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明行笃:踏绿征程,投行引领新风向——海外顶级投行的绿色金融实践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作者:刘欣琦、李艺轩

海外顶级投行为提升其ESG评级,设定明确的绿色金融目标,在业务和运营两方面多措并举积极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内券商践行绿色金融提供经验和参照

摘要

海外顶级投行践行绿色金融的主要目的为提升其ESG评级,ESG评级已成为重要的投资评判标准。ESG是评估企业长期价值和可持续性的核心指标,其环境维度与绿色金融理念异曲同工。海外顶级投行积极投身绿色金融实践,一方面有利于树立积极形象,吸引更多ESG投资者,提高业务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优秀的ESG表现可以提升ESG评级,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竞争优势,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海外顶级投行设定了明确的绿色金融目标,主要从业务和运营两方面着手推进,绿色金融实践蔚然成风。海外顶级投行为其绿色金融设定了明确目标,如摩根大通将投入1万亿美元用于绿色目标,绿色金融实践从业务和运营两方面着手推进。海外顶级投行将绿色金融思想全面融入业务流程,利用其资金和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绿色解决方案,动员资本以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自身运营方面,海外顶级投行通过优化能源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大限度降低自身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并鼓励其供应商提升可持续发展绩效,积极构建可持续供应链。

海外顶级投行的绿色金融实践成效显著,ESG评级处于行业中上水平。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的MSCI ESG评级分别为A、A和AA,在融资的环境影响维度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隐含温升指标值均符合《巴黎协定》目标,表明其绿色金融目标明晰可行、绿色金融行动积极高效。


01

ESG目标和绿色金融概念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投资理念的简称,是指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还应将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情况纳入指标体系进行考量。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ESG逐渐成为非财务绩效的一个核心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

1.1 ESG体系的由来和演进

ESG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一些宗教团体要求信徒和宗教基金不可投资与宗教伦理相冲突的行业,例如军火、赌博、色情和烟草等,进而催生了伦理投资(Ethical Investment)的初步形式。随着反越战、消费者运动和环保运动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一些投资者开始考虑社会责任因素,伦理投资逐渐演变成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SRI)。ESG理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孕育于社会责任投资观念,SRI的早期定义中已经涵盖了环境、伦理、道德等ESG要素。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随后,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识。2004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邀请来自全球55家顶级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参加联合国金融组织(IFC)和瑞士政府联合发起的ESG倡议,商讨如何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ESG要素融入投融资活动中。2005年,基于上述倡议,《在乎者即赢家》(Who Cares Wins)研究报告面世,首次提出了ESG概念。应安南邀请,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的支持下,来自9个国家、管理总资产超过6万亿美元的20家金融机构参与了该报告的撰写,旨在倡议金融业在分析、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等方面更好地整合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表现较好的公司可以增加其股东价值,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发布了《佛瑞希菲尔德报告》(Freshfield Report),阐述了ESG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联。2006年,在联合国环境署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联合支持下,联合国社会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诞生,正式提出ESG理念和评价体系,并发布了备受瞩目的负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of Responsible Investments,PRI),具体包括六大原则:将 ESG 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作为积极的所有者将 ESG 纳入所有权政策和实践;寻求被投资主体对 ESG 进行恰当披露;推动投资界接受和执行负责任投资原则;共同致力于提升负责任投资原则的执行效果;报告负责任投资原则的执行活动和效果。截至2023年7月30日,PRI在全球范围内的签署机构达5381家(图1),中国共138家(图2)。今年以来,全球共有282家机构新加入PRI,中国有15家新加入机构。

2009年,联合国发起了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Sustainable Stock Exchange Initiative, SSEI)。随后,MSCI于2010年推出了全球ESG指数。2015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成立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为企业提供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的指引,以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资本配置和战略规划决策。2016年,《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其主要目标是将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以内,这对于全球气候合作和减碳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ESG主流化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已成为全球主流金融投资机构和跨国公司考量的重要因素。

1.2 ESG目前成为重要的投资评判标准

ESG体系兼顾经济与环境、社会和治理效益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其投资理念是追求长期价值增长。在全球气候、环境和人权等问题愈发突出、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ESG体系基于对非结构化、另类数据的整合,开拓了全新的投资评估工具和资金投放渠道,影响范围逐渐从欧美扩展至全球,成为发达市场可持续投资的主流标准。

