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域

新财域

不同的财经视角不同的财经视角
IP属地: 河南 con

不一样的财经视角

21 动态 25 文章 25 粉丝 1 关注

  • 动态
  • 文章
  • 组合
  • 关注
  • 粉丝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2小时前 · 不同的财经视角

胖东来和永辉超市在郑州“联姻”

5月7日,胖东来老板于东来去了一趟永辉超市瀚海北金店(以下简称:北金店),地点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北三环文化路交叉口东南角。 消息一出,“朝野”震动! 东来哥确实牛逼,行走的头条,干啥都被人盯着。 当天晚上,新闻就说,于东来在走访北金店结束后,第一时间发布了这样一则声明: 胖东来启动帮扶永辉超市 这次胖东来帮扶的对象超市有2家:一家在新乡,是新乡的宝龙店,一家在郑州,就是今天说到的北金店。 新闻上说,北金店是在众多永辉超市店里精心挑选出来的,原本其他的备选店还有龙湖锦艺城店、裕华广场店、公园茂店等。 新闻上还说:胖东来将于6月初对北金店启动调改,目前双方团队已开始着手调改前的准备工作。 在以上的表述中,我都用新闻上说,因为楼八觉得有蹊跷,事情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胖东来作为顶级网红,他的一言一行都被社会严重关切,他会下午看个店,晚上就宣布帮扶?2个小时的时间,脑子一拍,立刻对外宣布帮扶? 不可能的,有正常逻辑的人都知道不对劲。 都是表象!楼八来给大家揭秘一下真实情况吧!为了文章安全,声明,以下仅为楼八判断,不代表于东来和胖东来观点。 胖东来早在去年9月份就已经启动了对瀚海北金店的帮扶计划,前几天去考察那几个店,包括北金店,都是做做样子,晚上把8个月前就准备好的消息通报出来而已。 证据?有! 2023年11月份的时候,我去过一次瀚海北金永辉超市,当时我大吃一惊,因为整个超市突然进行了整体装修,焕然一新,很多设施出乎楼八的预料,让人大跌眼镜。 当时我就想:这不是永辉超市的风格啊! 有图有真相,一起跟楼八来看看! (上图:瀚海北金永辉超市入口) 上图是北金店入口。 这片休息区域,面积之大,功能之全,环境之好,在目前郑州的超市里并不多见,当然,在永辉超市更不可能,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永辉超市就是一平民超市,大部分店就跟个大菜市场差不多。 当时,我就很纳闷,这是跟胖东来学习了,还是胖东来帮忙指导了?我发誓,当时脑子里就是这么想,没想到半年后,一的猜中。 所以,如果说现在胖东来才指导永辉,打死我都不信,还是如上所言,这么重大的消息不可能一时心血来潮,这俩老板私底下99%早就勾搭上了! 为什么这2天才释放出来消息呢?上面说了,于东来自己知道,他现在是超级网红,一举一动都会被过度解读(楼八不是,咱有理有据),所以格外谨慎,啥事都做好了,才会正式释放消息。 我们继续看! (上图:永辉超市瀚海北金店) 看到上图,你觉得这像你印象中永辉超市的作风吗? 还有远处为儿童专门设置的小板凳,贴心得很啊,当时我就在想,难道是永辉超市老板,突发奇想,“洗心革面”了? 看看它的具体功能。 有抽纸盒,有废纸篓,有自动洗手液,有洗手池,有烘干机,有饮水机,有纸杯,有手机充电设备,有针线包,有医药箱,有复称。 超市能配这么全,我们往往先想到胖东来! 走过这个区域,就到了超市入口。 (上图:永辉超市入口) 注意:上图不是摆拍,是随手拍。 美丽大方的导购就热情洋溢地站在哪里,双手扶住一个购物车,随时准备交到您手里,此时此景,胖东来的服务真的跟上了。 (上图:永辉超市北金店服务台) 这个服务台干净整洁,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不错。 进超市看看吧! 整体上,超市十分干净,我们随便选一个糕点区看看。 (上图:永辉超市糕点区) 整改后的北金店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很多的客户休息区、餐饮区等等,见下图。 (上图:永辉超市餐饮区) 这一片区域也不小,我去的时候不是饭点,人不是很多,如果6.1日,胖东来对其“指导完毕”,相信这一片估计人山人海,红旗招展。 (上图:永辉超市休息区) 这又是一片休息区,原本这里是可以增加一大排货架的,但不知道经过谁的建议,变成了休息区,但是,凳子有点少。 墙壁上还打着胖东来的“来”,看来设计师是知道内幕的。 (上图:永辉超市结账区) 这是超市的自动结账区,有专人服务。 看到这里,你还相信胖东来是突然决定帮扶永辉超市瀚海北金店的吗?你还相信事前北金店不知道这事吗? 当然,员工可能不知道,只知道整改了,但如果说永辉超市和胖东来的老板之前没有“勾搭”过,你打死我我都不会信。 不管是提前“勾搭”好的,还是假装临时决定,帮扶的事已经确定,那楼八就说一说所谓的帮扶。 胖东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放心”!什么放心? 购物放心,不满意随时退货。当然,现在很多商店都可以退货,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不愿意退货,怕看别人脸色啊!或者有时候为了不扯那个皮,我们就不退货了,但胖东来不一样,你觉得有问题,就可以大大方方退货,退货不看脸色。但往往因为这样,我们反而不怎么退货,图的就是一个放心踏实。 吃饭放心,胖东来货源安全。胖东来的食品来源2个,别人的,自己的,自己的食品是自己做的,胖东来品质,绝对安全,别人家的东西,胖东来经过了严格的挑选,你也大可以放心。 我觉得这是2个核心,至于服务、购物环境都是次要的,特别是购物环境,现在胖东来哪还有什么购物环境可言,天天人山人海的。 那胖东来帮扶永辉超市北金店具体帮扶什么呢? 首先,永辉超市北金店“十分巧合”地在胖东来要帮扶前进行了升级改造,大环境和动线什么的,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那胖东来帮扶啥? 1、帮扶管理。这个简单,根据以往经验,胖东来上来就是猛涨员工工资,涨得员工都受不了。 2、货源帮扶。第一,重新梳理现在的第三方商品,第二,增加胖东来自营商品。 如果以上都完成了帮扶,北金店销售的商品和胖东来重合度达90%以上时,那么北金店不论挂不挂胖东来的牌子,它就是一家“披着永辉超市的胖东来”了。 所以,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说,这就是胖东来了! 有人要问,扯那么多干啥,直接“品牌输出”改名胖东来不就行了,这个还真不行,因为中国很多事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你还记得过去有个词叫什么来着?曲线救国。 有些事,你直接去做,阻力重重,九死一生,有些事,你换种方式去做,效果和结果一样,但阻力就小了,所谓暗度陈仓。 大家都知道,假如,楼八是说假如啊,假如真的有势力阻挠胖东来进驻郑州,现在没话说了吧,找领导哭也没用,人家胖东来学雷锋做好事,帮郑州亏损严重的超市起死回生,再阻挠就真不是东西了,好好卖你的卡吧。 胖东来的帮扶效果怎么样?这事有先例,湖南的超市,胖东来帮扶前日销售额15万元,客流0.2万人,帮扶后,日销售额210万元,客流1.5万人。 人流增长700%,业绩增长1500% 最后,回答标题的问题:胖东来为何选择永辉的瀚海北金店? 看下面的图片吧。 (上图:胖东来郑州首店) 上图黑色圆圈就是胖东来首个帮扶的店,你觉得位置咋样? 毫无疑问,这是郑州人口居住密度最大的片区,胖东来不傻,另外三个点在高新区,南龙湖,中原区,那人流量和这个位置,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恭喜胖东来郑州第一家帮扶“试点店”落地,恭喜郑州北三环沿线居民,你们的期盼已久的胖东来就要来了。(作者:楼八 宇文播)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05-08 08:12 · 不同的财经视角

一年卖出去11辆车,手拿“退市信”的贾跃亭,会学罗永浩上演“真还传”吗?

