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IP属地: 辽宁 con

草根光-光伏政策、资讯、公司动态、分析评论。

1,264 动态 166 文章 2,086 粉丝 6 关注

  • 动态
  • 文章
  • 组合
  • 关注
  • 粉丝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昨天 19:03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宇晶股份(002943)高管及简历

1、杨宇红:董事长 杨宇红,男,1962 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专学历,工程师。1983 年3 月至1990 年12 月任益阳橡胶机械厂工程师职务;1991 年 1 月至 1999 年 6 月,任益阳市高级技术学校(原益阳市第二技术学校)办工厂厂长;1999 年 9 月至今担任宇晶机器(原湖南宇晶机器实业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2012 年 6 月至 2020 年4 月,任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20 年 4 月 24 日至今,任本公司董事长。 2、杨佳葳:董事、总经理 杨佳葳,男,1988 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2010 年 4 月加入宇晶机器(原湖南宇晶机器实业有限公司),历任应用工程师、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所所长、总经理助理、研发总监。2015 年 5 月至 2020 年 4 月,任本公司董事。2020 年 4月 24 日至今,任本公司董事、总经理;2020 年 7 月至今,任湖南杰阅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2021 年 7 月至今,任深圳市福甜甜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3、罗群强:董事 罗群强,男,1962 年生,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毕业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专科学历,机械工程师。1998 年起加入宇晶机器(原湖南宇晶机器实业有限公司),任职于品质部及技术部。2012年 6 月至2019 年4 月24 日,任本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2019 年 4 月 24 日至今,任本公司董事。 4、邓湘浩:董事 邓湘浩,男,1968 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中专学历,1999 年至 2012 年,历任宇晶机器(原湖南宇晶机器实业有限公司)的采购员、业务员、驻外办事处经理、销售副总;2012 年 6 月至今,历任宇晶股份的销售副总、销售总监,现任办公室主任。2022 年 7 月 5 日至今,任本公司董事。 5、杜新宇:独立董事 杜新宇,男,出生于 1967 年 9 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财务学专业,2009 年12 月获得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证书号:A1209100000000048)。1989 年 7 月至 1991 年 12 月,益阳市大通湖渔场商场任会计;1992 年 1 月至 1993 年 12 月,湖南振湘房地产公司任会计;1993 年 12 月至 1996 年 8 月,益阳市大通湖渔场供销公司任会计;1996 年 9 月至 2002 年 12 月,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会计;2003 年 1 月至 2006 年 12 月,湖南城市学院任会计;2007 年 1 月至今,湖南城市学院任会计科科长;2021 年 5 月 20 日至今担任本公司独立董事,2021 年6 月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发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书》(证书号:2112028441)。 6、江云辉:独立董事 江云辉,男,出生于 1963 年 12 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法律专业,1982 年7 月起至益阳地区司法局工作,1987 年 2 月任基层工作科科长,1989年转任从事律师工作,1991 年 5 月获得律师资格证书,2007 年任益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2012 年 11 月起组建湖南万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并在该所执业;2020 年6 月至今,任湖南云蒙法律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21 年 4 月转至湖南银城律师事务所任执业律师(合伙人);2021 年 5 月 20 日至今担任本公司独立董事,2021 年 6 月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发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书》(证书号:2112028486)。 7、唐曦:独立董事 唐曦,男,出生于 1988 年 12 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2020 年,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2020 年至今,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担任教师。2021 年 5 月 20 日至今担任本公司独立董事,2021 年6月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发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书》(证书号:2112028615)。 8、曹振:监事会主席 曹振,男,出生于 1979 年 9 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专学历,未持有公司股份。2010 年9月至 2014 年 9 月担任本公司行政后勤职务;2014 年 9 月至今,任本公司网络工程师;2021 年5 月20 日至今,任本公司监事会主席。 9、肖玉纯:监事 肖玉纯,女,出生于 1989 年 5 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专学历。未持有公司股份,2019 年4 月至今,任本公司总经办职员;2021 年 5 月 20 日至今,任本公司监事。 10、汤小俊:职工代表监事 汤小俊,男,出生于 1978 年 8 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中技,未持有公司股份。2000 年2月至 2012 年 5 月任宇晶机器(原湖南宇晶机器实业有限公司)钳工装配组长;2012 年 6 月至今,担任本公司钳工装配组长;2021 年 4 月 15 日,经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为公司第四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 11、周波评: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周波评,男,1979 年 11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2012 年 5 月至 2012 年 11 月任职深圳珈伟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负责人;2012 年至 2020 年期间历任深圳市智动力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副总经理职务;2020年9月21 日至 2023 年 4 月 19 日,任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2023 年 4 月 19 日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12、朱浩宇:副总经理 朱浩宇,男,1979 年 10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2003 年6 月至2003 年10 月,任职于交通银行湖南分行公司业务处;2003 年 10 月至 2009 年 11 月,任湖南鸿仪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金部副经理;2009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0 月,任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融资部总经理;2021 年 11 月15 日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2023年 3 月至今,任鸿晖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监事。 12、谭鹏:财务总监 谭鹏,男,1988 年 11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 年08 月至2015 年 6 月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分所审计项目经理;2015 年 7 月至 2017 年 12 任广州好莱客创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18 年 2 月至 2022 年 3 月任益阳自来水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22 年 04 月加入公司任财务经理职务;2023年 4 月 20 日至今,任公司财务总监。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为高精密数控切、磨、抛设备、金刚石线耗材、硅片及切片加工服务、热场系统系列产品、光伏电站五大类,产品主要服务于光伏、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公司目前已形成“设备+耗材+加工服务”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2023 年度,公司应用于光伏行业、半导体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多线切割机、研磨抛光机等高精密数控切、磨、抛设备产品共实现营业收入 799,355,366.87 元,产品主要客户为高景太阳能、晶澳科技、鹏飞科技、江苏美科、天合光能、合盛硅业、华晟新能源、中启江苏、南砂晶圆、宁波捷芯、东尼半导体、京东方、蓝思科技、比亚迪、伯恩精密等行业知名企业。 切片加工已完成产能爬坡,现已达到 12GW 的产能。以上业务相较于同行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公司定位于小而精,高质量发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2023 年度,公司金刚石线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143,098,082.25 元,碳碳热场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59,003,136.89 元,切片加工共实现营业收入 256,061,253.54 元,主要客户为阿特斯、协鑫科技、包头双良、华晟新材料、润阳新能源、慈溪宏宇、华升新能源、REC Solar、江苏金雅等行业知名企业。 硅片及切片加工实现量产,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256,061,253.54 元;金刚石线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43,098,082.2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8.81%;热场系统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9,003,136.89 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6.16%;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专利权213 项,其中发明专利 58 项,实用新型专利 42 项,外观设计专利 13 项,软件著作权 38 项,为公司产品持续更新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上4月19日,公司原财务总监周波评先生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不再担任公司财务总监的职务。周波评先生辞去财务总监职务后,仍在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 2023年4月20日,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聘任谭鹏先生为公司财务总监。 $宇晶股份(SZ002943)$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昨天 19:02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戴帽、股权冻结,4天暴跌50%,最惨光伏跨界者1天新增7诉讼!

跨界光伏是场戏,有企业成功上岸,桂冠满带,还有企业深陷巨亏泥淖,难以自拔,成为别人的背景板,聆达股份(300125)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要做个“跨界光伏比惨排行榜”的话,相信聆达股份可能榜上有名。如今,这家2020年开始跨入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困苦时刻。 4月29日,因业绩连年亏损等而被ST,聆达股份停牌1天。4月30日复盘,股票简称更名为“ST聆达”迎来“一”字板跌停。5月6日周一,ST聆达再迎20CM跌停,节前节后两个交易日跌去40%。5月7日跌6.05%,5月8日跌7.98%,收报于3.00元。 过去4个交易日,ST聆达股价蒸发了至少有50%,市值跌破了10亿元关口,最新为8.03亿元,1.66万股民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雪崩”中被埋。ST聆达股吧中,8.8元入手的股民还站在高岗上向下望,市场上弥漫着不是很乐观的情绪。 跨界光伏碰到全产业链“断崖式”降价,是聆达股份业绩爆雷直至被ST的一大诱因,这也是其股票遭遇大幅杀跌的“元凶”。 聆达股份算是早期跨界光伏玩家之一,其于2020年斥资2.87亿元收购金寨嘉悦新能源70%股权,正式切入到光伏电池片赛道,拥有3GW PERC电池产能。 在进入光伏时点上看,聆达股份的转型要比钧达股份、皇氏集团、国晟科技、泉为科技、赛福天、仕净科技、华民股份和蓝丰生化等玩家时间要早一些。但聆达股份未能把握住先发优势,痛失大好开局。 PERC产能包袱重,今年以来P型电池片跌破成本线,需求急剧下降,引爆了聆达股份跨界光伏埋下的雷。 4月10日,聆达股份公告称,对金寨嘉悦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278亿元。其中,新增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约 21,885 万元,其中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 563 万元。 这意味着对金寨嘉悦的3GW PERC产线,聆达股份都做了资产减计,也暗示要淘汰该产线。此前,聆达股份于3月15日公告称,金寨嘉悦要临时停产到4月15日。 据了解,进入电池片环节后,聆达股份也试图布局N型产能。该公司于2023年5月公告称,计划投资91.5亿元在铜陵狮子山建设15GW TOPCon电池片和5GW HJT电池片项目。 但囿于账上货币现金有限,聆达股份铜陵项目推进缓慢。这也导致主要以PERC产线为主的金寨嘉悦,产能和技术相对落后,产品需求不旺。 金寨嘉悦的临时停产,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随之曝出的诉讼揭开了聆达股份不小的财务窟窿。 3月24日,聆达股份公告,公司及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有8个银行账户被冻结,申请冻结保全金额约为2600万元,实际冻结金额869,763.28元。 4月3日,聆达股份发布涉诉公告,其及控股子公司作为被告、被申请人被起诉或被提起仲裁所涉及的诉讼、仲裁案件共26起,涉及金额合计10,133.27万元。 此时,ST聆达摊上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5月6日,聆达股份公告称,该公司上层股东林春良和林宇嘉持有的金寨华成未来新能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华成未来”)全部财产份额被冻结,董事长兼总裁王明圣持有的华成未来全部财产份额被轮候冻结。 股权关系上看,王明圣、林春良和林宇嘉通过持有华成未来超70%股份,间接控股杭州光恒昱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光昱恒”),而光昱恒是ST聆达的控股股东(持股22.02%)。 屋漏偏逢连阴雨,破船又遇打头风。继上层股东股权被冻结后,聆达股份还面临诉讼的增多的风险。 5月7日,ST聆达公告了新增诉讼、仲裁案件情况。从4月3日到现在,1个月内其及子公司作为被告,又新增了11起诉讼、仲裁案,且诉讼金额在提高,由此前的约1.01亿元提高到2.02亿元。 公开的数字显示,ST聆达过去12个月到今年5月6日,摊上的诉讼、仲裁案件已达37起,涉诉金额约3.03亿元。 公告显示,ST聆达仅5月6日1天就新增7笔诉讼,其中与金寨汇金投资有限公司的案件单笔涉诉金额达到了11700万元,而新增11起诉讼涉案金额20267万元已占该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49.18%。 换个角度来看,ST聆达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应在4.12亿元左右。累计涉诉金额3.03亿元,则占净资产的73.54%左右。 聆达股份2023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47.49%;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下降1447.69%;扣非净利润-2.76亿元,同比下降1317.62%。 2024年一季报显示,聆达股份当季实现营收约2840万元,同比减少86.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4286万元,同比下降534.84%。 截至2024年Q1,聆达股份资产负债率为79.12%,账上货币资金仅为3806.62万元。 如此有限的货币资金规模,以及接近40起诉、仲裁案,可以说跨界光伏的ST聆达面临压力山大。 3月18日,聆达股份发布公告,拟终止总投资91.50亿元的铜陵狮子山N型电池片扩产项目。 4月15日,聆达股份公告称,金寨嘉悦新能源PERC电池产线停产至5月15日。如今,这个复工时间点正在接近,金寨嘉悦能否如期复工还是一大疑问。 题外话: 跨界光伏不是想跨就跨,说跨就跨的事儿。对于新、老玩家来说,光伏是有着技术、资金、政策和周期门槛的行业。新一轮行业周期,龙头大厂尚且负重而行,跨界新玩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长话短说,聆达股份跨界光伏遭遇滑铁卢只是开始,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随着周期性调整的展开,预计还会有更的“ST聆达”出现。(草根光伏) $ST聆达(SZ300125)$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昨天 19:01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扎堆“争抢”石英矿,多晶硅大黑马--其亚集团意欲何为?

