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详情

沪农商行(601825):深耕沪郊 安全稳健 科创、养老金融特色鲜明

昨天 00:00 836

机构:华创证券
研究员:贾靖/徐康

  深耕沪郊的万亿省级农商行。沪农商行成立于2005 年8 月25 日,是全国首家在农信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银行,扎根上海70+年,2023 年上海地区网点占比超98%,其中上海郊区网点占比近77%。沪农商行总体经营稳健向好,于2021 年8 月19 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截至2024 年一季度,沪农商行的总资产规模达1.44 万亿。
  区位优势明显,郊区增长潜力大。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经济土壤肥沃,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高,高净值人群占比较高,并且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金融业务开展。2023 年上海市GDP 达4.7 万亿,居全国城市第一,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8.48、5.25 万元,均为全国第一。沪郊对人口持续保持吸引力,2018-2023 年郊区常住人口均实现正增长,并且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五个新城”主要分布在上海郊区,相应配套的城市基建将拉动郊区经济增长,对于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也有增长空间。沪农在五个新城的网点布局相对较多,并且沪郊基础深厚,有望获得更多业务机会。
  股东以国资为主,管理层经验丰富。1)沪农商行前九大股东均为国资背景,主要为海运、钢铁、金融、高速公路等龙头企业,有助于沪农获取上海市优质对公资源。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约61%,其中剩余的限售股份将于2024年8 月19 日全部解禁,基于目前限售的大股东均为资金充足的国有企业,且部分大股东在限售期间有增持的现象,我们预计在解除限售后并不会出现大规模减持的现象;2) 高管团队大部分为该行上市阶段的团队,均具有多年上海金融机构工作经验,对沪农有充分的了解,具备人熟地熟的优势。自2021 年上市以来,高管团队陆续增持该行股份,既彰显对沪农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强化了利益一致性,股权激励充分。
  对公方面:打造“三农小微”和“科创金融”两张新名片。沪农过去地产业务发展较快,如今新旧动能切换,地产业务压降,三农小微和科创金融提供增长新动能。1)名片一:服务三农,普惠小微发展好。沪农商行构建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深耕郊区有利于三农业务发展。普惠小微贷款发展较快,2018-2023 年CAGR 高达28.6%,2023 年普惠小微户均贷款规模较2022年下降33 万元至155 万元;2)名片二:打造科创金融特色名片。科创金融起步早,不断深耕,已具备品牌影响力。由于上海科技园多规划在郊区,沪农商行在科创金融开展方面也具有网点优势。2023 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为925.16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对公贷款的比重较2022 年提升1.8pct 至20.5%。
  零售方面:发力非房零售贷款和财富管理业务。沪农商行零售转型力度加大,优化业务条线与零售贷款结构,财富管理战略更加明晰。1)零售贷款结构调整:在按揭贷款受监管要求压降以及按揭提前还款的情况下,主要发力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2)财富管理业务起步较早,近年来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
  其中理财和代销业务起步较早,2023 年理财规模居农商行首位,已获托管牌照,理财牌照可期。养老金融方面,沪农商行较早开始代发养老金,已具备一定的养老客户基础,2023 年代发养老金客户为122 万户,上海地区市占率排名第二。在上海老龄化趋势下,养老金融的贡献度有望提升。
  财务分析:盈利能力较优,成本、中收有优势。2021 年末以来沪农商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和ROE 持续高于农商行平均水平,拆分来看,主要是成本(负债成本、管理成本、信用成本)和中收具有相对优势。一是深耕沪郊,低负债成本优势明显;二是管理成本控制较好;三是资产质量稳健,沪农地处上海优质区域,且风险偏好较低,不良率长期低于1%;四是布局较早的中收业务具备相对优势,并且中收占比在可比同业中较高。
  投资建议:沪农商行深耕上海郊区,同时积极布局长三角区域,在上海发展“五个新城”与“五个中心”建设背景下,未来业务增量市场空间仍较大,公司客群基础扎实,业务发展稳健,资产质量较优。我们预计2024E-2026E 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1%、5.3%、6.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6.2%、10.0%。
  公司于6 月20 日发放2023 年红利,测算股息率为5.5%,仍然较高,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当前股价对应2024E PB 为0.54X,近五年公司平均PB 在0.61X,可比公司平均2024E PB 在0.54X,结合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考虑当前公司所处区域优势、业务特色和优质客群给予的增长潜力,给予公司2024E 目标PB 0.62X,对应目标价7.67 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增速超预期下行,资产质量可能大幅恶化。2)若外部利率政策和监管政策未来发生不利变化,净息差可能大幅收窄。3)若区域内同业竞争加剧,会影响公司业务扩张和定价,并会对资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