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格隆汇专栏作家格隆汇专栏作家
IP属地: 福建 con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2,865 动态 834 文章 22,349 粉丝 2 关注

  • 动态
  • 文章
  • 组合
  • 关注
  • 粉丝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8小时前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大润发M会员店抢滩县级市,会员零售冲刺下沉该咋看?

首先,从市场布局的角度来看,大润发M会员店选择在县级市常熟开设全国首家县级门店,是其市场战略的重要一步。这标志着大润发不仅稳固了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地位,还积极向更广阔的下沉市场拓展,抢滩县级市市场,以满足更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在消费升级和品质生活追求日益增强的县级市场。 其次,大润发M会员店在常熟店的开设上,充分展现了其在商品结构和服务品质上的全面升级。近4000个商品种类和500多款全球甄选好物的引入,相比之前的门店有了显著提升,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也体现了大润发在供应链管理、商品筛选上的强大能力。同时,会员权益的全面升级,如会员专属免费自助洗车服务、免费儿童游乐场畅玩等,进一步增强了会员的黏性和满意度。 再者,大润发M会员店在开业仪式上引入外宾代表,分享进口美食,并推出美国车厘子、新西兰奇异果等惊喜价商品,这不仅丰富了门店的商品种类,也提升了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感受到国际化的购物体验。这种营销策略有助于吸引更多关注品质、追求新鲜感的消费者。 最后,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润发M会员店在县级市的布局,以及随后在嘉兴等地的开店计划,表明会员店业态正在向更下沉的市场渗透。这反映了零售行业的新趋势,即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县级市场逐渐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新蓝海。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昨天 16:50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关闭全国所有线下授权门店?微软大规模关店想干嘛?

在世界互联网市场上,微软可谓是绝对的王者,就是这个王者却在最近被传关闭了全国所有的线下授权门店,微软为啥这个时候选择放弃,关闭所有线下授权门店的微软到底想干嘛?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一、关闭全国所有线下授权门店?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在微软加码AI PC之际,其中国市场渠道却迎来收缩调整。 微博博主“Microsoft信仰中心”和小红书博主“微软郑州大卫城在逃人员”纷纷爆料,微软将于6月底或今天(7 月 1 日)起关闭中国地区所有线下授权门店,仅保留官网和京东自营线上渠道,一时引起外界关注。 对此,微软中国代理公关方面人士转述微软发言人的观点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应称:“微软不断评估其零售策略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微软已决定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渠道进行整合。而客户仍可通过零售合作伙伴和Microsoft.com获取微软全面的消费类产品和服务。” “微软对中国大陆市场渠道具体将如何调整?”面对记者的追问,微软方面未作出进一步回应。 记者了解到,小红书博主“微软郑州大卫城在逃人员”是微软郑州某授权店的一名员工,而在这一事件发酵引起关注后,上述小红书博主已经删除了相关爆料内容且更换了小红书用户昵称。不过,他告诉记者,其所在的门店已经撤离了。 有微软渠道线下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次撤店与微软销售渠道调整有关,线下投入太大,销售不如意。门店撤离后,店铺里的设备会给到其他渠道。 记者了解到,微软授权门店一个季度需要完成16万到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6万到145万元)的进货任务才能继续使用授权。 二、微软大规模关店想干啥? 近年来,微软作为全球科技巨头,其战略调整与业务布局一直备受关注。近期,微软宣布将关闭全国所有线下授权门店,这一举措不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微软未来发展方向的诸多猜测,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微软自成立以来,以软件业务起家,并逐渐成长为全球软件行业的领军者。然而,在硬件市场方面,微软也曾有过雄心勃勃的布局。特别是近年来,微软推出了Surface系列设备,试图在硬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一战略调整,反映了微软对于多元化发展的追求和对于未来科技趋势的预判。然而,尽管微软在硬件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市场表现并未完全达到预期,设备营收连续下滑,消费者对Surface的认可度也呈现下降趋势。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软逐渐意识到,在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因此,微软的业务重心开始从传统的软件和硬件领域,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领域转移。这些领域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且更符合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线上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为微软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在线销售和服务的兴起,使得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产品和服务,这为微软关闭线下授权门店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支撑。 第三,当前,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品牌纷纷加大投入,争夺市场份额。微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些竞争对手不仅在硬件领域与微软展开激烈竞争,还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不断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运营,以保持竞争优势。关闭线下授权门店,将资源集中到线上渠道,是微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做出的及时止损决策。通过减少线下门店的运营成本,微软可以更加专注于线上业务的拓展和创新,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从长远来看,微软关闭线下门店并不意味着放弃消费者市场。相反,这可能是微软在寻求一种更为高效和灵活的销售模式。随着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营销的兴起,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微软可以通过在线渠道继续与消费者保持联系,同时利用其强大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昨天 16:37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50亿投资新势力,又与上汽合造新能源,大众究竟想干嘛?