2024年初,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局委托阿勒泰地区公共资源中心挂牌出售阿勒泰市土曼Ⅲ区、Ⅳ区两个片区天然石英砂矿采矿权。据中标公告显示,两宗采矿权合计成交价数十亿元。分别由阿勒泰合盛矿业有限公司和新疆其亚矿业有限公司竞得。 (其亚年产20万吨金属硅项目现场) 为何两家公司不惜重金,要大笔购入石英矿?这就需要说说石英的应用范围。由于光伏产业的迅速扩张,正加速推动产业链供给向上游延伸,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三个重要环节,多晶硅、硅片、光伏玻璃的主要组成都是硅。这导致供应链源头压力陡增,因此,石英矿作为钳制产能的重要关卡,必然会成为光伏企业布局的下一个风口。 合盛硅业自不必说,工业硅和有机硅是该公司支柱性产业。但与之不同的是其亚集团,据其披露信息看,其首期年产10万吨多晶硅已经投产,二期年产15万吨多晶硅预计于2025年投产,按期投产后,年产25万吨多晶硅的产能,足以让其位列国内多晶硅产能前6(正在规划建设产能不计算在内),此外,其亚集团还配套建设有年产20万吨金属硅项目为多晶硅生产提供原料支持。 20万吨金属硅、25万吨多晶硅产能,从原材料成本方面计算,四处购买金属硅作为生产原料,远不如自己手握一座石英矿自行生产金属硅来的划算,况且随着光伏行业内卷层层加码,迟早会从下游应用卷到上游制造,与其等待凛冬来临,不如自己种下一片树林生火御寒。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购入石英矿对于其亚来说不仅仅是应对目前光伏寒冬的有效方案,更是基于自身生产所规划的产业链上游的系统补全。 $特变电工(SH600089)$  $合盛硅业(SH603260)$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昨天 10:48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深度报告|供应链重塑下光伏企业全球化策略研究

作者单位: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孙广彬、李征、赵子元、陈多威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问题加剧,光伏行业作为绿色能源领域的重要力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光伏市场发展加速,海外客户对光伏需求持续高涨,成为我国光伏企业“走出去”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扩大光伏产品贸易的发展引擎。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摆脱了早期设备、原料与市场“三头在外”的发展局面,光伏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也已从早先的内产外销的出口贸易模式(全球化 1.0阶段:本地化服务国际化),过渡到深耕东南亚供应链的产业模式(全球化 2.0阶段:国际化服务全球化),再逐步向构建全球区域产业链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全球化 3.0阶段:全球化服务全球化)转变。本文将介绍我国光伏企业全球化发展历程,厘清当下光伏企业践行全球化3.0战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企业在全球化3.0阶段初期存在的问题,探讨全球化发展路径与策略,助力推动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光伏;全球化;供应链重塑 从我国1958年研制出首块硅单晶,到如今太阳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我国光伏行业伴随太阳能技术迭代和产业生态演进,逐步走向成熟。我国光伏产业在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能源需求重点区域正加速推进光伏制造回流,“贸易壁垒”+“本地扶持”已成为部分国家或地区发展本地光伏产业、遏制中国产品的组合拳。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光伏企业在经历了早期的“本地化服务国际化”的全球化1.0阶段和“国际化服务全球化”的全球化2.0阶段,正在逐步迈向“全球化服务全球化”的3.0新发展阶段,力争打造全球区域产业链一体化的生态价值链体系。这不仅推动了我国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动力。 一、我国光伏企业全球化发展历程(全球化1.0-2.0阶段) 自1998年“国内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以来,我国光伏产品以点带面,并凭借着成本优势,快速占领全球市场。尽管我国推出了“中国光明工程”等一系列政策,但在 2013年之前,全球70%以上的光伏市场仍然集中在欧美地区。2012-2013年欧美光伏“双反”调查的开启使得中国光伏企业加速推进东南亚产业布局。 (一)全球化1.0阶段(20世纪90年代——2013年):本地化服务国际化 自20世纪90年代起,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使得世界各国向新型清洁能源转型。欧美各国相继出台鼓励政策,光伏市场在欧美地区迎来爆发式增长,并激起中国企业的光伏“建设大潮”。相对廉价的制造成本使中国光伏企业外贸订单大增,中国成为全球光伏市场的“加工厂”,并形成了内产外销的出口贸易模式。但彼时的国内企业面临“三头在外”的局面,即光伏原料依赖进口、核心设备和终端市场需求均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 自2011年起,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保护本国产业,先后发起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贸易,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受到遏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额127.9亿美元,同比下降43.6%。在当时的环境下,地缘政治关系和全球经济变幻莫测,贸易摩擦事件频出,对我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单一出口模式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与挑战。 (二)全球化2.0阶段(2014-2022年):国际化服务全球化 随着海外贸易壁垒提高,出口不确定性增加,作为亚洲新兴发展体的东南亚地区,逐步成为了中国光伏制造商出口欧美地区的替代市场。自2014年起,国内光伏制造企业纷纷加快东南亚“出海”的步伐,隆基、晶澳、天合、晶科等光伏龙头企业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投资建厂。 东南亚作为中国“**”重点区域,双方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产业结构也存在天然的协同性和互补性;同时,东南亚国家具备低成本劳动力红利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与中国产业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空间,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桥头堡。 $晶澳科技(SZ002459)$  二、全球供应链重塑背景下我国光伏企业全球化3.0战略与发展情况 在东南亚地区产业布局,为中国光伏企业拓展欧美市场创造了空间和机遇,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贸易壁垒不断升级,中国光伏企业为有效提升全球市场份额,积极探索“全球化服务全球化”的全球化3.0战略。 (一)全球化3.0战略(2023年至今):全球化服务全球化 当前,受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大国博弈、经贸规则变化、科技进步和新冠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面临挑战。在光伏制造领域,我国产能集中度很高。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我国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产量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均超过80%。另外,叠加俄乌冲突对欧洲能源供应的影响,欧国家普遍认为,过于集中的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缺乏韧性、脆弱易中断,给全球能源转型构成潜在威胁。自2022年以来,欧美国家在光伏产业的“去中国化”政策趋势日益显著,各国试图通过引导产业回流,重构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在此背景下,我国光伏龙头企业不断深化对全球化布局的思考,在不断完善中国、东南亚产业链供应链的同时,积极探索美洲、欧洲等区域一体化局,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与竞争力。 (二)全球化3.0阶段初期我国光伏企业海外产业布局情况 自2023年以来,晶澳、隆基、晶科、TCL中环、阿特斯、天合等企业加速推进海外产能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各区域产业链体系,先后宣布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区投资建设光伏制造项目(如表1所示)。 图片 三、我国光伏企业全球化3.0战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积极推进“全球化服务全球化”的全球化3.0战略,构建全球区域产业链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是光伏企业在全球光伏市场快速发展和区域“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双重驱动下,面对新型贸易壁垒带来的压力,所做出的综合性决策。 (一)全球光伏市场前景广阔,为海外制造提供发展空间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低碳能源产业,是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复苏”的必然选择,全球光伏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为我国光伏产业海外制造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1.“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以光伏为代表的零碳转型亟待提速 自巴黎协定以来,尽早实现“碳中和”、控制温升已成为全球共识性议题。当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以不同形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这些国家覆盖全球85%的人口,贡献了超过全球90%的GDP,对世界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数据,在本世纪控制温升1.5℃的情境下,2020年后,全球碳排放总量需控制在50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内。随着化石能源碳排放持续增长,按当前趋势,本世纪中叶将难以达成净零目标,零碳转型亟待加速。建立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则是实现零碳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路径。 2.光伏发电将成为各国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激增 目前,欧美各国纷纷大幅调高光伏装机目标。如德国方面,2022年7月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EEG2023)修正案,计划到2030年将德国的光伏发电装机增加到215GW;法国方面,到2050年预计太阳能装机容量将增加至100GW以上。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位居所有电源形式中第一位。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在全球控温1.5℃情境下,到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超过5.4TW,这意味着2023-2030年年均增长超过500GW。海外光伏市场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各国产业政策利好,助推国内企业在海外开展本土化建设 新冠疫情暴发后,过度追求生产效率带来的供应链脆弱性凸显,各国开始通过加大补贴、改善产业生态等方式吸引制造业回流本土,这也为国内企业布局海外产能提供了政策推手与发展“窗口期”。 1.多措并举进行产业扶持,助力各环节本土化发展 2022年8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出台,对光伏硅料(3美元/kg)硅片(12美元/㎡)、电池(4美分/w)、组件(7美分/w)等环节提供税收抵免等制造补贴,并提出获得ITC补贴中本土制造10%额外奖励的计算细则,要求钢铁须100%来自美国,制成品(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中美国本土制造占比须超40%以上;2023年3月,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提案指出,到2030年,关键原材料加工、本土制造能力接近或达到欧盟年度部署需求的40%以上;印度近年来推出生产关联激励(PLI)计划,合计激励本土组件产能达51.6GW。 2.政府层面通过专项资金扶持,助力技术创新研发与商业化发展 欧洲方面,将“创新基金”作为欧盟补贴光伏产业的重要金融工具,截至目前已公示三轮资助项目,涉及5个光伏制造项目,主要采取异质结技术,资助总额超4亿欧元;2023年4月,美国能源部公布了2022年度光伏研发资金扶持项目,旨在开发与改进钙钛矿等电池技术,资助总额超2000万美元;2022年初,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公布了超低成本光伏(ULCS) 扶持计划,已覆盖钙钛矿/硅叠层技术。 (三)贸易壁垒新升级,迫使国内企业“走出去” 当前,全球供应链发展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单一导向逐步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多重综合性效能转变。在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等传统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以碳排放与环境、技术专利等为基础的新型贸易壁垒正在逐步形成、演化并升级,表现形式更加“隐蔽”。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贸易的应对难度也不断增大,促使我国光伏企业推行海外区域产销一体化发展。 1.“双反”及“反规避”调查等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早在2011年,美国就开始启动对我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2012年终裁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自此,我国光伏产业遭遇了来自海外不同国家或地区制定的一系列贸易壁垒,包括美国201和301条款、印度光伏基本关税(BCD)等。为应对全球重要市场—欧美地区“双反”等系列调查与制裁,天合、晶澳、晶科、阿特斯、正泰、隆基等约20家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建厂,在规避贸易壁垒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贸易风险。2023年8月,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反规避调查发布终裁,认定泰国、柬埔寨、越南和马来西亚存在规避,中国五家光伏企业存在规避行为。 2.绿色贸易壁垒设限,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当前,欧美等国家正积极从环境入手,推行“附加条件的市场准入”。针对光伏产品,除了法国的碳足迹认证、韩国的低碳认证等强制性认证要求外,2022年3月,欧盟发布《2022-2024年生态设计和能效标签工作计划》,该计划将涉及光伏组件、逆变器和系统,这些产品未来必须达到包括碳足迹在内的环境标准,才能进入欧盟市场;2022年5月,欧盟出台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虽暂未涉及光伏产业,但波及光伏产业链中的铝、钢产业;此外,摆在光伏企业面前的,还有国内外标准的差异。一些国家针对中国产品采用了他们认为的中国电力“碳排放系数”,这种碳排放系数要明显高于中国实际碳排放系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3.国际知识产权纠纷频发,产品或因核心技术制裁而出口受限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和在全球的高速发展给海外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欧美等国家企业频频针对我国企业提起知识产权诉讼,通过“专利之争”以限制相关产品进口,试图遏制我国光伏企业在欧美市场的发展,并在全球光伏市场“蛋糕”争夺战中获利。比如,2019年,韩华集团在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针对隆基和晶科等企业提起有关涉嫌侵犯专利权的诉讼;2020年,Solaria与Maxeon公司分别针对阿特斯在美国、日本等国提起专利侵权诉讼;2021年,Advanced Silicon 就专利侵权问题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包括中国在内的28家企业的337调查申请;2023年,Maxeon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对通威太阳能公司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尽管隆基与韩华于2023年5月正式达成专利交叉许可,这类事件也为我国光伏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管理与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四、我国光伏企业全球化3.0阶段发展初期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部分光伏企业前期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积累了一些海外经验,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政治制度、生产要素禀赋及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光伏企业赴欧美等地区进行产业布局和供应链搭建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一)企业出海缺乏国别投资指引,“各自为战”试错成本高 我国光伏企业对海外目标国别的投资政策与环境了解不足,尤其是在法律法规、合规要求等方面认识不够,导致企业在海外运营过程中频频“触礁”。另外,由于语言、文化差异以及与各国各级政府沟通不畅,企业在开展业务时遇到困境,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市场拓展受到制约。此外企业对当地人才引进政策的了解有限,部分企业员工在获取相关国家签证方面受阻,影响了公司海外业务的开展。 (二)海外产业政策系统性与支持力度不足,区域资源倾向尚不明朗 尽管美国政府已出台《通胀削减法案》(IRA),但相关企业在本土制造的补贴落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跟进。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很多产业政策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有待进一步系统化研究。如2022年12月,欧洲光伏制造委员会(ESMC)50家欧洲光伏制造企业就已联合倡议:欧盟应加强产业政策顶层设计立即采取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类似的、“快速、成熟、切实、全面”的8项光伏产业政策;2023年3月,欧盟发布《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两项新法案草案。由于这些倡议或提案缺少细则,为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海外光伏制造成本较高,缺乏产业投资动力 目前,中国企业“出海”布局光伏产业的制造端成本相比国内仍不具备优势。据欧盟委员会测算,中国光伏制造总成本较欧洲地区低35%,较美国和印度分别低20%和10%。以组件制造为例,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生产商的制造成本较美国和欧盟低50%以上。据InfoLink资料显示,如在美国投资建厂,不考虑前期固定资产投入,仅就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而言,美国的人工、水电成本比中国高出10%左右,同时考虑到部分组件辅材采购自中国以外区域,成本还会再增加10%-25%,该两项成本就已经大幅推高了生产成本。 (四)海外产业配套环节薄弱,协同效应差 当前,欧洲地区具备部分铝浆、银浆、减反射膜、EVA、POE等材料供应,而美国地区具备一定的钢、铝、树脂等生产条件,但主要材料与部件仍来源于中国。中国企业在选择海外地区布局产能时发现,与国内配套环境相比,大部分国家的光伏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或初期阶段,基础设施方面还比较薄弱,且缺乏相关的配套产业。很多地区的辅材辅料难以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增加了海外工厂的供应链管理难度。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光伏企业如何完善当地的产业链配套,面临较大的挑战。 (五)海外企业本土化产能开始释放,试图走新型技术路线实现弯道超车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体系的同时,美、欧等国发展光伏产业的步伐也在加速。目前,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个光伏产业项目纷纷官宣落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22年,美、欧、印等经济体规划的制造业新增产能已超过50GW。技术路线方面,海外企业重点关注钙钛矿、异质结等新型光伏技术路线,力争弯道超车。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以欧洲为例,异质结、钙钛矿光伏电池产能建设计划已超过13GW,在各类型电池中份额占比超过60%,排名第一。欧美各国企业正试图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进行制约与抗衡,给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保持领军地位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五、我国光伏企业全球化3.0阶段发展对策建议 为积极应对全球化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我国光伏企业应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强化渠道管理、优化供应链布局、深化与当地机构的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并力争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一)合规先行,稳健推进“本地化”运营 当前,高度动态化的国际局势使我国企业的全球化供应链布局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对于光伏企业而言,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准入标准、贸易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营商环境、人文风俗等因素,通过深入学习了解目标市场的国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战略,并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其当地战略具备一定程度的抵御供应链风险的效能,保证企业稳健且持续经营。 (二)锻造技术长板,保持产品技术创新领先地位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我国光伏企业需持续加大创新发展力度。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光伏产业标准的制定修订;通过技术授权、境外参股与收购等方式获取海外先进技术及专业化研发人才;与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合作打造技术联盟及推进全球化研发中心建设,不断加强新技术,尤其是具有前瞻性的新型光伏技术的更新迭代、实现效率突破,构建并强化自身光伏产品的竞争力。 (三)把ESG理念融入发展,构建“可持续商业”文明 如今,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球共识,驱动重塑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的自身价值。我国光伏企业应关注环境保护、技能发展、工人安全和不同国别社会包容等问题,助力建立健全光伏行业ESG标准及推动实现光伏标准国际双边互认。同时,企业应加强ESG方面的宣传和培训,不断完善ESG管理体系,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提高光伏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更好地拓宽国际市场。 (四)打造健康产业生态,构建韧性产业供应链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光伏企业应充分发挥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各企业分工优势,产业内部企业间加强联系与合作,促进行业资源共享和互补,形成密切配合、分工明晰的绿色光伏产业链系统。企业应积极探索与全球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研发机构等对象的新型合作共建模式,完善在全球供应链全链条的布局网络,不断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增加产业发展灵活性,提高市场风险预判与抵御能力,在全球范围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五)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助力海外市场拓展 光伏企业在探索自身“走出去”发展路径时,不应“闭门造车”,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进行辅助性支撑。企业可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投资指引、运营管理、法律合规等多方面为自身提供一体化专业服务。高效解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共性与差异化问题,助力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并融入本地环境,合理开展业务布局,进而帮助其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促进高质量发展。(来源:新经济导刊) $晶澳科技(SZ002459)$  $TCL中环(SZ002129)$  $天合光能(SH688599)$  $天合光能(SH688599)$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前天 15:08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东方日升(300118)高管及简历

