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

郭施亮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IP属地: 广东 con

财经评论员 财经作家

766 动态 143 文章 40,289 粉丝 1 关注

  • 动态
  • 文章
  • 组合
  • 关注
  • 粉丝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前天 15:38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A股成交额不足6000亿,量能创年内新低意味着什么?

A股单日成交额年内首次跌破6000亿元,7月3日A股成交额仅有5803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644亿元。比7月3日成交额低的交易日是去年的9月20日,当时沪深两市的成交额仅有5732.6亿元。 实际上,翻看A股市场近几年的成交额变化情况,出现6000亿以下的成交额天数并不多。例如,2023年9月20日,A股单日成交额为5732.6亿元。2022年12月21日,A股单日成交5747亿。2022年9月30日,A股单日成交5608.6亿元。 上面几次单日成交额跌破6000亿后,接下来A股市场的行情会怎样走? 以2022年9月30日为例,当时A股市场创出了3021点的调整低点,同时股市也创出了5608.6亿元的单日地量水平。随后,市场短暂跌破3000点,并在一个月内创出了2885点的调整新低,随后市场开始震荡回升,市场一度重返3300点附近的位置。 以2022年12月21日为例,当时市场创出阶段性的地量之后,股市震荡筑底两天后,随后展开了近300点的上涨行情。 2023年9月20日,股市创出了阶段性的地量之后,市场并未因创出地量而出现价格拐点,反而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走势,跌幅延长至24年2月初,并最终在2635点附近止跌企稳。 从上述几个数据分析,股市创出单日地量,或形成阶段性的调整低点,但市场会否触底回升,仍然存在一定的变数。例如,去年9月20日股市创出阶段性地量之后,市场并未因此止跌企稳,反而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走势。 归根到底,股市出现地量,意味着市场的投资情绪与投资信心已经跌至冰点,但这并非意味着股市一定会触底回升,甚至走出反转行情。接下来,政策环境如何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股市赚钱效应如何得到激发、市场投资信心可否得到持续回暖,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股市的走向。 当前的市场环境比较复杂,外部有美联储迟迟不降息的压力,只要美联储维持高息状态,那么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高位的状态下,将会对新兴市场构成资金分流的压力,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以及估值定价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内部有非限售股融券卖出、IPO受理全面重启等因素的影响,存量资金不足以支持庞大市场容量的资金需求,增量资金又迟迟不进场,这也是导致股市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A股成交额不足6000亿,意味着当前市场的投资情绪与投资信心已经降至了冰点。按照当前市场的成交额水平,股市成交额已经处于近几年的地量状态。需要考虑到一点,2021年初A股上市公司只有4000家,如今却多达5400家左右,意味着三年多来股市成交额不增反降,上市公司数量却多出了35%以上的水平。在存量资金博弈的环境下,股市向上的压力不小,向下的动力不弱。 改变A股持续低迷的状态,一方面要看美联储什么时候开启降息周期,另一方面要看A股投资生态何时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或者有重磅政策利好出台,并由此提振市场的投资信心。其中,后者的重要性大于前者,后者也会影响着未来数十年A股市场的发展命运。
7月5日收评&周末消息汇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7-03 10:35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宇宙行创新高,市值前十股票全部上涨,为何A股仍涨不起来?

曾经的股王贵州茅台,如今已经跌落至市值第五名的位置。比茅台市值高的上市公司,包括了宇宙行、中石油、建行、中国移动等。 最近一段时间,A股市场持续走低,但我们却发现一个现象,市值前十的股票大多数处于逆势上涨的行情。其中,工商银行年内上涨24.90%、中国移动年内上涨11.95%、中国石油年内上涨56.08%、建设银行年内上涨18.28%等。 在市值前十的股票中,表现最弱的是贵州茅台,年内下跌12.06%,曾经的股王也要让位给其他上市公司,在市值前十的股票持续创新高的背后,大盘指数却阴跌不止,也就是说市场指数基本上与这些大市值股票的走势不同步。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从前十大市值的股票分析,银行与石油占比最多,这两大板块也是今年以来涨幅比较大的行业板块。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是工商银行,另一个是中国石油,前者的涨幅是自2018年以来的最大年内涨幅。后者更是一举扭转了股价长期阴跌的运行格局,曾经的大熊股也变成了大牛股。 以银行、石油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成为了今年以来领涨市场的主要行业板块。但是,以茅台、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白马股,这几年的表现都不太乐观,市场的投资风格也从成长股转向了高股息股票,高股息红利股成为了今年市场的大热。 在大盘蓝筹股大幅反弹的背后,一批白马股、中小盘股票却成为了近年来市场杀跌最明显的投资品种。有部分中小盘股票的股票价格已经创出了2024年以来的调整低点,甚至创出了历史新低。一旦上市公司陷入了披星戴帽或者退市的风险,那么股价也会大幅下跌,投资者也会因此承受巨大的投资损失。 高股息红利股已经成为了当前市场的避险港湾。假如今年你没有抓住这一个风口,那么你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中很容易会发生投资亏损的风险。 市场资金纷纷跑向高股息红利股去避险,主要原因是当前市场的容量太大,而且市场依然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存量资金无法满足庞大市场容量的资金需求,所以导致了大部分股票出现了流动性风险,而市场资金也纷纷流向流动性强、股息率高的优质资产之中。 中小盘股何时会摆脱这种非理性下跌的走势?归根到底,不一定看股票的真实价值,而是要看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变化。一旦市场的资金环境开始出现活跃的迹象,那么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危机也会得到缓解,股价也会触底回升。 因此,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流动性强、股息率高、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更容易成为市场资金的避险港湾。在大量资金的扎堆影响下,也会促使大盘蓝筹股价格的水涨船高,资金避险的需求非常强烈。 宇宙行股价创出新高,护盘的意义或更大一些。如果市场始终未能改变存量资金博弈的大环境,也就是说股市日均成交量始终处于1万亿以下的水平,那么市场赚钱效应也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激活,更多资金涌向市值前十的大盘蓝筹股,却给大多数股票起到了资金分流的影响,市场的跷跷板效应也会更加明显。
低价股继续活跃,东易日盛4连板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7-02 11:20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未来十年,茅台还会是最佳的投资品吗?