ESG是重要的财务先行指标。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Committee,IVSC)指出,ESG涵盖了评估企业长期财务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众多因素,是财务业绩的先行指标,应将ESG视为预财务(Pre-Financial)信息,而不是非财务信息。从长期价值维度出发,ESG因素与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管理和估值密切相关,是评判企业业绩表现的重要先行指标。

ESG表现备受海外投资者关注。ESG因素是评估企业长期价值和可持续性的核心指标,使投资者能够以更全面的视角理解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价值,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风险、实现长期回报。部分海外投资者将ESG视为其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支持和投资具有良好ESG表现的企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借此提升自身声誉和社会形象。此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行了推动ESG投资和提高ESG透明度的政策监管措施,包括ESG信息披露要求、设立ESG标准等,海外投资者为确保其投资符合当地的法规要求,将密切关注企业的ESG表现,以确保与全球趋势保持一致。

ESG因素已经被众多投资机构纳入其投研决策体系中,成为重要的投资评判标准。随着近几年ESG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众多机构都已将ESG因素纳入到自身的研究及投资决策体系中。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已将具有财务重要性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数据整合纳入投资决策流程,以提高风险调整后的回报。ESG数据被输入其构建的可持续平台,帮助其提供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和策略,进而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ESG领域的先行者,贝莱德于2016年先后推出了iShares ESG Aware MSCI USA ETF(ESGU)、美国碳转型准备基金(US Carbon Transition Readiness fund)等ESG ETF系列基金。全球第三大资管公司道富环球认为ESG因素会对投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将ESG视为投资回报的重要驱动因素,在投资过程中使用定性和定量的ESG信息,将ESG信息系统地整合到其投资分析决策之中。道富环球于2019年推出全球第一只ESG货币市场基金(State Street ESG Liquid Reserves Fund),该基金的投资标的全部依据自行研发的"R-Factor TM" ESG评分系统所给出的分数而决定。全球第四大共同基金公司富达国际秉持ESG的价值在于应用到投资决策的理念,开发了专属的ESG评级体系,以便更加真实全面地评估各公司的ESG表现,并与基本面研究融合一体,共同支撑其投资决策。富达国际要求,对于 ESG 产品,产品组合中应有至少70% 投向 ESG 表现优秀的公司,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会依据内外部的 ESG 评分进行决策。富达国际的理念是,在 ESG 做得比较好的公司群体中,也可以产生Alpha,这个群体足够大而且长期来看更有竞争优势。全球经济体的可持续转型是大势所趋,未来会有更多金融机构积极将ESG因素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

1.3 绿色金融的概念范围

2016年,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发布《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将绿色金融定义为:能产生环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这些环境效益包括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体现其协同效应等。同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做出明确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ESG体系和绿色金融密切相关,二者都旨在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一方面,ESG体系是绿色金融的基础。ESG体系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是评估绿色金融项目、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境效益的重要指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通常会使用ESG标准来衡量和评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绿色金融推动ESG体系整合。投资于绿色金融项目和产品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而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ESG信息,将ESG因素纳入其投资决策和业务实践中,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推动ESG体系的整合和推广。

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聚焦于ESG体系中的环境(E)维度。在社会(S)维度,由于历史文化和国情存在差异,中外对“社区”的定义范围和评价视角有所不同。在治理(G)维度,由于各国公司治理的监管规则和惯例是其自身法律体系的产物,中外法律及监管政策存在差异,ESG标准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国际投资机构和ESG评级机构的评估标准中。在环境(E)维度,中外具有相通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企业都需要关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气候等ESG议题,ESG的环境维度和绿色金融的内涵密切相关,是找到ESG中外相通性的有效路径。


02

摩根大通的绿色金融实践


2.1 摩根大通绿色金融目标

作为全球顶级金融机构之一,摩根大通坚信创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长期活力、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和社区的繁荣至关重要,正在积极利用其自身能力为客户提供资本和专业知识,以支持经济增长和应对关键的全球挑战。

