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长江证券
研究员:邬博华/曹海花/叶之楠
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75.9 亿元,同比-49.8%,实现归母净利润4.7 亿元,同比-75.48%,实现扣非净利润2.7 亿元,同比-86.23%;拆至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下降19.96%,归母净利润0.1 亿元,同比下降98.26%,环比下降95.75%,实现扣非净利润-0.5 亿元,同比下降114.26%,环比下降146.56%。
事件评论
全年来看,公司锂电材料出货10 万吨,同比增长60.5%,其中三元材料的出货有所承压,主要系三元终端的需求疲软和国际客户出货减少有关;磷酸(锰)铁锂产品的销量同比实现大幅提升,2024 年年内连续月度出货近万吨;固态锂电材料方面累计出货近千吨,同比数倍增长。盈利方面,三元正极的经营性单吨盈利估算预计同比仍有所下降,主要系价格竞争下加工费下滑、稼动率承压拉高单吨成本;铁锂产品全年预计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他财务方面,其他收益1.67 亿元,资产减值亏损0.46 亿元,信用减值亏损0.26 亿元。
拆分至Q4,公司三元材料出货预计同环比均有所下降,主要与海外客户的出货减少有关。
考虑到汇兑收益、其他收益0.79 亿元(包含政府补助等),资产减值0.27 亿元,信用减值1.33 亿元(主要是海外客户的货款减值影响),估算经营性单吨盈利环比或有所改善。
铁锂材料出货预计大幅增长,增量来自电池客户和储能的放量,单吨盈利有望实现扭亏。
此外,氧化物及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建立百吨级中试线,实现吨级稳定制备;高镍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导入顺利。
展望未来,公司多品类正极材料发展思路稳步推进中。产能端,公司的芬兰工厂逐步投产有望增厚盈利空间;另外攀枝花基地预计年内有望建成投产,委外代工满足产能需求。盈利端,公司动力受益于LG、SK 等订单和国内客户拓展,25 年也有望稳步增长;铁锂业务匹配中航储能放量,并积极延拓宁德时代、瑞浦兰钧、蜂巢能源等客户以及韩国客户,有望延续增长并保持盈利改善。新技术端,公司固态积极布局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和固体电解质材料,深度对接下游客户,并提供一级样品得到项目认可;钠电处于示范或小批量导入阶段,锰铁锂中标测试已过,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预计公司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25 亿元,继续推荐。
风险提示
1、新能源车、储能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2、产业链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