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逼近152!美元升、日元贬,日央行正为捍卫日元“打一场必败之战”?

日本干预何时出手?目标瞄准5日元反弹?

日元再度逼近历史低点,市场预计日本央行干预可能不远了。

周二,美元涨势再起,日元进一步走软,美元兑日元直逼上周创下的34年来的历史高点——151.97,现涨0.05%报151.73。

日本股市反弹收涨,日经225指数一度收复40000点,最后收涨0.09%报39838.91点,东证指数微跌 0.25%至2714.45点。


日本干预目标瞄准5日元反弹?


日元的持续疲软,也意味着日本当局很快将介入以强化陷入困境的货币。

再加上当前美元的再次走强,很可能成为催化剂。

上周,日元跌破了促使当局在2022年进入市场以支撑日元的水平,日本官员持续发出了对日元投机走势的严厉警告。

早前,日本最高货币官员神田真人表示,当局已准备好在必要时采取行动,日元当前的贬值与基本面不符,显然是受投机行为驱动。

财务大臣铃木俊一也称,政府愿意采取“大胆措施打击过度举动”,不排除一切手段。日本政府正在以“高度紧迫感”密切关注市场走势。

但市场对干预是否能够长期保持日元强势持怀疑态度,因为美国和日本债券之间的巨大收益率差距已经迫使日元走弱。

上个月,日本央行放弃了货币刺激计划,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并废除了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引发了日元抛售。

尽管进行了17年来的首次加息,但未能缩小这一差距,这表明美国国债收益率比日本国债高出约3.5个百分点。

除非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再次上升,否则日元的疲软似乎将持续下去。这也使得日本财务省有责任在日元继续下滑的情况下试图支撑日元。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报告称,干预对日本政府来说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但这可能无法解决长期担忧。

“由于日元下跌是结构性资本外流和美元/日元利差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投机,因此外汇干预不会是根本性的解决办法。”

事实上,日元兑美元疲软的根本问题包括:日本潜在经济增长率低、财政赤字和贸易平衡的结构性问题。

Monex Inc.债券和货币交易员Tsutomu Soma表示,干预将通过鼓励一些头寸调整而产生短期影响,但日元可能会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回到原来的水平。

回顾上一次日本当局的干预行动,财政部在2022年9月和10月三次支出超过9万亿日元(590 亿美元)。

在首次干预时,日元兑美元上涨超过5日元,达到1美元兑140.36日元的盘中高点,而当天的低点则为1美元。

在介入市场后,首次干预时,日元兑美元上涨超过5日元日元在三个月内从10月21日的低点1美元兑151.95反弹了近20%。

野村证券日本货币策略主管后藤雄次郎表示:“如果当局像2022年那样动用数万亿日元进行干预,这可能将日元价值提高4-5日元兑1美元。

截至2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为1.15万亿美元。

根据高盛的估计,其中约1750亿美元是美元基金,当局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在不出售长期证券的情况下进行干预。

大和证券首席外汇策略师Kenta Tadaide表示,根据日元的供需状况计算,规模约为1万亿日元的干预可能会使日元兑美元升值略低于1日元。他认为,日元至少升值5美元。


会何时出手?


日元持续走弱,那么日本会何时出手干预呢?

美银策略师Shusuke Yamada和Meghan Swiber上个月在报告中写道,如果美元攀升至152-155日元区域,或者一个月的隐含波动率从目前的8%左右上升到10%以上,日本干预货币市场的风险将增加。

同样,野村证券此前也表示,如果美元兑日元突破152,日本政府“很有可能”进行干预。

渣打银行策略分析师 Steven Englander 也表示,随着日元跌至数十年来的低点,日本“非常非常接近”干预日元。

伴随日元干预风险的增强,日股可能面临回落。

三井住友DS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 Masahiro Ichikawa 表示,这在市场上造成了“高度谨慎的感觉”。

“如果日元因干预而迅速升值,日经指数很有可能下跌。”

他指出,干预风险可能会使该指数目前难以保持在 40000 点区间,尽管本月晚些时候企业财报季节到来时该指数可能会得到另一次提振。

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日元短期内难抗美元强势,日本央行干预实为饮鸩止渴。

资深新兴市场投资者Mark Mobius表示,日本央行正在为捍卫日元“打一场必败之战”,他预计日元将进一步走软。

Mobius表示,那些做空日元的人可能会赚到一些钱,日本央行现在“正在考虑采取一些不同的措施,但他们是否有信心真正对政策做出重大改变,还有待观察”。

他还预计日本股市将继续上涨,但不一定是因为日元,而是因为芯片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随着越来越复杂的芯片被生产出来,全球芯片革命正变得越来越激烈,而日本处于这一行业的最前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