2021年,摩根大通制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力争在2021年至2030年底的10年内,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解决方案提供超过2.5万亿美元的资金和便利。该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时间表保持了一致,旨在通过绿色(Green)、发展金融(Development Finance)和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三个重要目标,加强和发展其业务活动。绿色目标旨在推动气候行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资源管理,重点是加快部署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目标为到2030年底为这一领域投入1万亿美元。发展金融目标致力于新兴经济体的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在于动员资本以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社区发展目标致力于提升发达市场的经济包容性,在美国重点关注中低收入个人和社区,缩小黑人、西班牙裔和拉丁裔个人、社区之间的种族贫富差距。在制定目标的标准和实现途径时,摩根大通还将国际最佳实践和行业标准纳入考虑,如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绿色和社会债券原则(Green and Social Bond Principles)以及国际金融公司的预期影响度量和监测系统(Anticipated Impact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

2021年4月,摩根大通宣布将在2030年底前投入1万亿美元用于旨在支持气候行动和可持续资源管理的绿色目标,该1万亿美元绿色目标是摩根大通2.5万亿美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旨在满足开发足以应对气候挑战的解决方案、促进包括水和森林等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的大量资金需求。

2.2 摩根大通绿色金融实践举措

摩根大通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三大支柱为指导:扩展绿色解决方案(Scaling Green Solutions)、负责任地满足需求(Meeting Needs Responsibly)和最大限度减少自身运营的影响(Minimizing Our Operational Impact)。

第一个支柱为扩展绿色解决方案。实现全球长期环境可持续性目标需要开发和部署大量新技术、商业模式和其他解决方案。作为一家全球性金融机构,摩根大通在为客户提供融资和战略建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动员资金支持气候行动。除了1万亿美元绿色目标之外,摩根大通还通过发行自己的绿色债券来支持市场,这些发行受其可持续债券框架监管,并将相当于净收益的金额分配给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包括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交通等。

为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摩根大通的全球多元化特许经营使其有能力为有需要的客户提供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选择,其目标是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他们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工具。通过消费者银行和财务管理业务,包括摩根大通全球私人银行,摩根大通提供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服务愈加丰富(图3)。

加大力度支持其客户。从早期小型公司到跨国公司和其他大型公司,摩根大通不遗余力支持批发客户与气候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银行业务需求(图4),凭借其资金和专业知识,帮助客户转变其商业和运营模式,以减少排放。随着摩根大通业务范围的扩大,其能够为客户提供越来越多样化和创新的解决方案,有益于绿色和可持续融资市场的发展。

第二个支柱为负责任地满足需求。在努力推广绿色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同时,摩根大通也寻求利用其资金和专业知识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以此支持社会和经济需求。

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摩根大通制定战略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其如何与碳密集型行业的客户合作,以加速低碳转型,为全球实现净零排放开辟道路。2022年,摩根大通宣布了其融资组合中钢铁、水泥和航空三个行业的排放强度降低目标,选择这三个行业是基于其对全球总排放量的贡献与现有脱碳途径的技术和经济成熟度的考虑,该目标旨在与国际能源署(IEA)2050年净零排放(NZE)目标保持一致。

评估客户进展的框架。为了将气候问题纳入其融资决策中,摩根大通开发了一套评估客户排放和脱碳计划的方法,以供其为目标行业范围内的客户制定融资交易决策时使用。这套碳评估框架(CAF)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客户的气候目标和绩效进行评估。

气候适应能力拨款。摩根大通向非营利组织提供慈善基金,以支持和帮助世界各地的脆弱社区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自2019年以来,摩根大通已承诺提供1600多万美元赠款,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支持与地方、区域和国际组织的合作。

第三个支柱为最大限度减少自身运营的影响。摩根大通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管理其自身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能源来源和使用方式、减少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资源管理等途径实现。摩根大通的营运可持续发展目标见图5所示。

能源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摩根大通正在努力优化能源使用,并在其全球运营中减少温室气体的足迹。其行动的指导原则为以下几个关键的可持续性运营目标:到2030年将第1类和第2类排放减少40%;每年采购可再生能源以满足其100%的全球电力需求;到2025年通过现场发电和长期可再生能源合同实现至少70%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每年保持碳中和运营。为实现上述目标,摩根大通的战略重点如图6所示。