过去,很多人说,房价会只涨不跌,投资房产基本上是只赚不赔。但是,房地产只赚不赔只是一种传说,最终这个美好的传说还是被市场打破了。万物皆周期,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茅台,都离不开周期的影响,只是看周期属性的强弱程度。 黄金,也是被投资者认为是最佳的投资品。实际上,投资黄金是否保值增值,还是要看买入的时间点。 如果你是在2015年底投资黄金,那么这一轮黄金牛市,你基本上收获丰厚的利润。最乐观的情况,你已经获利了一倍。但是,如果你是在2011年1900美元的时候追高黄金,那么你需要等到2019年才扭亏为盈,考虑到黄金属于非生息的资产,所以你追高买入了,期间不再补仓买入,你只能够承受8年的时间成本。 8年的时间成本,已经是乐观了。假如你是在1981年高位投资黄金,那么你需要承受20年的时间成本,这个代价也是相当高昂了。 茅台酒与茅台股价,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53度500ml的飞天茅台为例,过去20年同样逃不出周期的影响。 从2003年到2013年,茅台酒的出厂价水涨船高,零售价格也一边攀升,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价差空间也从原来不到百元大幅攀升至700元的水平。 但是,2013年之后,白酒行业遭受到大洗牌的压力,茅台酒也不能幸免。从2013年到2017年茅台酒零售价持续下跌,并与出厂价的价差缩小至只有200元的空间。 2017年之后,茅台酒行情也开始逐渐回暖,茅台酒的零售价也一路攀升,到了2021年,茅台酒零售价一度飙升至3000元以上,价差空间一度扩大至2000元左右。 近一两年时间,茅台酒零售价出现高位震荡的走势,并在今年出现了下跌的走势。按照飞天茅台批发价2300元计算,也是与1169元的出厂价有着1100元左右的价差空间。所以,就目前来看,茅台的护城河依然存在。 万物皆周期,这一波茅台酒价格下跌,本质上还是回归真实价值,因为零售价与出厂价的价差太大,中间存在着不少的投机因素,逐渐缩小价差空间,也是茅台酒消化价格泡沫的真实写照。 只要茅台的金融属性还在、出厂价与零售价的价差空间依然存在,那么茅台的竞争力与护城河优势还是存在的。当前,市场正面临高端消费场景减少、消费需求下降的问题,而且中高端酒局也是与房地产兴衰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性,在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周期的背景下,茅台酒也可能会受到间接的影响。这个影响会是阶段性的还是长期性的,或将会影响到市场的估值定价水平。 未来十年,如果房地产调整周期逐渐结束,中高端消费场景逐渐回暖,那么投资茅台依然会是国内市场最佳的投资品之一。但是,如果房地产调整周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叠加当下中青年人饮食习惯的变化,那么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茅台的销量与竞争地位,茅台的调整周期可能会比想象中漫长。 即使茅台也难逃周期影响,但作为国内稀缺的奢侈品,茅台依然拥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在A股5400家上市公司里,几乎没有多少上市公司的发展确定性可以超越茅台,所以从未来十年的角度分析,茅台的表现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大幅增值未必会实现,但稳健保值还是会有很大的概率实现的。
七月开门红,沪指临近3000点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7-01 14:21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普华永道痛失多个大客户,它做错了什么?

很多精英的就业首选是“全球四大”,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很多知名上市公司都会聘请它们作为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为上市公司做好审计工作。 23年前,全球曾经有五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安永的基础上,还有一家安达信。但是,安达信因2001年深陷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案,最终退出了审计业务,安达信也从全球五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单中退出来。 当年的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案件,被称为美国历史上企业第二大的破产案。当年安达信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重罚,背后原因是安达信为安然公司负责审计业务,却没有审计出安然公司虚报利润,且背负巨额债务的问题。安达信一时间深陷信用危机,并最终退出了审计业务。 普华永道所经历的事情,似乎与安达信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有所相似。作为全球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却并未审计出上市公司巨额的财务造假,而且在公司出现欺诈发行、虚增收入的基础上,连续14年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难免给人看到了普华永道不专业的一面。 作为全球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本应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独立的判断能力。但是,普华永道却对部分企业欺诈发行、虚增收入选择了视而不见,本质上也误导了投资者,对普华永道自身来说,也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 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是具备专业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其审计结果,将会成为投资者的重要参考。 作为全球最有名气的会计师事务所,却审计不出5600亿的虚增收入和920亿的虚增利润,确实说不过去。要么与个别上市公司形成了利益关系,为上市公司出具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审计报告;要么是自己存在严重的判断问题,无法审计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风险。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反映出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6月27日,海通证券宣布不再聘任普华永道作为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6月28日,中国电信宣布改聘外部审计师,不续聘普华永道。对此,普华永道已经丢失了2023年度A股前八大的审计业务客户。 普华永道痛失多个大客户,对公司最直接的影响是收入大幅下降,而且其专业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正在备受质疑。普华永道正在经历严重的信用危机风险。 普华永道会最终承受巨额的处罚吗?会否处罚,还是要持续观察。退一步思考,即使普华永道最终可以逃过处罚,但它在业内的声誉与信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宣布改聘会计师事务所,也给普华永道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作为全球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始终保持着专业性与独立判断能力,这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缺乏了任何一点,那么这家会计师事务所也是不称职的。普华永道被接二连三抛弃,正说明了该会计师事务所正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信用危机风险。
七月开门红,沪指临近3000点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30 12:33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全球股市上半年“成绩单”出炉,A股下半年会有“翻身”机会吗?

