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1月24日丨今日尾盘,部分跨境ETF大跳水,日经ETF跌超5%。
跨境ETF今年以来被资金持续抢筹,场内基金频繁出现高溢价。基金公司不停发布风险提示、停牌公告。
奈何大A股民直接忽视,继续爆买,硬生生把美国50ETF连拉两涨停,溢价率抬到惊人的32.52%,标普500ETF溢价率达到20.60%。
ETF溢价率怎么来的?为何会出现这么高的溢价率?
科普下,场内ETF净值主要是随跟踪的成分标的变动,同时还会受到产品供求关系、流动性等因素影响。
ETF盘中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场内交易净值,就是ETF在场内交易的即时交易价格;另一个叫“IOPV”,IOPV的中文全称是基金份额参考净值。
IOPV是根据ETF持仓成分股实时价格和权重计算而来,交易所每15秒钟更新一次。当ETF场内交易净值高于IOPV时,意味着买入价格要比实际价格高,此时会出现溢价;当场内交易净值低于IOPV时则会出现折价。
ETF净值大多时候是围绕IOPV附近波动,多数ETF一般很少出现大幅溢价的情况。跨境ETF由于交易时间差、汇率、QDII额度限制等原因,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溢价。
业内人士总结称,近期部分跨境ETF大幅溢价的背后,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1.利率环境的变化带来全球配置机会,在A股尚待企稳的情况下,跨境产品市场关注度高,投资者买入情绪高涨。
2.除美股ETF与港股ETF之外,跨境ETF的规模基本都比较小,流动性是硬伤。
3.与套利机制顺畅的A股ETF不同,跨境ETF受QDII额度限制,申购上限往往较低,市场热情较高时较难有足够的套利资金去平抑溢价。
4.跨境ETF的底层资产来自海外市场,交易时间、汇率等因素都影响着一二级市场的匹配度,从而加大套利难度,或使部分跨境产品的高溢价成为一种常态。
华夏基金表示,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高溢价是市场短期非理性因素产生的,如果ETF大幅溢价,投资者仍然买入的话,其付出的成本已经远远高于基金的真正价值,一旦市场情绪回落,或者基金放开申购,套利者涌入,基金价格马上就会回到净值附近,投资者也会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