可持续建筑。摩根大通寻求采取全面的方法来提高其建筑物的可持续性,特别注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排放,为其客户和员工创造健康和高效的空间。目前的优先措施如图7所示。

可持续采购。摩根大通持续监测和参与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制定了新的供应商环境可持续性准则、邀请供应商完成第三方可持续性发展评估以及为推进行业最佳实践做出努力。

资源管理。负责任的资源管理是摩根大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其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实现该目标,摩根大通专注于节约用水和减少办公浪费,并妥善管理其产生的废物。

作为全球性金融机构,摩根大通的客户几乎遍布各个经济领域,在支持客户实现环境目标和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摩根大通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约1970亿美元的融资和便利,其中700亿美元用于绿色目标。自2021年以来,摩根大通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总计投入了4820亿美元的融资和便利,其中1760亿美元用于实现其1万亿美元的绿色目标。

2022年,摩根大通继续按照《巴黎协定》的目标采取行动,将油气、电力和汽车制造业等关键行业的融资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并公布了钢铁、水泥和航空三个行业新的净零排放目标;针对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所涵盖的客户,启动了范围内资本市场交易的碳评估框架;开始实施内部碳定价;达到采购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以满足每年100%的全球电力需求,并实现运营碳中和。


03

高盛的绿色金融实践


3.1 高盛绿色金融目标

高盛将可持续性视为管理风险与追求机遇的驱动力,通过资金、建议、创新解决方案等帮助客户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如今,高盛正在支持市场对可持续金融不断增长的需求,帮助客户识别并抓住机会,也帮助高盛更好地管理公司风险。

高盛设定了未来10年在可持续金融项目上投入7500亿美元的目标,该目标使得可持续金融战略位于高盛与客户融资、投资、咨询工作的核心。自设定10年目标以来,高盛已实现约4250亿美元的商业活动,其中包括2150亿美元用于气候转型。到目前为止,2030可持续金融目标已实现大约55%,充分体现高盛帮助客户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与决心。

3.2 高盛绿色金融实践举措

高盛的可持续金融框架包含五项气候转型战略重点(图8),这些重点仍是市场风险与机遇的关键驱动因素。该框架扩展了高盛促进资本流动与创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帮助高盛优先考虑如何发展与完善公司的可持续金融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当前与未来的需求。

高盛致力于满足对可持续金融咨询、工具与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积极与客户合作,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而言,高盛主要在以下六个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第一个领域为支持灰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高盛采取务实的做法,通过资本配置帮助高碳排的传统行业脱碳。随着市场动态发展与创新技术规模扩大,为了确保可负担、可靠的持续经济投入,支持能源、运输、重工业等当前最难减排的行业至关重要。高盛将持续为能源客户提供支持,为企业提供咨询、融资,并投资于研发加速转型技术的公司。

第二个领域为动员私募资本进行有影响力的创新。创新在加快脱碳的进程中至关重要,向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多行业多部门进行脱碳,其中新兴的与尚未开发的创新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私募资本有很大机会推进新兴技术并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从而在推进脱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盛借此发起了首支聚焦于气候环境解决方案的私募直投基金,吸引了诸多投资者,共筹集了16亿美元。

第三个领域为构建助力企业规模化的平台。对具体项目和创新公司的投资是帮助应对发展可持续经济挑战的重要杠杆,但要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就需要足够大的规模来推动。高盛通过筛选、收购、培育企业,甚至自主运营,以引导企业走上规模扩张之路。无论是在能源安全、清洁能源、网格电池存储还是脱碳方面,高盛都在积极寻找、投资并动员多方面机会来帮助扩大解决方案的规模。高盛正在与客户、合作伙伴合作,扩大变革性解决方案的规模。