1、林海峰:董事长 林海峰先生,男,1975 年出生,中国籍。宁波大学 EMBA,现为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四届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召集人。林海峰先生先后荣获“全国电子信息行业领军企业家”、“宁波市六争攻坚先进个人”、“宁波市优秀**员”、“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品牌宁波(行业)年度人物”、“年度新锐浙商”、“宁波市十大慈善之星”、“常州市明星企业家”等。 2、伍学纲:董事、总裁 伍学纲先生,男,1977 年出生,中国华东理工大学工学硕士。曾任 RICOH(理光株式会社)中国及亚太区解决方案部长。2019年 9 月起就职于东方日升,现任东方日升董事、总裁、第四届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首席信息官。 3、杨钰:董事、副总裁 杨钰先生,男,1981 年出生,南开大学理学硕士,注册会计师、宁波市“泛 3315 计划”成员之一。曾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员、项目经理、业务经理。2020 年 1 月至今担任江苏斯威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7 年 4 月起就职于东方日升,现任东方日升董事、副总裁。 4、王圣建:董事、副总裁 王圣建先生,男,1985 年出生,南昌大学MBA。曾任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组件技术总监。2018 年 2月起就职于东方日升,历任宁海基地制造总监、宁海基地总经理、宁海基地兼义乌基地总经理,现任东方日升董事、副总裁。 5、霍佳震:独立董事 霍佳震先生,男,1962 年出生,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经济学院讲师、副教授 ,2001 年起任教授、博导,2015 年起任德国博世(BOSCH)教席教授。2020 年 5 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6、陈柳:独立董事 陈柳先生,男,1979 年出生,东南大学博士后。曾任江苏天龙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员,2018 年 1 月至今担任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教授,2020 年 5 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7、吴瑛:独立董事 吴瑛女士,女,1983 年出生,同济大学MBA 在读,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审师。曾任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经理、智翔信息科技股份公司集团财务经理、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太区内审经理,2015 年 8 月至今担任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20 年 5 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8、曾学仁:职工代表监事,监事会主席 曾学仁先生,男,1980 年出生,亚洲城市大学 MBA。2002 年 2 月起就职于东方日升,现任浙江双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09 年 5 月至今担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监事会主席。 9、应建飞:职工代表监事 应建飞先生,男,1981 年出生,本科学历。2005年 10 月起就职于东方日升,现任东方日升(宁波)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2013 年 11 月至今担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 10、徐海涛:监事 徐海涛先生,男,1990 年出生,本科学历。2014年 1 月起就职于东方日升,现任东方日升监事、总裁办高级秘书。 11、雪山行: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雪山行先生,男,1968 年出生,浙江大学EMBA。2008 年 12 月起任职于东方日升,现任东方日升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12、徐敏:副总裁 徐敏女士,女,1988 年出生,本科学历。2010年 12 月起就职于东方日升,现任东方日升副总裁。 13、王翼飞:副总裁 王翼飞先生,男,1988 年出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EMBA 在读。曾任上海乾实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2016 年 7月起就职于东方日升,历任东方日升(宁波)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计划部经理、东方日升(宁波)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现任东方日升副总裁、电力 BU 总经理。 $东方日升(SZ300118)$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光伏组件年产能为 35GW,产能主要分布于浙江宁波、江苏金坛、浙江义乌、安徽滁州、马来西亚和内蒙古包头等生产基地。此外,“浙江宁海 5GW N 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 10GW 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江苏金坛 4GW 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 6GW 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和“安徽滁州年产 10GW 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基于自有技术支持、全 HJT 产业链整合以及一体化平台助力,东方日升已成功量产 G12 半片、110μm 的硅片、90μm的异质结电池片、纯银用量低于 7mg/W;金坛二期异质结电池4GW 量产线介质供应后 12 天首线首批下货;两个月首线实现满产;冠军电池效率超 26.5%,日平均效率可达 26%,可利用良率 99.6%,单日单线产量达 34.3 万片,碎片率低于 0.35%。南滨异质结电池于 2023 年 9 月 12 日首片下线,可利用良率99.6%,单日单线产量达 34.2 万片,碎片率低于0.30%。 报告期内,公司组件实现销售 18.99GW。其中,海外组件销售量达到 8.84GW,尤其是巴西、匈牙利、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新兴市场组件出货实现较大突破。本年度公司生产用于自身光伏电站建设的组件量为 2,170MW。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主研发并授权拥有 740 项专利技术,其中 2023 年新增授权专利 172 项。 经过多年的产能积累,公司已形成晶体硅料生产、单晶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和深加工、太阳能组件加工、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以及储能系统集成等完整产业链条。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产能布局优化,推进建设浙江宁海年产 15GW N 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 15GW 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江苏金坛 4GW 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 6GW 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以及安徽滁州年产 10GW 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部分等高效先进产能。通过新技术导入及一系列新建、改扩建项目的顺利投产,公司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 1、本报告期太阳能组件对外销售量较上年增加 40.85%,主要系公司本报告期组件市场需求量增长,销售规模相应增加所致。 2、本报告期对外销售太阳能组件生产量较上年增加 33.21%,主要系公司本报告期组件市场需求量增加,生产规模相应增加所致。 3、本报告期光伏电站生产量较上年增加 306.88%,主要系公司本报告期开展户用光伏电站业务,已并网的户用光伏电站增加所致。 4、本报告期光伏电站库存量较上年增加 227.35%,主要系公司本报告期开展户用光伏电站业务,期末持有待售的已并网户用光伏电站增加所致。 产能上,2024 年公司将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按计划有序推进浙江宁海年产 15GW N 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 15GW 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江苏金坛 4GW 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 6GW 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以及安徽滁州年产 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等高效先进产能,完善优化升级现有公司产能;销售上,在保持2023 年度市场规模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2023 年度,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实际支付 1,721.65 万元。 2023 年 01 月 30 日, 个人原因,总裁孙岳懋解聘 2023 年 06 月 07 日 董事袁建平 任期满离任,换届 2023 年 08 月 08 日副总裁曾建平任期满离任 换届 2023 年 06 月 07 日王圣建当选为董事、副总裁 换届 2023 年 08 月 08 日王翼飞 聘任为副总裁。 $东方日升(SZ300118)$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前天 15:07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把每一天产线上的平均量产效率作为追求目标”——爱旭,n型ABC技术开创者的效率登顶之路