距离贾跃亭的FF91正式量产整一年的时间,没有看到彼时贾老板嘴里的“颠覆”,却看到法拉第未来(FF)被人开了“退市信”。 面对这不出意料的困境,贾跃亭这次跳出了有品位的设计、跳出了尖端化的技术,跳进了大俗的“直播带货”。 作为贾跃亭最后的“尊严”,法拉第未来在,贾跃亭的网红身份就在。所以与其说贾跃亭是在救FF,不如说是贾跃亭在救自己的未来。 01 贾跃亭想当“网红带货” 在周鸿祎卖车火爆互联网之后,向来知道如何抓流量的贾老板,又一次用“自信”抓住大众的眼球。 5月7日,贾跃亭在微博发布名为“为救FF,我做个几个决定”的视频。视频中,贾跃亭对于目前FF退市的传闻做出解释:确已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意见函,FF也正面临非常大的退市风险,但“已经退市”是误读。 4月24日,由于连续是个交易日FF股票收盘价低于0.1美元,不符合纳斯达克的上市规则。纳斯达克交易所给出了FF股票摘牌的意见。 贾跃亭在视频中表示,公司已于5月1日向纳斯达克提交了通过整改合规维持上市资格的申诉。他和管理团队会竭尽所能,力争恢复合规,努力保持上市资格。“如果FF真的退市,不仅会给FF的投资人、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和所有中美员工及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更是中美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很大损失。” 谈及FF上市以来多次濒临退市的低迷表现,贾跃亭认为直接原因是资金问题,根本原因是信心和信任问题。他将矛头指向职业经理人和特委会的不作为,使得FF错过了黄金发展期,导致FF的市值和公司经营基本面,与真实价值背离,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因此,贾跃亭认为,在最为难的今天,他不能再怀疑自己,更不能妥协了。并将考虑和Matthias(马提亚斯)共同出任公司联席CEO。公司也会全力加速融资进程,包括此时此刻Matthias也正在中东推进重大的融资和商务拓展。 至于融资的方式,贾跃亭想到了去当“网红”。他在视频中称,会通过个人IP商业化,尽量、尽快赚些钱。一部分钱用来还债,一部分钱用来补贴造车,力争可以支持FF的基本运营,给投资人和股东信心。 02 互联网“理中客” 为梦想而窒息的男人要当网红带货了! 贾跃亭这则视频出来,评论区立刻激动起来。 要知道在中国互联网上,贾老板可以说是热度常青树。哪怕身在美国,一举一动也往往让中国互联网圈沸腾。1500万的微博粉丝,142万的抖音粉丝,足以说明贾跃亭在国内的关注度有多高。 贾跃亭的热度跟陈光标粗暴的冰桶挑战不同,主打的理性、励志、客观。 老赖的身份不过是人生的一次坎坷,“明日就会回国”; 造车不顺也无非是公司各条线没有同心协助,“始终是超级尖端产品”; FF要退市更是子虚乌有,这将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很大损失”。 在今年年初高合汽车濒临破产引发行业热议之时,一直没咋交车的贾跃亭突然站出来炮轰高合,称其是行业的耻辱。 而在4月小米汽车发布后,贾跃亭明褒暗讽称“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看似指剑高合,却又让人不由联想小米的车型风波。 4月22日,周鸿祎在哪吒汽车的春季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拥有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是小米仅用三年时间迅速造出小米SU7,而FF创始人贾跃亭造车至今未能成功的原因。 他调侃说告了高合的贾跃亭没有造出来几辆车,反而是高合的汽车早出来了。去美国造车可能是贾跃亭的一个错误。 面对周鸿祎的表态,贾跃亭讽刺周鸿祎称,为盗窃者鼓噪不应该是老周的价值观,FF从量产以来虽然只交付了11台车,但这些经历了无数磨难才诞生的11台车,是完全原创创新的塔尖产品,具备非凡的颠覆性的意义。 贾老板其实误解了周鸿祎,周鸿祎也误解了贾跃亭。 贾跃亭从FF量产开始,就提出想把FF91带回中国制造。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不香么? 问题是,贾跃亭欠着债怎么回国?不回国怎么在国内造车? 老周实在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如此戳心怎么忍心。 03 带的不是货,是贾跃亭的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贾跃亭如何才能回国造车? 真的靠直播卖货? 等会儿,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太大了。 有人可能会说:罗永浩不就两年时间还了4个亿的债务吗?贾跃亭的智商和口才,超越老罗的成绩不难吧? 没错,贾跃亭和罗永浩都是网红,他俩都走技术路线,他俩都贼能侃。但是两者之间,有两个很大的区别。 首先,罗永浩没有背负“老赖”的社会心里负担。 从2018年锤子手机债务问题出现,罗永浩始终坦诚自身债务问题,并进行了较为积极的还款,演绎了一部“真还转”,人反而伟光正起来。 贾跃亭则从乐视汽车债务问题开始,不断“拉人”下水,身上债务越滚越大,问题越解决越多,获得了“贾会计”的身份。 其次,罗永浩的债务,也就6亿人民币。 贾跃亭的债务呢?是30亿美元。按今日兑换价,是216.4亿人民币。 咱们就按顶流时候的李佳琦来看,网传一年收入是18亿人民币。 贾跃亭要带货12年才能还清欠款。 所以带货一直不是贾跃亭的重点,重点还是在带货过程中继续维持FF的市场口碑。拉升FF的市值,避免FF的退市,因为FF一旦退市,贾跃亭最大的舞台,将就此崩塌,以后的剧本和计划,都将无从演出。 想救FF,只能回国。想回国,必须还债。 按照彼时签订的债务重组协议,贾跃亭拿出所持有的约一半法拉第未来股权,成立信托基金进行偿还。要想让债权人撤销对贾跃亭的诉讼,保守估算需要法拉第未来的市值达到200亿美元。 而截至美东时间5月6日收盘,FF报价0.04美元,总市值171万美元。 仅仅在一年前FF正式量产的时候,FF的市值还有3.2亿美元。 那么借着网红带货的热度去外面融资如何?在5年前还有很大希望,而如今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FF缺乏一战的自信。 我们看看去年FF91量产时发布的配置:27英寸的世界最大车内显示屏、三个5G天线、车内直播、支持AI驱动的语音命令。 这些基本可以说是当下新能源的标配。 至于自动驾驶和人机互交,也并没有特别多的亮点。“收集客户驾驶数据和反馈”“具备自动驾驶和辅助功能”,已经很难让人产生激动。 FF的尖端感,已经快成为大众感了。 同时FF将自己定位到一年只有5.5万辆的“超级尖端”市场。这块市场里面有法拉利、有迈凯伦、有兰博基尼、有S级迈巴赫,这些车比FF更尖端,售价比FF更低(FF91北美售价30万美元,迈巴赫北美售价18万美元)。 这样的定位和产品竞争力怎么打开销路,怎么获得投资人认可,怎么拉升股价还债,怎么回国? 就算你想以中低端铺市场走特拉斯的路子,你也得先有钱去设计和生产这类车型才行。 嗯?也许贾老板带货直播的真正目的,就是凑钱生产中低端车型?如果真成功了,没准还真是一条救命之路也不好说。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04-28 22:43 · 不同的财经视角

听花酒终迎处罚,180万罚款或干翻一家上市公司

太上老君托梦,没有给青海春天指明道路;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站台,同样没托起其业绩。 4月27日,青海春天拿到了市场监管局的行政处罚。180万的罚款虽然不多,却开启了青海春天滑入泥潭的步伐。 从“极草”到“听花”,青海春天的每一步都摆脱不了虚假宣传和夸大的风波。在新“国九条”的要求下,已经醉酒的青海春天,能不能站起来变成了未知数。 01 听花酒迎处罚 央视“3·15”晚会闹得沸沸扬扬的听花酒,终于迎来了处罚。 4月27日,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海春天)公告,子公司成都听花盛世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听花盛世)收到成都市武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告知书》。 武侯市市监局认为,听花盛世在经营场所销售“听花”酒过程中,存在将“听花”酒功效中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和未经核实的用户评价用于“听花”酒的商品宣传,作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且情节严重。此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 对此,监管部门责令听花盛世立即停止违法宣传行为,并拟对其处罚款180万元。 在公告中,青海春天态度积极,表示公司及子公司听花盛世对此诚恳接受,并将认真汲取教训,规范销售人员的言行,杜绝这种宣传行为再次发生。 这让人产生了一种恍惚错觉。因为在3·15刚刚曝光听花酒之时,青海春天的反应可谓是颇为不服。 彼时青海春天连发两条声明。在第一则声明中,青海春天强调《酒精和凉味剂的组合物在调节性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肿瘤、提高免疫以及睡眠质量上的用途》处于国际公布阶段,从未将此项专利申请用于广告宣传。 此外,青海春天还强调,报道中“加薄荷”也不正确,相关技术并非向酒中添加薄荷(提取物)。 而在《关于央视3·15报道涉及听花酒相关专利的说明》中,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普通合伙)则表示,央视报道中只节选了部分录像,凉味剂也并非报道中的薄荷或薄荷提取物。至于专利,目前该专利申请已经处于国际公布阶段。 当然此举并没有为青海春天争取来自己想要的效果。 3月16日,青海春天先后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监督检查通知书及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两者都要求青海春天核实相关情况,确认相关事实是否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目前中国证监会检查组已进场开展工作,暂未公布检查结果。 02 不“刚”不行的窘迫 细数在央视3·15的舞台上,像青海春天这么“刚”的确实没有几个。 不过在看过青海春天的业绩之后就不难明白,“摇钱树”突然被砍,青海春天不急是不可能的。 关键还是被砍过两次。 资料显示,青海春天,是2015年借壳贤成矿业实现的上市,并以“极草”产品,快速扩大销售规模。 所谓“极草”,主要为冬虫夏草纯粉片产品,是青海春天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2015年年报显示,当年青海春天实现冬虫夏草纯粉片销售11.17亿元,毛利率55.21%。当年青海春天总营收为13.4亿元,大部分营收为“极草”供应。 但仅仅一年后,这样的势头被国家监管部门打断。当年3月,由于试点工作停止等原因,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叫停了相关冬虫夏草产品的销售,“极草”神话就此结束。“摇钱树”第一次遭砍。 受此影响,当年青海春天营业收入从15年的14亿,折半至7个亿。即使如此,冬虫夏草类产品在其中还占有3.8亿元的份额。可以说,没有了冬虫夏草产品,青海春天经营将举步维艰。 面对这样的窘境,青海春天在绕过冬虫夏草纯粉片产品的同时,需要选择另外一条业绩支撑道路。而这次,他们选择了近几年极为火爆的白酒业务。 2022年年报显示,青海春天在2022年实现营收1.6亿元,其中酒水就在其中占了近一个亿营收。该板块由全资子公司春天酒业开展经营,主要以“听花”、“读花”系列高端白酒的销售为主。 该酒本是2022年年报中大书特书的新的增长点。不过在碰到今年3.15的质疑后,这条好不容易找到的新出路又有了被堵死的风险,自然也就“不服”了。 03 退市隐忧大增 青海春天不仅仅要面对自身二次转型不利的局面,更可能在新“国九条”的背景下,遭遇退市风险。 今年1月,青海春天公布2023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青海春天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到2.5亿元,同比增长45.1%到55.1%;但预计亏损2.2亿元到2.9亿元,主要是其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亏损约1.4亿元所致。 这已经是该公司连续第四年亏损。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青海春天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2亿元、2.49亿元和2.88亿元。 按照交易所此前的上市规则,被ST企业的业绩指标是“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值,且营收低于1亿元”,由于青海春天营收高于这一标准,因此一直并未被ST。 不过如今新出的“国九条”,已将主板亏损公司的营收指标将从1亿元提升到了3亿元,2024年为第一个会计年度。按照这个要求,青海春天今年需要扭亏或者将营业收入提升至3亿元的红线之上,否则就会面临被退市的危机。 或是受到了退市的压力影响,本应在4月24日披露2023年年报的青海春天,发布了延迟披露公告。 青海春天表示,由于《2023年年度报告》编辑和复核工作量较大,相关工作完成时间将晚于原定计划,将延期至2024年4月30日。有人猜测,这或许是为了给业绩“调整”留下点时间。 但问题是,即使此次青海春天度过了财报难关,未来的经营又该如何进行? 事实上,在2022年12月,青海春天曾公告表示,其2021年年度、2022年第一季度、2022年半年度财务报表均涉及会计差错,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合理预期。上交所也因此对青海春天以及时任财务总监王林予以监管警示。如果此次在监管层眼皮子底下“手动调整”业绩,很可能被盯上,最终得不偿失。 同时目前青海春天接受的也仅是工商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证监会的调查还未出结果,相应的处罚只怕会更为严厉。 业绩从14亿下滑到2.3亿,股价从50.9元/股下跌到4.29元/股,青海春天自上市以来,市场表现不断下滑。两大维系公司的主业先后暴雷,青海春天或已没有能将自己拉出泥潭的手段和方向。 “酒精中毒”之后,留给青海春天的烂摊子,又要留给谁来打理?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04-25 23:03 · 不同的财经视角

