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国海证券
研究员:李永磊/董伯骏/陈云
2025 年3 月29 日,盐湖股份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3 亿元,同比下降2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 亿元,同比减少41.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6%,同比下降14.1 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为51.9%,同比减少4.2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32.5%,同比减少10.9 个百分点。
其中,公司2024Q4 实现营收46.9 亿元,同比-19.1%,环比+45.9%;实现归母净利润15.2 亿元,同比-34.2%,环比+63.8%;ROE 为4.25%,同比下降3.26 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56 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46.10%,同比下降7.0 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0.1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32.4%,同比下降7.7 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1 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钾、锂价格持续下行,2024 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3 亿元,同比下降2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 亿元,同比减少41.1%。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系两大主营产品氯化钾和碳酸锂市场价格下降所致。据Wind,2024 年氯化钾、碳酸锂均价分别为2467.6 元/吨、9.1 万元/吨,同比分别下滑16%、65%。受产品售价下滑影响,2024 年,公司碳酸锂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21.8 个pct 至50.7%,但公司采取以量补价策略,加大碳酸锂生产销售力度,全年实现碳酸锂产量4 万吨,同比增长10.92%,实现销量4.16 万吨,同比增长10.51%,产销率达103.9%。氯化钾板块,2024 年实现毛利率同比增长2.0 个pct 至53.3%;实现氯化钾销量为467.28 万吨,同比下降16.56%;其中,公司氯化钾深加工生产氢氧化钾、碳酸钾产品合计35.82 万吨,实现收入约16.24 亿元,毛利率约21.03%。
期间费用方面,2024 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93%/6.91%/-0.98%/1.25%,同比分别+0.26/+3.42/-0.14/+0.64 个pct。其中,管理费用上升主要系1)因整治察尔汗铁东部片区及达布逊矿区发生环境保护费用,2)调整退休职工养老管理计划所致。
2024Q4 利润环比回升,主要系钾、锂产品销量环比增长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9 亿元,同比-11.0 亿元,环比+14.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5.2 亿元,同比-7.9 亿元,环比+5.9 亿元。
公司2024Q4 单季度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主要系四季度氯化钾、碳酸锂销量环比增长所致,氯化钾、碳酸锂单季度销量分别为150.7 万吨、13260 吨,环比分别增长65.5%、64.7%。
期间费用方面,2024Q4 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5%/4.23%/1.83%/1.06%,同比分别+0.29/-0.14/+4.44/+1.57 个pct,环比分别+0.74/-10.00/+4.90/-1.08 个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7.9 亿元,同比-11.57%,主要系氯化钾和碳酸锂市场价格下跌所致。据Wind,2024Q4,氯化钾、碳酸锂市场均价分别为2488.3元/吨、7.6 万元/吨,同比分别-12%、-46%,环比分别-0.3%、-4.7%。
聚焦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盐湖产业集群2024 年9 月,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将由青海国投变更为中国盐湖集团,实际控制人将由青海省政府国资委拟变更为中国五矿。
中国五矿旗下的五矿盐湖生产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盐湖,氯化钾产量规模达到国内第二梯队,目前已建成30 万吨/年氯化钾和1 万吨/年碳酸锂。优质盐湖资源的整合,有助于集团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并有效提升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
公司聚焦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据盐湖股份2024 年年度报告,公司计划在2025 年内完成盐湖全产业链及资源的整合优化,具备世界一流盐湖产业的雏形。碳酸锂板块,2025 年,4 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计划建成并释放部分产能,并完成子公司蓝科锂业公司碳酸锂装置系统性优化改造。计划结合碳酸锂期货与现货交易规则,探索碳酸锂产品期货交割库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和提高定价能力。
氯化钾板块,公司计划推进主业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延伸,积极实施碳酸钾、氢氧化钾、硫酸钾委托代加工业务。此外,40 万吨/年储热熔盐、500 万吨/年工业盐等稳链、补链、延链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察尔汗梦幻盐湖景区2024 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 万人次、实现营收8500 万元,成为了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基于2024 年表现及氯化钾、碳酸锂市场情况,我们调整了公司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4.18、188.39、193.4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55.89、62.24、64.71 亿元,对应的PE 分别为16、14 和14 倍。考虑到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强,且公司在锂盐领域积极扩产,预计带来持续增量,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导致的产品需求下降的风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新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