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事件详情

协鑫科技(03800.HK):颗粒硅优势明显 低碳引领新周期

06-27 00:00 28

机构:东方财富证券
研究员:周旭辉/朱晋潇

  【投资要点】
  颗粒硅生产工艺简洁、转化率高、能耗低,具备陡峭的品控降本学习曲线和较高的壁垒,下游产品适配需要研发驱动。在行业进入比拼资金实力、成本竞争力和绿色属性的阶段,颗粒硅降本、提质和低碳优势逐步扩大,协鑫科技有望在成本、品质和低碳减排方面引领行业。
  颗粒硅降本:利用率提升,一体化和研发降本。1)生产成本:提高单模块产能、连续运行时长、产能利用率,进而摊薄固定成本。单模块产能提升至6 万吨,单位投资成本再降30%。G6 长周期、低成本新一代循环流化床技术开发,连续运行时间中短期目标5000h,长期目标8000h,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2)现金成本:上游工业硅余热蒸汽利用,吨现金成本有望由2.8 万元降低至2.4 万元。3)使用成本:
  核心辅材研发与工艺优化,下游客户CCZ 拉晶等方案匹配,非硅成本可下降19%。
  颗粒硅提质:杂质降低,浊度改善,价差收窄。1)杂质含量:5 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1ppbw 稳定在90%左右,少子寿命略高于致密块料,头尾氧含量与致密料持平,满足n 型用料需求。2)浊度改善:浊度小于120NTU 比例接近95%,小批量产出低于30NTU 产品,断线率接近致密料。3)价差收窄:低价策略为下游让利和研发补贴,n 型价差由0.88 万元收窄至0.55 万元。
  颗粒硅应用:难点攻克,订单充沛,溢价将现。1)断线消减:高纯度带来少子寿命优势,保护罩和浊度改善消减氢跳和拉晶断线率影响,断线率差值可降低约3%。2)订单充沛:隆基订单不断,中环可100%应用。下游头部拉晶企业均与协鑫科技签订颗粒硅采购长单,期限已覆盖至2026/2027 年。3)低碳溢价:全球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系统(ETS)覆盖范围扩大,碳价提升空间大,颗粒硅有望获溢价。
  协鑫科技:颗粒硅龙头,布局前沿技术。1)概览:2023 年行业产能占比19%,采取低成本模块化扩产策略,目前已投产和规划的总产能达到70 万吨。2)财务:盈利弹性大,期间费用率稳步下降。3)前沿技术:钙钛矿领跑行业,已实现可量产1mx2m 全球最大尺寸钙钛矿单节组件19.04%的转换效率,兆瓦级钙钛矿组件光伏示范项目已全面投运,首条GW 级产线有望24 年投产。
  【投资建议】
  协鑫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材料研发和制造商,开辟颗粒硅和钙钛矿新技术,低碳引领新周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0/84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 分别为62/12/4 倍,PB 0.8/0.8/0.7 倍。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情况,我们以协鑫科技2025 年PB 1.4 倍作为目标估值中枢,12 个月内目标市值628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光伏终端需求受政策、消纳和电价等因素影响,国内装机和海外出口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进而造成多晶硅价格大幅波动。
  供给相对过剩。多晶硅龙头扩产周期缩短,新增产能投放会进一步造成供给过剩,进而可能造成多晶硅价格徘徊在低位。
  颗粒硅生产建设和需求不及预期。颗粒硅需求和应用受到下游客户验证和终端市场检验,需要一定周期和过程,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颗粒硅生产属于高危化工生产,需要较高的运营管理经验。
  海外碳足迹政策变化。碳足迹和碳关税等变化受宏观、政治、气候等因素影响,若相关政策变化,可能会对低碳产品需求造成影响。
  其他环节风险。若公司硅片等业务受行业周期影响,盈利大幅变化,可能会拖累整体业绩释放。
  测算风险。本报告测算基于一定假设和条件,可能存在与假设和条件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跨市场估值风险。本报告标的属于境外市场,受当地资金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不同,可能在估值方面存在与大陆市场不一致的风险。
  【关键假设】
  颗粒硅销量:2024-26 年公司颗粒硅产能逐步投放,有效产能有望达42/50/70万吨,产能利用率和市场渗透率亦将提升,我们预计销量有望达29/43/67 万吨。
  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鑫环项目仍在产能爬坡阶段,预计2024 年6 月前全部达产。
  颗粒硅吨价:结合多晶硅行业供需情况,以及颗粒硅市场渗透率提升,我们假设24-26 年吨价4.3/4.5/5.5 万元,并针对2026 年做价格对净利润的敏感性测算。
  颗粒硅吨成本:颗粒硅降本趋势明显,预计仍将保持下降趋势,假设吨成本分别为3.5/3.0/2.8 万元。
  【创新之处】
  市场低估了颗粒硅成本下降的潜力。我们认为工业硅蒸汽自供将助力颗粒硅进一步降本,与棒状硅进一步拉开成本差距。
  市场低估了颗粒硅品质提升的趋势。我们认为颗粒硅在杂质含量和浊度等方面性能进一步提高,已满足n 型用料需求,价差有望进一步收窄。
  市场低估了颗粒硅应用和溢价潜力。我们认为颗粒硅氢跳和拉晶断线率的问题已有解决方案,隆基等客户订单,以及中环可100%应用,验证了颗粒硅的拉晶品质。此外,受益于全球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系统(ETS)覆盖范围扩大,碳价提升空间大,颗粒硅有望获溢价。
  【潜在催化】
  n 型颗粒硅与棒状硅价差缩窄;
  颗粒硅订单大幅增长;
  多晶硅供给侧政策变化;
  硅料价格大幅提升;
  碳价和能源价格大幅提升。

相关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