最近几年,世界汽车市场上可谓是风云变幻,不少新能源车企强势崛起,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老牌车企的衰落式微,不过就在最近老牌巨头大众汽车却新招频出,又是50亿投资造车新势力,又是与上汽集团合作造车,大众汽车究竟想干啥呢? 一、新招频出的大众汽车?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为了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大众集团密集与中外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 大众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在上海签署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这些车型预计自2026年起陆续推向市场。 官方称,此次合作有利于上汽大众合资品牌拓展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矩阵,同时加速插电混动汽车领域布局,加速电动化转型,以应对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动车市场。 上汽大众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合资汽车公司。目前上汽大众的纯电动车型为ID系列,共ID.3、ID.4X和ID.6X三款车型。今年前5个月上汽大众品牌前5月销量为40万辆,其中ID系列累计销量达到4.9万辆。 继去年向小鹏汽车投资7亿美元、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大众品牌电动车后,大众集团近期又在电动化转型上有了多项新合作。海外市场上大众也在寻求合作伙伴。两天前,大众集团宣布计划向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投资高达50亿美元,共同成立合资企业。 二、大众汽车究竟想干啥?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在这场能源与技术的革命中,大众汽车作为燃油车时代的霸主,其新能源转型之路显得尤为引人关注,最近大众汽车的一系列做法我们该怎么看?大众汽车目的何在? 首先,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增长。政策的支持、消费者偏好的转变、技术成本的下降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市场则显得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滑趋势。这对以燃油车为主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构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企业,它们往往因庞大的生产体系和已有的技术路径依赖,转型之路更为艰难。 其次,面对如此形势,大众汽车采取了一套灵活多变的策略,旨在加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一方面,通过直接投资新兴势力品牌,大众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的智慧路径。例如,对Rivian的投资不仅为大众提供了直接进入电动车高端市场的机会,还意味着大众可以借助Rivian在电动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创新优势,快速弥补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短板。Rivian以其独特的电动汽车平台、先进的电池技术及创新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一颗璀璨新星,大众的巨额投资无疑是对未来趋势的押注。 另一方面,大众汽车与中国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的合作,则是其战略版图上的另一重要落子。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沿阵地。通过与上汽的深度合作,大众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在供应链整合、成本控制、市场需求理解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其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化进程。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大众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还能够使其更贴近中国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 第三,对于大众汽车而言,面对内部转型的压力和外部市场的快速变化,借用外部力量成为了一个有效的策略选择。通过投资和合作,大众汽车不仅能够快速获得新技术和市场入口,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加速自身的新能源转型进程。这种策略的实施,使得大众汽车能够在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灵活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任何转型策略的成功与否,最终都要体现在市场表现和盈利能力上。大众汽车的这些战略决策,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确保公司在新能源时代的领先地位。无论是投资新势力,还是与上汽共造新能源汽车,都表明大众在寻找最有效、最快速的转型路径。效果导向,而非拘泥于转型的方式,是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时代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原则。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前天 21:55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比亚迪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中国新能源全球化再进一步?

据上观新闻的报道,随着一辆比亚迪“海豚”驶下生产线,位于泰国罗勇府的比亚迪泰国工厂宣告正式投产。该厂下线的第一辆车,也是比亚迪累计生产的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安排,无疑是为新工厂送上的最好礼物,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全球化进程再加速,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比亚迪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是比亚迪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卓越技术,更体现了其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导者的地位。随着这一里程碑的达成,比亚迪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比亚迪泰国工厂的竣工投产,是比亚迪出海战略加速推进的重要体现。该工厂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16个月,展现了比亚迪高效的运营能力和对海外市场的高度重视。泰国工厂的投产,不仅提升了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稳定性,还为其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及全球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海豚作为下线车型在泰国工厂的亮相,更是展示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线的丰富性和市场竞争力。 再者,比亚迪泰国工厂的竣工投产及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也标志着中国新能源全球化进程的再进一步。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杰出代表,比亚迪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提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中泰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互惠共赢。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提供了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案例。 可以说,比亚迪泰国工厂的竣工投产及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也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新能源的全球化发展无疑会给市场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前天 12:22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三年来第十次涨价,LV涨个不停,真有人买?