卷价格、卷营销、卷流量,新能源车企的突围之路!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开启限时“0首付”、理想汽车成立以来首次官宣降价、周鸿祎公开售卖迈巴赫,置换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拼营销、抢流量、压价格激战正酣。 硝烟频起间,似乎意味着行业已迈入存量博弈和淘汰阶段。 在此背景下,车企如何确保自己留在“牌桌上”?新能源汽车行业下一步的“进化”路在何方? 01 特斯拉开启“0首付” 4月份数十个新能源品牌官宣降价 4月24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和Model Y开启限时“0元季”,下订Model 3指定版本现车可以享受“0首付”和优惠利率,下订Model Y指定版本现车可以享受限时“0首付”或“限时0息”。 这距离特斯拉官宣降价不过3天。4月21日,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Y/S/X全系在中国大陆地区降价1.4万元。 特斯拉宣布降价,理想汽车紧随其后。4月22日,理想汽车官方微博宣布,理想L9全系,L8、L7的顶配Ultra版本、中配Max版本降价2万元;L8、L7的低配Pro版本降价1.8万元;旗舰MPV理想MEGA降价3万元,起售价调整为52.98万元。 这是理想汽车成立以来,第一次明确的官方降价。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率先实现盈利的车企,理想汽车一度被誉为市场“优等生”。此前,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数次表达了对降价策略的审慎态度。2023年5月,李想在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仍明确表示“目前没有降价的考虑”。 然而,在新能源市场重塑的进程中,面对友商的步步紧逼,理想也走向了以价换量的道路。 事实上,2024年开年,比亚迪官宣降价后,新能源汽车迎来新一轮“降价潮”。据不完全梳理,进入4月份,小鹏、问界、蔚来、智界、腾势、领克等数10个新能源品牌宣布降价或置换补贴。 其中,小鹏G9和G6限时减免2万元;P7i限时减免最高5万元;P5置换补贴1.5万元等。此外,问界新M7入门版车型——M7 Plus大五座后驱版售价下调2万元;问界新M7 Max五座后驱智驾版售价下调1万元。值得关注的是,领克最主力的新能源车型领克08 EM-P也加推新款车型,起步价下调3.3万元。 价格下探的背后,是市场份额的争夺。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4月上半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26万辆,渗透率首次突破50%,市场占比首次超过燃油车。这或许意味着2024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井喷式发展的一年。 在此关键节点,优先保份额,确保自己留在“牌桌上”是新能源车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02 新生入局、供需端变化 带动新能源车企价格“内卷” 价格战或许是供需关系变化、市场加速竞争带来的直接结果。 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中,电池占据绝大的比重,成车降价与产业链周期性变动密不可分。 供应端,碳酸锂价格自2022年开始持续下探,目前价格徘徊在10万元/吨的价格关口。这直接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为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提供了空间。此外,特斯拉、理想、比亚迪等头部车企率先实现盈利,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其降本增效的空间也更大。 然而,新能源汽车普遍降价的现象并非单纯的成本优化所致,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今年,小米汽车强势进场,给纯电轿车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鲶鱼效应”影响下,行业的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比亚迪、理想、小鹏、领跑、吉利等新能源车企争相发布新产品。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浦·科特勒说过“世上没有降价两分钱抵消不了的品牌忠诚”。市场竞争给消费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的同时,也给车企销售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2024年新车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78.8万辆,同比增长25.2%;3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0.9万辆,同比增长29.5%,环比增长82.5%。车企面对产能过剩的压力,大概率会选择以低价策略促进销量。 03 诸神混战 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洗牌” 想要市场,就得打价格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高速发展期逐步迈向成熟期,产业链规模效应的形成让价格下行成为了正常趋势。从短期来看,价格下降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车企销售收入,但价格拉锯如果持续很久则对整个行业不利。 德鲁克曾在《未来的管理》提出,贿赂消费者是行不通的,是不可持续的。“价格战”只是市场竞争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降价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导致行业利润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面对降价浪潮,新能源车企更需要理智看待,追求销量的同时,不忘产品品质与服务的提升,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应对市场挑战。 或许,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背后,也是市场正在加速“洗牌”出清。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小米汽车高调入局,比亚迪、理想、小鹏、问界、智界加速迭代,而另一方面,高合汽车、威马汽车陷入僵局。 市场波谲云诡,没有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可以独善其身。身处其中,车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抢滩市场。 已具备规模化的车企,打得起“价格战”,靠降价策略维护客户黏性;新生入局,抢流量、“破圈”营销,以此吸引消费者眼球;尚未实现盈利的车企,却进退两难。 诸神混战,适者生存。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周期性调整转型,或许,底层技术创新、产品的差异化才是提升品牌认知度的关键。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04-24 18:33 · 不同的财经视角

*ST园城遭围困

不披露业绩更正公告,还拒绝监管人员电话。*ST园城在业绩和监管的压力下,似乎有点不管不顾了。 上市20余年来,主业始终表现不振,不断跨界热点行业,却几乎全是一地鸡毛。本以体弱多病,又被监管层敲打,刚刚换帅的*ST园城,越来越难逃离退市的困境。  01 朝不保夕的立案 几年时间里多次转型,仍然逃不过业绩的不堪重负,也没有逃过监管层对种种问题的关注。 4月23日,*ST园城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通知书的公告》。 公告显示,烟台园城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22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 同时被立案的,还有*ST园城的董事长。在证监会看来,*ST园城董事长牟赛英已涉嫌内部交易,决定对其立案调查。*ST园城表示,公司和董事长都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工作。 不过这种换到别的上市公司算是“天塌了”的大事,对于*ST园城来说,已经有点顾不上了。 就在证监会对其立案调查的同时,上交所也披露相关监管工作函。 工作函显示,*ST园城提交拟公告文本,对前期业绩预告进行更正,对公司酒水饮料业务产生的利润总额868.39万元不再确认,但未说明原因。后又不予披露该公告,且拒不接听监管人员电话。 针对*ST园城对前期部分利润不再确认且未说明缘由又不披露公告事宜,上交所向公司年审机构和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进行核实。 该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在对*ST园城202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过程中,有待核实收入0.16亿元,主要涉及酒水饮料业务,且发现公司2023年茅台不老酒销售价格与2024年度审计期间部分电商平台店铺的销售价格存在差异,相关业务收入确认合规性存疑,尚需进一步审计程序核实,核实结果目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这件事情,对于*ST园城的保壳努力,或会造成较大打击。 按照此前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ST园城预计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1.7亿元至2.1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6亿元至2亿元,净利润为320万至45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320万元至450万元。 然而如今查出有0.16亿元“入不了账”,业绩利润可能因此不保,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还表示如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消除疑虑,拟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等于进一步把*ST园城推向退市深渊。    02      前科累累的信批 事实上,*ST园城业绩表现“不正常”,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2023年10月28日,*ST园城发布三季报。其中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189%,前三季度净利润661万元,同比增长847%。 这份三季报立刻引起监管层关注。11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问询函,要求*ST说明收入和盈利的主要来源。 *ST园城回复称,其在去年第三季度新增酒水饮料业务,该业务实现营收1664.95万元,销售利润844.01万元,毛利率达50.69%。*ST园城同时表示,酒水饮料贸易利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集中采购、分批销售,公司从源头直接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且一次集中进货数量较大,取得了供应商优惠价供货。     除此之外,*ST园城2022年财务数据被监管机构查明有虚增营业收入的情形。 根据山东证监局查明的事实,2022年*ST园城及子公司开展的部分钢材采购、销售业务不具有商业实质,导致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不准确,虚增2022年度营业收入191.80万元,占当期已披露金额的2.03%。 同时,*ST园城还存在部分信息披露不完整的情况。 山东证监局查明,2022年*ST园城及子公司累计向关联方山东园城建设有限公司归还借款225.45万元,但未在年报中披露。同时公司未披露2020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未披露202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除此之外,在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公司控股股东徐诚东通过江海证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将所持公司股份2,790万股转入公司在江海证券开立的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ST园城同样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对此,上交所对*ST园城及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徐成义、财务总监郭常珍、董事会秘书牟赛英、崔翠平予以监管警示。 03   频频折戟的跨界    这些种种作为,显示出*ST园城在公司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经营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作为一家自1996年就登陆A股市场的老牌上市公司,其主业黄金开采、钢材煤炭销售等一直不振,房地产、环保、新材料白酒、新能源,屡次转型业绩也始终未有明显效果,长期处于“刚刚温饱”的状态。 2020年3月,*ST园城拟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购买天津津彤源环保100%股权,借此开拓危废处置及利用的环保业务。数月后,因津彤源业绩未达预期,双方就标的估值未达成一致,收购告吹。 2020年9月,看到酱酒市场的火热,*ST园城又公告拟收购茅台镇圣窖酒业100%股权,向白酒方向转型。此次收购后来同样因估值难达成一致,再度落空。 到了2021年,新材料风生水起,*ST园城有把目光转向了收购浙江元集新材料股权。2022年5月,新能源的风头又带着*ST园城拟以增资方式获得江西科宇新能源51%股权。到了2023年,锂电池又成了*ST园城眼中的香饽饽,并在2月增资控股江西丰锦锂能,尝试跨界锂电。 然而这几次转型,最终不是失败,就是没了下文。 猴子掰苞米一般的投资下,公司实控人徐诚东似乎渐渐失去耐心。 2023年2月,徐诚东开启了股权转让之路,将6.83%股权转让给衣英宁,转让价2.6亿元;将7%股权转让给孙炜昵,转让价2.66亿元。 到了11月,徐诚东再次将所持*ST园城2466.93万股转让给天津天机同升,占公司总股本的11%,转让价格为每股14.3545元,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3.54亿元。 在今年3月,该协议完成过户,天机同升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王焕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然而在如今退市风险压力下,虽股东衣英宁、股东孙炜昵先后开始减持,但是手里仍持有大量股份。 最慌的怕是目前的控股股东天机同升。由于其承诺受让股份将在18个月内不减持,目前除了干着急,着实没有什么办法。按照4月23日收盘价计算,其持有股份价值为2.98亿,与收购时的3.3亿相比,已亏了3000余万。 解释不清的业绩,濒临退市的风险,毫无目标的未来落子...... *ST园城,似乎已经被彻底围城。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03-29 21:12 · 不同的财经视角