“爱旭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大家都不乐意去申请世界纪录。大家是把每一天在产线上的平均量产效率作为追求目标。爱旭追求的是,交付客户产线上的平均效率。”昨日,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视频露面,向外界传达了爱旭一贯以来追求真实量产效率的原则。 功率虚标是光伏行业的一个乱象,量产效率还是实验室效率,不少企业宣传时也是刻意模糊。实验室效率通常是最高效率,真正批量生产至客户手中的产品,往往要低1-2%甚至更多。 相比之下,能大大方方说出“平均量产效率”的企业,为数不多,而爱旭却始终坚持这一数据口径。敢于真实的底气,笔者认为是源于BC技术路线的效率优势。 作为最早选择n型ABC技术,并率先实现量产的爱旭,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下一代技术路线。 “TOPCon和HJT这两种技术路线的极限效率是有限的,而我们设定n型的ABC技术,它的极限效率达到29.56%。通过对三种技术路线极限效率的反复权衡、选择,我们最终决定在n型ABC技术方面要加大投入,一定要把它开发出来。”陈刚在视频中表示。 秉承着对极限技术近乎执拗的追求,爱旭n型ABC产品正加速朝29.56%的转换效率目标挺进。 在爱旭车间实景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电池效率数据真实而鲜活。据悉,爱旭AB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27.2%+,组件量产效率已达24.2%,交付效率全球第一。 陈刚表示,爱旭ABC电池量产效率今年的目标是达到27.5%,预计今年的三季度,可以给市场带来平均量产转化效率达到24.8%-25%的高效组件产品,进一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产能方面,爱旭广东珠海一期10GW ABC电池及组件项目已经达产,浙江义乌一期 15GW ABC 电池及组件项目进入试产阶段,山东济南一期10GW ABC电池及组件项目正加快推进,爱旭自主产权ABC电池组件产能的加快释放,正推动爱旭驶入n型时代发展快车道。 陈刚表示,我相信在n型ABC技术路线上,在越来越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链伙伴支持下,我们一定会给行业带来更有价值的产品,进一步推动产业繁荣和发展。(草根光伏) $爱旭股份(SH600732)$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05-06 08:07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天合光能(688599)高管及简历