2024年上半年股市行情正式结束,从上半年全球股市的走势分析,A股成为了上半年全球为数不多出现下跌的市场,全球大多数股票市场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走势。 粗略统计了一下,截至6月30日,上证指数上半年微跌0.25%、深证成指下跌7.10%、创业板指下跌10.99%。从具体的市场指数分析,上证50上涨2.95%、沪深300上涨0.89%、中证500下跌8.96%、中证1000下跌16.84%、中证2000下跌23.4%。 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上半年大蓝筹股票起到了稳定市场的影响,但中小盘股票成为了拖累上半年市场行情的主要对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迹象。 再看看其他市场表现,港股恒生指数、国企指数上半年收涨,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57%。美股市场方面,道琼斯指数上涨3%、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8%、标普500指数上涨14%。日经225指数上涨18%、印度股市上涨9.4%。 即使是前几年走势比较低迷的港股市场,今年上半年依然出现了上涨的走势。由此可见,相比起全球大多数的股票市场,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走势比较低迷。 造成A股走势低迷的原因会是什么呢? IPO与再融资不是上半年股市低迷的原因,今年与往年同期数据相比,今年上半年IPO受理数量显著下降,上半年股市融资与再融资金额明显下降,对市场存量资金分流压力比较小。在阶段性收紧IPO的背景下,上半年股市下跌与IPO、再融资的关联性并不大。 美联储降息预期一再推迟,可能构成股市走势低迷的外部原因。但是,比A股更接近国际市场的港股,上半年却出现了上涨的走势,所以美联储降息预期落空,不应该成为上半年A股下跌的重要原因。 既然美联储降息落空与IPO不构成上半年股市下跌的原因,那么A股上半年的下跌更可能与市场投资生态环境有关。 自今年1月29日限售股出借被全面暂停之后,不少大股东开始把目光瞄准了非限售股的融券。今年3月18日,转融券从T+0转变为T+1,但并未从根本上缓解融券的压力。非限售股融券卖空的行为,相当于给市场增加了大量的对手盘,市场资金无力承接,也可能成为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的下跌,更多体现在中小盘股票。与大盘股相比,中小盘股对政策环境、资金面环境的影响更明显。 时至目前,A股拥有将近5400家上市公司,但股市单日成交量却萎缩至6000亿元,意味着股票市场依然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市场资金更聚集到头部公司优质资产之中,却进一步分流中小盘股票的存量流动性。在股市容量持续扩容的背景下,中小盘股票更容易走出港股化的走势。对本身流动性不强、成交不活跃的中小盘股,一旦遭遇大单抛售,那么股价容易走出非理性下跌走势。 与大盘股相比,中小盘股票的大股东抛售股票的意愿更强烈。有的利用限售股出借盘活流动性(现已全面暂停),有的利用非限售股融券提升资金利用率,后者仍未有具体的措施去规范。 今年上半年A股表现不乐观,股市容量规模高达5400家上市公司。面对存量资金博弈的大环境,即使上半年IPO明显放缓,但市场仍需要不断消化前些年股市快速扩容的压力,在市场供需结构仍未达到平衡状态之际,股市走出大行情的可能性并不大。
7月5日收评&周末消息汇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28 10:36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3元以下股票数量大幅攀升,该不该叫停面值退市?

我做了一下统计,截至6月27日,A股市场合计27家上市公司跌破1元。187家上市公司跌破2元。另外,有268家上市公司跌破了3元,意味着股价低于3元的上市公司多达482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8%以上。 按照A股市场强制退市的分类,分别包括了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以及重大违法类的强制退市情绪。其中,面值退市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的一种类型。 按照A股面值退市的规则,即上市公司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每股面值,将会触发面值退市。从上述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A股低于1元股票价格的上市公司已经多达27家,跌破2元的1元股也多达187家,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将会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不少上市公司股票触发面值退市的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1元面值,也有极少数的上市公司面值不是1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面值退市规则会影响到绝大多数的A股上市公司。 3元以下的低价股数量越来越多,那么我们该不该叫停面值退市呢? 作为交易类强制退市的类型,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的退市,基本上都与面值退市有关。在面值退市的影响下,上市公司不得不时刻留意自己公司的股价变化,一旦股价接近每股面值,那么就会引起警惕,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维持自身的上市地位,他们会积极采取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等方式提振股价,避免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不保。 过去,触发面值退市的基本上是绩差股,或者本身已经是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但是,在近期市场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我们却发现跌近1元面值的上市公司却多了不少国企央企的身影。例如,钢铁板块成为了接近面值退市的重灾区。 假如面值退市继续实施,那么在市场环境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可能会导致一批低价国企股陷入面值退市的风险。 并非所有的低价股都是绩差股,有的上市公司容易受到周期的影响,一旦过了这一轮调整周期,那么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以及财务状况也会得到改善。因此,在面值退市的规则下,当市场遇到非理性的下跌行情,往往容易对部分非绩差股的低价股形成误杀,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大股东、战略投资者,而且还有大量的股东。 面值退市该不该叫停?我们不妨参考一下美股市场的“一美元退市制度”是怎样做的。 首先,从美股市场的规则风险,若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那么将会收到警告。在此之后,会有90天时间给上市公司改善股价,若90天后依然维持1美元以下的价位,那么将会面临退市的风险。 但是,在维持上市地位方面,美股市场的做法却比较灵活。 例如,美股市场允许上市公司采取合股的方式来改善股价。在实际操作中,有部分上市公司已经不是第一次合股了,有的甚至有多次合股的行为。通过多次合股来达到维持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 不过,合股对投资者来说,未必是好事。如果只是单次合股维持上市地位,那么影响不大。但是,若上市公司本身的质地比较差,却采取了多次合股的方式,那么将会不断摊薄股东的权益,反复多次的合股对股东来说,都不知道哪里才是上市公司的真正底部。 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以采取主动退市的方式保障股东利益。在美股市场中,我们会发现主动退市的占比不低,而且不少上市公司会通过适度的溢价来回收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份,实现全部私有化的目标。 因此,对A股市场来说,面值退市可以保留,但需要完善配套措施,特别是保障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面对即将触发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除了大股东进行回购、增持股票稳定股价外,还可以积极鼓励上市公司以一定的溢价率回购股东的股份,避免步入强制退市的风险。一般来说,主动退市会比强制退市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可以更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杀猪盘再现!百邦科技持续暴跌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26 09:52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摩根大通辟谣看空中国股市,股市“小作文”频繁出现说明了什么