再次“食言”的黄光裕

国美的经营困境,并没有因为黄光裕的回归得到改变。“18个月重回市场地位”没有做到,2023年的承诺对赌同样成了镜花水月。 大家电零售业态的改变,拉扯着国美零售的脱困之意。无论是抱元归一还是另做他嫁,摆在黄光裕面前的,都是一条陌生而又险陡的通路。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发) 01 营收缩水九成五 黄光裕,再一次“食言”了。 “2023年实现较高盈利并达到以往较高水平的”的目标犹言在耳,现实却向着他倒嘘不止。 3月28日,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零售”)拿出了2023年的成绩单:全年营收6.5亿元,同比减少96%;归母净利润为-100.6亿元。“较高盈利”的目标,变成了“较高负盈利”目标。 财报显示,国美零售的商誉、金融资产、使用权资产及联营公司权益减值损失为人民币33.6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3.75亿元。该集团其他费用及亏损为人民币1.5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63亿元。财务成本净额为人民币27.72亿元,去年同期则为人民币15.34亿元元。 虽然相比2022年,国美零售的归母净利润亏损额从199.56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100.6亿元,减亏49.6%。但销售收入也从2022年的174.44亿元,暴跌到6.5亿元。收入与净亏损额的差距继续拉大。 除此之外,国美在外还有大量“债务”。根据其公告,截止2024年2月29日,国美零售逾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包括应付债券)本金共计192.6亿元。同时涉及的未决诉讼案件共990宗,涉及金额45.4亿元,其中银行及金融机构未决诉讼案件涉及金额共29亿元。已有法院判决案件共计922宗,涉及金额共约130亿元。 作为曾经国内家电市场零售一哥,在2002年,国美销售就已破百亿,08奥运年是突破千亿规模。 然而时隔十多年国美零售在国内家电市场的份额占比却以不足1%。甚至要向曾经“嗤之以鼻”的京东出让股权来偿还债务。 02 三年改革仍未脱困 如今国美的这幅景象,与黄光裕复出之时的豪气万丈,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2021年2月,黄光裕出狱回归国美。彼时黄光裕对外界表态,称要用18个月让国美重新回到原有的市场地位。并详尽制定了精确到一兵一卒的发展战略。 然而无论是尝试打造低价电商平台、消费金融还是转型家装市场,这些尝试最终都没有获得较好的市场反馈,没有为国美经营带来明显支持。 比如国美重点打造的娱乐化零售平台“真快乐”。按照黄光裕本意,国美积累了大约2亿的线下客户流量,通过“真快乐”可以将他们激活为线上流量,并以此生出诸如金融、服务等其他可持续业务。 这种想法放在10年前或许值得一搏。但在2021年,在线上零售发展已经进入深入内卷的情况下,缺乏互联网基因的国美在一众平台面前,没有掀起任何水花。 据媒体报道,2021年,国美仅为“真快乐”APP做推广,就花费了9.62亿元。同时要求线下门店员工引导客户通过“真快乐”APP下单。但2021年只获得了1683万活跃买家,仅为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数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其重金打造的国美打扮家业务,也已暂停业务。两大电商平台,都折戟于市场面前。 更为外界所关注的,则是国美疯狂的裁员。 财报显示,在2022年,国美零售尚有12431名员工,而到2023年底,则只剩下2196名。这过程中先后出现多起欠薪裁员导致的社会舆论事件,甚至国美的APP,也出现了弹窗打骂老板的奇闻,加大了外界对其悲观的看法。 除了战略思想的跟不上,过重的债务,也让国美难以调头变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美零售的流动负债为383亿元。其中逾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包括应付债券)本金共计192.6亿元。 为减轻债务压力,国美零售与包括银行以及相关企业不断谈判,通过改变贷款条款、延长贷款期限,将逾期应付账款转换为普通股等方式缩减债务规模。 2022年12月,国美零售就将十分到家21.65%的股权转让给京东,以置换1.05亿债务,并以债转股的形式偿还京东1.45亿元债务。此外国美还将三亚国美旅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国美长沙湘江玖号项目同样进行了转让。 但面对经营困难和巨额债务,这些做法显然是捂不住窟窿的。国美零售在财报中坦言,可能无法在正常业务过程中变现其资产及清偿其负债,若干银行已经对其采取法律行动。 国美这个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卖了。 03 新布局可否带来新发展 面对当下的困境,在2023年财报中,国美零售提出,在未来将继续化解债务和保持战略聚焦。 一方面,债务方面计划将电器业务进行划分,对存在债务问题的国美电器采取归集重整,同时设计并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成立新国美电器。另一方面,将加快发展家居家装、国美汽车体验馆、租赁业务等创新业态业务。 这应该是国美盯上了国家政策所作出的调整。 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提出的“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是“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依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可能带来的市场空间,为国美的转型带来了可能。 与此同时,国美对于超市业务,也展现出较大的兴趣。 2023年11月,媒体报道国美计划大举进军超市领域。虽然国美零售发布公告称业务与国美零售无关,主要由黄光裕及关联方独立第三方合作经营,但也表示了不排除探索新零售项目机会的可能性。 根据工商信息,尽管国美超市的公司管理层名单和股东名单中均没有出现黄光裕,但各个相关方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排除未来业务模式一旦成熟,也会赋能国美零售的可能。 此外国美还将控制自有门店数量,增大加盟店规模,从运营体向品牌输出变化,甚至探索无人零售业务。 但平心而论,国美目前提出的战略,并不能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兴奋。且不说国美本身,即便是京东、苏宁,近两年也正在受到诸如云仓、需求式零售等业态的冲击。 以旧换新政策在经历消费降级的今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未可知,细分行业竞争也必然会不断冲击国美在其他创新业态的新布局。 今年年初,集群车宝创始人兼 CEO 高集群发布全员信,宣布公司正式申请破产。这位曾经的国美高管,黄光裕的得力干将,在这封近千字的信中透露着遗憾和不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今天集群车宝已耗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倒在距成功只有一公里的路上,努力到无能为力,只有含泪离场。” 国美虽未惨烈至此,但曾经的光环确是在不断暗淡,剩下的“子弹”亦不算多。想要成功翻身,只怕同样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03-19 10:59 · 不同的财经视角

ST奥康脚踩泥潭

前有“戴帽”,后有立案,“奥康”这个中国皮鞋的标杆品牌,正在遭遇市场和监管的双重踩踏。 主业连续亏损,业绩始终不振。正在陷入发展泥潭的ST奥康,想要抽脚而退只怕不易。 (原创文章请勿转发) 01 ST奥康遭立案调查 “鞋王的皮鞋,似乎有点开裂”。 3月15日晚间,ST奥康公告,当日收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 警示函显示,浙江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ST奥康存在多项问题,不仅在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以及2023年半年报中,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同时ST奥康在公司资金支付、经销商管理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奥康集团有限公司与公司的财务人员存在混同。 针对上述情况,浙江证监局对董事长王振滔、总经理王进权,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翁衡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在受到浙江证监局处罚的同时,ST奥康还披露了证监会下发的立案通知书。通知书显示,由于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上市公司和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振滔立案调查。 无独有偶,王振滔控制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康华生物也同时披露了被立案调查的消息。案件同样直指王振滔本人。 事实上,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王振滔这位奥康集团的主心骨,几乎让监管层“罚”了个遍。 2023年4月,ST奥康发布年报期间,审计机构对ST奥康2022年年报出具保留意见,并对《2022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引爆ST奥康,也导致其被“戴帽”。 在审计机构看来,ST奥康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决策程序、审批流程未有效履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失效。 针对这一情况,上交所下发监管问询函,八问ST奥康。在连续两次延迟回复后,当年6月,ST奥康回复上交所,称2022年控股股东奥康集团因资金周转需要,通过公司经销商和合营方向ST奥康借款的方式,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总额共计9500万元。 ST奥康承认并未履行上述资金占用行为的披露义务,并导致了2022年相关业绩披露不准确。不过其强调,截止2022年年报报出日,该资金已经全部归还。 2023年6月,浙江证监局对ST奥康、王振滔、王进权、时任副总裁王晨、翁衡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023年8月,ST奥康、关联方奥康集团及王振滔、王进权、王晨、翁衡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02 缺乏支撑的主业 受到处罚影响,ST奥康3月18日开盘跌停,报4.75元/股。总市值19亿元,不到最高点时的十分之一。 这跟ST奥康的业绩一样,从上市伊始,ST奥康的业绩始终在起起伏伏,营业收入在波动中不断减少,利润也在不断缩水。 2022年,ST奥康归母净利润为-3.7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更是达到-4.18亿元。而到了2023年,这样的颓势并没有改变,2023年ST奥康业绩预告显示,在2023年将继续亏损,归母净利润约为-95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2亿元。 皮鞋市场的不断萎缩,是ST奥康业绩始终难以抬头的根本原因。相关数据显示,2016—2021年,中国皮鞋产量从46.18亿双下降至35.24亿双。这样的趋势仍在加快,甚至有机构预测到2026年,中国皮鞋行业将收缩至17亿双。 这反映出消费者在鞋类消费心态的变化:板正的皮鞋除了正式公务场合,不再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目标。格式化穿着让渡给轻便、灵活的实际需要,休闲化的鞋类产品,开始快速挤压皮鞋的市场空间。 对此ST奥康也在努力调整自身战略,从2021年起,ST奥康开始进行产品升级,重点解决传统皮鞋舒适性差、长期穿着容易出汗闷脚等问题。与此同时,奥康开始进军运动鞋市场,与“斯凯奇”、“彪马”等品牌形成合作,进行运动品牌的经营。 这或也是2023年ST奥康业绩亏损收窄的一个原因。 不过从市场反馈来看,斯凯奇、彪马等品牌,目前处于国内运动品牌第二梯队。如在2023年的双十一中,天猫运动品牌销售榜中斯凯奇勉强挤入前10。 而随着户外品牌和运动品牌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来自专业户外品牌如骆驼、探路者等品牌也在不断渗透运动市场,这对于ST奥康的运动鞋运营,也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03 业绩不佳然套现不止 业绩上虽没有太大的提升,但是王振滔家族的变现动作不停,一直是股民们关注和质疑之重点之一。 比如在2015年6月,奥康国际控股股东奥康投资将所持公司7300万股转让给缪彦枢、潘长忠、王晨,转让价款合计为11.13亿元。 奥康投资,为王振滔、王晨父子百分百持股。缪彦枢为王振滔的舅舅,潘长忠为王振滔的妹夫。 到了当年四季度,缪彦枢、潘长忠已将所持股权全部清仓。 2018年8月,ST奥康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奥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一致行动人股东王晨发来的通知,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合计转让公司15%股份。 这其中,奥康投资将向许永坤转让2005万股ST奥康股票,转让价格2.09亿元。王晨所持ST奥康4000万股主转让给项今羽,转让价4.16亿元。 按照彼时11.4元/股的价格,相当于收购价打了个九折,完成了6.25亿的套现。 不仅如此,王振滔还在2023年,将其控制的康华生物7.4767%股权转让给济南康悦齐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套现约5.49亿元。 更有意思的是,在分红方面,ST奥康可真的是毫不吝啬。自2012年上市以来,奥康国际累计盈利21.86亿元,分红11次,累计分红19.83亿元。 尤其是从2019年起,分红已经跑赢了利润,让人大呼“过瘾”。 不过随着这次的立案,后续的情形可能不太乐观。 有法律人士就表示,根据证券虚假陈述新司法解释,目前已明确取消前置程序,投资者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导致损失,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索赔损失范围包括投资差额损失、印花税及佣金损失。 那么缺乏业绩支撑,又可能深陷官司的ST奥康,未来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股东们呢?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03-16 19:29 · 不同的财经视角

