在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大规模套骗国有财产》的举报信,信中王德明称“华大基因以高科技企业名义四处圈地”。 

针对此举报信,华大集团在2018年6月27日发出的《关于控股股东及关联公司涉及网络传闻的澄清公告》中称“华大控股及华大研究院并未在江苏参与任何房地产项目,也未曾获得土地资源”。 

一方面是极力澄清与“商业房地产”的暧昧关系,一方面是请地产教父来管理运营,尤其在华大基因主业面临争议和困局的大背景下,说华大基因无意于地产,恐难令人信服。 

虽然王石自己称此次的归来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一个淡出万科具体经营管理多年、游学登山的王石,能为给一个主业深陷困境的华大基因带来多大的转机机会,恐怕还是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