第四个领域为助力与循环经济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新兴机遇。循环经济旨在让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可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在不影响增长的情况下解决生物多样性损失问题。高盛在推进与循环经济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商业解决方案中发挥着明确的作用:提供研究与洞见、投资策略、咨询、合作与保护,实践主题包括消除浪费、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森林修复。高盛正在与客户、合作伙伴合作,帮助将这些新兴机会转化为更主流的实践,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第五个领域为开发工具和解决方案以推动更好的决策和结果。在整个全球经济中,数据是大量创新的关键。如何有效衡量并评估影响力是仍待解决的一个难题。2022年,高盛推出了高盛气候转型工具,帮助客户利用现有的气候相关披露和专有数据量化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表现。如今,该工具已涵盖全球52个行业的7,000多支公开市场股票。同时,高盛的私募市场投资业务与气候管理平台合作,以帮助被投公司简化其碳管理流程。高盛亦为部分私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诊断工具,其中包含与气候转型应变和包容性增长目标相关的自定义指标,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投资目标。

第六个领域为推动运营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运营与供应链是高盛可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15年以来,高盛在运营与商务旅行中保持现有的碳中和状态,并进一步承诺到2030年在运营和供应链中实现净零排放。为便于衡量可持续经营的进展,高盛建立了2025年运营碳排放目标,如图9所示。

运营可持续。高盛在规划、设计、建造新的工作场所时,积极寻求低碳策略与可持续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使用、碳排放、饮用水消耗。截至2022年,高盛全球71%的面积已获得LEED(或同等)认证。高盛采购了相当于公司全球消耗量的可再生电力,在运营地点将可再生电力并入电网。

供应链可持续。2022年,高盛要求其顶级供应商提供环境数据与气候战略,利用供应商反馈中的重要发现,提供有关温室气体库存管理的资源和培训,并向各行业30多家供应商提供了量身定制的直接反馈。

高盛长期以来一直相信向更可持续的经济转型需要数十年的努力。尽管经济前景不明朗,宏观环境愈加复杂,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高盛仍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总结为:管理风险并为其客户和公司创造价值。


04

摩根士丹利的绿色金融实践


4.1 摩根士丹利绿色金融目标

极端天气事件让社会认识到气候危机已经存在的严峻现实,摩根士丹利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利用其作为金融机构的资源在气候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提供帮助。

2020年9月,摩根士丹利宣布了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总目标,成为首家公开承诺的美国主要全球金融服务公司。净零碳排放目标是为了保持摩根士丹利在可持续投资、金融、商业方面的创新与领先方法,其目标是帮助将全球排放量保持在1.5摄氏度的温度阈值以下。该目标将涉及与客户的密切合作,是摩根士丹利气候战略的基础。

2021年11月,为了实现2050净零碳排放的目标,摩根士丹利宣布了2030年中期融资排放目标(图10),以指导贷款活动并与最新的气候科学保持一致。该中期目标侧重于贷款组合中排放最密集的行业:汽车制造、能源、电力,标志着摩根士丹利向2050年净零融资排放承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2 摩根士丹利绿色金融实践举措

摩根士丹利为全球实现净零排放提供所需的融资,为低碳转型大规模地配置资本,这些努力共同减轻了气候风险,并支持社会向更可持续的未来转型。摩根士丹利的气候战略与基本活动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如图11所示。

第一个支柱为动员资本向低碳经济转型。摩根士丹利长期以来专注于可持续金融,通过为客户提供贷款和资本市场解决方案,以及以气候为中心的创新思想洞见和研究来支持向低碳经济转型。为推动全球系统性变革,2021年,摩根士丹利将到2030年为低碳解决方案筹资的目标额度增加到7500亿美元。该目标是动员1万亿美元用于可持续发展方案以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自2018年以来,摩根士丹利已为实现低碳融资目标配置了4500多亿美元。今后,摩根士丹利将更加关注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债券融资等低碳解决方案。

摩根士丹利机构证券集团(ISG)长期以来利用资本市场的规模和速度为创新型公司创造积极的环境效益。它通过为客户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来实现这一点,包括贷款、并购和承销服务。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MSIM)认为,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ESG因素会影响风险、回报和机会。投资团队需要考虑可能对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具体方法包括酌情评估碳足迹与投资强度,以及气候弹性与适应战略。截至2021年底,MSIM提供了八种投资策略(管理资产超过20亿美元),旨在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