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安徽省阜阳市的一则丑闻,当地有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这一曝光,使得本来就争议声不断的预制菜,再次引发社会的广泛质疑。如今的餐饮行业,已经大量使用了预制菜,所谓的预制菜可不只是食材的简单处理,而是成为了半成品,拿出来热一热就可以直接食用了,甚至打开即食。放眼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出台了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在预制菜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是乱象重生,安徽省阜阳市作为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主要产区之一,这次被曝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同时提醒了相关部门,如何针对预制菜行业制定出更完善、更科学的标准制度,以及更严格的监管和惩戒,让预制菜能够规范有序发展,势在必行。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2023年12月25日 22时00分 · 不同的财经视角

陆克平,路难平

昔日毛纺巨擘,今日接连被立案。 12月24日晚,江苏阳光集团的创始人陆克平,再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这位在2020年就已被市场终身禁入的资本大佬,颇不服老。不过接连的立案调查不仅把他,也把旗下的上市公司,纷纷拉下了水。 01 陆克平再被调查 “毛纺巨子”陆克平,在今年平安夜,过的却一点也不“平安”。 12月24日晚间,威创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的上层股东陆克平,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在威创股份发出公告的同时,四环生物、江苏阳光也同步发布了陆克平被立案调查的公告。不过在公告中,四环生物、江苏阳光均表示,此次陆克平被立案调查的事项,与其公司无关。这也意味着,此次陆克平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大概率是与威创股份有关。 这已经是陆克平在近期第二次被立案调查。 两个月前的10月9日晚间,陆克平控制的四环生物、江苏阳光同时发布公告称,其实际控制人陆克平当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也就是说,陆克平这位资本大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被证监会两次立案,将自己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全部拉下了水。 陆克平,本以实业起家。1944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他,在毛纺行业耕耘了大半辈子。1986年,陆克平上任江阴市精毛纺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并在1993年将其改制为阳光集团。 改任公司董事长的陆克平,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阳光集团也借着90年代中国毛纺业的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彼时的陆克平,被冠以“毛纺巨子”之称。 1999年,江苏阳光在上交所正式上市,也拉开了陆克平进军资本市场的大幕。通过阳光集团作为基础,近亲属频繁增持等手段,陆克平拿到了四环生物的实际控制权,却始终隐藏在幕后,这样的操作直到2019年被证监会发现并立案调查。 证监会调查显示,陆克平不晚于2014年5月23日成为四环生物实际控制人,且在2014年5月23日至2018年4月11日期间实际控制四环生物。四环生物在2014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中披露“无实际控制人”等信息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2020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市场禁入决定书显示,四环生物实际控制人陆克平在限制交易期限内买卖公司股票,亏损近10亿元,合并多项违法后被罚2734万元,同时被终身市场禁入。 按照证监会的说法,陆克平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手段特别恶劣,涉案数额特别巨大,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在重大违法活动中起主要作用,致使投资者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不过有意思的是,自2020年就被终身市场进入的陆克平依旧“老当益壮”,硬是在3年后再次拿到了两个立案通知书,其活跃程度依旧不减。 02 离奇的13亿资金划转 从时间线上来看,威创股份,同样是陆克平式资本操作的一个结果。 2020年3月,威创股份公告称,原控股股东与中数威科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中数威科也因此成为威创股份的控股股东。 从明面上看,中数威科与江苏阳光集团并无关系。但在完成了对威创股份的控股后,其主要出资人蒙萨斯(台州)投资有限公司变成了江苏阳光集团100%控股。也就是说,江苏阳光集团间接持有中数威科99.9%股权。 不过陆克平在中数威科并不担任职务,而是由其子陆宇担任董事长。同时陆宇也在2021年1月进入威创股份,2023年6月被选举为威创股份董事长。 故事走到这里本还算正常,而后诡异的事情却开始发生,包括陆克平此次被立案调查,都与威创的离奇故事脱不了关系。 12月22日晚间,威创股份发布自查公告称,刘钧于2023年9月28日至10月27日期间,通过共管银行帐户将公司13.3亿元资金划拨到其控制的银行账户,于10月31日全额归还公司,但自11月1日起又分次分批划出公司,至今尚未归还。 按照威创股份的说法,今年9月20日,威创股份的背后大股东江苏阳光集团,与江西西岭能源签署了《股权转让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安排,未来十二个月内西岭能源将通过投资关系取得中数威科的而控制权。而刘钧,正是西岭能源实际控制人。 有意思的正在这里。创维股份所称的江西西岭能源的实控人刘钧,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却并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名为刘琛的法人。 那么这个不是大股东又不是法人的刘钧,又为何能操控“共管”银行账户呢?而且如此金额说划走就划走又是以什么理由?目前威创股份并没有说明。 不过有媒体发现,这位刘钧也不是一般人,其长期控制青科创实业集团、苏州青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和苏州金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通过这些平台,刘钧先后入主东北电气、信达胶脂等公司。目前因合同纠纷,刘钧已被纳入高消费。 而目前工商注册所显示的西岭能源法人刘琛,同样在青科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任职监事。而青科创法人,则在2021年1月,由刘钧变更为徐能香。从某种意义来说,刘琛,只是刘钧的前台代理人。 到底西岭能源与威创股份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目前双方均不愿多提。 但是,以陆克平和刘钧的经历和资本操作手法来看,这笔收购款如此诡异的划出,要说江苏阳光完全不知情或者没有参与,恐怕需要拿出过硬的理由,才能让人信服。 03 威创股份频繁遇震 针对威创股份此次事件,证监会在12月22日,先后对拟收购方刘钧,以及威创股份发出立案告知书。同时深交所紧急下发关注函,要求威创股份应当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追回相关资金,维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并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认真自查和整改。 但对威创股份来说,棘手的事还不止如此。 近期,威创股份剧烈的管理层变动,已经引起市场端的讨论,也不断被人所关注。 目前来看,威创股份除了还未披露的董事会秘书张书晗11月3日向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独立董事张文栋于2023年11月30日提交辞职报告外,不到两个月时间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陈香、财务负责人周丰、公司副总经理陈晓梦先后提交辞职报告。而董事长陆宇也辞去了自己的总经理职务,仅担任董事长。一副“赶紧脱身”的感觉。 三季报数据显示,创维股份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同比下滑15.68%;实现净利润1347.1万元,同比下滑82.36%,业绩表现极为不佳。 与此同时,在三季报中,该公司董事董事李昂因无法保证公司2023年三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对《关于<2023年三季度报告全文>的议案》投反对票。 李昂认为,威创股份与两家贸易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的必要性、合理性存疑,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通过预付款项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 而如今,随着证监会对威创股份、刘钧以及陆克平的立案调查展开,威创股份是否会再次地震还未可知,其中又有怎么样的故事,也将随着调查不断为人们所了解。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靠毛纺起家的陆克平,身上缠着过多的线头。还没有完成家族交接的江苏阳光,只怕很可能因此也被缠绕进去。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2023年12月01日 18时43分 · 不同的财经视角