1、高纪凡:董事长、总经理 高纪凡,男59岁,1988 年 9 月至 1989 年 3 月,就职于常州东怡联合开发公司;1989 年 3 月至 1989 年 9 月,就职于常州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公司;1989年 10 月至 1992 年 5 月,担任广东顺德大良清洗剂厂副厂长;1992 年 6 月至 1997 年 10 月,任武进协和精细化工厂厂长;1997 年 12月至 2017 年 12 月,担任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6 年至 2017 年,担任TrinaSolarLimited 董事长、首席执行官;2017 年 12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董事长、总经理。现任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建中央常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三届理事长副会长、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等职务。2018 年,荣获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称号;2021 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奖”,此为中国光伏技术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图片 2、高纪庆:董事、副总经理 高纪庆,男,56岁,1990 年 7 月至 1992 年 3 月,担任常州向阳化工厂技术员;1992 年 3 月至 1997 年 12 月,担任武进协和精细化工厂副厂长;1997 年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历任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技术质量经理、研发部负责人、技术总监、项目(产能)扩展副总裁、系统事业部副总裁、系统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2017 年 12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副总经理;2020 年 7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董事。 3、张开亮:董事 张开亮,男,55岁,2007 年 2 月至 2010 年 3 月,担任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公司部副总经理;2010 年 3 月至 2014 年 4 月,担任杭州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2014 年 4 月至 2015 年 10 月,担任兴业银行南京管理部副总经理;2015 年 10 月至 2023 年 7 月,担任兴银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23年 7 月至今,担任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2017 年 12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董事。 4、陈爱国:董事 陈爱国,男,55岁,2000 年 5 月至 2006 年 6 月,在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董办主任;2006 年 7 月至 2012 年 8 月任湘财祈年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 年 9 月至 2014 年 8 月,在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任职副总裁;2014 年 9 月至 2018 年 10 月,任职上海华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18 年 11 月至今担任兴银成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2022 年 1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董事。 5、黄宏彬:独立董事 黄宏彬,男,53岁,1994 年 7 月至 1996 年 6 月,历任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稽核部经理;1996 年 7 月至 2010 年 8 月,历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监察部副总监、公司管理部副总监和发行上市部副总监(总监级);2010 年 8 月至 2013 年 4 月,历任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13 年 4 月至 2013 年 12 月,历任京通智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 年 12 月至 2014 年 12 月,历任金圆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从 2004 年 12 月至 2010 年 4 月,历任中国证监会第七、八、十、十一届发审委委员和两届重组委委员;2015 年 1 月至今,担任上海斐君投资管理中心创始合伙人;2020 年 12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独立董事。 6、赵春光:独立董事 赵春光,男,52岁,1996 年 7 月至 1997 年 8 月,历任黑龙江省依安县计划委员会科员。2003 年 3 月至今,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目前担任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4 年 1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独立董事。 7、蒋红珍:独立董事 蒋红珍,女,45岁,2007 年 8 月至 2012 年 5 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学院讲师。2012 年 5 月至今,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教授。目前担任恺英网络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4 年 1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独立董事。 8、张银华:监事 张银华,女,61岁,1995 年 10 月至 2002 年 12 月,任江苏国瑞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主任会计师;2003 年 1 月至 2005 年 5 月,任常州常申会计师事务所总审计师;2005 年 6 月至 2022 年 5 月,任天合光能资金部高级总监;2022 年 6 月至今,任天合光能公司顾问。2020 年 12 月 24 日至今,任天合光能监事。 9、吴肖:职工代表监事 吴肖,女,47岁,2000 年 9 月至 2006 年 6 月,历任奥的斯(OTIS)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区域中国区信用经理、财务总监兼道德监察官;2006 年 7 月至 2010 年 4 月,任国旅运通商旅服务公司大中国区信用总监;2010 年 4 月至今,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风险控制管理部负责人。2024 年 1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职工代表监事。 10、崔益祥:监事 崔益祥,男,56岁,2005 年 4 月至 2016 年 4 月,历任交通银行常州分行国际业务部副经理、广化街支行副行长、行长;2016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历任平安银行常州分行金坛支行行长、常州分行装备业务一部总经理、常州分行机构金融三部高级客户经理;2022 年 3 月至今,任常高新金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23 年 8 月至今,任天合光能监事。 11、丁华章:副总经理 丁华章,男,53岁,1992 年 8 月至 1996 年 8 月,担任安徽省淮南市医药集团公司上海分公司财务主管;1996 年 8 月至 1998 年 12 月,担任厦门食品饮料厂主管会计;1999 年 1 月至 2001 年 9 月,担任香港联集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财务经理;2001 年 9 月至 2008 年 4 月,担任戴尔(中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08 年 4 月至 2009 年 8 月,担任第九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内审及 SOX 合规总监;2009 年 8 月至2014 年 9 月,担任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风控与内审副总裁;2014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2 月,历任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和内控内审副总裁、光伏系统业务板块财务负责人、卓越管理及监控平台负责人等职务;2017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担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职工监事。2020 年 12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副总经理。 12、吴森:财务负责人 吴森,男,44岁,2002 年至 2005 年,担任赛捷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财务系统高级咨询顾问;2005-2010 年,历任德克马豪吉特迈集团中国区财务经理、亚太区财务经理;2010年至2013年,历任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销售财务经理,集团计划与分析高级经理。2013年到2018年,历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光伏系统及能源互联网价值群财务总监;2016 年至 2018 年,在同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攻读 MBA 学位,同时获得美国德州大学 EMBA 学位。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12 月,担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产品价值群财务高级总监和运营中心负责人。2020 年 12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2023 年 4 月至今,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财务总监专业委员会会员。 13、吴群:董事会秘书 吴群,男,50岁,1996 年至 1997 年,担任苹果南方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2001 年,获得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硕士学位;2001 年至 2002年,担任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2003年至2005年,担任阿尔卡特公司移动事业部高级软件工程师;2005年至2007年,担任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2007 年至 2009 年,在长江商学院攻读 MBA 学位;2009 年至 2014 年,担任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经理;2014 年至 2017 年,担任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战略运营高级经理、副总监;2017 年至 2021 年,担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负责人、董事会秘书;2021 年至今,担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14、陈奕峰: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 陈奕峰,男,39岁,2008 年 9 月至 2013 年 6 月,陈奕峰获得中山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 年 11 月至 2012 年 12 月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德国 Leibniz 汉诺威大学深造。2013 年至 2017 年,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历任主任工程师、高级经理;2017 年 4 月至 2020 年10 月,历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总监;2020 年 11 月至今,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中心负责人;2022 年6 月至今,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24 年 1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副总经理。 15、张映斌:核心技术人员 张映斌,男,51岁,1997 年 8 月至 2001 年 11 月,担任上海华虹NEC 电子有限公司 CMP 工艺技术工程师;2001 年 12 月至 2006 年 3 月,担任中芯国际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CMP 工艺技术高级工程师、经理;2006 年 4 月至 2009 年 3 月,担任 XFABMalaysia 薄膜技术高级经理、部门经理;2009 年 3 月至 2018 年 8 月,历任天合有限技术研发和中试高级经理、总监;太阳能电池制造部总经理、高级总监;产品与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助理副总裁;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8 月兼任湖北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6 月担任天合光能全球产品战略与产品价值管理负责人;2020 年 7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全球产品战略与产品市场负责人。 16、全鹏:核心技术人员 全鹏,男,38岁,2008 年 8 月至 2011 年 1 月,担任美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工程师、担任深圳创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工程师;2011 年 2 月至2020 年 2 月,历任天合光能组件与系统技术研发高级工程师、研发经理、研发高级经理;2020 年 3 月至今,担任天合光能跟踪支架产品线研发总监。 17、孙凯:核心技术人员 孙凯,男,35岁,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5 月,担任天合光能小系统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7 月,担任小系统工程技术主任工程师;2018 年 8 月至 2023 年 3 月,担任智能产品线主任工程师。2023 年 4 月至今,担任跟踪支架研发总工程师。2017 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2018 年获得“常州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项目”奖励;2019 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 18、张舒:核心技术人员 张舒,女,40岁,2008 年 5 月加入天合光能,历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工程师、先进组件主管、高效组件研发经理、组件技术与研发高级经理、组件工艺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副总监、先进组件技术研发副总监、先进组件研发与产品设计中心主任。获得发明授权专利 18 项;发表国际论文 14 篇。获得2016 年度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进步一等奖和 2020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 19、冯志强:核心技术人员 冯志强,男,63岁,1996 年获得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做博士后;1997 年 9 月至 2006 年 4 月,冯志强曾历任美国 BallSemiconductorLtd. 日 本 分 部 产 品 工 艺 制 程 工 程 师 、 日 本 东 北 大 学 大 学 院 工 学 研 究 科 合 作 研 究 员 、 美 国BallSemiconductorInc.光刻制程开发部项目经理、研发高级工程师;2006年 5 月至 2009 年 7 月,担任美国 AppliedMaterialsInc.研发高级工程师;2009 年 7 月至 2017 年 12 月,历任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电池技术高级经理、副总监、总监、技术发展部高级总监、副总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 月,担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2024 年 1 月至今,担任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已辞去副总经理一职,仍任核心技术人员。) 20、刘维(离任):独立董事 1992 年 7 月至 1993 年 7 月,历任上海三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业务员;1993 年 7 月至今,历任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原上海市万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副主任、主任、管理合伙人,现任国浩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2008 年 1 月至 2012 年 5 月,历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并购重组委委员。2018 年 8 月至 2024 年 1 月,担任天合光能独立董事。任期:2018 年 8 月-- 2024 年 1 月。 21、江百灵(离任):独立董事 江百灵,男,53岁,目前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研究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资深公共会计师 FIPAAU,英国资深财务会计师FFAUK。2018 年 2 月至 2024 年 1 月,担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22、姜艳红(离任):职工代表监事、监事会主席 1989 年 8 月至 1995 年 8 月,担任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会计和国际贸易结算员;1995 年 9 月至 1999 年 11 月,担任中化(英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1999 年 12 月至 2001 年 11 月,担任中化国际化肥贸易公司财务总监;2001 年 11 月至 2005 年 3 月,担任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财务总监;2005 年 3 月至 2006 年 9 月,留学英国,获得索尔福德大学 MBA 硕士学位;2006 年 9 月至 2008 年 7 月,担任亚神娱乐集团首席财务官,兼任雷岩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08 年 8 月至 2009 年 9 月,担任哥鲁巴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2009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2 月,担任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副总经理;2017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担任天合光能财务负责人,2020 年 12 月 24 日至 2024 年 1 月,任天合光能职工代表监事。 23、曹博(离任) 曹博,男,49岁,1996 年 7 月至 2002 年 2 月,在河北工业大学工作;2002 年 3 月至 2010 年 2 月,在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2010 年 3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任职副总裁,先后分管人力资源、审计、供应链、运营、全球营销、产品技术、光伏电站开发投资等领域工作,主持公司日常经营工作;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任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6 月任职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分管人力资源、开发、工程、采购、成本、运营、销售等工作。2020 年 6 月加入天合光能,2020年 6 月至 2023 年 7 月担任天合光能副总经理;2020 年 12 月至 2023 年 7 月,担任天合光能董事。 24、冯小玉(离任): 冯小玉,男,51岁,2016 年 4 月至 2018 年 3 月,任东北电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2018 年 3 月至 2018 年 4 月,任上海中科科创文化集团副总经理;2018 年 5 月至 2018 年 12 月,任常高新金隆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3 月,任常高新金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常州和泰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2020年 3 月至 2020 年 10 月,任常高新金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常州和泰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2020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任常高新金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20 年 12 月至今,任常高新金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8 月,任天合光能监事。 25、方斌(离任):核心技术人员 方斌,男,45岁,2001 年 7 月至 2004 年 4 月,担任杭州市电力局继保专职和技术负责人;2004 年 4 月至 2011 年 3 月历任 ABB(中国)有限公司现场项目经理、设计部负责人、工程部经理;2011 年 4 月至 2014 年 7 月历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部高级技术经理、智能微网部负责人;2014 年 8 月至 2016 年 1 月,担任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亚太区智慧城市业务总监;2016 年 2 月至 2017 年 11 月,担任上市公司中恒云能源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市场和营销业务;2017年 11 月至 2023 年 2 月,担任天合云能源互联网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天合光能能源云平台总监。2003年获得杭州市电力局“先进工作者”,2018 年担任能源互联网联盟软件与信息专委会秘书长。 公司于 2024 年 1 月 12 日召开 2024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届监事会并聘任了高级管理人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33.92 亿元,同比增长 33.32%,实现归母净利润 55.31 亿元,同比增长 50.26%。2023 年,公司合计组件出货量为 65.21GW。大功率 210 系列组件产品销售稳步提升并得到市场认可,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210 组件累计出货超105GW。 在下游解决方案端,受益于组件价格下行,光伏发电成本优势突出,进一步驱动全球需求释放,公司电站项目开发和销售取得超预期增长,其中风光储项目指标获取量超 6.2GW;分布式业务稳定高速发展,市场占有率在全行业排名前二;公司支架业务实现出货9.6GW(其中跟踪支架出货 4.6GW);智慧能源端,储能舱及系统销售突破中国、欧洲、亚太、北美、中东非、拉美六大区域市场,累计出货近 5GWh。 2023 年电站装机量超预期增长,公司集中式光储系统业务实现重大突破,其中国内风光储项目指标获取量高达 6.2GW,储备量 8.5GW,稳据民企开发前列。公司积极参与建设青海海南州 1GW 大基地风光项目、内蒙 1.1GW 光伏大基地项目,凭借领先的解决方案表现成为唯一一家参与国家大基地光伏项目的民营光伏企业。 分布式系统业务实现并网装机量同比增长 78%,市占率遥遥领先,排名全行业前二,累计服务户用客户超 95 万,在农村创造超 20 万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3 年,公司研发投入 55.30 亿元,同比增长 19.69%;新增专利申请 1640 件,其中发明专利 801 件,位居行业第一。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自主研发的 210+N 型 i-TOPCon 光伏组件,经权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 TÜV 南德认证,最高输出功率达到 740.6W,公司第 26 次在光伏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 2023 年度,公司将独创的矩形电池技术、大面积硼选择性发射极、背面反射器、基于 PECVD的 Poly-Si 沉积技术,推出新一代 N 型 i-TOPCon 先进技术,实现 N 型 TOPCon 电池产业化效率行业领先;通过微晶硅技术、高迁透明导电膜技术以及新型电极技术的开发与导入,量产尺寸 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26.21%(德国 ISFH CalLab 测试认证),量产同尺寸电池转换效率位居行业第一。2023 年公司建成钙钛矿电池实验室,通过电池结构、新型功能材料及工艺的设计、开发与导入,截至 2023 年末,公司工业化可量产工艺的大面积(16 cm2)钙硅叠层电池效率达到 28.53%;同时,叠层电池组件研发、器件可靠性验证已取得全面进展。支架方面,公司持续开发新一代产品,并发布了匹配 700W+高功率组件的新一代开拓者 1P 跟踪支架,搭载天合原创的锁止系统和心轴系统,实现抗风性能与机械可靠性的全面提升。储能方面,公司持续研究储能电芯领先技术,聚焦于储能长寿命与场景应用电芯技术开发形成了 306Ah 和 314Ah 两项电芯产品,其中 314Ah 电芯产品能效领先,综合性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截至 2023 年底,公司拥有光伏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 55GW、75GW、95GW,其中海外产能6.5GW、6.5GW、6.5GW,位于东南亚。公司光伏组件出货多年位居行业前三,2023 年出货量为 65.21GW,同比增长超过 51.3%。 截至 2023 年底,公司拥有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 55/75/95GW;预计到 2024 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60/105/120GW,进一步提升先进产能占比。 公司近年来引进了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截至 2023 年底,公司全球雇员人数超 4 万人,业务遍布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泰国和越南建设有光伏产品生产制造基地,拥有 6.5GW 的拉晶切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在美国、印度尼西亚、阿联酋规划产能项目,未来将持续提升全球化能力和海外市场竞争力。截止 2023 年底,公司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 190GW,其中 210 至尊系列组件累计出货量超 105GW,排名全球第一。 1.2024 年产能目标 截止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现有产能为拉晶 55GW,切片 55GW,电池75GW,组件 95GW。2024 年底,计划拉晶年产能达到 60GW,切片年产能达到 60GW,电池年产能达到 105GW;组件年产能达到 120GW。 2.2024 业务目标 2024 度组件出货量目标 80-90GW。 $天合光能(SH688599)$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05-06 08:04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大手笔50亿搞TOPCon,“跨界王”押注光伏未有营收!

原标题:50亿大手笔搞TOPCon,前餐饮巨头披露转型光伏新进展! P型电池向N型电池技术迭代风起云涌,一大波跨界玩家蜂拥而入,百舸争游千帆竞的TOPCon赛道,除了搞汽车内饰的钧达股份(002865),做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从事服装设计的棒杰股份,做农药的蓝丰生化,还有前餐饮巨头—中科云网(002306)铿锵前行的身影。 中科云网,从公司名称上看,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给人以高大上的即视感。实际上,这只是更名后的公司名称,未更名前,中科云网叫“湘鄂情”,因湖北鄂州人孟凯与湖南妻子的一段鄂湘情缘而得名,全称是北京湘鄂情酒楼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民营餐饮集团。 2009年11月11日,湘鄂情正式登陆深圳中小板,股票代码002306。凭借A股上市,创始人孟凯成为问鼎中国餐饮界首富。但剧本像写好了一样,湘鄂情上市后开始出现业绩“大变脸”,为了避免退市而频频转型,先后跨界机器人、环保、影视等领域,2014年又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建大数据与新媒体实验室,并将公司名称更名为中科云网。 换了马甲,进入大数据、网络游戏领域后,中科云网也未能扭转业绩颓势,扣非后净利润曾连亏10年。而在2022年底,中科云网成产立了子公司—中科云网(高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高邮”),宣布进军N型高效晶硅电池片领域。 彼时,中科云网2022年底总资产仅1.98亿元,账上货币仅1.03亿元,家底儿不厚。 2023年4月18日,中科云网发布签署《投资协议》的公告,拟通过控股子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5GW单晶N型TOPCON高效电池项目。 平均算下来,中科云网每GW电池产能单位投资成本达到10亿元,已经追上了多晶硅最高单位投资成本10亿元/万吨。实际情况是,TOPCon电池每GW的投资成本在2.2亿元左右。 官网介绍称,截至2023年9月,总投资12.5亿元,中科高邮一期4GW电池片项目主厂房、辅房、行政楼已经封顶。相关主设备、自动化设备,辅助设备及机电包采购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将于2023年11月投产。 官方推介还称,2024年中科高邮二期(4GW)项目启动,产能为4GW 。一期、二期(共8GW)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开票销售70亿元,年纳税超3亿元。 从投资规划上看,此次“跨界之王”是对光伏动了真格,也抱有很大的期望。那么,1年时间过去了,中科云网跨界TOPCon电池成绩如何呢? 4月30日,中科云网发布2023年报显示,其报告期主营业务为餐饮团膳和互联网游戏推广及运营两大板块。而在未来,其将聚焦餐饮团膳和新能源两大主业。 这是因为中科云网将退出互联网游戏推广及运营板块,其于2023年5月决定出售重庆微音100%股权。过去的2023年,网游板块为其贡献了4,304.88 万元营收,同比增长 63.04%。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光伏板块,中科云网在年报中披露,新能源光伏业务在报告期内处于投资建设期,暂未形成主营业务收入,需承担人工成本、运营费用等导致归母净亏损 844.72 万元。 在年报中,中科云网还介绍了项目推进情况。2023 年 10 月 28 日首批设备进场,中科高邮安排一期首批 2 条整线设备进场,高邮基地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截至报告期末,其通过股权和债权方式向中科高邮投资 2 亿元;管委会就上市公司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落地给予一次性政府奖励 5,000 万元,给予项目公司基础设施(厂房)补贴1,200 万元,各方有较强的意愿和执行力来共同助力项目投产达效。 年报还显示,2023年中科云网在建工程金额为259,484,774.19元,报告期的投资额为1.5亿元。 中科云网指出,稳步推动高效电池项目投产达效是2024年工作重点之一。但在年报中,其对TOPCon电池项目投产的信心不足,称新能源项目投产时间、投产后产品良率、功率、产能爬坡周期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存在不确定性。 自 2022 年 12 月成立以来,中科高邮在研技术共54 项,其中涉及发明专利 18 项,涉及实用新型 36 项。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专利证书5 件,新增受理专利23项,在研技术种类丰富,涵盖去 BSG、ALD、LPCVD、镀膜、制绒、丝网等技术及工艺等。 2018 年 7 月 13 日,上海臻禧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司法拍卖方式取得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孟凯所持有的 18,156 万股公司股份,至此,公司控股股东由孟凯先生变更为上海臻禧,实际控制人由孟凯变更为上海臻禧实际控制人陈继。(草根光伏) $中科云网(SZ002306)$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05-06 08:04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透视晶澳科技财报:锦衣夜行,志在破晓!