说起最近几年的奢侈品市场,涨价一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比如说大名鼎鼎的LV就是涨价不断,甚至有3年10次涨价的情况,LV涨个不停该咋看?真有人买会买吗? 一、三年来第十次涨价 据潮新闻的报道,LV中国门店全线涨价,涨幅从3%-6%不等。如“一包难求”的CARRYALL小号手袋从2.06万元涨至2.18万元,涨幅5.5%。 与之前LV专柜在涨价前排起长队,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进店不同,这次在专柜前排队的顾客似乎“消失”了。LV涨价前,潮新闻记者走访了杭州湖滨、万象城等多家LV专柜门店,均未发现排队现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店里人流量中等,进店基本不需要排队。一位顾客正在购买LV的大热包款speedy20,当记者提出想看看新款牛仔LOOP和老花“牛角包”时,店员也都取出了相关商品,给记者试背,不过当记者提出想看看CARRYALL小号手袋时,店员表示,目前没有现货,要预定。 万象城LV专柜,店里只有三四位顾客,门口同样没有出现排队现象。 “如果不是前几天进到店里听到店员说LV要涨价,我都不知道LV又要涨价了。”杭州顾客金女士感叹,“涨价次数太多,对这个已经麻木了。” 跟金女士一样,对LV等品牌多次提价觉得“麻了”的还有程女士,“它涨它的,我过我的。” 加上这一次,这已经是中国区LV专柜三年来的第十次涨价。 官网最新价格显示,Side Truck上调900元,破3万元大关。IVY手袋从13800涨到了14200元,DIANE从18100元调整为18600元,ONTHEGO小号手袋由24000元调整到24700元。 二、LV涨个不停,真有人买?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奢侈品市场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韧性。作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领头羊,LV近年来频繁涨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奢侈品之所以能够维持高昂的价格,根本在于其品牌所承载的独特价值和高超工艺。这种品牌价值,即所谓的“品牌溢价”,是奢侈品区别于普通商品的关键所在。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很大程度上是在为这种品牌背后的故事、历史、文化以及身份象征付费。因此,对于LV等顶级奢侈品牌而言,它们拥有足够强大的品牌力,足以支撑起高于成本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售价。 此外,营销稀缺性是奢侈品行业的另一大法宝。通过限制产量、控制分销渠道等方式,奢侈品牌可以人为地制造出产品稀缺的假象,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LV的多次涨价,正是基于这种营销逻辑。涨价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品牌的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LV的产品是珍贵的、值得投资的,因为它们在不断升值。 其次,LV的连续涨价,实质上是一种精妙的营销策略。在奢侈品领域,价格往往被视为品质和地位的直接反映。通过持续涨价,LV不仅巩固了自己在高端市场的定位,还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吸引力。对于那些追求独特性和社会地位的消费者而言,LV的价格上涨反而成为了一种购买的动力,因为这代表了他们所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商品,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风险。过度依赖涨价来维持品牌价值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反感,尤其是当价格上涨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时。此外,长期的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品牌的市场定位变得过于狭窄,仅限于极少数的超级富豪,从而失去了更广泛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基础。 第三,尽管LV通过涨价策略成功地维护了其品牌地位和利润水平,但这一做法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近年来,LV的销售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一方面,连续的涨价使得部分消费者开始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性价比,而不是单纯的品牌符号。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减少了对高价奢侈品的购买。 更为重要的是,LV需要警惕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风险。虽然涨价短期内可能带来利润的增加,但如果超过了消费者的承受极限,很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抵触情绪,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甚至市场份额流失。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信息获取能力大大增强,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渠道迅速传播不满情绪,对品牌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任何企业的定价策略都必须考虑到市场的接受程度。奢侈品虽然因其特殊性而享有较高的定价自由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无限度地提高价格。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当价格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或者实际支付能力时,即使是再忠诚的消费者也会开始寻找替代品。因此,奢侈品牌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必须谨慎权衡品牌定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前天 12:11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平行进口车商数量腰斩,平行进口车的好日子没了?

前些年,在汽车市场上有一类汽车特别火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平行进口车,由于价格比国内国行车型便宜不少,平行进口车一度成为了不少人买车的选择,如今却有媒体曝出平行进口车商的数量腰斩,进口车的好日子没了? 一、平行进口车商数量腰斩? 据第一财经的报道,车商吴华是汽车销售行业的一名老兵,2010年前后开始在汽车4S店卖车,彼时合资车企发展如日中天,桑塔纳、捷达、雅阁等是当时家用车中的热销品,奥迪、奔驰和宝马等豪华车产品的市场需求还相对较低,进口车价格高昂,而平行进口车业务在国内尚未兴起。 2013年,吴华开始接触平行进口车业务,当时平行进口车在北京亚市有所流通,销售出去一台平行进口车的提成能够拿到1万-2万元,而车商销售一台车的利润甚至能够达到数十万元。 如今,从事平行进口车商的数量已经缩减了一半,行业在经过洗牌后正在缓慢恢复。但一个较为残酷的事实是,平行进口车的规模已经大幅萎缩。在内卷的市场中,车商们一边“互相打架”抢客户,一边寻找新的出路。 “平行进口”是指除国内总经销商以外,由其他进口商从产品原产地直接进口,其进口渠道与国内授权经销渠道相“平行”。也就是说,车商可以绕过总代理商直接在国内销售从国外进口的车,是一种小众的交易模式。过去,平行进口车由于采购环节少,运营成本低,因而在价格上具备优势。普遍来说,一辆平行进口车的价格,比授权经销商体系下进口车的价格低10%至20%左右。平行进口车的配置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版本较多,包括一些国内未引进的车型。 二、平行进口车的好日子没了?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平行进口车市场曾一度繁荣。然而,近年来,平行进口车商数量大幅减少,市场前景堪忧,我们到底该如何看这件事呢? 首先,在平行进口车市场的黄金时期,其崛起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一方面,进口豪华车在国内市场长期保持较高的定价,这为平行进口车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平行进口车商绕过了官方授权渠道,直接从海外市场采购,避开了高额的品牌授权费用和中间环节,使得一辆平行进口车的售价通常比通过官方渠道进口的同款车型便宜10%至20%,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极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平行进口车市场提供的多样化配置选择也是其一大优势,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车辆,甚至可以购买到国内未正式引入的车型,这无疑丰富了市场供给,满足了多元化需求。 其次,好景不长,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升级,尤其是国五到国六排放标准的转换,平行进口车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合规性挑战。许多国外车型无法立即满足中国最新的排放要求,导致大量平行进口车无法顺利清关进入国内市场,严重压缩了可销售车型的范围。同时,随着国家对汽车质量与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平行进口车在改装、认证等方面的成本和难度也相应增加,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这一变化不仅限制了车源,也迫使平行进口车商不得不面对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应对能力较弱的商家开始被淘汰。 第三,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平行进口车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采取了高杠杆模式大量囤积热门车型,期望在市场需求高涨时获得丰厚回报。然而,这种策略在市场环境变化时变得极为脆弱。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国标变动和进口政策的调整,使得原本预估的热销车型可能变成滞销库存,资金链压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弱,消费者更加注重服务和售后保障,而非单纯的价格低廉。这促使行业内的竞争转向了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而高杠杆模式下的车商往往难以提供与正规4S店相媲美的售后服务,进而影响了销售。 第四,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燃油车市场造成了显著影响。特别是在豪华车领域,国产新能源车型的崛起促使许多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大幅降价,以保持竞争力。这一趋势不仅影响了授权经销商体系下的进口车价格,也对平行进口车市场构成了巨大压力。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逐渐减弱,消费者的购车偏好也发生了变化。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07-03 22:06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赛力斯25亿收购问界商标?赛力斯拿下问界该咋看?