最近有一个比较火的“小作文”,传言称摩根大通预测沪指或在年内下探至2398点。对此,摩根大通方面表示从未发表过相关的研究报告。 为何这篇“小作文”会牵涉到摩根大通?归根到底,还是近年来摩根大通的分析报告比较准确,部分资金试图利用摩根大通的影响力来影响整个股票市场。 去年8月初,摩根大通曾经发布了下调中国股票评级的研报,当时市场指数处于3250点附近的位置,在随后几个月时间里,股市阴跌不止,并在2024年2月初探底至2635点。 今年1月初,在股市处于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中,以摩根为代表的外资机构却表示看好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并表示中国核心资产或已经迎来了极佳的配置时点。 在市场一片看空的背景下,外资机构纷纷看多中国资产,市场在半个月之后触及大底,并展开一轮快速上涨的行情。 在预测上市公司方面,摩根大通的预测准确率也是比较高的。 去年9月14日,摩根大通下调宁德时代的股票评级至中性。当时,宁德时代的股票价格约为215元,随后股价一路下跌,并在今年1月创出135元左右的调整新低。 今年3月18日,摩根大通一改之前悲观的态度,并上调了宁德时代的股票评级,次日宁德时代股价大涨,股价也从152元大幅反弹至210元。 因为多次预测的准确率较高,所以摩根大通也成为了“小作文”的对象。为何有人要编造“小作文”动摇市场的投资信心? 第一个猜想,可能想利用“小作文”压低市场指数,并趁机获取廉价筹码。 第二个猜想,故意做空中国资产,并利用融券等工具从中获利。 第三个猜想,只是为了流量与关注度。 在市场处于底部区域,且市场投资信心不足的背景下,一系列的“小作文”容易动摇市场的投资信心,也会对本已低迷的市场带来雪上加霜的冲击影响。尚且不知道这些“小作文”的源头在哪里,但在底部区域释放出这种消息,令人不安。 当前的A股市场,主要缺乏的是信心。假如上述第二个猜想是对的,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何A股市场的“做空”工具如此丰富,而且规则设计更偏向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专业做风险对冲的机构投资者呢? 今年1月29日和3月18日,先后修补了限售股出借和转融券T+0的漏洞。 但是,禁止限售股出借,并不等同于完全禁止限售股的解禁减持,也并未禁止非限售股的出借。随着IPO的再次提速,未来批量新股上市后,又会有新一批的限售股等待解禁,在低迷市场的环境下,限售股解禁减持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影响,不排除有部分大股东,已经找到了新的变相减持方式,只是现在未被大家发现而已。 不过,正常的限售股解禁减持,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对投资者来说,希望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严格按照限售期不允许限售股解禁、出借、转融通的操作要求,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的运行秩序。 另外,虽然转融券从T+0转变为T+1,但非限售股出借现象并未禁止。 转融券的券源在谁的手中?券源话语权在哪里?这将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公平交易环境。同时,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战略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把暂时不抛售的非限售股股票进行出借,然后利用市场交易规则以及信息优势从中实现套利。 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手中持有大量的股票,如果大量抛售将会丧失控股权。但是,如果把持有的非限售股股票进行出借,加上每年分红,将会是一笔可观的利润,同时也可以保护自己的控股权,一举多得。 本来市场的流动性已经不多,如今又有一大批非限售股参与出借,无疑为市场增加了大量的对手盘,对存量资金的消耗影响还是不小的。因此,建议在暂停限售股出借的基础上,在现阶段内全面暂停包括限售股、非限售股等转融通业务。稳定市场投资环境、提振市场投资信心,是当前A股市场的首要任务。
7月5日收评&周末消息汇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25 10:12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A股印花税下降五成,减半征收为何未换来股市成交额的提升?