随着光伏财报季的落幕,从龙头企业到三线小厂,业绩普遍从2023年下半年至今年一季度呈现下滑趋势。即便龙头企业在2023年整体业绩上表现亮眼,与今年一季度的低迷相比差距显著,但分析解读的意义终究不大。毕竟,近一年来,产能过剩、低谷周期和淘汰出清已成为中国光伏行业的三大关键词,宏观环境影响景气度早已是业界共识。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你能不能持续地创造长期价值。行业“黑夜”之下,纵观光伏企业财报,趋势相同的业绩指标变化已不再是焦点,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站到行业“破晓”之际的能力,以及在“破晓”后的爆发潜力,这取决于企业一体化程度、n型产能放量、向成本要利润的能力和研发投入等。 就此而言,我们以光伏领军企业晶澳科技(002459.SZ)为例。4月30日,晶澳科技披露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2023年累计出货57GW,实现营业收入815.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0.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21%,营收净利创历史新高。基本每股收收益2.14元/股,同比增加25.15%;净利率8.82%,较上年同期增加1.23个百分点;毛利率18.13%,较上年增长3.35个百分点。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依旧保持高位,与头部光伏组件企业持有相同的增长趋势。同时,晶澳科技2024年一季度业绩也与头部组件企业持有相同的下滑趋势。 在业绩层面,晶澳科技的情况虽与行业趋势别无二致,但从其最新发布的财报中,却透露出晶澳已然藏器于身、锦衣夜行,其目光已不囿于当下,而是精心谋划着“破晓”之后的爆发。 藏器于身:n型产能投入收止 将大规模放量贡献利润 2023年以来,伴随光伏n型产品需求快速增长,p型产品正加速退出市场。据机构统计,2023年光伏p型电池市占率已降至71%,n型电池市占率则上升为27%,预计2024年p型电池的市占率将进一步降至23%,n型电池的市占率则将增至70%以上,其中TOPCon电池市占率有望达到约65%。 在此背景下,一直以来被视为“低调”龙头的晶澳科技,或早已抓住这一市场趋势。财报显示,2023年以来,晶澳科技旗下有九个生产基地20余个新建n型产能项目顺利投产,公司组件产能达到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分别达到了组件产能的90%以上,n型电池产能相对总产能的占比攀升至67%,n型产能规模一跃位居行业前列。 基于此,2024年,晶澳于鄂尔多斯的一体化项目、于美国的2GW组件项目、于越南的5GW电池项目将陆续投产,待这些项目全部落地后,晶澳科技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产能均将突破100GW,且n型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攀升,同时,晶澳科技表示,2024年重心放在消化现有产能、提升现有产线的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上。 这意味着晶澳科技在2023年以来对n型产能的巨大投入,将于2024年收束并告一段落。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晶澳近一年来落地投产的n型产能,将在今年大规模放量,结合2024年n型产品市占率大幅增长的背景,可见晶澳科技“押注”n型的节奏完全贴合市场趋势,前期投入的n型产能或将于今年集中贡献利润,成为了晶澳科技站到行业“破晓”与实现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倚仗,未来公司将持续受益。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晶澳将2024年组件出货量目标大幅提升至85-95GW,这无疑需要巨大的n型产能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晶澳科技还指出,公司正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此“落后产能”指的无疑是PERC产能。此举意味着晶澳科技正在剔除历史包袱,彻底向核心n型技术迭代。考虑到龙头企业的全球渠道、品牌影响力及工艺技术优势,在此行业周期中,相较二三线光伏企业,同样是淘汰出清落后产能向n型技术演化,以晶澳科技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的n型产能利用率无疑将更高,产品良率也更加优秀,穿越周期能力相应更强,而缺乏这些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可能淘汰出局,光伏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锦衣夜行:一体化精益管理 靠降本实现企业良性循环 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至今,经历过“三落四起”,阶段性震荡是行业正常属性。在此期间,光伏行业每一次“落”,皆会表现出一个相同的特征,即主材全产业链价格逼近盈亏线或更低,倒逼落后产能出清。 身处此周期的光伏企业,若仅靠打价格战,绝难存活,一定要有向成本要利润的能力,围绕“不靠价格靠降本”的原则来配置资源,方可屡次穿越周期。 近年来,诸多光伏企业均认识到这一点,进而在行业引发了新一轮一体化热潮。一体化模式虽然投入巨大,但产业链协同带来的长期降本能力毋庸置疑,晶澳科技作为最早实现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的光伏企业之一,每次都能够顺利度过行业低谷,充分说明了一体化模式的优越性。但晶澳在成本控制这一领域还隐藏着诸多能力。 首先,在2023年财报中,晶澳科技毛利率超过18%,提升3.35个百分点。在光伏产业链组件环节处于领先地位,直接反映了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同时,晶澳的净利率从2022年的7.59%增长至2023年的8.82%,净利率提升,反映了晶澳营业效率的提高,其在三费和成本的管控能力。 其次,随着晶澳科技n型产能集中放量,规模效应将进一步促使公司生产成本降低,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纵深,这也是龙头企业之所以称作龙头的根本优势之一。 此外,在智能制造时代,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升也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晶澳科技财报指出,公司从研发、生产到运营销售充分发挥智能制造、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与之相应的,财报显示,晶澳科技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5.03次、1.87次,优于同业平均水平,产、销、存周转提速,运营能力由此可见。 最后,纵观晶澳科技上市以来所有财报,其研发投入皆占据总营收的5%以上,目前晶澳在积极导入新型技术以实现降本,通过无主栅技术、新型印刷技术、银包铜浆料、电镀铜等多种技术降低银耗,并积极探索及应用硅片薄片化细线化、银浆技术更新迭代和国产化替代等,再次促进降本。 结语 在去年举办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超过百余个国家联合签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同意推动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达到至少11,000GW。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周期下的供需形势转换、企业业绩变动,几乎已经成为了不值一提的小事。未来光伏行业将越发向具备低成本、重研发、规模化、全球化等特质的公司集中,光伏企业的长期价值和再发展能力更加值得关注。 就此而言,当前行业周期之下,光伏龙头企业们更像是在经历一场“倒春寒”。 $晶澳科技(SZ002459)$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05-05 21:15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武飞掌舵近5个月,尚德电力颓势难止

掌舵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尚德电力”)近5个月的武飞即将迎来“半年考”,成绩可能不是很理想。 据了解,武飞于2023年12月10日左右被尚德电力债权人—东方资产授权任命为尚德电力董事长。他接替了任职仅月余,颇似“过渡性”掌舵人邵阳民手中的权力,肩负起了带领尚德电力走向复兴的重任。 作为资深投资人,武飞并非光伏“门外汉”。他于2014年进入光伏行业,从业已有10个年头。入主尚德电力前,他创立的晶优光伏,以打造“光伏界富士康”为目标,到2023年底建成了六大组件基地,形成了20GW的光伏组件代工产能,是光伏组件代工环节快速崛起的一股新势力。 汪水云出局,东方资产弃用邵阳民选中武飞,显然看中了他在驾驭光伏和资本的出色能力,希望他能把管理晶优的经验复制过来,带领尚德电力走出困境,焕发生机。 据知情人士透露,武飞走马上任后便开启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套用行业惯用话术即优化管理层人员结构,进行财务改革。 知情人士表示,武飞上任后宣布对管理层实施降薪,还取消员工班车福利,力图通过“节流”来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尚德电力还花了100多万装修了董事长办公室,展示了要大干一场的新气象。 武飞很注重形象、场面,公开场合亮相的武飞着装偏向正统,身着一身考究的西装,脸上神采奕奕,洋溢着行业大佬范儿。 武飞对行政人员的气质、形象也有着较高要求。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办公室的2名行政接待人员都是按“空姐级”的要求招聘的,颜值、气质极佳。 武飞本人精力旺盛,工作上特能拼,属于全年无休的“工作狂”那一类型的企业家。晶优光伏的人士称,武飞有时在半夜,甚至凌晨都会给基地负责人打电话,询问生产情况,安排工作事项等。 尽管武飞十分勤奋、努力,但叠加中高层人事调整频繁和全产业链进入下行周期因素,尚德电力的经营业绩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持续恶化,“走下坡”的颓势愈发明显。 武飞当任董事长以来,尚德电力迎来较汪水云时代更为密集的中高层人事调整。据粗略统计,尚德电力跳槽、离职的中高层员工人数已超过20 人次。同时,“晶优系”高管则全面进入尚德管理层,开始担任要职。 此波人事调整当中,尚德电力原技术总监周豪浩,产品研发负责人曾仲,海外销售区域负责人李炳辉、刘晶、景文佳、杭宇飞等人的离职多位技术和市场骨干出走,这都为尚德电力后续发展构成了隐患。 经营层面,尚德电力因欠债遭到多家供应商起诉,至少有2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直“怼”尚德。先是微导纳米于3月18日发公告称,准备对尚德电力提起诉讼。紧接着,通灵股份于4月15日发布公告,下修2023年业绩预期,并在公告中直指预计无法全部收回尚德电力所欠应收账款。 同时,因缺少订单,尚德电力无锡PERC电池片厂和光伏组件产线面临停工风险也暴露出来。 据多家行业媒体消息,4月26日,尚德电力无锡基地有员工集体闹罢工,事件的起因是尚德计划于5月1日起停工,给员工放长假,放假期间领取当地最低工资的80%作补偿,此事引发了基层员工的强烈不满。 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事发当日,武飞并未露面。此次尚德电力无锡基地集体罢工风波,正是武飞掌舵尚德电力,尚未能扭转危局的一个缩影。 据悉,武飞初入尚德时曾颇有雄心,制定了2024年出货20GW的目标。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形势变化,他的壮志也在逐步被消磨殆尽。此后,尚德内部又把出货目标下调到10GW,后来干脆取消了2024年出货预期。 有业内人士指出,武飞更看重的是尚德电力的品牌,而非债务包袱较重的尚德本身。 今年1月2日,尚德电力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3385.25万元。尚德电力还欠无锡良胜、阳光能源、微导纳米、通灵股份等多家供应商货款未结。 乱红飞过暮春去,横雨狂风夏至来。这一年已走过了三分之一,光伏市场仍未见明显起色。阶段性产能过剩拖累下,各大光伏厂商都在熬冬,尚德电力也身处其中。 $顺风清洁能源(HK01165)$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05-04 13:18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明牌下场,舞弄风云——其亚硅业破局之路