$赛力斯(SH601127)$  首先,从商业战略的角度来看,赛力斯此次收购是一项重大的品牌与资产布局。通过收购问界系列商标和专利,赛力斯不仅获得了直接的品牌资产,还进一步巩固了与华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合作关系。这一举措有助于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树立更加鲜明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考虑到双方已明确表示此次交易不影响合作业务,反而将深化合作关系,这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双方未来合作的信心。 其次,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来看,虽然此次交易价格相较于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打了2.5折,但这并不代表交易不合理。商标和专利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注册状态和申请进度,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市场认知度、品牌价值以及未来潜力。问界作为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品牌,已经在市场上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其商标和专利的潜在价值不容忽视。因此,赛力斯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这些资产,可以说是一次较为划算的交易。 再者,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自身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面的优势,为车企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赛力斯通过收购问界系列商标和专利,不仅加强了与华为的合作纽带,也为自身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07-03 11:43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打工的比老板有钱?微软前CEO是怎么超过比尔盖茨的?

一般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普遍的现象都是企业的创始人最有钱,后面的职业经理人可能会有股权激励,但是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小股东,但是就在最近微软前CEO鲍尔默的财富超过了创始人比尔盖茨,这是怎么做到的? 一、打工的比老板更有钱? 据快科技的报道,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个人财富正式超越了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第六大富豪。根据亿万富翁指数,鲍尔默的净资产达到了1572亿美元,而盖茨的财富为1567亿美元。 鲍尔默的财富中超过90%来自微软股票,而盖茨则进行了多元化投资,并通过Cascade Investment持有其他资产。 盖茨通过慈善事业显著减少了自己的财富,他与前妻梅琳达·弗朗西斯·盖茨以及好友沃伦·巴菲特共同建立了价值750亿美元的盖茨基金会。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盖茨及其前妻已捐赠了近60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给该基金会。 与此同时,鲍尔默虽然也参与慈善事业,但其规模远不及盖茨,鲍尔默在2014年退休后,以20亿美元收购了NBA洛杉矶快船队,这笔投资如今估值约为46亿美元。 微软股价的上涨,特别是在与OpenAI的合作推动下,为鲍尔默的财富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而盖茨的财富虽然多元化,但在财富增长速度不及鲍尔默。 68 岁的盖茨通过慈善事业逐渐减少了自己的财富。盖茨与前妻梅琳达·弗朗西斯·盖茨和好友沃伦·巴菲特一起,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个人资金,建立了价值 750 亿美元的盖茨基金会,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 二、鲍尔默超过盖茨怎么做到的? 打工的比老板有钱?这一现象在商业世界里虽不常见,却并非绝无仅有,尤其是在科技行业,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的双重驱动下,高级管理人员的财富积累速度有时能超越企业创始人。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超越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第六大富豪,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鲍尔默能够超越盖茨,微软公司对员工的大方以及慷慨的股权激励政策是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微软作为科技行业的领头羊,一直以来都以其优厚的员工待遇和股权激励计划著称。这种策略不仅吸引了全球顶尖的科技人才,也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鲍尔默作为微软的早期员工之一,并随着职位的晋升,积累了大量的微软股票,这些股票成为了他日后财富增长的重要基石。 其次,比尔·盖茨作为微软的灵魂人物和曾经的世界首富,其个人财富的变化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他长期以来对慈善事业的巨大投入。盖茨曾公开表示,计划将大部分财富捐给旗下的慈善基金会,这一承诺在随后的岁月里得到了切实的履行。通过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盖茨夫妇向全球的教育、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捐赠了巨额资金,极大地推动了这些领域的进步。这种无私的慈善行为,虽然赢得了全球的尊敬和赞誉,但也直接导致了盖茨个人财富的缩水。 第三,鲍尔默财富超越盖茨的关键,在于他持有大量微软股票且未进行大幅度的减持。微软股价的强劲表现,特别是与OpenAI合作推动的人工智能浪潮,极大地推高了公司市值,进而使鲍尔默的净资产水涨船高。相比之下,尽管盖茨也持有微软股票,但因其资产分散投资,微软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在其总财富中的占比相对较小。 第四,虽然股票的价值可以在短期内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但从长期来看,财富的核心在于能否将这些资产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鲍尔默在管理自己的财富时,可能会更加注重资产的多元化和风险控制,以确保长期的财务安全。而盖茨虽然股票持有量减少,但他通过慈善和其他投资活动,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因此,鲍尔默之所以能在个人财富上超越盖茨,主要是由于他在微软任职期间积累了大量股权,以及盖茨大规模的慈善捐赠导致个人财富缩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打工的”就普遍比“老板”更有钱,这种现象仅限于特定的高管和员工。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07-03 11:23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卡罗拉不到8万元了?合资A级车降到白菜价该咋看?