去年8月,A股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的措施,至今已经实施了9个多月的时间。从减税的情况来看,减税力度是比较大的。今年1月至5月证券交易印花税为439亿,同比下降了50.8%。 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确实从某种程度上为股民们减负。从今年以来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同比降幅分析,也基本上符合市场预期。考虑到去年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的因素,所以今年8月之前的同比数据都会有着较大比例的下滑,今年8月之后的同比数据才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与同比数据相比,环比数据或许更具有参考价值。以今年5月为例,5月份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了42.86%,但较4月份环比增加了20.5%。 实际上,我们参考历年来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数据变化情况,与同期市场行情的表现有着较大的联系性。今年5月证券交易印花税比4月出现环比增长的现象,与5月前半段行情走势比较强的因素有关。在股市行情相对活跃的背景下,市场成交额也随之增加,并带动5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回暖。 从去年8月27日实施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的措施之后,却并未提振股票市场走出一轮上涨行情。在印花税减半征收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也只是出现了高开低走的走势,随后市场行情却持续调整,并于今年2月初创出了2635点的调整低点。 由此可见,去年8月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措施并未能够终结A股的调整行情,反弹也只是昙花一现。在过去9个月的时间里,A股调整的时间远多于上涨的时间,印花税下调未能够成为新一轮上涨行情的催化剂。 回顾历年来A股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之后的股市行情,更多体现在单日冲高行情或者短期反弹行情,却并未成为股市止跌回升的导火索。 以2008年为例,在股市持续大幅下跌的背景下,2008年先后实施了两次印花税下调的措施,分别是2008年4月24日和2008年9月19日,但两次下调动作仍未成为股市行情的拐点。 归根到底,在下跌趋势中,任何政策利好措施只是短暂缓解市场的下行压力,或为市场营造出短暂反弹的行情,但并未从本质上扭转市场的下行趋势。股票市场是经济晴雨表,也是货币政策松紧的先行指标,市场价格依然会沿着趋势运行下去,直到买卖力量开始发生变化,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逐渐形成新的行情拐点。 我们可以发现,从去年8月的股市成交额到现在的股市成交额,基本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在这个月出现了不增反降的迹象。为何印花税减半征收依然未能换来股市成交额的提升? 实际上,影响股市成交额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会从短期内提振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但未必可以提振市场的中长期成交额。影响股市成交额的因素,还包括市场行情的冷暖、增量资金进场的意愿以及市场换手率的变化等 。 从5月20日以来,A股市场持续下跌,市场赚钱效应也明显降温,也会导致股市成交额的持续下滑。在股市成交额持续下滑、市场换手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收入情况。 过去9个月,A股政策利好不断,却始终未能够扭转市场的调整趋势。在此期间,IPO新增受理数据大幅下跌,且IPO主动撤回率大幅增加,从供给端的角度考虑,为股票市场营造出政策持续回暖的信号。 但是,IPO一直暂缓也不是办法,三大交易所也宣布全面恢复IPO受理,或许股票市场还是需要由市场进行自我调节,逐渐把主动权归还给市场,市场才能更真实反映出市场自身的价值情况。
聚焦深度,谈行业!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24 10:56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三大交易所重启IPO受理,会对A股产生什么影响?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重启IPO受理,其中沪深交易所时隔半年后再次受理IPO,北交所则是时隔3个月之后再次受理IPO。 三大交易所重启IPO受理,对A股市场来说,将会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目前A股市场实施的是注册制,与核准制相比,IPO注册制的发行流程会比较简洁。 从受理到审核问询,再到上市委审议,而后报送证监会,并由证监会注册,最后完成发行上市的流程。与之相比,核准制的发行流程会更加复杂,企业从受理到核准发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在初审会、发审会环节,仍需要警惕暗箱操作等风险。从总体上分析,IPO注册制的流程会更加简单,而且花费的时间会比核准制更少了。 考虑到市场环境低迷的因素,从去年8月27日以来,证监会阶段性收紧了IPO节奏。今年以来,新增受理的企业数量也只有5家,同时有多达约246家企业主动撤回了IPO申请,促使IPO排队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至431家(截至6月21日数据)。 这一轮加大IPO检查力度,有利于缓解IPO堰塞湖的问题。但是,至今依然有431家的企业进行IPO排队,意味着IPO堰塞湖的压力依然明显。随着三大交易所重启IPO受理,或许为市场释放出下半年IPO发行节奏可能会有所提升的信号。 重启IPO受理,并不等同于IPO注册数量的大幅增加。因为,在全面注册制下,企业申请获得受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经历审核问询、上市委审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以及发行上市的流程,所以重启受理并不会在短期内大幅增加A股IPO注册的企业数量,对市场的短期实际影响并不大。 在A股市场跌破3000点之际,三大交易所重启IPO受理的举措,将会对市场短期投资信心以及投资情绪构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在下跌趋势中,股票市场的投资信心是非常脆弱的,稍有一些风吹草动,就可能会导致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在下跌趋势中,市场往往会“放大利空,缩小利好”。在上涨趋势中,市场则会“放大利好,缩小利空”。由此可见,与基本面相比,股票市场的情绪面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更明显。 A股跌破3000点,到底是调整尾声还是下跌中继? 从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分析,3000点的估值并不高,已经处于历史估值低位的水平。与2007年2月3000点的估值相比,现在A股市场的3000点估值却比较便宜。 从股票市值规模的角度分析,在2007年A股创出6124点历史新高的时候,当年股市总市值只有32.5万亿,但17年后,A股总市值高达70万亿人民币,意味着17年时间,A股依然保持3000点,但总市值却涨了一倍以上。 从股市投资难易程度分析,A股第一次进入3000点,当年还没有限售股、还没有转融券,也没有股指期货等,市场投资环境很纯洁。但是,17年后的今天,A股有限售股、有5400家上市公司、有股指期货、有转融券、有量化交易、有自动赎回型期权产品等,股市投资工具丰富了很多,但散户风险对冲方式依然局限于单向做多与止损出局,显著加大了散户投资者的投资难度。 虽然目前A股日均成交量依然保持在6、7000亿的水平,但现在的6、7000亿不同于以往,17年前只需要承担1500家上市公司流动性的需求。但是,现在的6、7000亿需要承担5400家上市公司流动性的需求。因此,当前市场依然摆脱不了以存量资金主导的市场环境,而且供给端仍在放量,这也会导致股市供需结构持续处于失衡状态,这也是股市长期徘徊在3000点附近的主要原因。 股市估值已经很便宜,但市场供需结构不均衡,进而导致股市投资吸引力显著下降。股市,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资金去推动,增量资金迟迟未能提升,存量资金却不足以满足5400家上市公司流动性的需求,所以提振A股,还需要从供需结构以及流动性的方面下功夫,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股市行情也会再次启动。
三大交易所IPO受理全部恢复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21 10:24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沪指退守3000点,为什么A股一直摆脱不了3000点?

3001.77点,这是6月20日沪指调整的最低位,距离3000点整数关口只有一步之遥的空间。在没有重大利好消息刺激的影响下,3000点估计也会失守。 A股第一次上3000点是2007年2月,但时隔17年,A股还是3000点,就有点过分了。因为,现在的3000点,已经不是17年前的3000点,现在的3000点所对应的估值很便宜,不是当年估值昂贵的状态了。不过,与当年的股市总市值相比,现在A股市场的总市值已经高达75万亿左右,这个市值规模比2007年6124点的市值还要高一倍以上。 市场指数还是3000点,股市总市值却比6124点的时候高出一倍以上。多出来的市值又从哪里来呢? 首先,2007年A股上市公司总数量才不到1500家,现在已经达到5400家以上,17年间A股上市公司数量多了2倍以上。 再者,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幅攀升,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也在水涨船高。包括发行可转债、配股、定向增发在内的规模持续攀升,也给A股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此外,上市公司数量增多,减持规模也会随之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工具推出,上市公司大股东、战略投资者已经不局限在二级市场减持抛售了,而且还可以通过转融券、限售股出借等方式实现变相减持。需要注意的是,从今年1月29日起,限售股出借已经被全面暂停,另外从3月18日起,转融券交易规则也从T+0转变为T+1。 从2010年以来,14年间A股市场总市值规模增长最快、股市各种创新工具发展速度飞快,但对多数股民来说,这14年时间,却是赚钱难度最大,赚不到钱的时间段。 普通散户投资者为何赚不了钱? 第一种解释是散户投资者不具有信息优势、资金优势与成本优势,特别是在信息优势上,散户投资者无法与机构投资者进行比拼。 第二种解释是散户投资者缺乏风险对冲工具,只能够通过单向做多或者止损等方式实现风险对冲。与之相比,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对冲方式丰富,股市涨也赚钱,跌了赚钱,横盘也赚钱,股市长期徘徊在3000点附近,与机构投资者风险对冲工具太丰富,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性。 第三种解释是不少企业把上市作为终点,企业上市之后,就把公司卖给股东。近期,还被媒体曝光了某上市公司一家7口套现了20亿元,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个案。不少上市公司不是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做大做强,而是想方设法把股份卖出去,这对散户投资者来说,相当于高位接盘了,岂有不亏钱的道理。 A股长期摆脱不了3000点的束缚,与多方面原因有关。按理说,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已经处于全球估值低位水平,本来是应该要涨的。但是,因市场自身的原因,股市迟迟未能摆脱3000点的区域,股市向上突破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功能定位、改变股市的投资生态。 纵观历史数据,美股市场也曾经出现过调整十多年的情景,但深度调整之后,都会有一轮大牛市的到来。A股市场从2007年开始已经接触到3000点的位置,17年后股市依然处于3000点附近徘徊,市场急需要营造出一波牛市提振投资信心。假如股市投资生态不改变、功能定位不改变,那么以后的年轻人更不可能入市投资了,股市仅依靠存量资金来支持庞大的市场容量规模,也很难走出一轮大行情。
七月开门红,沪指临近3000点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20 11:58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一边减持比亚迪,一边增持西方石油,巴菲特打的是什么算盘?