超级巨头主导的多晶硅市场,不乏超级潜力新星涌现,其亚硅业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在总投资160亿元的其亚硅业25万吨多晶硅项目基地,一台台大型机械轰鸣作响,整个现场一派繁忙热火的景象。正在施工的项目为其亚硅业二期15万吨项目,现主体工程基本建设完成,预计将于今年10月投产。 此前,其亚硅业一期10万吨多晶硅项目于2023年11投产。随着二期15万吨项目投产,届时其亚硅业将拥有25万吨多晶硅建成产能,产能规模牢牢锁定全球前八位置。 可见,从2022年4月官宣切入多晶硅以来,作为一家新入局的跨界企业,其亚硅业以认真、专注、高效的“其亚速度”快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全球多晶硅供应链上的重要一分子。 其亚硅业异军突起,舞动多晶硅市场风云,引发市场格局重塑,并不意外。虽然是新进玩家,但其亚硅业母公司实力雄厚,拥有诸多资源优势加持,这令其具备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其亚硅业的母公司—其亚集团成立于1990年,拥有34年的悠久发展历史,位列全国铝行业Top10,具备深厚的企业发展底蕴和雄厚的实力。 $特变电工(SH600089)$  更为重要的是,其亚硅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为其逆势扩产,勇争行业上游构筑了一道牢固的护城河,具有较强的应对周期调整的抗风险能力。 据悉,其亚硅业位于新疆准东开发区,借助集团在新疆准东所拥有的数10亿吨露天煤炭输送至多台660MW超超临界机组发电,并利用5GW风力发电,完全将资源优势就地转换为绿色、稳定、低价的电力,从而将用电成本控制在0.25元/度。同时,集团自产数千万吨石英矿生产20万吨硅粉,价格可控制在1.1万元/吨以内。 计算可知,凭借低廉的电力和原料优势,其亚硅业多晶硅成本不足4万元/吨。据2023年报公开数据,当前可以把多晶硅单位生产成本控制在4万吨以内,仅有通威股份和协鑫集团等全球多晶硅CR5成员可以做得到。这意味着在单位生产成本方面,其亚硅业已与超级行业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具有相对二、三线厂商无可比拟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同时也为应对当前的硅料价格调整增加了一道 “安全阀”。 手握三张王牌,其亚在多晶硅行业底气十足,志存高远。(其亚硅业) $合盛硅业(SH603260)$  $通威股份(SH600438)$  $通威股份(SH600438)$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05-03 22:25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总营收超1.5万亿、净利超1300亿,93家光伏上市公司2023年报速览

双碳战略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跨界入局,光伏上市公司的队伍在不断扩容。 $泉为科技(SZ300716)$  据不完全统计,A股光伏相关上市公司超过130家。这再加上港股上市、北交所、新三板上市的企业,预计涉足光伏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150家,接近200家的水平。 随着玩家数量增多,产能规模扩大,整个光伏行业也变得极度内卷。2023年下半年开始,阶段性产能过剩压制下,光伏全产业链发生了断崖式降价,光伏已告别暴利时代,步入薄利时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硅料、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四大制造环节,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净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 考虑到全产业链“腰斩式”降价,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减慢并不意外,这也是在情理之中。毕竟,任何产业都是有周期的,发展的曲线也是曲折的,光伏这一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是如此。 分环节来看,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受降价波及影响较大,光伏组件环节相对表现要好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是石英坩埚环节,石英股份和欧晶科技都交出了营收、净利双增超3位数的业绩。 得益于2023年国内光伏装机新增216.88GW,光伏逆变器和光伏支架需求上升,阳光电源和中信博的营收和净利都有不错的增长,前者归母净利、扣非净利都超过了90亿元。 从营收和净利规模上看,光伏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越来越明显。尽管全产业链大降价,但各环节龙头厂商展示了更强的抗压能力和成长韧性。 通威股份营收、净利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滑,仍实现了接近1400亿元营收,135.74亿元的净利,蝉联了营收、净利“双冠王”头衔。 目前,光伏上市公司营收千亿俱乐部成员已有4家,分别为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特变电工2023年营收982亿元,距千亿关口仅差一步之遥。同时,晶澳科技2023年营收815.56亿,阳光电源实现营收722.51亿元,属于未来冲击千亿营收的潜力选手。 全年净利超过1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3家,分别为通威股份(135.74亿)、隆基绿能(107.51亿)和特变电工(107.03亿),阳光电源归母净利达到94.4亿元,净利超过50亿元的有5家,分别为晶科能源(74.4 亿),晶澳科技(70.39亿),大全能源(57.63亿),天合光能(55.31亿),石英股份(50.39亿)。 据计算,93家光伏相关上市公司营收之和达到15060.79亿元,其中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特变电工、晶澳科技、阳光电源、TCL中环、阿特斯和东方日升等Top10厂商营收达到8984.72亿元。 归母净利方面,93家公司共创造了1344.815亿元的净利润。其中,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特变电工、阳光电源、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大全能源、天合光能、石英股份和晶盛机电等净利Top10厂家净利之和达到798.38亿元。 2023年净亏损超过1亿元的光伏上市公司有10家,分别为嘉寓股份(-15.02亿)、ST中利(-14.97亿)、华东重机(-8.11亿)、金刚光伏(-3.62亿)、聆达股份(-2.62亿)、正业科技(-2.21亿)、华民股份(-1.98亿)、宝馨科技(-1.93亿)、海源复材(-1.45亿)和泉为科技(-1.39亿)。 其中,被恒大集团坑惨的嘉寓股份净亏损幅度最大,ST中利戴帽后又披星,搞TOPCon电池的华东重机亏损额也不小,金刚光伏、聆达股份和正业科技净亏损都超过了2亿元。 全产业链的降价潮不仅对龙头厂商业绩形成了冲击,也对跨界新玩家考验重重。(草根光伏) $阳光电源(SZ300274)$  $锦浪科技(SZ300763)$  $东方日升(SZ300118)$  $晶澳科技(SZ002459)$  $天合光能(SH688599)$  $晶科能源(SH688223)$  $阿特斯(SH688472)$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05-03 22:23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年内落地TOPCon产能100GW,被低估的PECVD领军企业正发力!

光伏行业里可以经常听到一句话:“降本增效是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降本增效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纵观光伏发展历史,从最早光生伏特效应的发现,到1954年首个光伏电池的诞生,再到21世纪以来光伏产品全面商业化,并在近年来实现“平价上网”,成为新能源主力军;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一直是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驱动力。 电池新技术或为未来竞争“胜负手” 技术创新也有周期,根据不同环节属性和格局,技术周期亦长或亦短。在光伏主产业链四大环节中,多晶硅环节偏化工属性,主流技术路线多年来较为稳定;硅片环节是上一轮光伏产业“破坏式”创新的主角,成就了单晶时代,而近年来硅片尺寸之争的热度远大于革命性技术突破的讨论。唯有电池环节,在过去5-10年时间里已完成了从BSF到PERC到TOPCon的三代主流技术“交接”,迭代速度可谓光伏行业前所未有。当N型TOPCon席卷而来的时候,HJT、XBC、钙钛矿叠层等新电池技术也“虎视眈眈”、“摩拳擦掌”。由于终端电站具备典型的金融属性,发电经济性与收益率直接挂钩,而提升电池效率是增加组件功率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电池新技术乃未来光伏企业“必争之地”。 通威PERC时代的成功绝非偶然,技术优势是基础 提到光伏电池,通威自然是绕不开的龙头企业。随着2017年 PERC电池进入产业爆发期,通威厚积薄发,凭借前期持续的研发投入与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先后在原子层沉积背钝化、选择性发射极工艺、双面电池等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果,电池转换效率实现行业领先。叠加强劲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公司在随后几年里迅速将技术、管理优势转化为成本和规模优势,最终连续7年成为全球电池行业产能规模最大、出货量最大、盈利最多、成本最低、开工率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企业。 虽然通威在电池环节的市场地位已不言而喻,但始终有观点认为通威更擅长“1到100”的制造阶段,而非从“0-1”的创新阶段。实则不然,若非有技术优势作为基础,成本和产能优势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从“0-1”,因低调务实被低估的PECVD领军企业 随着PERC电池转换效率提升接近瓶颈,TOPCon技术凭借与PERC技术更高的兼容性以及更优的发电经济性,逐步获得产业端与市场端共同认可。据Infolink统计,2024年TOPCon电池市占率有望突破70%,成为市场绝对主流。 在TOPCon电池爆发的这两年多时间里,通威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在资本市场造势,也没有在技术细分路线的选型上盲目跟随,而是一直保持技术上的“独立思考”,兢兢业业专注研发,以至于市场在TOPCon确定成为主流电池技术前低估了通威在该技术路线上的创新成果。 TOPCon电池技术因制备隧穿氧化层和掺杂多晶硅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LPCVD、PECVD、PVD等细分路线,目前产业化方向主要以PECVD和LPCVD为主。回望2021年,通威成功开发出行业首条大尺寸PECVD Poly沉积技术路线,这一创新填补了行业管式PE-Tox&Poly技术空白。通威参与主导的管式PECVD技术也两次荣登PIP(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杂志封面文章,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转载。与此同时,公司率先于2022年在行业内实现了该路线的规模量产。至于TOPCon细分技术路线孰优孰劣无须过度讨论,市场已给出了答案。从目前TOPCon存量及规划产能来看,PECVD略胜一筹,占比55%;LPCVD和PECVD技术路线大概率将长期共存,平分秋色。产品性能方面,根据通威官网显示,其72版型TOPCon单玻产品功率落在580-590W,属于行业最先进水平。此外,公司近期还发布了其TOPCon 72版型组件功率再度刷新纪录,达到613.2W。产能规划上,2024年底通威TOPCon电池产能将超100GW,将成为行业产能最多的企业之一。如果说晶科是LPCVD技术路线的代表企业,那无疑通威就是把PECVD成功推向产业化的领军企业。 技术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评选的《2023 年度光伏行业创新成果推介目录》来看,通威“高效硅钝化接触太阳电池(TNC)技术”以行业首创性与技术领先性成功入选,并成为行业内唯一入选的TOPCon电池技术。创新的过程虽然无比艰难,但从TOPCon PECVD从“0-1”的结果来看,通威不仅做到了,还得到了市场和光伏行业协会的“双重背书”。 电池没有“终极”技术,技术持续领先在于科学研发布局 光伏行业里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往往能重塑行业格局,同时伴随着超额收益,但可惜的是没有一劳永逸的技术,尤其电池环节技术革新速度“非常卷”,并且电池效率长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龙头企业在不断革自己的“命”,新玩家试图“弯道超车”;都希望把握住技术更替的机遇。 光伏企业向来都有“个性”,从电池新技术选型上就能一探究竟。2023年电池新技术的讨论可谓热闹非凡,看得资本市场“眼花缭乱”,晶科专注TOPCon LPCVD;隆基、爱旭几乎All-in BC;华晟新能源锚定HJT;时不时行业里还有些钙钛矿的声音… 那如何判断未来主流技术?核心是关注度电成本,科学的研发布局是“既要,又要,还要”。 虽然通威在电池新技术上的宣传是低调了点,但并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也在抬头看路。通威2023年年报中提到:“公司先后6次打破HJT组件功率纪录,最高功率超过755W(210-66版型)(据最新消息,该纪录于近日刷新至762.79W)。与此同时,公司继续加大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 P型TBC中试线批次效率最高达到25.51%,N型TBC中试线批次效率最高达到26.66%,小尺寸钙钛矿/HJT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08%。”可以看到,目前产业和资本市场热度最高的电池新技术通威都有布局,而且各项电池新技术效率数据都详尽披露,说明都有较强的研发储备。有人会担心多技术研发并行会促使更多沉没成本,但研发不是赌博,目前所有光伏电池新技术都在动态进步,并会围绕经济性和可靠性不断展开角逐;光伏从来没有“上帝视角”,所以通威的研发布局并不是简单的“财大气粗”,而是充分考虑未来技术风险和机会利润的最优解。 通威在技术布局上的决心绝对值得期待。根据其年报显示:“为持续转化技术创新为企业竞争力,公司报告期内启动建设了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该中心定位于研究各类未来可能突破的光伏主流技术,建成后将成为行业内车间面积最大、中试产能最高、可升级能力最强的一体化研发车间,并配套完备先进的材料测试中心和产品可靠性测试中心。”在任何行业里,企业要实现技术持续领先的基础都需要重视技术体系打造、不断投入、不断试错,义无反顾的向前,最终还需要一点运气。 电池新技术的闭环是生态打造 复盘前两轮电池技术更迭的时候,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共性是两次技术更替都没有对产业链生态造成颠覆性的改变。虽说工艺有明显变化,但从工序来看,传统PERC电池相比BSF只新增了钝化层和激光开槽工序,而TOPCon相较PERC是改变了扩散工序,新增遂穿工序,取消激光开槽工序,设备兼容性尚可,产业化进程比较顺利;但反观HJT和XBC,在电池制造工序上可以说是“推翻重来”,钙钛矿更是颠覆晶硅体系的存在(目前产业化进程较早);所以电池新技术的迭代绝非一朝一夕,也不是靠单一环节,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而拥有完善产业链布局的光伏龙头企业坐拥产业生态话语权,更有望成为电池新技术“吹哨人”。 过去几年HJT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每年都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其市场支持者绝不亚于这两年的TOPCon。即便市场疯狂给HJT估值,资金,许多新玩家也跃跃欲试;但作为HJT龙头认可度最高的通威,却始终未抛出HJT规模量产的规划,而是持续控制在1GW左右的中试。道理很简单,HJT的降本之路并不平坦,生态的搭建更需要时间。通威目前已经是市场上唯一打通从上游工业硅制造到下游光伏电站运营全产业链的光伏头部企业,并且在硅料和电池环节的龙头地位至今无人撼动。凭借其行业地位和规模优势,后期不管什么电池新技术通威做出来了,生态打造方面可以“一呼百应”;叠加公司在产业一体化研发上的专注和巨量投入,未来可期。 结语 2023年光伏上市企业年报和一季报已全部披露,行业Q1业绩同比大幅下滑已然是短期产能过剩的必然结果,但光伏的魅力在于其需求的空间和弹性以及技术进步的潜力都十分巨大。无疑通威已清醒的认知到短中期行业破局的关键不是被动等待需求提升,而是主动通过“破坏式”创新突出重围。从PERC时代最成功的企业,到TOPCon PECVD路线的创新推动者,再到前瞻性布局所有电池新技术,相信通威未来在其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的加持下,有望成为成本领先叠加技术领先的“完美”光伏标的。(通威集团) $通威股份(SH600438)$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05-03 22:23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全球单体最大,TOPCon“超级工厂”在眉山诞生!