这些年,曾经火爆一时的合资车们可以说是过的相当郁闷,之前的红火一去不复返,在这样的情况下降价已经成为了无法回避的话题,就在最近卡罗拉不到8万元的消息传出,让人不禁想问合资A级车降到白菜价该咋看? 一、卡罗拉不到8万元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在6月冲量季,A级轿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 “轩逸·经典车型现在现金优惠后6.98万元起。”北京某东风日产4S店销售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款车型于今年年初推出了2024款车型,当时的起售价是10.86万元,现在等于价格直接降了3.88万元。除了轩逸·经典,全新轩逸价格现在也有较大降幅,起售价已下调至8.98万元。 在距离这家东风日产4S店不远处的上汽大众4S店内,一块标有“朗逸新锐 出众版一口价7.99万元起”的促销牌,被陈列在展厅内的醒目位置。据这家上汽大众4S店的销售人员介绍:“除了现金优惠,朗逸新锐同时还可以享受全系限时购置税全免,3年8折保值焕新等销售政策。” 此外,一汽丰田官微称,将对卡罗拉车型提供限时综合优惠4.3万元,售价7.98万元起。而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宝来、速腾、雷凌等多款合资A级轿车的终端销售价格都有较大降幅。“随着自主品牌在A级轿车市场的强势崛起,合资车型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稳固市场地位,(合资品牌车型)不得不大幅降价。”一位合资品牌销售人员认为。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5月,自主品牌在A级轿车市场“油电”齐发力,稳占销量榜单前十中的六席,其中比亚迪秦PLUS以4.86万辆的成绩登顶A级车市场销量冠军。 二、合资A级车降到白菜价该咋看?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逐渐亲民化,这对传统燃油车市场,尤其是合资A级车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卡罗拉作为一款经典的合资A级车型,其价格降至8万元以内,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重要的是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的双重突破。比亚迪提出的“电比油低”理念,直击消费者对使用成本的敏感点,意味着在某些使用场景下,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远低于燃油车。这一概念迅速深入人心,使得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加倾向于考虑新能源选项,尤其是在油价波动频繁的背景下,这一优势更加凸显。比亚迪秦等车型的推出,不仅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而且在续航、智能化配置等方面也展现了强大的产品力,对合资品牌构成了直接威胁。 其次,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型相对缓慢,一方面受限于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既有优势使它们在面对变革时显得犹豫不决。智能化、电动化趋势要求企业必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但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的转型上,合资品牌普遍不如国内新兴势力灵活。此外,合资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步伐也相对较慢,特别是在人机交互、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的进步,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导致品牌形象逐渐老化。 第三,面对市场份额的流失,合资车企采取了降价促销的策略,即“以价换量”。通过降低售价,合资车企试图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以此来稳定销量和市场份额。短期内,这种策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销售增长空间,尤其是在价格竞争激烈的A级车市场。然而,长期来看,单纯依靠价格战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反而可能会损害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 第四,面对市场的挑战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合资车企业要想挽回市场颓势,必须实现真正的创新。一方面,合资车企业需要加快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型步伐,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合资车企业还需要加强在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合资车企业需要调整市场策略,注重品牌建设和品质提升。通过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品质水平,增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07-02 22:45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阿里大文娱首位超写实数字人“厘里”进军演艺圈该咋看?

首先,从“厘里”的推出和背景来看,作为阿里大文娱在2022年推出的首位超写实数字人,“厘里”已经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她不仅参演了多部剧集和真人秀,还成为了国内首个接入大模型的超写实数字人,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数字科技交互体验。这些背景信息凸显了“厘里”在技术实力和演艺经验方面的优势,为其进军演艺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从“厘里”进军演艺圈的具体行动来看,她以虚拟音乐人身份签约大麦,并宣布将发展演艺事业。这标志着“厘里”正式踏入了音乐领域,并计划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同时,她还将演唱其主演的科幻微短剧《我的车载女管家》OST,这进一步体现了“厘里”在演艺领域的全面发展。 再次,从“厘里”与大麦的合作来看,这是一次在AI领域的创新探索。大麦作为中国领先的现场娱乐综合服务商,与“厘里”的合作将发挥场景互联、内容互通的优势,共同开发虚拟音乐人的多元演艺形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厘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也为整个演艺圈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厘里”进军演艺圈是其在技术实力和演艺经验方面的优势的自然延伸,也是阿里大文娱在AI领域的一次创新探索,未来将有可能有更多的数字人加入市场,数字人的时代将会加速到来。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07-02 22:42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锅圈毛肚自由套餐走红该咋看?

首先,从产品特性来看,毛肚凭借其鲜爽嫩滑的口感和独特的结构,成为了火锅赛道的热门单品。它能够满足食客们对于嗜辣嗜香的味蕾需求,尤其在火锅中饱饱吸满汤汁后,更是美味倍增。这一产品特性,使得毛肚在中国约12万家火锅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毛肚火锅高达上万家。艾媒咨询的数据更是表明,中国火锅消费者最喜爱毛肚,占比高达54.9%。此外,毛肚还适用于爆炒、凉菜等多种菜色,进一步拓宽了其市场范围。 其次,从市场趋势来看,随着“质价比”成为主流消费趋势,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产品的追求日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锅圈精准地捕捉到了消费者对于“毛肚自由”的追求,并推出了“毛肚自由火锅套餐”。该套餐以丰富的选择和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售价仅需99元,人均不到20元,让消费者感受到了真正的“毛肚自由”。 再次,从消费者反应来看,锅圈的“毛肚自由火锅套餐”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消费者们对于该套餐的价格和品质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有人称“有锅圈永远毛肚自由”。此外,消费者们还自发玩梗,衍生出了“毛肚自由舞”等新的玩法,进一步推动了该套餐的流行。 最后,从锅圈的实力来看,其能够推出如此成功的“毛肚自由火锅套餐”,背后必然有着强大的实力支撑。一方面,锅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趋势,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锅圈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实力和品质基础,能够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锅圈的“毛肚自由火锅套餐”成为了今夏流行的现象级消费趋势。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07-02 22:38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美团团购推出“秒提”服务,餐饮市场开启新故事?