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的影响力投资平台于2012年推出,为个人、家庭和机构提供一系列投资产品、投资组合方案、工具与分析,解决包括气候在内的多种环境和社会问题。影响力投资团队还开发了专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和投资者需求的工具包,为财富管理财务顾问提供教育材料和投资资源,以实现客户的环境和社会目标。

第二个支柱为管理气候风险。摩根士丹利是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披露框架的早期支持者,该框架区分了两种主要的气候风险:转型风险与物理风险,并鼓励企业以这种方式报告其气候风险。摩根士丹利部署了专业知识与资源,探索面临的潜在或已有的转型与物理风险,将气候风险管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风险识别、压力测试、风险敞口计算、风险偏好与评级整合。

融资排放风险管理框架。为了帮助控制风险,摩根士丹利采用全面的限制框架来定义业务活动的风险偏好。该框架包括根据单个名称、国家或地区、行业、产品来定义风险偏好的类别以及限额指标。将气候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对于以融资减排的方式管理商业活动非常重要。

部署情景分析以支持气候战略。TCFD提议利用情景分析更好地了解公司业务在长短期内与气候相关的机会与挑战。2021年,摩根士丹利通过开发专有的10年长期气候情景扩展了建模分析能力,为不断发展的气候战略和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信息,帮助公司识别未来的风险和机遇。图12展示了情景分析为摩根士丹利气候战略提供信息的路径。

第三个支柱为提供气候透明度与信息披露。摩根士丹利承诺定期发布符合TCFD建议的报告以及其他信息,披露为实现净零融资排放、低碳融资和运营承诺而采取的步骤,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与气候相关的业务和运营活动的最新情况。摩根士丹利还引入并实施了透明的测量—管理—报告框架以披露融资排放量,并在碳会计财务合作伙伴(PCAF)和净零银行联盟(NZBA)中担任领导职务,指导净零排放的道路及数据披露。

用可靠的数据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TCFD强调数据可用性与质量对于提高气候相关理解的重要性。摩根士丹利可持续洞察实验室位于摩根士丹利全球可持续金融小组(GSF)内,专门从事ESG数据挖掘、定量分析和审查以及全公司数据集成,对于支持公司的整体气候战略有着重要作用。

第四个支柱为增强全球业务的气候适应能力。摩根士丹利致力于减少碳足迹,使其全球业务具有气候适应性并支持其业务顺利运行。摩根士丹利的企业服务部门将气候变化管理整合到公司设施中,领导减少能源、水、纸张和废物使用的倡议,并与GSF合作管理公司在气候变化运营目标方面的进展。

努力实现2022年碳中和的全球运营。碳中和目标涵盖1、2、3类商务旅行,摩根士丹利通过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抵消剩余的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这一目标。摩根士丹利同时也在积极寻求现场发电、购电协议、可再生能源信用和碳补偿。

鼓励供应商遵守环境政策。摩根士丹利鼓励其供应商减少运营对环境的影响,2020年,摩根士丹利开始向主要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发送可持续发展调查问卷,以征求有关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信息,并通过供应商的反馈更好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除四个支柱方向外,摩根士丹利在气候研究及气候政策方面也做出了相应努力,致力于做低碳领导者。

推进气候思想领导。摩根士丹利就气候变化在市场、行业与投资领域的巨大影响向客户和投资者提供了关键见解。在过去十年里,摩根士丹利可持续投资研究所通过知识共享与思想领导,推动全球采用可持续投资及可持续金融战略。2021年该研究所与MSIM发布了《实物资产气候相关数据的评估框架》,指导投资者在考虑行业气候时评估数据提供商与产品,并建议将物理气候数据整合到尽职调查流程中。此外,摩根士丹利的每项业务都在扩大与气候相关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向客户和市场提供信息。

明确气候相关政策。摩根士丹利支持以科学为导向,且尽可能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摩根士丹利与政策制定者、行业团体和贸易协会合作,促进更加有效的全球和国家气候政策,支持向低碳经济有序过渡。摩根士丹利将继续与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和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合作,支持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