股神巴菲特接连减持比亚迪H股,从2022年8月以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比亚迪的比例持续下降,最新持股比例只有6.90%。接下来,巴菲特还会不会继续减持比亚迪H股,仍然需要等待公告,但从巴菲特的系列投资举动来说,未必是看空比亚迪的投资价值,而是可能找到了更具有投资性价比的投资项目。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边在减持比亚迪股票,另一边却增持西方石油,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西方石油的比例已经接近三成。从目前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重仓股名单来看,包括雪佛龙、西方石油在内的能源股,目前占伯克希尔哈撒韦较高的持股比例。 在巴菲特减持比亚迪H股的同时,巴菲特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增持西方石油的股票,在9个交易日中,巴菲特一共买了730万股,交易价格在每股60美元附近。 西方石油会不会重走苹果的上涨之路呢?也许,从巴菲特的角度考虑,他大举投资西方石油,未必是寻找类似苹果那样的大牛股,而是更看重西方石油背后的优质资产。 与苹果公司相比,西方石油属于周期行业,深受油价走势的影响。面对周期属性较强的上市公司,巴菲特不太可能把西方石油与苹果公司进行对比,因为两家公司的周期属性、经营属性不同,西方石油更可能倾向于避险,或者在当前的通胀环境下,西方石油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略好于其他资产,但期待西方石油实现资产大幅增值的可能性反而不大。 截至目前,伯克希尔持有西方石油的股票比例高达28.8%,持股比例仅次于雪佛龙,未来有可能会超过雪佛龙的持股比例。 不过,巴菲特投资西方石油的举动,也给市场带来了不少的疑虑。究其原因,与同类型的石油巨头相比,西方石油的规模体量、市场竞争力未必比得上同行业的石油巨头。同时,西方石油的估值水平、股息率水平也并不具有优势。最简单的例子是,与雪佛龙相比,西方石油无论从估值水平,还是规模体量,或者是分红派息力度等方面,都与雪佛龙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笔投资真的是一笔好投资吗? 最关键的是,近年来西方石油大举投资,而且多次采取了举债收购的动作。例如,在去年12月11日,西方石油以总价值12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页岩油公司。几年前,西方石油也借助巴菲特之手成功收购了阿纳达科,在接连收购的背后,更直接考验西方石油的财务实力与现金流状况。 针对西方石油的多次收购行为,或为提升自身话语权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而且,现在西方石油有巴菲特加持,有着实力大股东的背书,未来西方石油在提升自身实力与影响力上,依然具有其他石油公司无法媲美的竞争优势。 目前来看,巴菲特投资西方石油这一笔投资,存在不少的不确定性。其中,西方石油通过多次的巨额收购行为,其债务结构与现金流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压力,未来可否改善债务结构,并积极提升现金分红能力与股票回购力度,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西方石油的投资价值。 巴菲特接连减持比亚迪股票,或许为加大西方石油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或许,从巴菲特的角度考虑,他可能认为投资西方石油的性价比更高,长期的投资价值也会更具有优势。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会是一笔错误的投资吗?即使未来比亚迪股票出现大涨的行情,但对巴菲特来说,已经赚了30倍以上的利润,已经是一笔非常成功的交易。但是,巴菲特投资西方石油,可否实现像比亚迪、苹果这样的投资回报率,依然存在很大的变数。也许,巴菲特已经看到了西方石油背后的投资价值,但目前还没有被投资者所了解,股神的投资嗅觉与敏锐性,也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模仿的。
聚焦深度,谈行业!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19 08:40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营收连续31年稳健增长,高分红与大额回购的伊利迎来戴维斯双击了吗?