首先,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来看,“秒提”服务的推出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举措。它直接解决了消费者在到店消费时常常遇到的排队等待问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这一痛点尤为突出。通过“团购在线立点、到店即取免排队”的模式,消费者可以提前在线上完成订单并支付,到店后直接取餐,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提升了消费体验。这种即买即走的服务模式,也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于效率的追求。 其次,从商家运营的角度来看,“秒提”服务为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客流和销售机会。通过美团平台的巨大流量入口,商家能够吸引更多潜在顾客,增加曝光率和销售量。同时,“秒提”服务也减轻了店内高峰时段的运营压力,减少了顾客因长时间等待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有利于维护良好的顾客关系。此外,对于商家而言,与美团平台的深度合作还能带来品牌宣传、数据分析等附加价值,有助于商家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顾客偏好,从而优化经营策略。 再者,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秒提”服务的推出是美团团购在餐饮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随着餐饮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竞争的加剧,各大平台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以吸引用户和商家。美团团购通过“秒提”服务,不仅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和服务类型,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餐饮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这一举措也可能引发其他竞争对手的跟进和模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07-02 10:43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耐克卖不动了?营收微增的耐克能靠奥运翻盘吗?

在世界的运动健身赛道上,耐克和阿迪可谓是运动健身的两大潮牌,然而就在最近耐克卖不动的消息传来,其整体营收微增,股价大跌,面对着耐克当前的市场表现让人不禁想问这样的耐克我们到底该咋看?耐克能靠奥运翻盘吗? 一、耐克卖不动了?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美国运动产品公司耐克(NIKE)公布了其2024财年全年业绩。 业绩报告显示,耐克2024财年全年营收514亿美元(约合3735.70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3%。分渠道看,耐克自营业务全年营收为215亿美元,在汇率不变基础上同比增长1%;耐克经销商业务全年营收为278亿美元,在汇率不变基础上同比增长2%。 由于销售业绩黯淡引发增长担忧,耐克股价暴跌20%,公司市值蒸发超284亿美元。耐克最新预计2025财年收入将出现中个位数百分比下降,而分析师预计将增长近1%。 耐克大中华区2024财年营收75亿美元,在汇率不变基础上同比增长8%,实现连续七个季度正增长。而体量最大的耐克北美市场全财年业绩同比下滑1%,体量第二大的EMEA市场全财年营收与上一财年持平。哪怕是低基数的亚太和拉美市场,也只交上了全财年营收增长5%的成绩单。 多家投资机构认为,即将于7月打响的奥运将成为刺激耐克业绩增长的重要赛事,因为奥运期间耐克将推出大量新品。耐克在今年4月的奥运新品发布会上透露,品牌将以Air作为主打科技推出全新耐克“蓝图”(Nike Blueprint)系列和耐克飞马(Pegasus)跑鞋系列。 二、营收微增的耐克能靠奥运翻盘吗? 近年来,耐克作为全球知名的运动鞋服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市场表现从曾经的辉煌逐渐走向疲软,营收增长放缓,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下滑,我们该怎么看耐克当前的市场表现呢? 首先,耐克卖不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消费者购买力普遍下降,市场需求开始衰退。这一趋势直接影响了耐克的销售表现,库存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运动意识的提升,运动鞋服市场虽然整体规模仍在增长,但竞争也愈发激烈。耐克作为行业领头羊,其市场份额受到来自新兴品牌和国际同行的双重挤压。 在竞争对手方面,新兴品牌凭借独特的产品设计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迅速崛起并蚕食市场份额。这些品牌不仅注重技术创新,还擅长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化营销手段与年轻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相比之下,耐克虽然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积累,但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时,其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显得有所不足。 其次,当前市场正处于反向消费的状态之中,消费者更加理性,对价格敏感度提高。耐克作为高端品牌,其产品定价相对较高,这在经济下行期间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尽管耐克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投入巨大,但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反向消费趋势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而非盲目追求品牌溢价。此外,耐克在市场营销策略上也存在一定问题。过去,耐克通过大量投放广告和赞助体育赛事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但这些手段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效果逐渐减弱。 第三,对于耐克而言,奥运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机会。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盛事之一,奥运会吸引了全球数亿观众的关注。耐克作为众多知名运动员的赞助商和装备提供商,可以在奥运会上展示其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成果,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然而,奥运会宣传机会并非万能药,它只能为耐克带来短期的曝光度和关注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长期面临的问题。 第四,要真正实现翻盘,耐克必须回归产品本身,强化其核心竞争力。仅依靠奥运会的短期营销效应是不够的,因为消费者的忠诚度最终建立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耐克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功能性,同时,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运营效率。耐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关键在于赢得消费者的持续认同。这不仅仅意味着提供优质的产品,还包括构建积极的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观,以及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因此,耐克当前面临的挑战复杂而深刻,要实现“翻盘”,绝非仅仅依靠一次奥运会的营销活动就能解决,只有赢得消费者的持续认同和支持,耐克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07-02 10:19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极星汽车去年每卖一辆车亏15万?极星汽车能避免退市吗?

