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AI,周鸿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围策略

AI技术提升的是生产力,并非简单替代工作岗位

近日,三六零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做客《格隆博士会客厅》访谈栏目中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以及AI对于就业影响的看法。

在访谈中,周鸿祎反对那些认为中国在发展大型AI模型方面缺乏环境和条件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类似于未战先降,并以企业家的视角,提出了中国AI发展的多维策略。

同时对AI技术如何塑造就业市场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论道AI:中国如何突围


在访谈中,周鸿祎对当前一种普遍担忧——即中国在大型AI模型的发展上缺乏环境和条件,甚至可能被国际先进水平越拉越远——表示明确的反对。

他认为,这种观点过于悲观,类似于战斗未打响就已投降。他强调,即使国外在某些方面暂时领先,但通过动态的竞争策略和不断的技术迭代,中国完全有机会实现追赶甚至超越。

周鸿祎特别强调了国内芯片厂商在算力芯片领域的进步,如华为的成就,视其为中国AI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认为,随着国产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国完全有能力在AI硬件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一较高下。

在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上,周鸿祎提出了两条路径:超级大模型和垂直化、专业化模型。他认为,超级大模型可能需要国家层面的集中支持,而垂直化模型则更适宜于企业层面的发展,能够更精准地服务于具体行业需求。


AI技术提升的是生产力,并非简单替代工作岗位


对于AI技术可能带来的就业问题,周鸿祎认为,AI技术将作为一股强大的生产力,推动各行各业的效率提升。他以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例,指出技术革命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飞跃,而非大规模失业。AI将人类从重复性劳动中释放,让人们专注于更有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他预测,随着AI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岗位,如AI训练师、数据分析师和算法工程师等。同时,现有岗位也将因AI的融入而发生变化,对技能的需求将更加倾向于分析、创新和人际交往能力。周鸿祎强调,教育体系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培养未来的劳动力具备与AI协作的能力。这包括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讨论AI技术的快速发展时,周鸿祎也提醒要关注AI伦理和社会责任。他认为,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必须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价值观,避免造成社会不公和伦理风险。

对于后市,他展望了一个AI与人类工作协同的未来,其中AI作为辅助工具,增强人类的决策和创新能力。他认为,AI将不会取代人类工作,而是成为人类的伙伴,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话题

#对话周鸿祎!欢迎观看《格隆博士会客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