4月30日,在热烈的欢呼声中,通威太阳能眉山四期项目S5车间首片电池片顺利下线。标志着一家“超级工厂”在眉山诞生了! 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四期项目S5车间首片下线 五个电池工厂 规模超级大 随着S5车间首片电池片下线,通威太阳能眉山一期、二期、三期、四期项目全部落地生花,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的发展也进入里程碑阶段。自2019年3月眉山一期电池项目启动建设以来,5年时间里,5个电池工厂拔地而起。 项目多、工期紧、任务重,尽管面临着极大压力,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6000余名员工依旧铆足干劲、奋力拼搏,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在大家的不懈坚持与努力下,眉山基地5个工厂均提前建成开线。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眉山基地将成为全球单体项目规模最大的晶硅电池生产基地,持续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在眉投资发展,助力眉山打造晶硅光伏产业制造新高地。 “超级工厂”全貌 屡次刷新记录 速度超级快 在项目建设速度方面,更是让人惊叹!据悉,眉山四期项目从去年10月26日地下结构第一根桩施工,到今年3月26日S4车间首片电池片下线仅用了5个月时间,到S5车间首片电池片下线仅用了半年时间。本次S5车间从设备进场到首片下线仅用了16天,比计划提前了71天。而眉山四期项目从去年11月17日主厂房结构施工,到12月22日主厂房封顶,历时36天,超越了之前所有同类工期。 此前,眉山三期项目自2022年6月土建施工到设备进场、投产,还经历了疫情防控封城、高温极端天气、限电等非常时期,材料采购、人力投送、施工组织等遇到了极大挑战。大家通力合作、抢抓工期,充分协调各方资源服务项目建设,最后三期项目于2022年11月29日顺利投产,比原计划提前31天。一次又一次刷新了“通威速度”“眉山速度”! 专注前沿产品 技术超级新 眉山是通威的发源地,眉山基地也是通威太阳能新技术的始发站。打破传统思维,大胆尝试创新,眉山基地是通威太阳能第一个210大尺寸量产车间的开拓者,也是TOPCon技术在通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先行者。 车间智能制造生产线 眉山三期项目是通威太阳能第一个量产N型电池产品的车间。2024年初,为适应光伏行业市场发展,眉山一期、二期开始进行TOPCon项目技术升级,对原有设备和技术路线进行全面升级,精心制定方案,实时跟踪设备进度,狠抓现场安全和质量管理。眉山四期新项目S4、S5车间也均采用TOPCon技术,专注于TOPCon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3月15日,眉山二期TOPcon项目首片电池片下线;3月26日,眉山四期S4车间首片电池片下线;4月8日,眉山一期TOPcon项目首片电池片下线;4月30日,眉山四期S5车间首片电池片下线。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四个车间同时开线,同时爬坡。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还是在生产经营、现场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眉山公司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智能制造标杆 荣誉超级多 2020年,眉山一期电池项目顺利投产。2021年,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01亿元。仅用2年时间,便成为眉山市首家产值破百亿的企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责任与使命,引领着眉山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和发展。 在智能制造与技术研发方面,近年来通威太阳能眉山(有限)公司在行业内受到高度评价,斩获“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殊荣,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工厂。 回首过往,在全体奋斗者的共同努力下,通威太阳能取得累累硕果;展望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戒骄戒躁,携手穿越行业周期。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投身于“太阳能造福人类”的事业中,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砥砺奋进! $通威股份(SH600438)$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草根光伏

04-30 11:20 · 光伏领域研究达人

功率762.79W、转换率24.56%,通威HJT组件再次刷新功率纪录!

4月29日,经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TÜV南德测试,通威自主研发的高效异质结组件在2384*1303mm标准尺寸下,组件最高输出功率达到762.79W,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4.56%。这是继4月初,通威182-72版型TNC组件刷新功率纪录后,通威组件创造的又一新纪录。通威组件功率纪录的高频次刷新,进一步证明通威组件产品功率的巨大潜力,彰显了通威技术创新的强劲实力。 持续创新 培育光伏新质生产力 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首批工艺设备进场 2023年11月30日,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项目启动建设。历时近半年的建设,4月26日,项目建设迎来重要时刻——首批工艺设备进场,通威股份董事长、CEO刘舒琪,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及光伏技术部核心骨干代表,通威太阳能管理团队代表共同现场见证。 邢国强博士致辞表示,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首批工艺设备顺利进场,是继项目启动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为实现今年建成投用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刘汉元主席和刘舒琪董事长的关心及支持下,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将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技术支撑。 刘舒琪董事长讲话 刘舒琪董事长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光伏行业正处在技术更新迭代的窗口期,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是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为公司防风险、找方向、定位市场的研发载体,也是为行业引领前沿技术发展,培育光伏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希望光伏技术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切实将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建设成为与公司行业地位相匹配的创新地标,为通威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澎湃动能。 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项目是通威投资建设的首个全球创新研发中心,主要开展高效晶硅电池及材料、高效高可靠组件、光伏测试分析和新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专注于HJT、TNC、TBC电池及组件,铜互连金属化、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新型光伏组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的开发,并开展材料与器件的分析表征、组件产品的可靠性测试评估。 通威股份依靠“全球高纯晶硅龙头企业”+“全球太阳能电池龙头企业”双龙头优势,于2022年正式全面进军组件领域,已在合肥、盐城、南通、金堂等地布局组件生产基地,目前组件产能已达75吉瓦。 通威技术 引领前沿技术发展 回顾通威42年发展历程,从发明“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到形成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祥法”高纯晶硅生产工艺,到TNC电池技术引领行业;从西南一隅的小工厂,到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可以说,通威的历史是技术推动发展的历史,技术研发也成为通威四大核心竞争力之一。 面对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需要借“新”突破,谋求高质量发展。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光伏行业而言,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地进行全方位创新,从而实现竞争力的不断升级。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先企业,通威始终以持续夯实技术创新实力、提升整体竞争力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专注于高效、可靠产品的研发。 通威高效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 目前,通威已在TOPCon、HJT、XBC、钙钛矿/硅叠层等技术上均有布局,各技术方向匹配完善的试验线、实验室等研发设施。 在TOPCon方面,通威TNC M10电池量产效率达26.5+%,72版型组件功率达590W+,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已实现了G12R、G12尺寸电池量产。TNC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管式PECVD Poly沉积技术、金属化强化技术的加持。2021年,通威成功开发出行业首条大尺寸PECVD Poly沉积技术路线,填补了管式PE-Tox&Poly行业空白。据InfoLink统计数据,国内已建/在建TOPCon产能中PECVD Poly技术占比超过50%,是目前TOPCon电池最主流的技术路线。 在异质结技术方面,通威早在2018年便布局了HJT技术,并于2022年7月成功开发出行业首条双面微晶,实现HJT最高电池转换效率26.49%。为了攀登HJT技术的新高峰,通威不断引入0BB互联技术、超薄硅片技术、高可靠封装技术、高效反射技术等,助力HJT组件研发迈向更深远的未来。此外,通威在背接触及钙钛矿/硅叠层技术研发均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TBC研发效率p型达到25.51%,n型达到26.6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钙钛矿/硅叠层研发效率达到33.08%。 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与先进的研发配套设施,通威将持续探索技术的深水区、无人区,勇攀技术高峰,为光伏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更新、更强的通威动能。(通威集团) $通威股份(SH6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