未来,摩根士丹利的气候战略将随着科学、技术和监管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当能够获得准确反映气候风险的方法时,摩根士丹利将会宣布针对更多行业的额外贷款目标。随着与气候相关的业务活动与风险管理不断加强,摩根士丹利计划逐步采取以下策略:

探索其他情景与投资组合,识别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探索新的领域,扩大行业的可持续融资目标范围。
一旦PCAF开发出测量碳排放的方法,考虑将目标范围扩大到资本市场以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客户参与战略,帮助量身定制积极的气候解决方案,以实现每个客户的气候目标。

摩根士丹利在应对气候风险与寻求新机遇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实现净零融资碳排放、实现运营碳中和以及动员资本开发低碳解决方案的承诺体现了摩根士丹利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努力。摩根士丹利的前进道路将继续由四大支柱气候战略驱动,以2050年实现净零融资排放和2030年中期目标为指导,继续扩大情景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了解气候风险并将其纳入业务和风险管理决策,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05

效果评估和启示


5.1 海外投行绿色金融效果评估

在ESG大视角下,对海外顶级投行的绿色金融目标及实践进行梳理,可以归结为如下特征:

形成鲜明的ESG理念与目标。作为全球顶级金融机构,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相信创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形成了坚定的ESG理念,基于自身情况制定了鲜明的ESG目标,并将目标进行适度分解。在绿色金融与气候转型方面,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均制定了详尽的战略框架,以指导其投融资决策和自身经营活动。

设立专门的ESG专家团队。ESG团队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ESG建议和解决方案,利用其资金和专业知识来帮助客户实现其需求,并以此支持社会和经济需求。如摩根大通的ESG解决方案团队(ESG Solutions)为客户提供与ESG相关的建议和交易支持,并为客户提供以ESG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各类资本。此外,摩根大通还设立专门的研究团队,该团队提供一系列聚焦于ESG的投资研究,以满足投资者对及时洞察ESG相关动态的需求,为ESG投资策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建立自主的ESG信息系统。ESG数据存在非标准、非结构化、非强制公开等特点,存在一定的获取难度。外部第三方ESG评价体系及数据库使用上有各种局限性,如指标选取、打分机制等环节的依据和过程不透明等。ESG数据库需与金融机构的ESG投研体系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化协同效应。如摩根大通推出的ESG数字平台,利用AI智能识别特定行业和股票最相关的ESG主题,满足客户对专题深度研究和特定股票观点的需求;高盛推出的气候转型工具,帮助客户利用现有的气候相关披露和专有数据量化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表现。

推动企业提高ESG治理水平。摩根大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积极推动自身ESG目标实现的同时,也采取各类举措推动利益相关企业逐步提高ESG治理水平。在绿色金融方面,三家顶级投行都积极寻求将自身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优化能源来源和使用方式、减少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等途径实现。此外,通过制定新的供应商环境可持续性准测,持续监测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绩效,邀请供应商完成第三方可持续性发展评估推动可持续经营。

本报告基于MSCI公布的ESG评级结果评估摩根大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三家海外顶级投行的绿色金融实践效果。MSCI是全球最大的ESG数据及研究业务的服务商,与全球50大资产管理公司中的46家展开长期合作,对全球超过8500家上市公司展开ESG第三方评估。其服务客户范围、资产管理数额均处于行业第一。

根据MSCI公布的截至2023年7月17日的ESG评级最新数据,摩根大通的隐含温升(ITR)指标值为1.7℃,符合《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温度控制在2°C以下的最低目标。其ESG综合评级为A,在银行业197家公司之中位于中上水平。具体而言,摩根大通在融资的环境影响、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高盛的隐含温升指标值为1.3℃,低于1.5°C的隐含温升表明高盛集团符合巴黎协定的最高目标,即保持全球平均温度在1.5°C以下。其ESG综合评级为A,远高于行业平均评级B。具体而言,高盛在负责任的投资、隐私和数据安全、融资的环境影响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摩根士丹利的隐含温升指标值为1.6℃,符合《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温度控制在2°C以下的最低目标。其ESG综合评级为AA,远高于行业平均评级B,是投资银行和经纪行业54家公司中的领先者。具体而言,摩根士丹利在公司治理、融资的环境影响、负责任的投资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图13列出了全球其他知名金融机构的MSCI ESG最新评级结果。数据显示,摩根大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ESG评级均处于行业中上水平,隐含温升指标值均符合《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温度控制在2°C以下的最低目标,在融资的环境影响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可见,三家海外顶级投行的ESG及绿色金融实践成效显著。