解直锟曲终,“中植系”落幕

隐藏于数十家上市公司身后、搅动万亿资金的“中植系”,在其实控人去世两年后就全然崩塌。从实业起家到金融壮大,由解直锟做绳而捆绑到一起的“中植系”,因其意外逝世而绳断木散。 踩坑房地产,投资接连失败。本就不善打根基的中植众人们,下一步的路变得迷茫且坎坷。 01 一封信捅漏2000亿窟窿 北京警方的一则通告,彻底断送了“中植系”投资者的期盼。 11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通报称,近期,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依法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立案侦查,对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为全面查清案情、全力追赃挽损,北京市公安局提供网上报案、邮寄报案以及实地报案三种方式,希望投资人能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取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北京朝阳公安还提醒,目前已有不法分子以提前兑付的名义实施诈骗,请提高警惕,切勿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登录非官方认证的网站,谨防上当受骗。 这次通报,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过大的反应。毕竟在三天前,“中植系”的投资者们刚刚吃到了自己的大瓜。 11月22日,中植集团突然向投资者发出了一封《致投资者的一封致歉信》。《致歉信》中中植集团表示,根据中介机构进行的全面清产核资,初步尽调发现,按照中介机构模拟合并口径测算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同时债务规模巨大,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4600亿元。 也就是说,中植集团,资不抵债超过2000亿。 中植集团坦认了这样的结果,并表示公司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短期内可用于兑付债务的资源远低于整体债务规模。同时中植集团还保证,将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积极配合并敦促中介机构进一步深化清产核资工作,准确查清资产债务具体情况,将集团所有资产、权益,公平公正地用于投资者权益的保障。 02 膨胀式生长 中植集团,只听名字,很多人会以为是做苗木生意而非金融。 事实上中植集团的第一桶金,正是来自于红松资源。 1995年,已在食品、服装、养殖等多个领域开始涉猎并积累财富的解直锟,在黑龙江成立了中植企业集团公司。公司成立后,借助红松稀缺的特性,进行大量采购和转卖,从中获得非常可观的报酬,这也成为彼时中植集团的主营业务。 在发展的过程中,解直锟注意到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因此进军房地产领域。这一过程中,“中植系”在快速开发黑龙江本地项目的同时,还开始走进北京、上海等地,为中植集团的资金积累提供了便捷通道。 但说起来中植集团的质变,则是在2001年解直锟开始投资哈尔滨信托投资公司开始。此后,中植集团与多家企业合作,接管了哈尔滨信托投资公司,并将其改名为如今的中融信托公司。 至此,“中植系”打开了金融领域的大门,也见识到了“新世界”。在金融赛道上,“中植系”开始慢慢抛弃传统实业,全面转向金融投资,并打造了一个涵盖信托、投资、担保、第三方理财等在内的巨大金融帝国。 中植集团官网显示,目前该集团已形成了“实业+金融”双主业模式,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实体产业、资产管理、金融服务、财富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在金融板块,中植战略控股或参股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横琴人寿、恒邦财险、中融汇信期货和天科佳豪典当行六家持牌金融机构;控股或参股中海晟融、中植国际、中新融创、中植资本、首拓融盛五家资产管理公司;控股或参股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四家财富管理公司。 同时,中植集团还控股8家上市公司。另外根据ST天山公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截至2021年9月,“中植系”持股超过5%的公司多达19家。妥妥的“全牌照”集团。 03 中植“施肥”法 短短20年,就从一个地区公司变身金融大佬。这样的发展,靠的就是“药猛力足”。 总体来看,“中植系”走的是一种“资产+融资平台+上市公司”的道路。通过中融信托等来筹措资金,收购原始资产。再通过融资便利性和内部平台之间的合作,将资产价值放大,增加收益权。 而随着积累,“中植系”也开始将自身的融资、保理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通过对资金的控制提升资产收益率,从而拉高上市公司收购预期,再以高溢价出手。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丰汇租赁的出售案。 2015年4月,金洲慈航公告,将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丰汇租赁90%股权,交易作价59.5亿元。 在这笔高溢价交易,“中植系”曾承诺,在2015、2016、2017年丰汇租赁90%股权对应的承诺净利润分别为4.5亿元、7.2亿元和9亿元。 而事实上,丰汇租赁几乎完全由中植系在“供养”。于是三年业绩承诺期一过,丰汇租赁立刻业绩变脸,2018年巨亏22亿元,主体评级也被降至AA-。 同时,“中植系”还利用房地产融资渠道紧缩的背景,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如中海晟融收购佳兆业深圳南门墩城市更新项目51%股权;33.12亿元接盘中弘股份旗下中弘大厦;16.45亿元竞得世茂工三项目等等。再通过这些项目推出信托产品,不断催肥。 04 曲终戏散 2021年12月18日,中植集团实控人解直锟先生猝然离世,敲响了中植集团的落幕铃声。 在解直锟去世仅一个月的2022年1月,恒天财富就发布公告称,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资金链紧张,其部分理财产品无法按期兑付。 此后,新湖财富、大唐财富和高晟财富也相继宣布部分理财产品无法按期兑付,并出现了投资人维权和对网点的冲击事件。 在《致歉信》中,中植集团也承认,2021年12月18日,中植集团实控人解直锟先生猝然离世。多位高管和核心人员先后脱岗或者离职,加之集团及旗下企业高度依附于原实控人决策,导致内部管理面临失效状态。 在这一背景下,中植集团也在想办法自救。自今年开始,中植集团开始快速出手手中资产。 今年2月,准油股份宣布,燕润投资拟将所持公司18%股份转给克拉玛依城投,同时将剩余所持公司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提案权等非财产性权利全权委托给克拉玛依城投行使。 4月,康盛股份则宣布,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丽数股权,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丽水市国资委。 到了6月,ST宇顺宣布,控股股东中植融云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将所持公司股权转让给上海奉望,公司控股股东也将变更为上海奉望。 但这些资产,显然对于中植集团所遇到的困境是杯水车薪。中植集团也承认“努力扭转经营困境,但成效不及预期。 11月25日,长光华芯公告称,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计逾期兑付。这也是近期继微光股份、先锋电子、金房能源、金博股份等上市公司在内的,又一家遭遇中融信托理财产品被逾期兑付的上市公司。 这已经炸的跟鞭炮一样的中植集团,手里还持有巨量的房地产信托项目。这个节骨眼,很难出现救火队员,冒着被炸风险赶来救火。 好在,解直锟没有看到这一幕。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2023年11月09日 15时37分 · 不同的财经视角

梦洁股份实控人“梦结”

易主之后就风波不断的梦洁股份,再次被监管层盯上。 11月6日晚间,梦洁股份的两则公告,掀开了背后实控人的神秘面纱。 从业绩下滑到兜底难继,从让渡控制权到内部斗争。一直不消停的梦洁股份这次斩断了与冲突源头的联系,但能否斩断自己泥泞难行的现实仍未可知。 01 拔出萝卜带出泥 一封监管告知书,掀开了“家纺第一股”梦洁股份多年内斗的“真相”。 11月6日晚间,梦洁股份连续发布两份公告。其中一份是湖南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事先告知书,一份是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 湖南证监局告知书显示,金森新能源在梦洁股份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关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不真实。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2022年6月29日,金森新能源披露梦洁股份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李国富持有金森新能源42.623%股权,李国富与刘彦茗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李国富实际可支配金森新能源75.4099%表决权,李国富为金森新能源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然而经过调查湖南证监局发现,李国富2022年6月21日与刘必安签署《代持股协议书》,协议书载明刘必安委托李国富持有金森新能源股权,委托持股比例为42.62%。刘彦茗2022年3月10日与刘必安签署《法定代表人代持协议》《股权代持协议》,载明刘必安系金森新能源实际法定代表人,刘必安委托刘彦茗作为挂名法定代表人、代持人,持有金森新能源32.78689%股权。金森新能源收购梦洁股份的3.85亿元资金中,3.35亿元来自刘必安安排的相关方,李国富、刘彦茗未实际出资。 据此湖南证监局拟责令金森新能源改正,并对金森新能源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在改正前,金森新能源对持有或者实际支配的梦洁股份的股份不得行使表决权。 此外,金森新能源以及李国富、刘必安也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金森新能源、李国富以及刘必安立案。 金森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3月,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热发电产品销售、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等。成立仅3个月后的6月28日,梦洁股份公告,实控人姜天武等人将其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10.17%的股份转让给金森新能源,同时部分股东将所持剩余表决权委托给金森新能源行使。此举让金森新能源直接拥有梦洁股份19.77%的表决权,成为梦洁股份拥有表决权的第一大股东,李国富也成为公司实控人。 然而在派驻董事进入梦洁股份之后,金森新能源方与原上市公司管理层接连发生分歧和冲突。尤其是2022年,在梦洁股份年度股东大会上,金森新能源对年度报告等7项决议,均投出了弃权票,导致相关议案未获得通过。 此前市场多认为,这是新老团队由于所处行业不同,在经营理念上所产生的摩擦。如今来看,其实是“大金主”刘必安与前任老板姜天武之间的履约矛盾。 02 刘必安是谁? 这是此次梦洁股份公告后,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 从目前信息综合来看,刘必安,可能是一名“犯罪分子”。 2023年8月,湖南长沙市公安局开福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在8月3日,长沙市公安局开福分局依法对中战华信集团有限公司在湘子公司非法集资行为立案侦查。经查,中战华信集团有限公司在湘子公司违**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数额巨大,目前,中战华信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安、高管浦某等一批涉案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里所提到的刘某安,名字正是刘必安。 公开资料显示,中战华信集团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13亿元,注册地为北京朝阳区,在深圳、成都等地设立有十余家子公司。其中湖南业务主要由玛丽莱珠宝、红豆杉资管等子公司开展。 其中玛丽莱或是涉及此次非法吸收社会公众资金的主体。有媒体报道,中战华信集团通过旗下玛丽莱V生活app发行裸钻或者黄金等珠宝产品,让客户购买并许诺定期返还利息等方式,吸收投资人的资金。 而红豆杉资管同样也有“污点”。在2019年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告取缔的**网贷机构中,红豆杉全资持有的长沙信投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的信投宝赫然在列。 有意思的是,在长沙警方对中战华信集团采取措施的同时,李国富等人持有的金森新能源的全部股权也被司法冻结。而冻结申请人正是长沙市公安局开福分局。 这也让人产生联想:中战华信的刘必安,很大可能上就是梦洁股份的背后真正大股东刘必安。甚至此次调查出来的梦洁股份违反证券法的行为,没准还是刘必安说出来的。 03 内斗之后,梦洁如何翻身 说起金森新能源和梦洁股份的“孽缘”,就不得不提起一份协议。 梦洁股份的前身,是长沙被服厂。1987年,姜天武接任厂长后将企业进行改制,并在2010年推动梦洁股份上市,被称为“中国家纺第一股”。 2017年,为了让梦洁股份的定增顺利实施,姜天武等公司大股东与信托机构签署了差额补足的定增兜底协议。 2021年,由于业绩不佳,兜底协议触发,大股东需履行差额补足义务,形成兜底债务3.6亿元。为筹集资金还债,姜天武通过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套现亿元。同时以员工借款、供应商预付款、对外投资等名目,在2021年到2022年非经营性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3亿元。 但即使如此,梦洁股份的资金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直到2022年6月,金森新能源以5元/股,从姜天武等人手中,收购梦洁股份7700万股,才算基本解决了问题。 也因此,梦洁股份被绑上了金森新能源的战车。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姜天武与金森新能源约定,其将继续担任董事长职务且任职期限自长沙金森取得公司控制权后不短于2年,2年后直至家纺业务扣非净利润占比低于50%时,姜天武卸任董事长职务。同时姜天武还承诺,任职董事长期间公司家纺业务扣非后的净利润不亏损。 没想到,协议签署第一年,梦洁股份就巨亏超过4亿元,各方的矛盾瞬间爆发。 2023年2月,新一任董事会上,金森新能源董事席位开始占据主导,也让新老实控人之间矛盾冲突越发激烈。由金森新能源提名的董事,对梦洁股份的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三季报投了弃权票,质疑财报的真实性。 而不停的内斗,也一直冲击着梦洁股份的销售面和业绩。 10月27日,梦洁股份发布三季报:前三季营收同比增长4.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3125.77万元,去年同期亏损9806.71万元。这是近两年来,梦洁股份难得的一次盈利。 不过细看不难发现,这次的业绩,更多像是节流而来,在去年大跌的背景下,不到5%的业绩增长,实在算不上喜人。 就目前来看,高端家纺行业整体市场承压,直播带货等新营销手段的出现也在冲击着门店业务。 建立在高端化基础上的梦洁股份,在解决了内斗问题后,更重要的是适应如今的消费引流方式和扩展线下销售边界,否则再次被人“攻城”的事,只怕还是会再次发生。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2023年10月21日 16时47分 · 不同的财经视角

博瑞医药以身“试药”

在资本市场上,夸产品的很多。但是能做到像博瑞医药董事长袁建栋这样拿自己做“小白鼠”的,着实少见。用两个月试药减重15公斤,换来股价的涨停。哪怕被发了警示函,这笔交易依旧很值。但是博瑞医药多次用“骚操作”挑弄投资者和监管层,一招不慎,只怕就
热帖图片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2023年09月29日 11时13分 · 不同的财经视角