说起极星汽车,相信不少中国朋友都会觉得很陌生,作为沃尔沃之前的嫡系子品牌,极星汽车也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但是最近却有媒体曝出极星汽车去年每卖一辆车亏15万的消息,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极星汽车能避免退市吗? 一、极星汽车去年每卖一辆车亏15万?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自两年前从沃尔沃汽车分拆在美股上市后,极星汽车的价值已经损失了近95%。这家问世七年的初创电动汽车公司正濒临退市的危机,而且财务数据表现还在恶化。 6月28日,极星汽车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这份年报原定于一个月前发布。极星汽车给出的推迟理由是,需要更多时间完成对2021年和2022年会计差错的修正报告。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极星汽车销量增长6%至5.46万辆,但营收反而下跌了6730万美元。公告称业绩下滑是受折扣增加和碳排放额度销售额下降的影响。 由于极星2无形资产减值,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和库存增加问题,极星汽车去年毛利减少了5.13亿美元,经营亏损扩大至14.59亿美元。 2023年极星汽车销售毛利率由正转负,跌至-17.44%,其净亏损额从2022年的4.81亿元增加至11.73亿元。以此推算,去年极星汽车每卖一辆汽车亏损2.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 由于极星汽车长期亏损和自身电动化转型需要,沃尔沃汽车已经决定停止向极星汽车“输血”。今年2月,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称将不再向极星汽车进一步提供资金支持。此后,沃尔沃汽车将所持极星汽车约48%股份中62.7%的股权转让给了吉利瑞典控股,后者成为极星汽车最大股东。 二、极星汽车能避免退市吗? 极星汽车作为一家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原本寄望于利用中国廉价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和国际品牌影响力在海外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乐观。去年,极星汽车每卖一辆车竟然亏损15万,这一惊人的数字不禁让人对其未来产生担忧。那么,极星汽车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又能否避免退市的命运呢? 首先,极星汽车成立之初,其战略构想是明确且富有远见的:利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所提供的低成本供应链,结合沃尔沃汽车的安全技术与吉利控股集团的资源支持,打造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这一策略旨在通过整合资源,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并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现实并不如人意。尽管拥有看似得天独厚的条件,极星在实施全球化战略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难题。一方面,海外市场虽广阔,但竞争同样激烈,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市场,不仅有特斯拉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有众多本土及国际品牌竞相争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极星试图以“高端”定位进入市场,但在品牌认知度、产品创新以及市场推广方面未能形成足够的差异化优势,导致其品牌影响力并未达到预期。 其次,极星汽车在脱离沃尔沃独立运营后,未能有效传承并强化其源自沃尔沃的安全与品质基因,反而在品牌塑造上显得模糊不清,既没有完全继承母品牌的光环,也没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形象。这种品牌力的缺失,直接反映在市场表现上——即便推出了几款车型,如极星2和极星4,却鲜有爆款出现,销量平平,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更关键的是,产品力的构建也未能达到预期。极星的车型虽然在设计和技术上有所创新,但并未在续航能力、智能化体验或性价比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难以吸引大量消费者。尤其是在特斯拉降价引发的价格战中,极星未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调整策略以增强竞争力。 第三,极星汽车的产品线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极星2和极星4支撑市场,这种产品布局难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也无法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细分,消费者需求更加多样化的情况下,单一的产品线成为了制约极星发展的瓶颈。此外,缺少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品”车型,使得极星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形成口碑效应。 第四,当前极星汽车似乎处于一种半被放弃的状态。沃尔沃对其的支持力度有限,而母公司吉利的资源投入也未能达到预期。在这种背景下,极星汽车面临的财务压力和运营困难日益加剧。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极星汽车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扩张和技术研发,这进一步削弱了其长期发展的潜力。 因此,极星汽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能源汽车时代,留给极星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渐缩小,到底能不能实现翻身正在考验着极星汽车的管理层们。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江瀚视野

07-02 09:46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近三成汽车经销商难以盈利?卖车不再是好生意了?