5.2 对国内券商的启示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展现出中国政府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姿态和责任担当。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30·60”目标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未来的趋势。在此形势下,国内资本市场对ESG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推动资本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同时促进高污染、高碳排放量的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ESG是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践行责任投资与低碳投资的核心理念。

目前,中国的ESG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ESG评价标准或框架指引,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动力和质量还有待提升。为了推动ESG投资的发展,还需建立权威严谨的ESG上市公司数据库,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对ESG投资理念的共识。鉴于这些挑战,目前国内券商在ESG领域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国内券商而言,吸收借鉴海外顶级投行开展ESG投资的实践与启示,积极推进ESG投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推动国内券商ESG投资实践:

1)明确ESG投资理念与目标。确立ESG投资理念与目标是国内券商开展ESG活动的首要步骤,明确的ESG投资理念将成为引领其可持续发展的指南。为此,国内券商需要设立明确的ESG目标,确保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朝着这些目标迈进。

2)设立ESG组织架构。国内券商需要建立完善的ESG组织架构,以确保ESG投资得到充分重视和实施。根据自身设定的ESG投资理念与目标,国内券商可以建立专门的ESG投资管理部门,使其成为ESG投资决策的核心机构。另外,也可以在现有的投资与研究部门设立专门的ESG分析人员,为决策提供专业辅助。

3)构建自身的ESG投资指引。ESG投资指引的建立对于国内券商的ESG实践至关重要,应该根据国内现实,借鉴国外经验,形成一套适用于自身的ESG评价标准。系统化的指引将在实际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券商进行ESG投资实践。

4)搭建ESG投资数据库。为了更好地支持ESG投资决策,国内券商可以尝试构建ESG投资数据库。通过引入ESG因子,并综合考量上市公司的ESG信息,券商可以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投资决策,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经营。

5)发挥股东积极主义。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国内券商应主动发挥股东积极主义,参与到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这将有助于推动ESG投资理念在上市公司中的践行,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推进ESG投资教育。鉴于国内ESG投资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券商应当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推进ESG投资教育。通过向投资者介绍ESG理念和发展情况,引导其将社会回报纳入投资决策,促进ESG投资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践行绿色金融是金融机构在环境维度推进ESG实践的核心要义,即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国内券商来说,推进绿色金融实践积极响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建议券商从以下七个方面推进绿色金融实践:

1)制定明确的绿色金融战略。国内券商应该制定全面的绿色金融战略,明确长期目标和阶段性里程碑。这需要从公司高层到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将绿色金融战略融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

2)发展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国内券商可以推出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以支持和鼓励企业在环保、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持续领域的投资,这些产品可以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环保的投资者。

3)引入ESG评估体系。国内券商可以引入ESG评估体系,将这些因素纳入自身投资决策的考量之中。通过对企业的ESG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券商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推广优质的绿色金融项目。

4)提供绿色金融咨询服务。国内券商可以建立专门的绿色金融咨询团队,为客户提供有关绿色投资、环保项目融资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同时,通过定期发布绿色金融市场分析报告,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绿色金融投资机会。

5)建立绿色风险管理体系。国内券商应该建立完善的绿色风险管理体系,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可持续性,避免绿色债务风险。

6)推动信息透明和披露。国内券商在绿色金融实践中应该积极推动信息透明和披露,向投资者公开相关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信息,让投资者充分了解项目的社会环境效益和长期价值。

7)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内券商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合作,与国际机构、绿色债券发行人和投资者建立合作关系,分享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和最佳实践路径。

我们相信国内券商可以基于以上建议逐步推进自身的绿色金融实践,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绿色金融领域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和竞争优势,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实现双碳目标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作用。

注:本文来自国泰君安发布的《【国君非银】知明行笃:踏绿征程,投行引领新风向——海外顶级投行的绿色金融实践》,报告分析师:刘欣琦、李艺轩

本订

访使便

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