寒武纪的“寒”武纪

昔日“AI芯片第一股”中科寒武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寒武纪),在双节之前,被创投股东全面“清仓”。 这个因AI而火的公司,同样因AI开始遭到质疑。诚然创投减持有着盈利的目的在其中,但是长年亏损,盈利目标不明,市场遭遇强竞争等问题,不是寒武纪用“科研投资过大”就能掩盖的。 (原创文章 请勿转发,上图来源:寒武纪科技) 01 创投“清仓”寒武纪 在AI概念的春天里,寒武纪却遇到了“倒春寒”。 9月23日,寒武纪发布公告披露,公司收到股东国投创业基金出具的《关于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暨减持结果告知函》,国投创业基金减持7398690股,减持比例1.7760%,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 ,减持总金额约14.82亿元。 根据减持计划,此次减持后,国投创业基金仅持有寒武纪1176股,持股比例降至0.0003%,这意味着该股东“清仓”了寒武纪。 这已是今年国投创业在今年第二次减持寒武纪。3月14日,国投创业刚刚完成了对寒武纪672.48万股股票减持计划,此次减持均价在54.53-99.50元,套现4.66亿元。 除了国投创业,其他创投股东们,也早已动了起来。8月26日,寒武纪股东古生代创投,将IPO前取得的寒武纪股份全部清仓,减持总金额约10.72亿元。 而再早些时间的6月8日,寒武纪股东南京招银、湖北招银同时进行减持,其中南京招银减持3114627股,减持比例0.78%,减持总金额3.88亿元;湖北招银减持1539549股,减持比例0.38%,减持总金额1.91亿元。 同样是IPO前取得的股份,同样是“清仓”了寒武纪。 寒武纪共有5大创投股东,除了上述4家外,宁波瀚高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今年3月,已清仓式减持寒武纪,套现2.25亿元。 也就是说,在今年,寒武纪的5名创投股东全部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清仓”,累计减持套现达到了41.83亿元。 虽然说创投减持,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尤其是在今年AI概念疯狂的行情中,寒武纪股价也从50元飙涨至最高超过271元,高涨的股价让寒武纪的创投股东获得了退出良机。 但是如此清仓式的大规模退出,配合上半年营收下降30%,扣非净利亏损6.4亿的背景,寒武纪“套钱”的声音喧嚣尘上,股价一路走低,未来道路也越发不清晰。 02 大股东“口头护盘” 创投清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情绪,导致寒武纪股价坐上滑滑梯。仅今年三季度以来,寒武纪股价累计跌幅已超过30%,表现颇为不佳。 为了稳定股价,公司实控人开始选择护盘,但是护盘动作不仅“温柔”,甚至被质疑为“口头护盘”。 9月26日,寒武纪公告称,收到公司实控人陈天石出具的《承诺函》。陈天石承诺,其持有的股份,自承诺函出具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将不以任何方式进行减持,包括承诺期间该部分股份若因资本公积转增、派送股票红利、配股、增发等事项产生的新增股份。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承诺。看起来似乎大股东在表达信心。但实际上,既是大股东想减持,也是很难做到的。 根据证监会减持新规的要求,对于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而目前寒武纪自2020年上市以来,就处于“年年亏损”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股东的不减持承诺,完全成为摆设,也因此立刻引起了投资者的进一步质疑。 为此,寒武纪再将此前的回购计划拿出来稳盘。 其实在古生代创投清仓股票之后,寒武纪就曾拿出了一份3000万元~5000万元的回购方案,但是此后一直没有进展。 直到9月27日,寒武纪才开始披露回购动作。其在9月26日,已回购12.4万股股票,回购金额约1600万元。 不过因此之前的一系列动作,此次回购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9月28日,寒武纪以下跌2.25%,报123.95元/股的成绩,进入了双节假期。 03 盈利遥遥无期 其实无论是实际控制人的“口头护盘”,还是创投股东的“清仓式”减持,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市场对寒武纪未来的担忧。 首先,寒武纪的主要业务是AI芯片的研发和销售,这是一个高度技术驱动的行业。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门槛的提高,寒武纪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此外,由于AI芯片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而且市场推广难度高,这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数据显示,自2020年,寒武纪以“AI芯片第一股”的身份登陆科创板以来,就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净利润分别为-4.35亿元、-8.30亿元、-13.25亿元和-5.60亿元,上市以来合计亏损31.5亿元。 而在上市之前的2017至2019年期间,寒武纪也分别亏损了3.81亿元、0.41亿元和11.79亿元,上市前的三年已亏超16亿元。这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成绩。 当然芯片研发嘛,周期长投资大并不是寒武纪单独存在的问题。寒武纪的问题是,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都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并开始推出新的AI芯片产品。这就侵蚀了寒武纪的市场份额,也减弱了寒武纪的市场优势。 比如2023年上半年,面对西方对中国芯片概念业制裁的背景,寒武纪的营收反而降低了30%。从2021年上半年的58.1%的营收增速到2022年24.6%的营收增速再到今年的下降。虽然寒武纪称是因为主要维护优质客户,虽然其表示是在调整方向,但明显与同行的正面竞争不无关系。 此外有消息称,寒武纪关停了汽车业务,并进行了裁员。针对这一消息寒武纪并没有正面回应,但从其半年报数据也可看出,上半年寒武纪的研发人员为980人,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8.8%。 针对不太乐观的财务状态,寒武纪也在持续进行融资保证现金流。今年3月,寒武纪定增16.72亿元,用以投入先进工艺平台芯片项目、稳定工艺平台芯片项目、面向新兴应用场景的通用智能处理器技术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这也让寒武纪上市后的融资额,达到了42.5亿元。 但融资无法转化为盈利,亏损额逐年增加,如此情况下创投又来个全面清仓,使得寒武纪的未来盈利前景更加不明朗。固然寒武纪有着AI芯片的先发优势,但在疯狂炒作过后,市场开始进入冷静期,如何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和提升竞争力,将是其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2023年08月24日 23时08分 · 不同的财经视角

富力成“仙”

曾经的华南五虎,如今的香港“仙股”。 从被合作方申请破产,到商票逾期、股权冻结,一系列的利空消息,凸显了富力地产不佳的现状。 虽然手握大量资产,急于抛售回血,但是当年富力地产接盘万达酒店的英雄故事,估计很难在富力地产身上重新上演。而张力从美国的回归,带来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安稳,市场形式依旧动荡。 01 富力地产成“仙股” 继融创之后,有一家知名房企的股票,沦为“仙股”。 8月23日,富力地产跌破1港元/股,报0.92港元/股,暴跌15.6%。 8月24日,股价继续疲软,截至收盘,报0.98港元/股,总市值仅剩37亿。 作为与碧桂园、恒大、雅居乐、合生创展共称“华南五虎”的富力地产,曾是首家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股价最高位达33.749港元/股,市值一度超千亿。 然而躲过了房地产暴雷的密集时期,却依旧没有躲过流动性危机。左肩扛着负面消息,右肩抗着巨大债务,富力地产想撑住股价,那着实是有点难。 8月10日,富力地产发布公告称,截止6月30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有两笔金额达到1000万元的商票为逾期状志,前述商票逾期金额合计3072.74万元。 富力地产商票逾期的主要原因,在于销售的不佳和融资的不畅。数据显示,富力地产7月份销售收入约10亿元,同比减少47.37%。而1-7月份,富力地产总销售收入约145.4亿元,同比减少48.8%,同比几近腰斩。 这已经是富力地产连续第四年的销售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富力地产的营业收入从861.66亿元下滑到356.61亿元,同样是腰斩效果。如果今年继续上半年的销售形势,2023年富力地产的销售额,只怕要再下一个台阶。 销售的下跌带来的,自然是亏损。2021年,富力地产亏损164.69亿元,到了2022年,富力地产在出售了近50亿的资产后,仍然只拿到了亏损157.37亿元的成绩单。 此外,根据惠誉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3月末,富力地产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中已有290亿元处于违约或交叉违约状态。甚至于,因为2000万的票据纠纷,富力地产还被广州市广丰混凝土有限公司和广东祥正商贸有限公司以富力地产资产不足、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在7月中旬同时向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富力地产申请破产清算。 虽经法院审查,富力地产不存在资不抵债情况且正常经营,最终该申请被驳回,但富力地产四面楚歌的境地,依然很明显了。 02 张力回归 在这样的压力下,一个好消息,让富力和投资人心里暂时得到的安稳。 8月1日,号称投资30亿的广州富力医院正式开业。在开业仪式下,久未出面的富力地产联合创始人、总裁张力现身开业仪式,与董事长李思廉一起为医院开业剪彩。 2022年11月,张力因被指控贿赂旧金山前公共工程局局长,在英国伦敦被捕。此后张力在缴纳了一笔1500万英镑的天价保释金后,被监视居住。 今年6月,张力在有条件保释的前提下被引渡至美国,并承认了行贿行为。随后,美国检方与张力签订了延期起诉协议,张力在支付了5万美元的罚款后,暂时得以回到国内。 在富力地产,创始人李思廉和张力各司其职,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其中李思廉主要负责销售和财务,张力则主要负责投资和开发建设。截止目前,李思廉在富力地产持股28.97%,是富力地产的实控人和控股股东。而张力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7.77%。 正是由于张力的特殊身份和在集团内部的重要责任,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对于富力地产的运营均表示出了担忧。彼时富力地产曾表示,富力地产和任何附属公司均不涉及张力案件,也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此前的报道显示,张力行贿案件所涉及的,是旧金山的一个豪华公寓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为3.4亿美元,由张力自有公司Z&L Properties Inc负责开发,与富力地产确实无关联。 同时,张力缴纳的1500万英镑的天价保释金,富力地产同样曾发布公告澄清,并无就保释提供任何保证金,也与Z&L Properties Inc.也并未有任何股权关系。 有消息称,此次保释金来自于由张力父子控制的港股上市公司力量发展。该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和运营,其中张力持股11.19%,其子持股62.96%。也就是说,保释金同样是张力“自掏腰包”。 但即便案件与富力无关,但是张力总是与富力地产有关的,尤其是在国内地产公司准备进入后疫情的新时代之时,一起案件拖累着张力,更拖累着富力地产。 因此,此次张力回国,也被很多人认为富力的掌舵者回归,富力地产要走出阴霾,再创辉煌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03 难挽狂澜 从传统开发的角度来看,富力地产是无力从大环境脱身而出。在张力被官司纠缠之时,富力地产已经开始出售自己的资产来给自己回血。 比如富力最为看重的酒店项目,就是目前富力地产手里最有价值的筹码。 2022年9月,富力地产以5.5亿元将广州富京酒店100%股权,出售给北京英协置业投资有限公司,随后,富力又先后出售了多家酒店和资产,在一年时间内筹到近50亿元的资金。 而目前,富力地产手里还有以万达酒店资产为核心的数十个酒店。富力地产财报提到,这92家酒店市场估值超过了470亿人民币,这些显然可以成为富力地产的“血包”。 问题在于,这些看似值钱的酒店,却未必那么容易出手。经历三年承压,如今酒店资产虽然不能说是炙手可热吧,但也可以说是无人问津。大批酒店资产上架销售,要一家一家卖,还不知道卖到猴年马月。 什么?你说打包接盘?醒醒吧...这年景不比过去,想找个家里有余粮的地主,不比买彩票中500万容易多少。 好在通过努力,目前富力地产境内外债务全部获得展期。但是展期也得还,短期债更要还。目前富力地产一年内到期债务金额达到437.5亿元,而富力地产口袋中只有123亿元,还债压力依旧山大。 另外不要忘记了,美国检方跟张力签订的,只是延期起诉协议,而不是不起诉协议。在目前富力地产回血的关键时期,如果张力再次受审,只怕又会对富力的经营和整体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被富力地产目前看成多元化投资重大措施的医疗康养,想提高整体回报,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精力和能力,甚至运气。 要知道投资医疗康养的可不止富力地产。奥园、宝能、佳兆业等等地产龙头哪个没有往这个方向使劲?而目前的回报,则多数都不如预期。 至于富力医院所定位的高端医疗机构,这样的门槛是否会阻碍消费需求还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这个刚开业的医院,已经有4820万元的股权被冻结,而这部分股权,正式富力地产所持有的。 富力地产,只能说还是任重道远。
新财域 新财域

