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研究员:崔世峰/于伯韬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1773.06 亿元,同比增长36.43%,高于彭博一致预期,实现归母净利润42.66 亿元,同比增长5.55%,低于彭博一致预期。其中消费电子收入1412.33 亿元,同比增长45%,组装业务收入1055.75 亿元,同比增长26%,零部件收入356.58 亿元,同比增长161%,汽车电子收入205.13 亿元,同比增长46%,新型智能产品收入155.60 亿元,同比下降16%。展望未来,预计端侧硬件AI 升级趋势将驱动消费电子终端需求复苏,带动大客户和安卓客户出货量增长,汽车电子业务受益于母公司智能化升级以及高毛利新品导入,AI 服务器等新兴业务收入开始放量,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曲线。
事件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1773.06 亿元,同比增长36.43%,高于彭博一致预期,实现归母净利润42.66 亿元,同比增长5.55%,低于彭博一致预期。
简评
消费电子业务实现高速增长。2024 年公司实现消费电子收入1412.33 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组装业务收入1055.75 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因为海外大客户平板组装份额提升,以及安卓智能手机需求复苏,零部件收入356.58 亿元,同比增长161%,主要因为捷普并表,以及安卓需求改善。展望2025 年,预计行业端侧硬件AI 升级趋势有望驱动终端需求复苏,带动大客户和安卓平板及手机等出货量向上,对冲掉下一代iPhone 金属中框变化对捷普的负面影响。
依托母公司智能化升级,汽车电子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2024 年公司实现汽车电子收入205.13 亿元,同比增长46%,下半年增速快于上半年,主要受益于母公司出货量高增长以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展望2025 年,受益于和母公司的深化合作,以及更多新品如智驾系统、智能座舱、热管理和空气悬架等在更多车型上导入,预计汽车业务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收入占比将继续提升,同时利润率也有望提升。
新型智能产品:AI 服务器相关收入逐步落地和放量。2024 年公司新型智能产品收入155.60 亿元,同比下降16%,主要受户储业务拖累,部分被AI 服务器等新兴业务对冲。公司与英伟达的合作领域不断深化,从早期的显卡、平板代工,拓展到AI 服务器、AMR 机器人等新领域。公司近两年投入较多资源于与服务器相关的新业务,包括AI 服务器、围绕数据中心拓展的液冷、电源管理以及高速连接产品如光模块和高速铜连接等。从24 年下半年开始AI 服务器已经开始贡献收入,预计25 年服务器代工收入将继续放量,同时液冷等相关收入在后续季度也有望逐步落地收入。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5-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967.14亿元和2173.95 亿元,同比增长10.95%和10.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48 亿元和60.12 亿元,同比增长18.34%和19.10%,对应净利率分别为2.57%和2.77%。
维持“买入”评级,给予目标价48.52 港元,对应2024 年20 倍PE。
风险提示:毛利率低预期,净利润低预期;汽车电子业务增速低预期;汽车电子等新业务前期研发投入过大,后期出货量不及预期,市场份额无法持续提升;AI 服务器相关收入增长不及预期;手机市场下行风险,大盘出货量下跌,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存货减值拨备的风险;海外政策监管风险,美国政府发起反垄断调查或专利侵权风险,大客户退出风险;海外产品竞争加剧等;IoT 周期属性较强,需求端疲软;宏观经济下行导致3C 类产品需求下降;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导致部分国家业务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