曾几何时,汽车经销商是市场上最赚钱的人,在那个汽车稀缺的时代,汽车经销商手握汽车渠道,成为了消费者和车厂之间的桥梁,不少汽车经销商更是通过这个桥梁大发其财,然而就在最近有媒体曝出有近三成汽车经销商难以盈利,让人不禁疑惑卖车不再是好生意了? 一、近三成汽车经销商难以盈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前不久广汇汽车上演“地天板”行情,股价从跌停拉升至涨停,报0.78元,此前已连续第4个交易日股价跌破1元。按照交易所的规定,如果一只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的情形,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将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交易所终止上市。 广汇汽车成立于1999年,早期以丰田、本田、通用等主流中高端品牌为主,2016年收购宝信汽车、大连尊荣等进军豪华及超豪华市场,同时也布局乘用车融资租赁及二手车市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各大经销商集团中,广汇汽车在乘用车总销量中排名行业第一,营收规模排名第二。 今年一季度,广汇汽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49%至277.9亿元;净利润7094.05万元,同比下降86.61%。官方称报告期内受行业价格战影响整车盈利能力下滑,且传统燃油车受新能源汽车市场挤压,收入规模下降但成本相对刚性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 广汇汽车的表现是二十年来汽车行业转型变革的缩影,彼时汽车经销商普遍“一年建店就能回本”,到如今近三成难以盈利,躺赚时代已然落幕。 从2023年年初浙江中通集团传出破产消息、旗下19家4S店全部关停,到年中庞大集团股票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再到2024年初广东永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营遭遇严重危机,旗下的多家4S门店出现暂停营业、暂停新车交付,甚至出现了保时捷经销商集体逼宫主机厂。随着汽车行业的大洗牌,尽管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辆大关,但直面终端消费市场的汽车经销商,依然在艰难中前行。 据《中国汽车报》的报道,某合资品牌汽车经销商投资人黄毅(化名)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门店每年徘徊在亏与不亏之间,即使亏损也仅有一两百万元,但退网亏损可能高达上千万元。除了上述费用,经销商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一家店有几十上百名员工,按人均年薪10万元计算,赔偿款就达到每人十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2%,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位于警戒线以上,经销商库存压力较大。事实上,业内人士透露,部分经销商的库存深度甚至高达3个月,为车企承担着资金压力与风险。 二、卖车不再是好生意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从稀缺资源到大众消费品的转变,汽车销售行业也随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汽车销售是令人艳羡的高利润行业,但时至今日,近三成经销商难以实现盈利,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行业变迁与挑战呢? 首先,汽车销售享受过曾经的黄金年代。在中国汽车销售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汽车作为一种稀缺商品,其地位远远超出了基本的交通工具范畴,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奢侈品,象征着财富和社会地位。这一时期,由于汽车供应量有限,而需求却日益增长,导致汽车销售价格高昂,利润空间巨大。因此,汽车销售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盈利的行业之一,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的涌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汽车逐渐从奢侈品转变为普通消费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一转变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市场的扩张,使得汽车销售量激增。尽管汽车市场的整体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利润空间有所压缩,但中高端汽车市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利润率。这部分市场面向的是对汽车品质、品牌和服务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群体,他们愿意为更好的驾驶体验、更高的品牌价值以及更优质的服务支付溢价。 因此,即便在汽车逐渐普及、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汽车销售行业,特别是中高端汽车销售领域,依然保持着相对优越的地位,成为了所谓的“躺着挣钱”的行业。 其次,价格战给汽车经销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去年开始,汽车产业内的价格战持续升级,各大汽车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策略,这无疑使得汽车销售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原本依赖销量增长和差价盈利的模式,在价格战的冲击下显得愈发脆弱,企业盈利变得愈发困难。 利润的持续压缩,直接导致了汽车经销商盈利能力的下降。在成本不断上升,而销售价格却不断下降的双重压力下,经销商的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这不仅影响了经销商的当前运营,也对其长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维持经营,一些经销商不得不采取缩减开支、降低服务质量等短期措施,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汽车经销商在车厂面前的话语权也在逐渐减弱。随着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重构和整合,车厂对于销售渠道的控制力越来越强,而经销商的议价能力和自主性则相对减弱。这意味着经销商在面对车厂的各项政策时,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通过有效的协商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经销商不得不参与价格战以求生存,使得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这也是当前如此低的利润率水平,和如此高的亏损率的核心原因所在。 第三,新能源汽车的降维打击更加明显。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对传统汽车销售模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采用直销模式绕过了传统经销商体系,直接触达消费者。所谓,直营销售模式,即厂家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直接销售汽车。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经销商体系,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品牌掌控力。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而言,直营销售不仅有助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还能更直接地传递品牌价值,提升消费者体验。 然而,这种模式的普及对于传统汽车经销商来说,无疑是一次过顶传球、降维打击。原本依赖信息不对称和渠道垄断获取利润的传统经销商,在直营销售模式下,其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因为直营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价格更加透明,经销商的传统利润来源受到了严重挑战。 与此同时,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利润微薄,竞争激烈,更是被视为夕阳产业。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燃油车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而新能源汽车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传统经销商而言,新兴新能源汽车却难以进入其销售渠道,因为他们往往缺乏销售新能源汽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服务体系,更难以进入新能源的市场体系之中,这就直接导致了不少传统汽车经销商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弃子。 第四,传统汽车经销商到底该怎么办?面对行业困境,汽车经销商必须转型升级,从单一的销售角色转变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服务商。这意味着要加大对售后服务、维修保养、个性化定制、二手车交易、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投入,以服务增值来弥补新车销售利润的下滑。 当然,市场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例如之前在手机市场已经熟悉经销商玩法的企业像华为、小米都在快速切入汽车市场,而小鹏、蔚来、阿维塔等企业也看到了经销商模式的优势,不仅仅用直营模式更多地开始探索传统经销模式的使用。这些企业认识到,通过经销模式可以更高效地覆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借助经销商的资源和网络,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也正是如此,一部分转型较快的汽车经销商也逐渐拿到了一些机会,例如,永达汽车成功获取了小鹏、智己、小米等7个新能源品牌的网点授权,这不仅扩大了其业务范围,也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样,和谐汽车在2023年获得了比亚迪在香港和柬埔寨的经销商授权,进一步拓展了其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大人,时代已经变了”,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过去供小于求的时代,经销商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市场主导权。但如今,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经销商逐渐从主动转为被动,成为了被品牌和市场选择的对象。这就要求经销商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水平,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因此,汽车销售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昔日的“好生意”风光不再。要想在新时代立足,经销商必须调整战略,只有这样,经销商们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正在的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