业绩是检验一家上市公司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并不是每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如果可以做到营收连续31年稳健增长,那么这家公司的综合实力也是相当强大了。 据公开数据显示,伊利股份2023年实现营收1261.7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均创出历史新高,营收更是实现了连续31年稳健增长。 伊利是怎样做到连续31年营收增长? 从2023年上市乳企的财报数据来看,伊利依然处于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也是15家上市乳企中少有的营收与净利双增的上市公司。 在整个行业中,2023年伊利股份以1261.79亿元的营收规模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并领先行业第二近300亿营收。净利润方面,伊利同样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两倍于行业第二名。 伊利长期稳居行业第一,与它前瞻性的经营布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 其中,伊利的全系产品齐发力,且全品类业务持续保持韧性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3年伊利在液奶、奶粉及奶制品和冷饮产品等主要业务均实现了稳健增长。 其中,2023年液奶业务实现营收达到855.40亿元,业务规模与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奶粉及奶制品继续保持高于行业的增长,伊利的整体奶粉销量已经位居中国市场的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零售额市占份额进一步提升,儿童奶粉赛道的市占份额也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非乳赛道上,伊利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并积极探索新的赛道。例如,伊利近年来开始进军无糖茶饮料市场等,逐渐在非乳赛道上培育新的增长点。 目前国内乳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了“一超”的格局,在本身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背景下,伊利又抓住了全球健康食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并积极布局全球健康食品市场,加快海外市场的拓展布局,进一步巩固伊利的全球竞争地位。 打造行业绝对龙头地位,乳制品行业形成“一超”格局。 从2023年的财报分析,伊利不仅成为众多上市乳企中少数实现营收与净利双增长的公司,而且还与其他乳企持续拉大竞争优势,进一步夯实了乳制品行业的“一超”格局。 成为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绝对龙头,伊利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起来的。 渠道方面,伊利积极利用大数据精准经销,并不断强化渠道下沉的力度,持续强化渠道的精耕细作。在乳制品行业中,伊利掌握着最强的渠道优势。强大的渠道优势背景,也为伊利成为行业绝对龙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品布局方面,伊利实现了全系产品的发力,其王牌产品、核心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伊利的产品布局具有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 创新与研发方面,伊利长期投入研发创新,2023年的研发费用高达8.5亿元,过去十年的研发费用更是超过了40亿元。与此同时,2023年伊利获得了838件的发明专利授权,研发成果加速转化,也为伊利持续稳健增长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出海发展方面,伊利在国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且奠定了行业绝对龙头的地位。在巩固国内市场领先优势的基础上,伊利破圈海外市场,并成功探索新的发展突破口。 数据显示,2023年伊利的海外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了10.08%,伊利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伊利的国际化战略正在深入推进,进一步提升了伊利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与竞争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伊利在全球拥有15个研发创新中心、81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坚持走出去策略,实现海外市场的破局。 重视股东利益,积极实施高分红与巨额回购 优秀的公司,不仅重视公司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重视员工、股东的利益。在股东回报方面,伊利也是A股市场中少数重视股东利益的好公司之一。 在分红方面,伊利自上市以来累计为股东提供了508亿左右的分红总额,2011年以来伊利的分红金额每年增加,从2011年分红4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分红76.39亿元,13年来伊利的分红金额增长了19倍。 在股份回购方面,继2023年伊利回购了10亿多元之后,2024年伊利的股份回购力度更大了。据了解,2024年伊利已经实施新一轮的股份回购,预计回购规模高达10亿至20亿元,而且2024年的回购计划已经开始实施。 从现金分红的比例分析,按照2023年伊利的分红数据,现金分红占伊利2023年归母净利润比例的73.25%。如果算上回购的金额,伊利的实际分红比例超过80%。 在A股市场中,很少有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超过80%,伊利却做到了。在重视股东利益方面,伊利也是A股上市公司里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 营收连续31年稳健增长非常不简单,长期保持高分红比例更是不容易,作为A股市场的优质资产,伊利一直重视股东的利益,在A股市场中,同时实施高分红与大额回购的上市公司并不多。
7月5日收评&周末消息汇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18 09:47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巴菲特继续减持比亚迪,股神为何减持不断?

比亚迪曾经是巴菲特最喜爱的股票之一,早在2008年9月,股神巴菲特开始大举买入比亚迪的股票,当时的买入价只有每股8港元。时隔15年时间,截至6月17日,比亚迪H股的股价已经达到233.40港元,意味着巴菲特当年这一笔投资已经收获了近30倍的利润,而且还没有算期间的现金分红。 持股超过15年,已经可以排在巴菲特长期持股的上市公司名单了。不过,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感情并未有可口可乐那样深厚的感情。从2022年8月24日以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连续多次减持比亚迪的股票,持股比例也从最高19.92%下降至最新的6.90%。 虽然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没有清仓比亚迪,但近两年的减持力度已经比较大,未来不排除还会有进一步减持的可能。 曾经巴菲特持股比亚迪的股票数量高达2.25亿股,如今却减掉了三分之二,为何巴菲特要频繁减持比亚迪股票呢? 针对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原因,目前市场依然处于猜想的状态,但从近年来的投资举动来看,也大概可以看出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一些想法。 我们可以从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股票的时间点看出巴菲特的一些投资意图。 从2022年8月到上一次披露减持信息的2023年10月25日,期间比亚迪股票价格依然处于高位震荡的状态,也就是说巴菲特减持比亚迪H股的价格区间大概在210港元至280港元。 在比亚迪股票处于大幅下跌的阶段,伯克希尔哈撒韦则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减持力度并未有太明显。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巴菲特对当前比亚迪股价与估值的态度,或认为当前股票价格的投资性价比不高,进而采取接连减持股票的动作。 14、15年投资回报超过30倍,这个投资成绩是相当可观的。对股神巴菲特来说,在股价处于高位的时候获利了结、锁定利润,也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毕竟这笔交易已经很成功,巴菲特也达到了这一笔交易的目标。 除了获利了结的考虑外,我们看一下近年来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更多注重美国市场与日本市场,或许从巴菲特的角度分析,通过减持其他股票来投资其他投资标的,以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效果,进一步提升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提升资金利用率、增强资产配置效果的角度考虑,减持比亚迪股票也属于意料之内的事情。 截至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现金储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数值,而且近年来巴菲特更倾向于投资石油股。其中,雪佛龙与西方石油成为了巴菲特的重仓股,巴菲特接连增持西方石油股票,或为未来全球市场剧烈波动提前做好准备,并积极增配一些能源股,以应对未来地缘局势复杂变化的风险。 减持获利丰厚的,增持有投资潜力的股票,也是正常的投资行为。不过,巴菲特持有比亚迪H股仍然有6.90%的股票,这6.90%的股票会不会被陆续减持,并直至持股清零?关键取决于股神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态度。 比亚迪依然是最优秀的中国企业之一,巴菲特的投资行为并不代表着比亚迪已经不具有投资价值,只是股神看到的与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也许股神已经找到比这家公司更具有投资回报潜力的资产,并尽可能提升资金利用率,满足他的投资需求。 $比亚迪股份(HK01211)$
沪指迫近3000点,你怎么看?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17 16:24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茅台价格大跌,茅台的护城河还在吗?