新财域

2023年07月25日 19时37分 · 不同的财经视角

“决战”中炬高新

实控人被拒工厂门外,双方保安队展开攻防。实控人控诉大股东违法,大股东谴责实控人搞坏公司日常...... 持续了近半个月的宝能系与火炬系的激烈斗争,在7月24日终于有了第一个“结果”:宝能系被全面清场。 从争行业第一到如今要保行业第二,这场理念不同的合作,出现问题并不在意料之外。只不过如今“虚弱”的宝能,只怕已经扛不住多久了。 01 中炬高新“清场”宝能系 一场缺席的“判决”,让“宝火之争”持续升级。 7月24日,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炬高新)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虽然这次的临时股东大会,实控人“宝能系”股东并未现身。虽然独立董事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旁观”。但是关于罢免何华第十届董事会董事职务、罢免黄炜第十届董事会董事职务、罢免曹建军第十届董事会董事职务、罢免周艳梅第十届董事会董事职务的议案,最终得到通过。 罢免的4位董事,均有宝能系背景。其中何华更是中炬高新现任的董事长。此举也意味着,中炬高新董事会中的“宝能系”董事被全盘清出。 此外,中炬高新此次股东大会的审议事项还包括选举梁大衡、林颖、刘戈锐、刘锗镓概念辉为公司新任董事,其中梁大衡、林颖、刘戈锐3人成功当选。而这3位新董事,主要为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关联方方面成员,其中梁大衡是火炬集团的法定代表人,已在火炬集团工作超过近30年。 虽然没有参加临时股东大会,但宝能集团在同日,也在官网发布了一份文件称,中炬高新于7月24日以通讯方式召开了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取消7月24日临时股东会的议案”。 宝能集团还表示,董事会已审议通过,认定火炬集团组织的7月24日临时股东大会违法违规,会议无效,中山润田方的四名董事将继续履职。 02 从“文斗”到“武斗” 官网信息显示,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知名的大型调味食品生产企业,也是中山市第一家上市公司,被人称为“酱油界二哥”。 目前火炬集团持有中炬高新10.88%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鼎晖隽禺、鼎晖桉邺、CYPRESS CAMBO,L.P合计持有中炬高新19.81%的股份。而宝能系旗下的中山润田持有中炬高新9.58%的股份。 不过在管理层,宝能系依旧占有较大的话语权,是中炬高新的实控人,因此现第一大股东火炬系与现实控人宝能系,也在人士聘用方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7月23日晚,中炬高新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7月22日收到邓祖明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邓祖明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 邓祖明是宝能系人员,曾担任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7月17日,中炬高新刚审议通过了聘任邓祖明为公司总经理的议案,从上任到离职,仅仅5天。 除了总经理外,中炬高新其他多名高管,也在斗争中不断变换位置。7月21日,中炬高新公告,聘任田秋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聘任孔令云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同时,中炬高新免去了李建的副总经理职务。 田秋和孔令云,都出自“宝能系”,而被罢免的李健,来自“火炬系”。 用董事会的控制权进行如此大规模的高管更换,一方面反映出宝能对于中炬高新控制权的在意和急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双方的矛盾,已从“文斗”升级到了“武斗”。 就在董事会召开前的7月19日,中炬高新实控人、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在中炬高新总部调研生产经营情况,被保安直接拦在门外。 根据中山润田发布的声明,在姚振华被拒门外的同时,新上任的总经理邓祖明、副总经理孔令云及秦君雪等三名高管被受到指使的行政物业部门以停电等手段赶出办公场所,并被保安阻拦进入工厂办公区。 中山润田认为,“相关股东在背后打招呼,故意暗中使绊子,意图瘫痪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该事件严重破坏了中山的营商环境,严重破坏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于是在7月22日晚,中炬高新副总经理秦君雪带队来到公司门口,宣布换掉现保安队。 网络视频显示,宝能集团新聘的外部物业安保公司,在秦君雪宣读完公司指令后,即准备进场开展工作,但受到原安保的阻拦。最后双方发生激烈争吵,甚至出现了人员倒地的情况。最终宝能系未完成对厂区的接管。 于是,全国人民都开始吃起了中炬高新的瓜。 03 多年不和 宝能和火炬的“七年之痒”,核心在于双方一开始,就在经营理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矛盾。 2015年,姚振华通过“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第一次举牌中炬高新,至2016年10月,已持有中炬高新24.92%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火炬集团退居第二。2018年9月8日,前海人寿将所持中炬高新股份转让给中山润田。前海人寿退出中炬高新,中山润田成为第一大股东。 彼时,姚振华曾计划在调味品市场快速推动中炬高新发展,让中炬高新成为中国酱油领域的老大。然而在实际入驻之后,宝能系与火炬集团,却在调味品主营业务的经营理念上产生了分歧,且越来越大。 如在2021年7月26日中炬高新第九届董事会上,火炬系董事余建华在19项议案里面投了17项反对票,认为在涉及公司重大事项上,公司董事会董事之间没有充分沟通交流,让独董流于形式。而此前提出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就是未充分考虑,结果到期依然未能实现。 而在关于是否剥离中炬高新地产业务平台的问题上,双方更是互相不让。长期的意见不和,让中炬高新的扩展增产计划始终搁置,营业收入规模多年原地踏步,与要赶超的海天味业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这样的内斗到去年终于显示出恶果: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4.41%;实现净利润-5.92亿元,同比下降179.82%;扣非净利润为5.56亿元,同比下降22.5%。于是乎,双方都不能忍了,内斗正式升级成白刃战。 7月12日,中山润田在宝能集团官网发表5000余字的举报申明,举报火炬集团等一致行动人涉嫌虚假诉讼、操纵证券市场等,导致中炬高新及股东产生了近500亿元的巨大经济损失。 针对中山润田这一动作,火炬集团在当晚及驳斥中山润田,称其举报的目的是恶意损害他人声誉,扰乱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秩序。 火炬集团称,中山润田所提及的三起诉讼事实真实、清楚,不存在伪造证据、虚假陈述情形,更不存在捏造民事案件事实,虚构民事纠纷的情况。法院对民事案件中双方认可的事实直接认定,不属于虚假诉讼。中山润田有意回避案件事实,捏造虚假事实,有意诬告陷害。 针对火炬集团的回应,7月14日,中山润田再度发布《关于对工业联合及火炬集团声明的严厉驳斥和反问》。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证监罚字[2003]33号》认定中炬高新交易时虚构了销售收入和虚假交易,正是三宗诉讼案件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而彼时中炬高新董事长冯梳胜同时还是“区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工业联合通过诉讼索赔要求中炬高新赔偿约五十亿元的案件所涉三份合同,正是当年被证监会、审计署函件认定为虚假和不真实交易的三份合同。 同时中山润田还疑问,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当下急于清洗并换掉中炬高新的全部董事为自己指定的人,是否是要再次实施“2001年的虚假交易时恣意妄为的左右手”。 文中中山润田提及,已携证据材料向证监部门、上交所等单位举报,并向中国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等部门刑事报案,并称举报和报案是作为股东的中山润田的权利,上述事件如有最新进展,中山润田将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公开。 而火炬集团也以“报警”,回应了中山润田的发文。至此双方彻底撕破脸。 04 宝能系快撑不住了 此次临时股东大会的召开,可以看成是火炬系的一次胜利。 但对宝能来说,可以控制中炬高新的手段,却越来越少。 毕竟从占股数来看,宝能系的中山润田如今不到10%的持股,已经远远压不住火炬系及其一致行动人近20%的持股。 宝能唯一仰仗的能力,只能在中炬高新工会席位中的压倒性优势。这也是虽然火炬系咄咄逼人,此前中炬高新新聘宝能系背景高官仍能快速通过聘任投票的原因。 但是总经理的辞职,显然对于宝能系有了较大的打击,尤其是临时股东大会的召开,“清盘”了宝能的高管根基,也真正危及到宝能系在中炬高新的决策能力以及姚振华对公司的控制权。 虽然宝能系还在通过司法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意图推翻此次审议,但是从目前火炬对外的态度不难看出,这次重夺中炬高新实控人位置,已在其预期之中。 在临时股东大会开始之前,火炬集团就已开始表示,一旦董事会改组成功,中炬高新会继续聚焦主营业务,而中山市政府及晖投资未来保证公司的市场化机制,引入市场化团队和产业方投资人。 同时,中山系股东会权利助力中炬高新,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及价值,并会制定符合上市公司发展计划的分红政策,来更好汇报投资者。 也就是说,中山国资已经为中炬高新想好了未来的“出路”。 宝能系虽想奋力抵抗,但毕竟不是曾经能跟万科A大战时那么“强壮”了。资金链紧张、债务违约不断的现实,甚至一度把中山润田都拉下了水。这种情况下,想撑一把中山润田,宝能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虽然姚振华不出席临时股东大会,虽然宝能不认可临时股东大会作出的决议,但是现实却在不断说:中炬高新的未来,可能会与宝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