茅台股价与茅台酒价格大幅下跌,但这个跌幅并没有市场说的那么夸张,即使是按照上月最高价计算,茅台股价也只是跌了不到15%,还没有达到“暴跌”的程度。 万物皆周期,茅台也不例外。翻看过去20年,茅台酒出厂价与零售价的价格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到茅台酒本身还是存在一定的周期属性,只是相比起大多数的商品,茅台酒的周期属性相对弱一些。 过去20年,53度飞天茅台的出厂价处于稳步上涨的趋势,从2004年的268元大幅攀升至2023年的1169元。不过,在2013年至2017年,茅台酒出厂价也基本上保持在819元附近,出厂价迟迟未有上涨。另外,从2018年至2022年,茅台酒出厂价也基本上维持在969元的水平,直至2023年才上调了出厂价格。由此可见,茅台酒的出厂价涨幅缓慢,即使如此,在过去20年里,茅台酒的出厂价已经涨了数倍。 相比起出厂价格,茅台的终端价格却存在比较大的波动。其中,价格波动率最大的,莫过于2010年至2017年,茅台酒的终端价格从1000元大幅飙升至2300元,而后又跌破1000元,2017年之后茅台酒的终端价格才开始触底回升,摆脱了长达数年时间的筑底过程。 在过去20年里,茅台酒的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价差空间时大时小。但是,在过去20年里,曾经经历了两段价差空间比较大的时间点。 2012年前后,茅台酒的终端价格一度飙升至2300元,当时的出厂价只有819元,价差空间高达近1500元。2020年前后,茅台酒终端价格一度飙升至3000元,当时的出厂价才969元,价差空间高达2000元,创出了近20年的价差最高值。 如今,茅台酒终端价格跌破2500元,但与1169元的价差空间相比,依然有1300多元的价差。要知道,在茅台酒最低迷的时候,价差还不到100元。1300元的价差空间也形成了当前茅台的护城河。 出厂价与零售股出现逾千元的价差,说明了市场的需求依然旺盛,茅台酒依然享受着一定的溢价空间。价差逾千元,对茅台来说,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经销商来说,如果高位囤货,那么随着价格的快速下跌,需要承受的价格风险越大,甚至已经跌破了他们的盈亏线水平。 在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依然存在千元的价差空间,意味着茅台的护城河仍未受到动摇。影响未来茅台护城河的因素,除了价差空间外,还与高端商务频率、消费升级预期以及高端稀缺定位等因素有关。其中,茅台的高端定位、稀缺价值是茅台重要的护城河,这也是支撑较大价差空间的关键因素。 虽然茅台的护城河仍在,但对市场来说,最怕的还是一致看跌的预期。当市场形成了一致看跌的预期后,价格表现也会加入不少的情绪因素,一旦市场放大了看跌预期、放大了非理性的抛售情绪,那么市场价格的跌幅也会明显扩大,对短期茅台酒、茅台股价的冲击影响依然不可小觑。
沪指迫近3000点,你怎么看?
郭施亮 郭施亮

郭施亮

06-13 11:23 · 财经媒体经济观察员

美国5月CPI意外全面降温,美股为何加息涨降息也涨?

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数据,美国5月CPI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核心CPI同比增长3.4%,增速降至三年多来的最低水平。美国5月通胀降温,或为之后的降息创造出有利的条件。按照市场的预期,预计美联储今年会降息一次。这一次CPI数据意外降温,或提升年内美联储降息的概率。 受到美国5月CPI意外全面降温的影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走势,盘中跌幅超过3%,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显著下跌,也是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 在5月CPI降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美股市场出现了盘中走强的表现。其中,纳斯达克指数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已经涨了18%,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巨头也出现了显著上涨的走势。 截至目前,微软、苹果与英伟达已经站上了3万亿美元的关口。苹果公司也重新回到美股第一高市值股票的位置。 在这一轮科技股牛市中,美股市场已经形成了“七巨头”的行情,但在这段时间里,特斯拉股价走势明显跑输其余科技巨头的表现。英伟达则成为新晋科技巨头,对市场行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只要苹果、微软和英伟达股价保持强势运行的趋势,那么将会很好支撑纳斯达克指数的走势。从目前美股总市值前面前几位的上市公司分析,微软、苹果和英伟达的总市值已经达到10万亿美元,三家公司接近一个A股市场的总市值规模。除此以外,谷歌、亚马逊以及Meta的股票市值紧跟其中。 总市值可否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的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美股科技巨头的标准条件。由于美股市场对七巨头的依赖度比较高,所以在七巨头保持强势的背景下,美股市场也会保持强势运行的趋势,这也许是多年来美股市场尚未出现大调整的原因之一。 七巨头对美股市场的影响力大,不仅体现在这些科技巨头的基本面扎实、盈利能力很强,而且还与巨头们的巨额股票回购、大力度分红有关。 其中,微软、苹果、谷歌、Meta的股票回购力度很大,甚至达到千亿美元的回购规模。近十多年时间,科技巨头的估值显著提升,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巨额股票回购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采取巨额回购的措施,确实对股票价格起到了积极提振的影响,扎实的基本面、很强的盈利能力以及巨额股票回购,也成就了科技巨头股票估值的水涨船高。 过去十多年,美股市场走出了十多年的长期牛市行情,期间也经历过加息周期、降息周期。但是,无论是加息周期还是降息周期,美股市场依然保持创新高的走势,又是为什么呢? 归根到底,还是与市场指数与七巨头高度捆绑的因素有关。此外,也与美股市场大范围开展大额股票回购的因素有关。 除了美股七巨头之外,有一批知名消费股、能源股等,他们也是长期实施大额股票回购的措施。有部分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极高、负债率极高,但公司依然可以稳健经营,关键在于公司可以持续产生稳健的现金流,而且公司积极实施股票回购,在大额股票回购的影响下,也促进了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持续上涨。 在企业盈利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财技手段提升股票吸引力。其中,大额股票回购也是提升股票吸引力的有效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市场处于高息环境下,对拥有巨额现金储备的上市公司来说,反而是好事。因为,对上市公司来说,它们可以借助高息环境做现金管理,也可以轻松获得可观的投资利息。一边是现金管理所带来的资产保值增值效果,另一边是巨额股票回购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多方面提振公司股价,无论在加息环境还是在降息环境,现金流充裕的巨头们依然可以保持持续上涨的运行趋势。
苹果概念股普涨,杰美特20CM2连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